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龙湖·七年级期末)如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至于长安宝货药肆,咸丰衍于南方之物” 唐 高彦《阙史》
“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 北宋 李觏《寄上富枢密书》
“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十七” 北宋 沈括《扬州重修平山堂记》
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 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 D.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2.(2021·广东佛山·七年级期末)下图是西汉以来南、北方户口占全国百分比情况,这一变化的影响是
A.北方人口增长 B.南方物产匮乏
C.经济重心南移 D.北方农业发展
3.(2021·广东宝安·七年级期末)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时间段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A.人口南迁 B.持续天灾 C.粮食减产 D.战乱频繁
4.(2021·广东江门·七年级期末)《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此情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工具
C.江南是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5.(2021·广东揭西·七年级期末)宋朝建立后,国家财赋大部分依赖南方;南宋岁收,更超北宋之上。宋初岁入一千六百余万缗,为唐代的两倍。熙宁时增至五千余万缗南宋时更增至六千余万缗。据此可知
A.两宋税收大部分来自商业税 B.南宋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政权
C.宋朝经济水平达到古代顶峰 D.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6.(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图表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宋朝政策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苏杭生活富足
7.(2021·广东揭东·七年级期末)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魏晋时期 B.隋朝 C.唐朝 D.南宋
8.(2021·广东南海·七年级期末)北宋《寄上富枢密书》记载:“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材料反映北宋时( )
A.北方发展近乎停滞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江淮地区割据一方
9.(2021·广东东莞·七年级期末)下图显示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此变化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 B.中央集权加强 C.北方财富增长 D.民族政权并立
10.(2021·广东高明·七年级期末)在古代社会,户数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如图是西汉至宋朝南北方户籍比例变化图,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大一统国家建立
C.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D.君主专制的强化
11.(2021·广东揭东·七年级期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使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
12.(2021·广东福田·七年级期末)汉代时“江南人虽然不用担心挨饿或技冻,但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家”,至宋代时“江南地区经济实力强大……如果某一年丰收的话,可以让几个郡的人免于饥俄”的说法。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业繁荣超过前代 B.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3.(2021·广东江城·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图表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地区 时间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万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A.经济重心南移 B.宋朝政策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苏杭生活富足
14.(2021·广东龙华·七年级期末)下图取自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它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象。当时汴河穿城而过,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当时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
A.华北平原 B.汉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江汉平原
15.(2021·广东龙岗·七年级期末)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全国设有四十八道,但中央税收基本上只从江西、湖南 等东南八道征取,主要原因是
A.北方经济落后 B.经济重心南移 C.地方藩镇割据 D.政治中心南迁
16.(2021·广东光明·七年级期末)下列表格和示意图共同反映了人才的变化,但原因不同。影响人才变化的原因分别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商品经济发展 B.选官制度变革 经济重心南移
C.中央集权加强 科举制度完善 D.政治中心变迁 封建经济发展
17.(2021·广东台山·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中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18.(2021·广东龙岗·七年级期末)黄河流域长期是中国的经济重心,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这一过程最终完成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9.(2021·广东大埔·七年级期末)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宋代南方逐渐成为经济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社会的稳定 B.宋室偏安江南
C.自然环境的优越 D.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20.(2021·广东澄海·七年级期末)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下图为宋朝南北税收对比图,这说明宋朝
A.经济重心在南方 B.政治重心在南方
C.军事重心在南方 D.文化重心在南方
21.(2021·广东龙湖·七年级期末)南宋时期,海南岛的一个商人从家里出发,经过广东、福建去临安寻找商机。在路途中他可能会经历
①穿到棉质的衣服 ②看到广州市舶司里面很多外国人
③吃到占城稻煮的饭 ④观看杂剧表演《窦娥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2.(2021·广东花都·七年级期末)以下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是宋代( )
A.经济的繁荣 B.手工业的兴盛
C.印刷技术的先进 D.海外贸易繁荣
23.(2021·广东·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是( )
A.唐朝时,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 B.北宋时,占城稻的推广
C.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取得的成就 D.南宋时,南方稻米产量的增加
24.(2021·广东惠城·七年级期末)“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中左图信息与右边史料可以印证的结论是
A.宋代采取措施强化中央集权
B.宋代实行鼓励边界贸易的政策
C.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D.宋代都市文化丰富多彩
25.(2021·广东澄海·七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宋代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古代首屈一指。能支持这一说法的观点是
①宋代重视科举制,实行文人政治 ②士农工商四大阶层社会地位有所变化
③可以品尝到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马铃薯等 ④人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6.(2021·广东怀集·七年级期末)衣食住行是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我国人民能够普遍穿上棉布衣服最早应该是在
A.半坡时期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汉唐时期 D.南宋时期
27.(2021·广东高州·七年级期末)若将“宋代经济发展”这一内容进行分类梳理。下面①处可填
A.指南针 B.景德镇 C.市舶司 D.交子
28.(2021·广东福田·七年级期末)据记载,宋真宗景德年间昌南镇的瓷器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底部落款“景德年制”。由于瓷器精美,影响很大,时人皆赞称为“景德瓷”,而昌南的称呼逐渐被忘记了。 据此推测,“昌南”是今天的
A.开封 B.南昌 C.杭州 D.景德镇
29.(2021·广东封开·七年级期末)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
A.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 B.手工业区域分工较明显
C.海陆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
30.(2021·广东·深圳市枫叶学校七年级期末)宋朝时期,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畅销世界,中国因此开始被称为“瓷之国”。下列城市中,有“瓷都”美誉的是( )
A.长安 B.泉州 C.大都 D.景德镇
31.(2021·广东香洲·七年级期末)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名窑名瓷众多。下列文物中最能体现宋瓷特点的是( )
