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2022学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石家庄)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是( )
A.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
B.负责任的大国,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工业水平最发达的国家
D.负责任的大国,努力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
2.下列实现碳中和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等零碳能源
③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零碳能源占比
④提高减碳零碳行为社会参与度
⑤推动低碳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1.B
2.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点评】(1)中国最近做出的碳排放承诺引发全世界关注,“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更是具有积极意义。研究显示,从全球看发达国家在2050年前、发展中国家在2060年前实现能源和工业系统的零碳排放。
(2)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出行是一种降低“碳”的出行方式,即在出行中,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通方式。如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
1.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说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努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故B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始终对碳排放权和碳排放量采取严肃负责态度,通过“碳中和”的推行为降低碳排放做出了世界性贡献。具体措施包括:①调整能源结构、②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等零碳能源、③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零碳能源占比、④提高减碳零碳行为社会参与度、⑤推动低碳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故D正确。故答案为:D。
3.(2021八下·靖宇期末)下列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不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对于A项,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则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应节约、合理开采并综合利用,故A错误。B项中,加大加快对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若索取速度超过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可再生资源也会枯竭,就损害了后代人的需求,故B错误。C项太绝对,对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故C错误。D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答案为:D。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其定义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
4.(2021八下·宛城期末)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后,我国先后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医疗援助,展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大国担当,说明了( )
A. 中国是发达国家,物资丰富 B.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C.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A、中国是发展中国国家,A错误;
B、为其他国家提供帮助体现了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B正确;
C、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贡献大国,与题目中的大国担当无关,C错误;
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与提供医疗援助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5年我国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5.(2021七下·汝南期中)据俄媒报道:2019年俄罗斯首次在国家统一考试中进行汉语科目的考试。汉语被纳入俄罗斯国家统考试,可能的原因是( )
①中俄关系日益密切 ②俄罗斯和中国陆上相邻
③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④中俄经济合作越来越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近年来,俄罗斯将汉语科目的考试作为国家统一考试,是由于俄罗斯与中国陆地相邻,相互间的贸易往来密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加上中俄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多,需要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故答案为:B。
【点评】中国与俄罗斯属于邻国,经济往来密切,同时我国随着不断的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也变得越来越受重视。
6.(2021八下·安阳期末)我国明确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列发展方式中,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先污染,后治理
B.边污染,边治理
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D.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先污染,后治理”肯定会破坏环境;“边污染,边治理”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更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其定义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7.(2021八上·临沭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在国际事务中做“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应该做到的是( )
①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彰显“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③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④继续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称霸世界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在国际事务中,我们要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彰显“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称霸世界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点评】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5年我国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8.(2020八下·丰润期末)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生活。下列生活方式与创建美丽 中国观念不符的是 ( )
A.出行乘坐公交车
B.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C.使用一次性餐具
D.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电器插头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生活,以上四种生活方式中,出行乘坐公交车、垃圾分类处理和关闭电源后,不忘关掉插头都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而使用一次性餐具是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做法,不可取,故答案为:C。
【点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我国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受到挑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也十分严重,对此的治理措施应该是植树种草,保护植被,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做到达标排放,治理污染,减少对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使用。
9.(2020八下·十堰期末)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我国积极向世界各国和卫生组织提供防控经验和医疗物资,体现了我国是“负责任大国”。下列关于我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大物博,人均自然资源丰富
B.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货物出口国
C.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D.我国工业已经从“中国创造”迈向“中国制造”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中国在世界中;中国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各地区差异显著,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解答。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位,十分广大,但我国山地面积广大,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由于砍伐过度,现有林区面积相对不足,森林覆盖率不高;我国有四大牧区,主要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0.(2020八下·兴化期中)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的是( )
A.山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B.在黄土高原地区毁林开荒
C.只要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以暂时不管
D.生态脆弱区要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A错误。在黄土高原地区要退耕还林还草,B错误。在注重经济效益同时,要注意生态效益,C错误。在生态脆弱区要退耕还林还草,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根据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入的需要,又不对后代入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进行分析解答。
11.(2020七上·渭滨期末)下列不能体现我国“做负责任的大国”精神的是( )
