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答案
1.(2021·泰州)“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
A.实施推恩令 B.设立三省六部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
2.(深圳中考)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3.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这种现象最早应该在 ( )
A.明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4.“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使广东沿海倭患基本解除。”据材料可知,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是( )
A.灵活的战术,坚强的意志 B.军队训练有素,协同作战
C.倭寇十分软弱,不堪一击 D.卓越的才能,远大的志向
5.★(2021·常德)“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
A.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B.明朝国力强盛
C.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D.郑和传播了和平与友谊
6.★(2021·绵阳)下列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 )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7.“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舞起矫健的巨龙,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你是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是 ( )
战国都江堰 B.隋朝大运河
C.明代长城 D.明代北京城
8.清朝官方评价朱元璋统治时期的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结束大明王朝统治的是 ( )
A.蒙古政权的扩张 B.大规模农民起义
C.女真族的兴起 D.皇室成员的争夺
9.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 (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10.(2021·宜昌)“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这段文字评价的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 )
A.文天祥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1.★(2021·黄冈)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军机处由皇帝选派的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由此可知,军机处是 ( )
A.清初皇帝独掌朝政的常设机构
B.专为皇帝草拟谕旨处理机要事务的机构
C.协办军务颁布诏书的专门机构
D.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12.★(2020·青岛)探究性学习是提升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右图节选自某同学探究性学习
成果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其主题是 ( )
A.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B.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丞相制度不断完善
13.★(2020·南京)清朝前期,政府先后出台了禁止南洋贸易、只准粤海关一口贸易等政策。这些政策 ( )
A.加速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D.妨碍了中外经济的交流
14.2010 年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
B.形成于乾隆年间
C.形成中得到皇室的扶持
D.经过不断创新,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15.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中央的官制有什么变化?(2分)
材料二
(2)根据左图,完成下表。(4分)
机构名称 (1分)
设立皇帝 (1分)
大臣职责 (1分)
影响 (1分)
材料三 魏晋时代,门第出身等于人才。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一制度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的萎缩,一个个孔乙己、范进被批量生产;人才选拔制度陷入了僵化,成为近代中国万马齐喑的重要原因。
——钱穆
(3)材料三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后来被什么制度给打破?(1分)“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的萎缩”主要指的是什么?(1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文化专制带来的影响。(2分)
17.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1分)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1分)
材料二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2)分析材料二,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2分)
材料三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机构,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材料三中“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1分)
材料四 1662年2月,他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机构,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4)材料四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1分)1684年清朝设置的加强对台湾管辖的机构是什么?(1分)
材料五
(5)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1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吴钓《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材料二 远洋航海的中外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意大利)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船只数量 41—310艘 3—17艘
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90—1 500人
材料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一十二《戚继光传》
材料四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德)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促使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最重要技术条件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与西方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哪些?(2分)
(3)根据材料三,这支军队名称是什么?(1分)如何评价这位历史人物?(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采取的政策是什么?(1分)这种政策的实行对我国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答案 D C A B C D C B A D D C D B C
1.(2021·泰州)“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D )
A.实施推恩令 B.设立三省六部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
2.(深圳中考)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C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3.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这种现象最早应该在 ( A )
A.明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4.“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使广东沿海倭患基本解除。”据材料可知,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是( B )
A.灵活的战术,坚强的意志 B.军队训练有素,协同作战
C.倭寇十分软弱,不堪一击 D.卓越的才能,远大的志向
5.★(2021·常德)“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C )
A.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B.明朝国力强盛
C.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D.郑和传播了和平与友谊
6.★(2021·绵阳)下列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 D )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7.“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舞起矫健的巨龙,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你是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是 ( C )
战国都江堰 B.隋朝大运河
C.明代长城 D.明代北京城
8.清朝官方评价朱元璋统治时期的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结束大明王朝统治的是 ( B )
A.蒙古政权的扩张 B.大规模农民起义
C.女真族的兴起 D.皇室成员的争夺
9.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 ( A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10.(2021·宜昌)“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这段文字评价的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 D )
A.文天祥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1.★(2021·黄冈)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军机处由皇帝选派的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由此可知,军机处是 ( D )
A.清初皇帝独掌朝政的常设机构
B.专为皇帝草拟谕旨处理机要事务的机构
C.协办军务颁布诏书的专门机构
D.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12.★(2020·青岛)探究性学习是提升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右图节选自某同学探究性学习
成果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其主题是 ( C )
A.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B.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丞相制度不断完善
13.★(2020·南京)清朝前期,政府先后出台了禁止南洋贸易、只准粤海关一口贸易等政策。这些政策 ( D )
A.加速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D.妨碍了中外经济的交流
14.2010 年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
B.形成于乾隆年间
C.形成中得到皇室的扶持
D.经过不断创新,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15.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C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中央的官制有什么变化?(2分)
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2分)
材料二
(2)根据左图,完成下表。(4分)
机构名称 军机处(1分)
设立皇帝 雍正(1分)
大臣职责 传达皇帝旨意(1分)
影响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分)
材料三 魏晋时代,门第出身等于人才。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一制度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的萎缩,一个个孔乙己、范进被批量生产;人才选拔制度陷入了僵化,成为近代中国万马齐喑的重要原因。
——钱穆
(3)材料三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后来被什么制度给打破?(1分)“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的萎缩”主要指的是什么?(1分)
科举制。(1分)八股取士。(1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文化专制带来的影响。(2分)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2分)
17.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1分)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1分)
民族平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史实: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1分)
材料二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2)分析材料二,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2分)
事例:宋太祖晚期,宋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1分)宋太宗、宋真宗时,宋辽发生战争;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1分)
材料三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机构,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材料三中“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1分)
澎湖巡检司。(1分)
材料四 1662年2月,他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机构,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4)材料四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1分)1684年清朝设置的加强对台湾管辖的机构是什么?(1分)
郑成功。(1分)台湾府。(1分)
材料五
(5)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1分)
方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镇压少数民族叛乱。(2分)认识:中国古代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其中和平是主流。(1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吴钓《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材料二 远洋航海的中外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意大利)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船只数量 41—310艘 3—17艘
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90—1 500人
材料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一十二《戚继光传》
材料四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德)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促使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最重要技术条件是什么?(2分)
造船业的发展、指南针的应用、航海技术的提高。(2分)
(2)根据材料二,与西方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哪些?(2分)
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次数多、人数多、规模大。(2分)
(3)根据材料三,这支军队名称是什么?(1分)如何评价这位历史人物?(2分)
戚家军。(1分)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采取的政策是什么?(1分)这种政策的实行对我国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2分)
闭关锁国政策。(1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