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揭西·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主流文学表现形式从汉赋、唐诗、宋词发展到明清小说, 这反映了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八股化 B.思辨化 C.平民化 D.文言化
2.(2021·广东·深圳市枫叶学校七年级期末)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作者是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曹雪芹
3.(2021·广东高州·七年级期末)毛泽东提出,《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如果“当做历史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的是
A.民族关系的紧张 B.封建社会的衰落 C.科举制度的结束 D.君主专制的崩溃
4.(2021·广东大埔·七年级期末)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它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应该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5.(2021·广东揭东·七年级期末)为了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我国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如图).邮票中曹雪芹身边放置的书稿最有可能是( )
A.《西游记》 B.《聊斋志异》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6.(2021·广东新丰·七年级期末)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略史》一文中说:“首先在于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闻。正因写实,转成新鲜。”来评价清朝的一本名著的伟大之处,这本名著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7.(2021·广东高明·七年级期末)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8.(2021·广东南海·七年级期末)“它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它指的是( )
A.《水浒传》 B.《天工开物》 C.《红楼梦》 D.《农政全书》
9.(2021·广东龙湖·七年级期末)下列史实与推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B 曹雪芹的《红楼梦》 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
C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 《长生殿》《桃花扇》 清代京剧的代表作
A.A B.B C.C D.D
10.(2021·广东东莞·七年级期末)清朝嘉庆年间刊行的《京都竹枝词》有《时尚门》一首,曰:“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这表明《红楼梦》
A.受到民间欢迎 B.成为官学教材 C.无益文化繁荣 D.遭到士人排斥
11.(2021·广东龙岗·七年级期末)以下是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系列邮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邮票的设计题材源于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12.(2021·广东台山·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清朝前期成为昆曲艺术的传世之作除洪昇的《长生殿》外,还有
A.曹雪芹的《红楼梦》 B.汤显祖的《牡丹亭》
C.吴承恩的《西游记》 D.孔尚任的《桃花扇》
13.(2021·广东澄海·七年级期末)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仅存的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剧种都无法匹敌的。但是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却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
A.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B.蕴涵更高艺术价值
C.得到西方人的认可
D.符合晚清政治需要
14.(2021·广东阳东·七年级期末)一位同学在校本课中,了解了一门传统艺术自清朝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还体验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这门传统艺术是
A.宋词
B.元杂剧
C.昆曲
D.京剧
15.(2021·广东揭东·七年级期末)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被称为“国剧”,是春晚必不可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京剧”逐渐形成于哪一位皇帝时期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16.(2021·广东惠城·七年级期末)“它吸取了其他剧种特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被誉为‘国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它”是
A.昆曲 B.秦腔 C.汉调 D.京剧
17.(2021·广东光明·七年级期末)清代乾隆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与其他剧种接触,兼收昆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等。乾隆八十大寿时,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新剧种。这说明
A.乾隆皇帝独宠徽班 B.文化重心完成南移
C.微商重视艺术发展 D.戏曲在融合中创新
18.(2021·广东福田·七年级期末)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的是
A.杂剧 B.元曲 C.昆曲 D.京剧
19.(2021·广东花都·七年级期末)“2008年10月1日,吞火绝技、椅子功、‘铁门槛’(单手踢脚反复跳跃),一场别开生面的‘京剧进课堂’专场演出在湖北省京韵大舞台上演,绝活一亮相,便引得全场尖叫声掌声不断。”材料中提到的京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
A.唱腔柔美雅致 B.剧目单一脱离现实
C.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D.只受人民群众喜爱
20.(2021·广东东莞·七年级期末)清朝中后期,以徽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秦腔、京调、汉调等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的新剧种是
A.元曲 B.昆曲 C.黄梅戏 D.京剧
21.(2021·广东香洲·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某书的目录。据此推断,该书介绍的是哪一剧种的诞生( )
A.杂剧 B.昆曲 C.徽调 D.京剧
22.(2021·广东高州·七年级期末)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下列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A.长城 B.大运河 C.故宫 D.京剧
23.(2021·广东大埔·七年级期末)清朝前期的戏剧剧种繁多。其中集中体现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被誉为国粹的是
A.昆曲 B.徽剧 C.京剧 D.豫剧
二、综合题
24.(2021·广东封开·七年级期末)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加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容 文学形式 时代背景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元稹《法曲》 ① A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② B
材料二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裹,海潜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材料三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1)完成材料一中①A②B内容的填写。
(2)材料二中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的特点,并写出两部明清小说名著。
(4)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25.(2021·广东龙湖·七年级期末)中国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还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