A. B.
C. D.
32.(2021·广东清新·七年级期末)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不能从材料中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B.南宋对外贸易发达
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D.宋代纸币世界通用
33.(2021·广东连南·七年级期末)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34.(2021·广东连南·七年级期末)下列的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了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D.文化繁荣
35.(2021·广东台山·七年级期末)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这么写道:“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 )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
C.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成为粮仓 D.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36.(2021·广东怀集·七年级期末)关于宋朝的近代化或现代化,很多历史学家都有所共识,宋代的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化和城市化也达到较高的水平。下列选项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B.“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C.“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37.(2021·广东中山·七年级期末)宋太祖时期规定,凡典当、买卖田宅,必须在两月内向政府购买契纸(证书),契纸写好之后,请求官府验印,并交纳印契钱。这表明当时政府( )
A.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B.注重规范市场秩序
C.法律条文过于严苛 D.严格执行重农抑商
38.(2021·广东广宁·七年级期末)在古代城市里,人们合法地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摆摊,不分昼夜出售沙糖菉豆、水晶皂儿 、黄冷团子等冰凉美食。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汉朝长安 B.隋朝洛阳 C.明朝北京 D.宋朝东京
39.(2021·广东光明·七年级期末)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宋代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宋代( )
A.君主专制强化 B.自然经济解体
C.商品经济繁荣 D.市民阶级壮大
40.(2021·广东新丰·七年级期末)《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 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
A.商业突破时间上的限制 B.元朝的商业贸易繁荣
C.交子等纸币的广泛使用 D.加强了城市治安管理
41.(2021·广东封开·七年级期末)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北宋东京 C.唐代洛阳 D.元朝大都
42.(2021·广东揭西·七年级期末)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这表明( )
A.宋元造船技术高超 B.指南针已经应用于航海
C.宋元时我国商船遍及世界各地 D.宋元时期贸易繁荣
43.(2021·广东大埔·七年级期末)现代的海关,是对出入国境的一切商品和物品进行监督、检查并照章征收关税的国家机关。宋代政府也曾设置功能类似的机构是
A.蕃坊
B.市舶司
C.澎湖巡检司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44.(2021·广东怀集·七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宋朝第一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舶制度,它是宋元明清各朝唯一没有实行过全面海禁的朝代,也是民间海商得到较大发展的朝代。该学者认为宋朝
A.重视海外贸易 B.手工业发展迅速 C.实行海禁政策 D.指南针用于航海
45.(2021·广东香洲·七年级期末)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司条例,规定由市舶司审批出海贸易的船只、人员、货物,发给公验、公凭,严禁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这表明两宋时期( )
A.严格限制外贸规模 B.严厉打击商人富户
C.加强海外贸易管理 D.重点保护外商利益
46.(2021·广东龙湖·七年级期末)广东海上丝调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②宋代对外贸易发达
③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④宋代纸币世界通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7.(2021·广东澄海·七年级期末)“南海Ⅰ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Ⅰ号”从广州出发前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海关 C.市舶司 D.各地衙门
48.(2021·广东连南·七年级期末)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题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49.(2021·广东汕尾·七年级期末)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会子
B.瓦子
C.交子
D.票号
50.(2021·广东龙华·七年级期末)某同学将唐朝到清朝的经济发展情况作了梳理,绘制为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9中的①处应为
A.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开始出现“交子” C.“瓦子”随处可见 D.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51.(2021·广东揭西·七年级期末)斯塔夫里阿诺在《全球通史》“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的是( )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52.(2021·广东龙岗·七年级期末)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上面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的发现,印证了宋代
A.民族关系和睦 B.商品经济繁荣
C.君主专制强化 D.中外交通发达
53.(2021·广东福田·七年级期末)纸币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它表明了政府信用能力和社会繁荣的状态。追根溯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飞钱” B.“交子” C.“会子” D.“宝钞”
54.(2021·广东澄海·七年级期末)北宋的“交子”是宋朝经济繁荣的缩影。这种通过“交子”了解历史的方法属于
A.解读文物 B.查阅文献 C.考古发掘 D.实地调查
55.(2021·广东广宁·七年级期末)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最早出现于