A.中国维和部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B.“神舟十号”飞船升空
C.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
D.海地地震发生后,中国救援队飞赴海地,参与救援.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参与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以及救援队飞赴海地抢险救灾,召开中非合作论坛会议,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神舟十号”飞船升空属于我国的科技成就,与“做负责任的大国”精神无关,故答案为:B。
【点评】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力所能及地援助发展中国家;通过世贸组织、亚太经济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各国开展多边经贸合作,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中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并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本着对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国际环境公约和协议的谈判和缔结,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12.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东、中、西部发展较为均衡
C.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小
D.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之列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我国虽然经济发展迅猛,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A错;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表现为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BC错;近些年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探月技术和载人航天等方面进入国际领先水平行列,使得我国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行列,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在发展过程中,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这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不平衡等。其中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尤为显著,具体表现在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差距大等方面。
13.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要不顾一切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B.对于环境问题,我们可以在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
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重新评价,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可以暂缓执行了
D.21世纪,我们要协调好沿海与内地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不顾一切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对于环境问题,我们可以在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重新评价,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可以暂缓执行了都是不科学的,21世纪,我们要协调好沿海与内地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体现可持续发展道路,故答案为:D。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我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
二、综合题
14.读某年3月15至18日雾霾天气分布图和PM2.5主要污染源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的破坏,图示为 污染,主要的污染源有 等。
(2)国家明确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 发展战略。
(3)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
①积极参与环保活动②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③等工作后再接受环境教育④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的商品
【答案】(1)大气;工业、汽车尾气
(2)可持续
(3)①②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
【解析】【分析】(1)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们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雾霾为大气污染,PM2.5是指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污染源是燃煤、汽车尾气等。(2)国家明确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建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3)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建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中学生应该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点评】(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其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灾害、岩石风化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料、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尤以后者为甚。
(2)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2022学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石家庄)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是( )
A.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
B.负责任的大国,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工业水平最发达的国家
D.负责任的大国,努力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
2.下列实现碳中和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等零碳能源
③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零碳能源占比
④提高减碳零碳行为社会参与度
⑤推动低碳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2021八下·靖宇期末)下列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不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4.(2021八下·宛城期末)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后,我国先后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医疗援助,展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大国担当,说明了( )
A. 中国是发达国家,物资丰富 B.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C.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5.(2021七下·汝南期中)据俄媒报道:2019年俄罗斯首次在国家统一考试中进行汉语科目的考试。汉语被纳入俄罗斯国家统考试,可能的原因是( )
①中俄关系日益密切 ②俄罗斯和中国陆上相邻
③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④中俄经济合作越来越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21八下·安阳期末)我国明确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列发展方式中,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先污染,后治理
B.边污染,边治理
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D.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7.(2021八上·临沭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在国际事务中做“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应该做到的是( )
①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彰显“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③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④继续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称霸世界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2020八下·丰润期末)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生活。下列生活方式与创建美丽 中国观念不符的是 ( )
A.出行乘坐公交车
B.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C.使用一次性餐具
D.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电器插头
9.(2020八下·十堰期末)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我国积极向世界各国和卫生组织提供防控经验和医疗物资,体现了我国是“负责任大国”。下列关于我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大物博,人均自然资源丰富
B.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货物出口国
C.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D.我国工业已经从“中国创造”迈向“中国制造”
10.(2020八下·兴化期中)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的是( )
A.山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B.在黄土高原地区毁林开荒
C.只要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以暂时不管
D.生态脆弱区要退耕还林还草
11.(2020七上·渭滨期末)下列不能体现我国“做负责任的大国”精神的是( )
A.中国维和部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B.“神舟十号”飞船升空
C.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
D.海地地震发生后,中国救援队飞赴海地,参与救援.
