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科技文化成就
一、选择题
1.(2021·安徽埇桥·八年级期末)国务院决定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是为了纪念40多年前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它是
A.“东方红1号”卫星升天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入太空
D.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2.(2021·安徽潜山·八年级期末)“口口口口”的成功,显示了我国尖端科技的发展水平,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口口口口”应是
A.抗美援朝 B.一五计划 C.杂交水稻 D.两弹一星
3.(2021·安徽无为·八年级期末)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下列科技成就中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先河的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4.(2021·安徽蜀山·八年级期末)1967年,《人民日报》刊发“喜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该“喜报”是祝贺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嫦娥三号”登月成功
5.(2021·安徽马鞍山·八年级期末)2016年国务院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C.成功掌握“一箭多星”技术 D.“神舟五号”载人飞天成功
6.(2021·安徽马鞍山·八年级期末)“两弹雪去百年耻,一星放飞千秋梦。呕心沥血造两弹,鞠躬尽瘁报国家。”该诗句赞扬的是
A.王大珩 B.邓稼先 C.王淦昌 D.陈芳允
7.(2021·安徽芜湖·八年级期末)“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技术”、“杂交水稻”、“青蒿素”反映的是
A.科学技术进步 B.国防军队建设 C.生态文明建设 D.政治文明建设
8.(2021·安徽安庆·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革”时期的有
①“解放牌”汽车 ②第一颗氢弹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2021·安徽巢湖·八年级期末)“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这群共和国时代楷模用行动和辉煌的业绩铸就的时代精神是( )
A.雷锋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 C.铁人精神 D.红旗渠精神
10.(2021·安徽砀山·八年级期末)“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里的“它”是指
A.神舟一号试验成功 B.航天员太空行走
C.“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D.导弹驱逐舰交接入列
11.(2021·安徽铜官·八年级期末)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军事实力 B.时时刻刻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C.增强军事实力,应对美国的对台政策 D.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12.(2021·安徽和县·八年级期末)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天宫一号 B.长征一号 C.嫦娥一号 D.东方红一号
13.(2021·安徽桐城·八年级期末)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则消息评论的是新中国
A.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神舟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飞行试验
14.(2021·安徽·六安市汇文中学八年级期末)某校举办“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拟分为“艰难起步(1949—1956年)”“自力更生(1956—1976年)”“跨越发展(1978年至今)”三个主题。下列可以入选“跨越发展”主题展览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成功仿制苏联歼击机 D.神舟系列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15.(2021·安徽包河·八年级期末)在2020年4月21日举行的航空专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指出:“1970年的一曲《东方红》,揭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其疑聚的航天精神丰碑,鼓舞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献身航天事业。”与此相关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魔稻”培育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D.神舟系列飞船研制成功
16.(2021·安徽琅琊·八年级期末)“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A.“铁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会战 B.中国宣布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C.袁隆平培养出籼型杂交水稻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2021·安徽潜山·八年级期末)2019年9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授予袁隆平院士“共和国勋章”。袁隆平院士的贡献是( )
A.发现青蒿素 B.从事原子弹研究
C.组织运载火箭研制 D.培育杂交水稻
18.(2021·安徽和县·八年级期末)“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的科学家是( )
A.杨利伟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袁隆平
19.(2021·安徽埇桥·八年级期末)他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屠呦呦 D.莫言
20.(2021·安徽安庆·八年级期末)“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2021年5月22日,中国工程院 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逝世,引起亿万网民追思凭吊。袁隆平被誉为
A.“两弹元勋” B.“铁人” C.“杂交水稻之父” D.“导弹之父”
21.(2021·安徽马鞍山·八年级期末)“禾下乘凉梦”是“他”对高产杂交水稻的理想追求。“他”是
A.屠呦呦 B.杨利伟 C.袁隆平 D.翟志刚
22.(2021·安徽铜官·八年级期末)"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的中国梦。梦中他到禾下乘凉,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以下有关于袁隆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②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③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④为解决我国人口吃饭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3.(2021·安徽宣城·八年级期末)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去世,举国哀悼。他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成功培育出
A.籼型杂交水稻 B.优质高产小麦 C.转基因玉米 D.无土栽培大豆
24.(2021·安徽庐江·八年级期末)“他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里的“他”是
A.邓稼先 B.杨利伟 C.袁隆平 D.翟志刚
25.(2021·安徽阜南·八年级期末)“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来;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去。”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走向世界的是
A.歼-5型歼击机 B.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C.籼型杂交水稻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6.(2021·安徽桐城·八年级期末)下图所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一位勋章获得者说,我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据此判断,这位勋章获得者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屠呦呦 D.王进喜
27.(2021·安徽庐阳·八年级期末)近年来,华为5G、“复兴号”高铁运营、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国产航空母舰下水……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世人真切感受到中国“智造业”的飞速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B.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C.坚持“双百”方针 D.大力发展高新科技
28.(2021·安徽安庆·八年级期末)2020年新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大中小学纷纷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形式的网络授课与学习。随着“宽带中国”国家层面战略的实施,中国正将互联网服务普及到城镇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这足以证明
A.中国将为每一个家庭安装互联网 B.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C.互联网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平台 D.互联网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
29.(2021·安徽马鞍山·八年级期末)1952年毛泽东指示,“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 B.确立中国历史研究的方向
C.有利于艺术领域的繁荣发展 D.有利于学术领域繁荣发展