A.开封 B.四川 C.杭州 D.云南
二、综合题
56.(2021·广东龙华·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以稻米鱼类为食),或火耕而耨(刀耕火种)……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节选自西汉《史记》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大意:江南地区土地面积广阔,人民重视农业发展,只要有一年获得丰收,几个郡的人都不会挨饿)
——节选自南朝《宋书》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大意:北方人民在南方避难,南方人民至今保留晋朝时期的方言。)
——【唐】张籍《永嘉行》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材料二: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示意图。这一过程中,北方人民陆续南迁。
材料三: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图
(1)根据材料一可知,从汉朝到宋朝我国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请说明材料二中②和③两个阶段发生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所示,相比隋朝,元朝大运河的修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57.(2021·广东·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江南,一个美如画卷的天堂,一个经济发达的鱼米之乡,但在秦汉时期,江南经济却与黄河流域相差甚远。东晋南朝以来经过了历次开发,江南逐渐赶上超过北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宋书》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宋书》
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它们都是我国宋朝时期的新生事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宋代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现象?
(3)材料三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在哪些领域的发展情况? 其中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一时期哪一地区?
(4)你认为古代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58.(2021·广东封开·七年级期末)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付筑失《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
材料二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 清前期耕地面表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顺治十八年) 549576
1685《康熙二十四年) 6078430
1724(雍正二年) 6837914
1766(乾隆三十一年) 7415495
材料四 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都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该变化的最后完成是什么时期?
(3)阅读材料三,从1661年到1766年,清前期的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从统治者方面,说说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材料四可知,中国经济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除了材料四的原因,你还知道哪些?(答出一条即可)
59.(2021·广东连南·七年级期末)我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
(2)材料三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是什么?
(3)宋代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60.(2021·广东东莞·七年级期末)宋朝在中国经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内各族与东京的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以宋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最为频繁,总计北宋一代,辽使来东京者约三百次左右,因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仁宗天圣五年二月中书门下言:“北我和好以来,发遣人依不绝,及雄州榷场,商旅互市往来……”
——摘编自吴涛《北宋都城东京》
材料二 随着宋王朝与北方、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对立加深,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要缩,海上贸易因此成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路线。宋朝的海上贸易往来大大盛于前朝,不仅海上路线拓展,而且贸易范围扩大。
——摘编自白明《中国对外贸易史》
材料三
图1 秧马 图2 宋代瓷器 图3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辽约为兄弟之国”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对外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幅图,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61.(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钱穆先生曾说:“中国在唐代以前可称为古代社会,自宋代起至现在可说是近代社会。”作为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帝国,宋朝仍然保持着很多古代社会的特点,但也已经发展出一些现代社会的雏形,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开始,“交子”仍只是一种类似于“飞钱”的民间汇兑凭证,或者“不记名可流通支票”,而非真正的货币。据史载,“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但后来“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交子因此遭到官方的禁止。
材料二宋神宗说过:“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若钱(指吴越政权)、刘(指南汉政权)窃据浙、广,内足自富,外足抗中国(指中原地区的五代政权)者,亦由笼海商得法也……宋高宗也曾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材料三“杭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交子“最早出现在哪个地区?依据材料一概括交子因何出现?又因何被官方禁止?
(2)依据材料二中宋朝统治者的观点,宋朝积极推动哪一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具备了哪些条件来推动这一举措?
(3)材料三描述的情景最早出现于哪一朝代?材料表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有何特点?