——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主编《中国文化导读》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材料四:
节目名称 主要内容
《上新了·故宫》 探寻故宫文物与历史,将现代的文化创意鱼历史、文物相结合。
《中国诗词大会》 第三季 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重温古诗词,分享诗词的优美与趣味。 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第三季新增了手机端的互动功能。
《经典咏流传》 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唱经典诗词,为文化传承寻找新落脚点。
《典籍里的中国》 通过亦讲亦演、古今对话的舞台形式,借由不同时空坐标里写书人、读书人的闪亮故事,展现经典书籍中的中华文化立场和中华文化基因。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盛唐诗歌反映的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诗的繁荣与当时的哪个制度有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技的发展情况。列举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中的观点。
(3)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分别从哪些领域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就?图一的编写者是谁?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宋代以后市民阶层日渐兴起,为满足市民文化需求,我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由贵族化逐渐向世俗化、平民化的方向转变,故选项C符合题意;八股化是明清科举考试的特征,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思辨化、文言化都不是我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故选项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的衰落展现了封建社会衰落的过程,故B符合题意;《红楼梦》没有体现民族关系的紧张和君主专制的崩溃,排除AD;《红楼梦》中的 时代并没有废除科举制,排除C。
4.B
【详解】
根据材料“它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评价的这部小说是《红楼梦》。《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特别是以贾家的兴衰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故B项正确;《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到西晋初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这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历经磨难,最终成功的故事,这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水浒传》描写了梁山好汉反抗欺压的历史,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等问题,这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
5.C
【详解】
根据题干的人物是曹雪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所以答案选C。
6.C
【详解】
依据题干“评价清朝的名著”,据所学知识,鲁迅在《中国小说略史》一文指出,《红楼梦》最大的特点是“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在中国古典小说中,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是最为中肯的。他的评价言简意赅,内含丰富,意境深邃,有其独到的观察。时间已过近一个世纪,但鲁迅对《红楼梦》的论断仍然被红学家津津乐道。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闻。”《红楼梦》是清朝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C正确;《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时期,A排除;《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B排除;《聊斋志异》成书于清朝,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不是“正因写实”,D排除;故选C。
7.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D项正确;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儒家思想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B项;中央集权,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
8.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C项正确;《水浒传》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排除A项;《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D项。故选C项。
9.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B正确;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A项错误;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农业著作,《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项错误;《长生殿》《桃花扇》是昆曲的代表作,D项错误。
【点睛】
10.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竹枝词、不说《红楼梦》、枉然”可知,这体现了民间对《红楼梦》特别喜爱,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详解】
依据题干邮票“黛玉葬花”“宝玉受笞”可知源于《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社会现实,B正确;《西游记》描写了唐僧师徒西行取经、斩妖除魔的故事,A排除;《水浒传》描绘的是北宋末年梁山好汉聚众起义的故事,C排除;《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D排除。故选B。
12.D
【详解】
根据“清朝前期”、“昆曲艺术的传世之作”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符合这一要求的应该是孔尚任的《桃花扇》,故选D项;《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是小说,排除A项;汤显祖是明代剧作家,排除B项。故选D项。
1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昆曲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迎合民众文化需求,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A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仅存的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剧种都无法匹敌的”可知,B不符合题意。得到西方人的认可与京剧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无关,C不符合题意。京剧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的主要原因与政治需要无关,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剧是清朝中后期形成的新的剧种,里面的角色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D项符合题意;宋词是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元杂剧在元朝时期流行,昆曲在明朝时期已经兴起,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出现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D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D
【详解】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的道光年间,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D符合题意;ABC项与“国剧”称号无关,排除。故选择D。
17.D