30.(2021·安徽叶集·八年级期末)1956年中国的出版事业空前繁荣,文艺书籍有9375种,比1952年增长87%;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出版3723种,同比增长了170%.这一时期我国出版事业的空前繁荣主要得益于( )
A.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推动
31.(2021·安徽蜀山·八年级期末)文艺作品反映时代特征。下列作品反映了:
①小说《青春之歌》②电影《英雄儿女》③舞台剧《东方红》④话剧《茶馆》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口号 B.“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
32.(2021·安徽宣城·八年级期末)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双百”是指
A.“百花齐放”“百业并举” B.“百花齐放”“百艺并兴”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百文共赏”“百家争鸣”
33.(2021·安徽安庆·八年级期末)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是
A.陈忠实 B.莫言 C.梁晓声 D.贾平凹
34.(2021·安徽无为·八年级期末)屠呦呦曾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个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由此可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
A.否定传统文化,学习西方 B.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C.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D.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35.(2021·安徽包河·八年级期末)“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该颁奖词赞颂的是( )
A.莫言 B.杨利伟 C.屠呦呦 D.钱学森
36.(2021·安徽瑶海·八年级期末)“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
A. B.
C. D.
37.(2021·安徽安庆·八年级期末)在英国BBC新闻网新版块“偶像(ICON)”栏目个人介绍页面上,形容屠呦呦为“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其成就跨越东西”。她的“成就”是
A.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C.完成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38.(2021·安徽金寨·八年级期末)“她,发现了能够有效抵御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是( )
A.雷锋 B.邓稼先 C.屠呦呦 D.焦裕禄
二、填空题
39.(2021·安徽金寨·八年级期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1954年,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
(2)1978年中共十三大会议期间,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
(3)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首次成功实践。( )
(4)1964年,我国成功引爆了第一颗氢弹,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
三、判断题
40.(2021·安徽阜南·八年级期末)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神舟一号”。
判断正误:( )
四、辨析题
41.(2021·安徽·八年级期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对的打“正确”,错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挥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3)1992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举行会谈,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4)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英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2.(2021·安徽庐阳·八年级期末)杰出的历史人物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误”,并加以改正。
(1)1962年,王进喜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3年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雷锋精神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邓稼先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2年,中国作家茅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2021·安徽铜官·八年级期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我国海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
改正: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改正:
(3)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改正:
(4)1971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
改正:
(5)2001年中国加入东盟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
改正:
44.(2021·安徽·八年级期末)独立梦、工业梦、强军梦、统一梦……“中国梦”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南军区海军建立。
(4)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45.(2021·安徽宣城·八年级期末)2003年10月,航天员翟志刚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 】改为
46.(2021·安徽潜山·八年级期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改正:
(2)201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改正:
(3)新发展理念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
改正:
(4)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 )
改正:
(5)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改正:
47.(2021·安徽·六安市汇文中学八年级期末)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王进喜于1960年率队参加胜利油田建设大会战,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
(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我国人民修建了人造天河“三峡渠”,有力的解决了河南林州地区的干旱问题。( )
(3)屠呦呦团队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发现了抵抗疟疾的人工合成胰岛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4)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
五、综合题
48.(2021·安徽巢湖·八年级期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 】(1)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林彪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
改正:
【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改正:
【 】(3)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广州、厦门4个经济特区。
改正:
【 】(4)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怀抱。
改正:
【 】(5)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
改正:
49.(2021·安徽霍邱·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灌溉面积达10.08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1)依据材料一,说说中国“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表现。
材料二2020年11月5日,袁隆平院士在隆平水稻博物馆亲切地询问:“博物馆参观的人多不多?今年南方受天气影响,稻谷产量普遍降低,博物馆要加强粮食安全教育,要将刚刚刚产的亩产超3000斤的双季稻进行宣传和展示,提倡节约、杜绝浪费,自觉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提倡节约、杜绝浪费,自觉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50.(2021·安徽叶集·八年级期末)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人物,如邓小平、雷锋、焦裕禄、邓稼先、袁隆平等,他们均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请你选择其中一人(属于本学期所学其他人物亦可),简要介绍其事迹,并谈谈他们有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与继承。(回答时要从选取人物名,简要介绍其事迹,表述出精神财富三个方面阐述)
51.(2021·安徽蜀山·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智慧】
(1)据材料指出屠呦呦的贡献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他”为什么被称为“一位真正的粮食英雄”
材料二:【中国方案】
中国提出以对话取代对抗、以结伴取代结盟,平等、协商化解世界难题……以正和思维和合作共赢、合作双赢、合作多赢……这些“中国方案”,对于化解世界矛盾、促进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人民日报《为什么说中国探索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结合所学,分别从国家统一、民族关系、政党关系等角度,简述“中国方案”为“化解世界矛盾、促进和平”所做的探索和贡献。