12.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东、中、西部发展较为均衡
C.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小
D.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之列
13.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要不顾一切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B.对于环境问题,我们可以在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
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重新评价,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可以暂缓执行了
D.21世纪,我们要协调好沿海与内地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二、综合题
14.读某年3月15至18日雾霾天气分布图和PM2.5主要污染源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的破坏,图示为 污染,主要的污染源有 等。
(2)国家明确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 发展战略。
(3)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
①积极参与环保活动②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③等工作后再接受环境教育④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的商品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点评】(1)中国最近做出的碳排放承诺引发全世界关注,“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更是具有积极意义。研究显示,从全球看发达国家在2050年前、发展中国家在2060年前实现能源和工业系统的零碳排放。
(2)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出行是一种降低“碳”的出行方式,即在出行中,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通方式。如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
1.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说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努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故B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始终对碳排放权和碳排放量采取严肃负责态度,通过“碳中和”的推行为降低碳排放做出了世界性贡献。具体措施包括:①调整能源结构、②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等零碳能源、③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零碳能源占比、④提高减碳零碳行为社会参与度、⑤推动低碳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故D正确。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对于A项,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则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应节约、合理开采并综合利用,故A错误。B项中,加大加快对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若索取速度超过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可再生资源也会枯竭,就损害了后代人的需求,故B错误。C项太绝对,对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故C错误。D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答案为:D。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其定义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
4.【答案】B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A、中国是发展中国国家,A错误;
B、为其他国家提供帮助体现了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B正确;
C、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贡献大国,与题目中的大国担当无关,C错误;
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与提供医疗援助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5年我国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5.【答案】B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近年来,俄罗斯将汉语科目的考试作为国家统一考试,是由于俄罗斯与中国陆地相邻,相互间的贸易往来密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加上中俄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多,需要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故答案为:B。
【点评】中国与俄罗斯属于邻国,经济往来密切,同时我国随着不断的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也变得越来越受重视。
6.【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先污染,后治理”肯定会破坏环境;“边污染,边治理”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更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其定义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7.【答案】C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在国际事务中,我们要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彰显“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称霸世界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点评】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5年我国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8.【答案】C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生活,以上四种生活方式中,出行乘坐公交车、垃圾分类处理和关闭电源后,不忘关掉插头都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而使用一次性餐具是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做法,不可取,故答案为:C。
【点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我国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受到挑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也十分严重,对此的治理措施应该是植树种草,保护植被,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做到达标排放,治理污染,减少对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使用。
9.【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中国在世界中;中国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各地区差异显著,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解答。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位,十分广大,但我国山地面积广大,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由于砍伐过度,现有林区面积相对不足,森林覆盖率不高;我国有四大牧区,主要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0.【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A错误。在黄土高原地区要退耕还林还草,B错误。在注重经济效益同时,要注意生态效益,C错误。在生态脆弱区要退耕还林还草,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根据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入的需要,又不对后代入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参与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以及救援队飞赴海地抢险救灾,召开中非合作论坛会议,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神舟十号”飞船升空属于我国的科技成就,与“做负责任的大国”精神无关,故答案为:B。
【点评】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力所能及地援助发展中国家;通过世贸组织、亚太经济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各国开展多边经贸合作,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中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并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本着对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国际环境公约和协议的谈判和缔结,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12.【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我国虽然经济发展迅猛,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A错;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表现为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BC错;近些年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探月技术和载人航天等方面进入国际领先水平行列,使得我国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行列,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在发展过程中,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这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不平衡等。其中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尤为显著,具体表现在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差距大等方面。
13.【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不顾一切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对于环境问题,我们可以在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重新评价,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可以暂缓执行了都是不科学的,21世纪,我们要协调好沿海与内地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体现可持续发展道路,故答案为:D。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我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
14.【答案】(1)大气;工业、汽车尾气
(2)可持续
(3)①②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
【解析】【分析】(1)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们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雾霾为大气污染,PM2.5是指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污染源是燃煤、汽车尾气等。(2)国家明确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建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3)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建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中学生应该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点评】(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其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灾害、岩石风化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料、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尤以后者为甚。
(2)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