(4)有人说“宋朝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历史的‘巅峰’,恰恰不是其古代性,而是因为其现代性”。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朝的“现代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62.(2021·广东汕尾·七年级期末)南海海域发现的宋代沉船“南海1号”见证了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材料一 中国宋朝两浙路市舶司签发的公凭一件(出海)公凭...…今将自己船一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转卖回货。自己船一只,纲首李充,梢公林养,杂事庄权,部领吴弟(及船员67人姓名)。
一一摘编自《朝野群载》
材料二
“南海1号”发掘的宋钱共15000多枚
宋代铜钱书体是一篆一隶或一篆一楷,这样就产生对称美,因此宋钱的艺术价值比较高。从日本到非洲的许多国家,中国铜钱成为这些国家的“镇国之宝”,成为国际上一种很昂贵的、极受欢迎的硬通货。
一一王瑜《宋代的铜钱出口》
材料三 10世纪以来,由于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的兴起和独立建国,遮断了中原内地通往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特别是党项崛起并占据河西走廊后,中原与西域的陆路贸易已掌握在西夏和辽手中。二是技术推动说:晚唐及两宋时期,我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指南针普遍用于远洋航行。
(1)根据材料分析宋代海船出海需要向市舶司汇报哪些事项?
(2)提取材料二关于宋代铜钱的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63.(2021·广东·深圳市枫叶学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1指什么水利工程?此水利工程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材料一中图2、图3是哪个朝代出现的新式生产工具?分别写出图2、图3工具的名称。
(3)材料二图4中所示纸币出现在哪一朝代?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
【详解】
三则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物产丰富和经济的发达,说明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长安地区物资丰富,A排除;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没有体现“至于长安宝货药肆,咸丰衍于南方之物”,B排除;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故选择D。
2.C
【详解】
依据西汉以来南、北方户口占全国百分比情况统计图,可见从西汉以来南方户口占全国户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结合课本所学,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经济逐步得到发展。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快速发展。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呈现南移趋势,C正确;AD排除;统计图表述的是南、北方户口占全国百分比情况,与物质无关,B排除;故选C。
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我国古代,每当分裂或政治腐败混乱时期,战乱就会频繁,造成严重杀戮和人民流亡,人口会大幅下降,故D符合题意;人口南迁、持续天灾、粮食减产,均是北方人口降低的重要因素,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4.C
【详解】
根据“苏湖熟,天下足”可得出其强调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C项是南移后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ABD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5.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国家财赋大部分依赖南方”可知,这体现出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故D符合题意;两宋税收大部分来自农业税,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说南方经济的重要性,故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6.A
【详解】
表格显示南宋时期的南方和北方与北宋时期相比,户数大大增加,对中央的财政贡献越来越大。“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南方经济超越了北方。表格说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故A项符合题意;表格不能体现出宋代政策的开明,排除B;表格只是比较南方经济与北方的变化,不能说明城市经济活跃,排除C;表格的信息不是完全反映苏杭经济的活跃,排除D。故选A。
7.D
【详解】
如图可知,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8.C
【详解】
根据材料“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江南地区的重要性,即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社会经济影响力提升,C项正确;从材料不能体现北方经济停滞,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在南宋,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江淮地区割据,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
根据材料“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从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呈现北方减少,而南方大量增加,直至南方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初是由于北方战乱,导致北人南迁,进而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加上江南战乱少,经济重心最终南移,故A正确;BCD三项在图表中无法反映出来,故错误。综上故选A。
10.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到宋代时,南方户口增加已超过北方,这是因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在这一过程中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改变了我国的人口布局,故C符合题意。题干说的是经济现象,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大一统国家建立、君主专制的强化是政治方面情况,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C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北方地区的战乱,导致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的南迁,充实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南方经济发展。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江南地区的开发。
12.D
【详解】
据材料可知,汉代时期江南并未得到开发,因此有“江南人虽然不用担心挨饿或技冻,但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家”;据材料宋代时“江南地区经济实力强大……如果某一年丰收的话,可以让几个郡的人免于饥俄”可知,宋代时期出现“如果某一年丰收的话,可以让几个郡的人免于饥俄”,这说明宋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业繁荣”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北民南迁”,只是强调“经济中重心”南移的现象,排除B项;“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而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中重心”南移的现象,,排除C项。
1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因此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现象,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
14.C
【详解】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因此当时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太湖平原地区,C项正确;华北平原、汉中平原在北方,排除AB项;江汉平原主要是在湖北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全国设有四十八道,但中央税收基本上只从江西、湖南 等东南八道征取”,说明南方的经济发展更快,纳税更多,B项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故答案为B。
16.B
【详解】
根据“曹魏至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可知,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主要原因是科举制度的实行。根据“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可知,北方人才比重不断下降,南方人才比重不断上升,出现的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
17.C
【详解】