材料三:【中国力量】
开国大典 重返联合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图历史事件中分别蕴含着怎样的“中国力量”。
52.(2021·安徽蚌埠·八年级期末)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有何意义?
材料二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2)材料二中“此翁”是谁?国际上对他有怎样的赞誉?
材料三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3)材料三反映的是谁的成就?这一成就获得了什么国际荣誉?解决了困扰世界的什么问题?
(4)新中国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六、论述题
53.(2021·安徽包河·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3年,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开启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从1979年首次走出国门、在美国开花结果开始,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减少饥饿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的美称。国际友人尊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摘编自甘丽华《一株水稻开启研究,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指出袁隆平获得的尊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同时也是东方红人造卫星系列的首颗卫星。东方红1号卫星重173 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1964年,C项是1999年,D项是2008年。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D
【详解】
根据材料“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可知,属于国防建设的应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两弹”即原子弹和导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从此之后,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D项正确;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不属于国防现代化建设,故A项排除;“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开端,故B项排除;杂交水稻属于农业科技突破,与材料不符,故C项排除。
3.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也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的先河,故选A;BCD是航天飞船,不是人造卫星,排除。
4.B
【详解】
根据材料“1967年”“核武器研制”可知该“喜报”是祝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故选择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排除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发射成功,故排除C;嫦娥三号在2013年发射成功,故排除D。
5.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项正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掌握“一箭多星”技术,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天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已经迈进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
根据材料“两弹雪去百年耻,一星放飞千秋梦。呕心沥血造两弹,鞠躬尽瘁报国家”,可知,该诗句赞扬的是邓稼先。邓稼先是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两弹一星”的功勋,B项正确;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7.A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两弹一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03年10月,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我国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产量高,米质优良,适应性广,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此“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技术”、“杂交水稻”、“青蒿素”反映的是科学技术进步,故A符合题意;国防军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CD。故选A。
8.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时期指的是1966-1976年。1966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故题干中②③④都属于“文革”时期的成就,选项C符合题意;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汽车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不属于“文革”时期的成就,故排除AD;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也属于“文革”时期的成就,B项没有包含②第一颗氢弹,不全面,故排除B。故答案为C。
9.B
【分析】
【详解】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造就了两弹一星精神,故选B;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10.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选项C符合题意,正确;神舟一号试验成功开启了中国的飞天之旅、神舟七号实现了太空行走,都属于航天工程,排除AB;导弹驱逐舰交接入列属于国防成就,排除D。故选C。
1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研制原子弹的主要原因是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D项正确;炫耀武力的说法明显和题干矛盾,A项排除;为世界大战做准备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排除;研究原子弹与应对美国的对台政策无必然关系,C项排除。故选D。
12.D
【分析】
【详解】
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太空。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它标志着中国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故选D;ABC都不是人造卫星,排除。
1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威慑,A项正确;东方红一号发射是在1970年,排除B项;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排除C项;“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升入太空是在1999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地面,至2021年6月17号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故D正确;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时间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时间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1956年我国成功仿制苏联歼击机,时间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综上答案D。
15.C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揭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故选C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核武器研究领域的成就,“东方魔稻”培育成功是农业领域的成就,均与航天事业无关,故排除A项、B项;神州系列飞船研制成功是航天精神激励的成果,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16.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中国农业科学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比传统水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促进了我国农业产量的提高,解决了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贡献。C正确;“铁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建设,艰苦工作,辛勤劳动,推动油田建设。A排除;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中国宣布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科技领域的成就,但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并不属于科学技术的运用。D排除;故选C。
【点睛】
1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不仅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故选项D符合题意;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奠基者,被誉为“两弹元勋”,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农业科学家,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称“东方魔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也被广泛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杨利伟是航天员;选项B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选项C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9.B