【详解】
据“兼收昆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戏曲在融合中创新,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的道光年间,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
18.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故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京剧艺术被称为“国粹”,京剧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C项正确;京剧唱腔有的明快亮丽,有的低沉悲婉,排除A项;“剧目单一脱离现实”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京剧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只受人民群众喜爱”说法片面,统治阶级也推崇京剧艺术,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选项D符合题意;元曲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昆曲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黄梅戏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
21.D
【详解】
依据该书目录中“昆曲渐衰落”“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各剧种的互相融合”“生旦净末丑行当划分”可知与京剧的诞生有关,清朝前期,昆曲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地方戏极受人民的喜爱,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此后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及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到道光年间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同光年间走向成熟,而京剧中又划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D正确,BC排除;杂剧是元曲的组成部分,A排除。故选D。
22.D
【详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是一种表演形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故D符合题意;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长城、大运河、故宫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排除ABC。故选D。
23.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前后京剧形成。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取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被誉为国粹,故C项正确;昆曲、徽剧、豫剧都是中国的戏曲,但不是国粹,故排除A、B、D项;故选C。
24.(1)①唐诗,A唐朝时期,民族交融;②宋词,B南宋时期,岳飞抗金
(2)共同认识: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
(3)特点:包容性、世俗性、故事性。
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4)作为一名中学生,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努力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把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详解】
(1)根据材料“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元稹《法曲》”及所学可得出,元稹为唐代诗人,故①是唐诗。诗中内容体现了唐朝时期,民族交融,故A是唐朝时期,民族交融;根据材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及所学可得出,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故②是宋词。诗中内容体现了南宋时期,岳飞抗金的场面,故B是南宋时期,岳飞抗金。
(2)共同认识:根据材料“正堂堂大元朝世……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有天下,其疆域之裹,海潜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可得出,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
(3)特点:根据材料“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可得出,包容性、世俗性、故事性。
名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努力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把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等角度作答。
25.(1)时代精神: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制度:科举制
(2)宋代科技发达,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
例子: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宋代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火药的广泛使用等。
(3)医学、文学(或小说)戏曲(或戏剧、艺术。)编写者是李时珍。
(4)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进行创新,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与多种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时代思想密切结合等。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由此分析得出盛唐诗歌的体现时代精神: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第二小问:依据课本所学,唐朝的科举制逐渐完善,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即具体的科技史料大多都是可以从宋朝找到,反映了宋代科技发达;由材料二“……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反映了宋朝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第二小问:依据课本所学,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宋代制成指南针,北宋末年开始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宋元时期,火药的广泛用于战争。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图1《本草纲目》中的药材插图,结合课本所学,《班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属于医学领域;图2清代《红楼梦》插图,据所学,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红楼梦》是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可知《红楼梦》属于文学(或小说)领域;图3京剧,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由此可知,京剧属于戏剧(或艺术)领域;第二小问:图1是《本草纲目》,据所学,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进行实地调查,而且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27年的不断努力,编写了《本草纲目》一书。
(4)依据前面的材料,材料一反映了科举制推动唐朝诗歌的繁荣;宋代的科技推动了中国文化、航海事业的发展,也为世界作出了贡献;材料三《本草纲目》至今还发挥着作用;《红楼梦》是中学生学生的名著;京剧至今传唱;材料四项目中《经典咏流传》,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唱经典诗词,为文化传承寻找新落脚点等。由此得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就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进行创新,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与多种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时代思想密切结合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