根据图表信息:两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量(户数)、财政收入的比重对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经济重心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在唐朝中期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天上天堂,地下苏杭”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北方人口南迁,A项错误;图表和宋朝社会生活无关,B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思是宋朝经济重心南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8.B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显著的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宋时期尤其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当时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正是说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9.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江南地区开发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战乱较少、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的政权更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北方战乱频繁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导致题干变化的原因,但与题干“主要原因”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
根据材料“宋朝南北税收对比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宋朝南北税收对比图”反映了南方税收占比要比北方税收占比大的多,说明宋朝经济重心在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故选项A符合题意;“宋朝南北税收对比图”不能反映“政治重心”“军事重心”“文化重心”在南方,故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1.A
【分析】
【详解】
南宋时,棉花的种植从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可以穿到棉质的衣服,①正确;北宋在广州设立市舶司,故选了海外贸易,②正确;宋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③正确;①②③正确,故选A;《窦娥冤》的元代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南宋不可能观看,排除④,故排除BD;C项不全面,排除。
【点睛】
22.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并结合所学,“秧马”是宋代使用的插秧和拔秧工具,反映了宋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板”是宋代的印刷广告,既能反映宋代印刷技术的先进,又能反映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由此可知,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是宋代经济的繁荣,A项正确;“手工业的兴盛”、“印刷技术的先进”、“海外贸易繁荣”只能分别反映宋代经济的一个方面,排除B、C、D项。故选A项。
23.D
【详解】
“苏湖熟,天下源足”谚语说明了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反映南宋时,南方稻米产量的增加,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
24.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材料“苏湖熟,天下足”可知,苏苏州、湖州,位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这些地方丰收,天下就丰收,这体现出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故C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经济,不是政治,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说国内经济的发展,没有说外贸,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说农业,不是说城市经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B
【详解】
根据材料“宋代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古代首屈一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重文轻武,重视科举制,实行文人政治;人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士农工商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的主干。两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大大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故选项①②④正确,B符合题意;原产自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是在明朝传入我国的,故选项③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6.D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棉花在两宋时期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北宋时,棉花主要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所以南宋时期,除用麻布作衣料外,还可以用棉布做衣料。因此我国人民能够普遍穿上棉布衣服最早应该是在南宋时期。选项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27.B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第一类”与制瓷业相关,故B 符合题意;ACD 均与制瓷业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景德镇昌江之南,旧称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瓷业兴盛赐名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D项正确;开封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排除A项;南昌古称豫章、洪都,排除B项;杭州古称临安、钱塘,排除C项。故选D项。
29.B
【详解】
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地区是丝织中心,河南、河北和江西的瓷器大量外销,苏皖地区冶炼业规模大,这说明全国各地手工业门类各不相同、区域分工较明显,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瓷器大量出口,没有说明丝织品的出口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手工业情况,没有体现海陆交通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的地位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30.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D正确;有“瓷都”美誉的不是长安,排除A;宋朝时期的泉州造船业发达,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排除B;大都是元朝的首都,排除C。故选D。
3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窑贯耳瓶,为南宋时期的陈设品,釉色厚润,端庄典雅,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C项正确;三彩是唐朝陶器的代表,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邢窑白瓷主要是在唐朝时期得到发展,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青花瓷是元朝时期的瓷器代表,因此青花扁壶不是宋朝时期的瓷器代表,D项错误。
32.D
【详解】
根据题干,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表明宋代造船技术高超,所以C不符合题意;“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反映了宋代商业十分繁荣和对外贸易发达,所以A、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宋代纸币世界通用,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
33.B
【详解】
依据“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经济发达,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宋代对外开放,海外贸易行省;宋代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而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是在明清时期,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因此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B,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4.C
【详解】