【详解】
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B符合题意;钱学森是物理学家,A排除;屠呦呦是研究治疗疟疾的青蒿素,C排除;莫言是文学家,D排除。故选择B。
20.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C项正确;邓稼先是“两弹元勋”,王进喜是“铁人”,钱学森是“导弹之父”,排除ABD三项。选C项。
21.C
【详解】
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 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C项正确;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A项;杨利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排除B项;2008 年 9 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排除D项。故选C项。
2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我国人口吃饭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也因此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①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错误。故选C。
23.A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解决了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A项正确;优质高产小麦、转基因玉米、无土栽培大豆均是干扰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4.C
【详解】
根据材料“他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及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故C项正确;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故A项错误;杨利伟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故B项错误;翟志刚是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故D项错误。故C项正确。
25.C
【详解】
依据“带着自主技术”和所学知识,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在20世纪70年代初自主研制籼型杂家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突出贡献,这也是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之一,C正确;歼-5型歼击机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仿制的战斗机,A排除;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都是我国的技术成就,但不是领先世界的成就,BD排除。故选C。
26.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知是袁隆平。结合课本所学,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一大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享有很高的国际盛誉,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B项正确;邓稼先主要是从事原子弹研究,排除A项;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排除C项;王进喜在大庆油田的建成做出了卓越贡献,排除D项。故选B项。
2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重视高科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因此我国的“智造业”的飞速发展。故D符合题意;ABC项不是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择D。
28.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国正将互联网服务普及到城镇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可知,这是在介绍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情况,B项正确;材料是说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情况,不是说为家庭安装互联网,排除A项;材料是说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情况,不是说互联网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是说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情况,不是说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情况,排除D项。选B项。
29.D
【详解】
“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可以自由争论,这一方针有利于学术领域繁荣发展,D项正确;“双百方针”的确立是1956年,排除A项;“百家争鸣”主要是促进学术的繁荣,并不是确立中国历史研究的方向,排除B项;艺术领域的繁荣是“百家争鸣”,排除C项。故选D项。
30.B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双百”方针是由毛泽东提出,经中共中央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它的提出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为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1956年中国的出版事业空前繁荣,文艺书籍有9375种,比1952年增长87%;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出版3723种,同比增长了170%.这一时期我国出版事业的空前繁荣主要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B符合题意;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A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C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是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内容,与题干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1.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的出现,体现了百花齐放的方针,故选择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属于经济建设领域的口号,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属于教育领域的 口号,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D。
3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C项正确;“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ABD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ABD。故选C项。
33.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作家,B项正确;陈忠实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梁晓声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获得国家级文学奖五次,排除ACD三项。选B项。
34.C
【详解】
根据题干“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个宝库中发掘出来的”说明青蒿素是从传统文化中发现的,说明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C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对待传统文化要全部继承,排除B;题干说明青蒿素是从传统文化中发现的,所以对待传统文化,不是否定传统文化、脱离传统,排除AD。故选C。
35.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青蒿一握……”可知,感动中国颁奖词最适合的人选是屠呦呦。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C正确;莫言是著名作家,与材料不符。A错误;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B错误;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科学家,D错误。综上故选C。
36.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青蒿”“呦呦”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两弹元勋”邓稼先,排除;B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排除;D项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排除。故选C。
37.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经过艰难探索,1973年,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A项正确;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中国完成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排除BCD三项。选A项。
38.C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带领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有效的抵御了疟疾,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C项正确;雷锋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排除A项;邓稼先是我国两弹元勋之父,排除B项;焦裕禄是河南省兰考县原县委书记,被称为“党的好干部”,排除D项。故选C项。
39. 正确 错误,“中共十三大”改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错误,“澳门”改为“香港” 错误,“氢弹”改为“原子弹”
【详解】
(1)1954年,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三大召开于1987年。
(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4)1964年我国成功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引爆于1967年。
40.错误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故本题表述错误,神舟一号改为东方红一号。
41.(1)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正确。
(3)错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改为“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错误,“英国”改为“日本”。
【详解】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题干表述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1956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题干表述正确。
(3)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题干表述错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改为“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题干表述错误,“英国”改为“日本”。
42.(1)错误;将“王进喜”改成“焦裕禄”
(2)正确
(3)错误;将“邓稼先”改为“袁隆平”
(4)错误;将“矛盾”改为“莫言”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62年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的是焦裕禄,王进喜是大庆油田著名劳动模范,故本题说法错误,将“王进喜”改成“焦裕禄”。
(2)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雷锋精神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故本题说法正确。
(3)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大贡献。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故本小题说法错误,将“邓稼先”改为“袁隆平”。
(4)根据所学知识可得,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故本小题说法错误,将“矛盾”改为“莫言”。
43.(1)判断:错误,改正:“海军”改为“空军”。
(2)判断:正确
(3)判断:错误,改正:“神舟一号”改为“东方红一号”。
(4)判断:错误,改正:“27”改为“26”。
(5)判断:错误,改正:“东盟”改为“WTO 或 世界贸易组织”。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故题干表述错误,将“海军”改为“空军”。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题干表述错误,将“神舟一号”改为“东方红一号”。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故题干表述错误,将“27”改为“26”。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故题干表述错误,将“东盟”改为“WTO 或 世界贸易组织”。
44.(1)错误;将“社会主义革命”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2)正确
(3)错误;将“华南军区海军”改为“华东军区海军”
(4)错误;将“杨利伟”改为“翟志刚”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此,题中说法错误,应将“社会主义革命”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2)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这次会议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因此,题中说法是正确的。
(3)结合所学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因此,题中说法错误,应将“华南军区海军”改为“华东军区海军”。
(4)结合所学可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未出舱行走;第一次完成出舱任务,并在太空行走的是2008年9月乘坐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的翟志刚。因此题中表述错误,应将“杨利伟”改为“翟志刚”。
45.【错误】“翟志刚”改为“杨利伟”。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由此可知题干主语表述错误,应该把“翟志刚”改为“杨利伟”。
46.(1)错误,把《共同纲领》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错误,把“十六届五中全会”改为“十八届五中全会”。
(3)错误,把“新发展理念”改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错误,把“杨利伟”改为“翟志刚”。
(5)正确。
【分析】
【详解】
(1)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49年9月的《共同纲领》一度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故把《共同纲领》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故将“十六届五中全会”改为“十八届五中全会”。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的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故把“新发展理念”改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故把“杨利伟”改为“翟志刚”。
(5)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故判断为正确。
【点睛】
47.(1)错误。胜利油田改为大庆油田。
(2)错误。三峡渠改为红旗渠。
(3)错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改为青蒿素。
(4)正确。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进喜参加的是大庆油田的建设大会战,所以题意说法错误。应该把胜利油田改为大庆油田。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有力解决了河南林州地区干旱地区问题的是红旗渠,所以题意说法错误。应该把三峡渠改为红旗渠。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屠呦呦团队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发现了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所以题意说法错误。应该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改为青蒿素。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所以题意说法正确。
48.【 错误】(1)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林彪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改正:把林彪改为彭德怀。
【错误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改正: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错误 】(3)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广州、厦门4个经济特区。改正:把广州改为汕头。
【正确 】(4)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改正:
【错误 】(5)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改正:把长征一号改为东方红一号。
【分析】
【详解】
(1)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答案为:错误。改正:把林彪改为彭德怀。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为:错误。改正: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答案为:错误。改正:把广州改为汕头。
(4)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答案为:正确。
(5)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答案为:错误。改正:把长征一号改为东方红一号。
【点睛】
49.(1)由集体生产,吃 “大锅饭”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自负盈亏;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灌溉面积达810.08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等。
(2)中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中国土地少,存在土地继续减少的风险和压力;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粮食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浪费粮食现象。(任2点,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表现有:由集体生产,吃 “大锅饭”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自负盈亏;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依据材料一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灌溉面积达10.08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表现有: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灌溉面积达810.08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等。
(2)结合材料二的“今年南方受天气影响,稻谷产量普遍降低,博物馆要加强粮食安全教育,要将刚刚刚产的亩产超3000斤的双季稻进行宣传和展示,提倡节约、杜绝浪费,自觉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所学知识可知,我们今天还要“提倡节约、杜绝浪费,自觉维护国家粮 食安全。”的原因有:中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中国土地少,存在土地继续减少的风险和压力;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粮食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浪费粮食现象等。
50.答案示例:
焦裕禄。事迹:在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期间他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坚持工作,人们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精神财富:在他身上体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执政为民的精神。
雷锋。事迹:一生助人为乐,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雷锋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雷锋牺牲后,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精神财富:雷锋用行动体现了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他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
袁隆平:事迹: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有利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也为解决世界饥饿性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精神财富:在他身上体现了刻苦钻研、胸怀天下的精神。
邓小平。事迹:1978年邓小平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后,他又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开展,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精神财富:在他身上体现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执政为民的精神。
【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可以任选一位自己崇拜的人物作答,再简要介绍其事迹及精神财富。如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坚持工作,人们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在他身上体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执政为民的精神。或解放军战士雷锋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雷锋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雷锋牺牲后,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用行动体现了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他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或袁隆平作为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不仅推动了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也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在他身上体现了刻苦钻研、胸怀天下的精神。或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后又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进入到新的阶段。在他身上体现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执政为民的精神。
51.(1)居呦呦发现青蒿素联合疗法对全球疟疾防控做出卓越贡献。袁隆平发明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2)国家统一:“一国两制”,为全世界解决地区争端、国家统一-作出有益尝试。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世界解决民族冲突,构建民族和谐作出有益尝试。政党关系: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为世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作出贡献。
(3)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详解】
(1)据材料一“青蒿素联合疗法对全球疟疾防控做出卓越贡献,这与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倡议主旨高度一致。”可知,屠呦呦的贡献是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联合疗法对全球疟疾防控做出卓越贡献。据材料一“今天,我们哀悼一位真正的粮食英雄……通过研究杂交水稻拯救了很多人,使人们免于饥饿。他在91岁时去世,但是他关于消除饥饿的使命会一直延续下去。”可知,“他”是指袁隆平,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被称为“一位真正的粮食英雄”。
(2)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家统一方面,“一国两制”的提出,为全世界解决地区争端、国家统一作出有益尝试。民族关系方面,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世界解决民族冲突,构建民族和谐作出有益尝试。政党关系方面,形成了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为世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作出贡献。“中国方案”为“化解世界矛盾、促进和平”做出了贡献。
(3)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三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开国大典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49年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这些都蕴含着“中国力量”。
52.(1)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等
(2)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3)屠呦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
(4)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勇于拼搏 坚持不懈 为国争光等精神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等
(2)根据材料二“稻”“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此翁”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根据材料三“青蒿”“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屠呦呦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袁隆平、屠呦呦等,虽然年代不同,研究领域不同,但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忘我奋斗的感人事迹,凝聚成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共有的宝贵精神品质——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首先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科学家精神,还包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此外,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都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因此,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他们的“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勇于拼搏 坚持不懈 为国争光”等精神
53.(1)当代神农氏。
(2)[示例]
观点: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论述:袁隆平研究发明的“杂交水稻”,帮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渡过了粮食危机,基本解决了世界性饥饿问题,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农业技术发展的一大贡献,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64年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和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等伟大科技成就,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能有效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详解】
(1)根据材料“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的美称。国际友人尊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获得的尊称是“当代神农氏”。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的美称。国际友人尊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可归纳出论点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阐释围绕袁隆平研究发明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如袁隆平研究发明的“杂交水稻”,帮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渡过了粮食危机,基本解决了世界性饥饿问题,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农业技术发展的一大贡献,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最后得出结论。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