宋代货郎图反映了宋代商品的品种繁多。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的关子、会子也是纸币,纸币的出现了反映了宋代金属货币已经不能满足流通需要,这都说明了宋代商业的繁荣。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35.D
【详解】
依据题干的“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业繁荣,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故D符合题意;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属于农业发展的表现,排除A;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是在唐朝,排除B;太湖流域成为粮仓与农业有关,排除C。故选D。
36.C
【详解】
根据“宋代的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化和城市化也达到较高的水平”可知,“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反映的是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C符合题意;“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A排除;“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的是北宋重文轻武政策,B排除;“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开元盛世,D排除。故选择C。
37.B
【详解】
根据材料“必须在两月内向政府购买契纸”“契纸写好之后,请求官府验印,并交纳印契钱”可知当时买卖田宅的程序很规范,所以选择B;材料中无法看出财政面临危机,故排除A;材料表明法律条文比较规范严格,而不能体现严苛,故排除C;材料中不能体现对农业的重视,故排除D。
38.D
【详解】
根据“人们合法地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摆摊,不分昼夜出售沙糖菉豆、水晶皂儿 、黄冷团子等冰凉美食”可知,做生意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宋代开始,坊市界限被打破,可以随处随时设市,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宋朝东京,选项D符合题意;汉朝长安、隋朝洛阳、明朝北京均不符合题意,选项ABC排除。
39.C
【详解】
根据材料“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反映了早市和夜市,体现了商业的繁荣。根据“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反映了商业的繁荣,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40.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可知,北宋茶坊营业很早,东京已经有了夜市,酒肆、瓦市不管风雨寒暑,昼夜营业,商业突破时间上的限制,故A正确;茶坊,瓦市,白昼通夜,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纸币的使用和城市治安管理,故CD错误。综上故选A。
41.B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昼市”“夜市”。北宋时期,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既有铜钱,也有铁钱,但是金属货币使用不方便。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所以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北宋东京,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42.D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大量的商船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体现了宋元时期贸易繁荣的景象,所以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宋元的造船技术,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指南针已经应用于航海,B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提到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不能反映宋元时我国商船遍及世界各地,C不符合题意。
43.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贸易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B项符合题意;蕃坊是中国唐宋时期阿拉伯、波斯穆斯林侨民在华聚居区,A项不符合题意;澎湖巡检司是元明时期设置于澎湖群岛的官署,是管理台湾地区的机构,C项不符合题意;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置的地方官署名,为设于沿海及边疆地区的军政机关,承行中书省或宣政院之命统辖区军民之务,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44.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宋朝第一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舶制度,它是宋元明清各朝唯一没有实行过全面海禁的朝代,也是民间海商得到较大发展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选项A符合题意;手工业发展迅速,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B排除;实行海禁政策,不符合宋朝史实,C排除;指南针用于航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排除。故选A。
45.C
【详解】
依据题干“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专司外商货物税,……严禁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反映了两宋时期,设立市舶司管理出海贸易、海外贸易。体现两宋重视海外贸易,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C正确;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了两宋设立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没有体现限制海外贸易、打击商人府户,也没有体现保护外商利益,ABD排除;故选C。
46.A
【分析】
【详解】
根据“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可知宋代造船技术高超,海外贸易发达,商业十分繁荣,①②③正确,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纸币的信息,且“宋代纸币世界通用”不符合史实,排除④,故排除BCD。
【点睛】
47.C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都护府是管理边疆的机构,A选项不符合题意;当时没有海关这一机构,B选项不符合题意;各地衙门是各地官员的办公场所,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所述的秦朝、唐朝和北宋的货币都是人工制作,故A不符合题意。机器制造在近代中国才出现,故B不符合题意。秦以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和唐朝的开元通宝都属于金属货币,而北宋时期的交子属于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说明随着商业发展,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故C符合题意。纸币的流通不能说明一定多于金属货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9.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C符合题意。会子是南宋出现,票号是商业资本转化而来的旧式信用机构,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会子是南宋出现。
50.B
【详解】
根据题干“唐朝到清朝的经济发展情况”并结合图示可知,①处应为“宋朝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项正确;示意图展示的是经济发展情况,而A项属于政治方面、C项属于生活方面、D项属于科技方面,排除ACD项。故选B项。
5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商业革命”指的是宋代商业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宋代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交子,B项正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地域性的“商帮”出现于明朝,排除C项;生产领域出现了工场手工业是在明朝中后期,排除D项。故选B项。
52.B
【详解】
依据题干中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以及“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可知,这一铜版的发现印证了宋代纸币的发行和流通,而纸币作为一种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有利于商品流通和买卖,因此可以作为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见证,B正确;题干的主旨是北宋纸币的发行,见证宋代商业的发展,没有体现民族关系和睦或君主专制强化或中外交通发达,ACD排除。故选B。
53.B
【详解】
据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在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的“交子”,B项正确;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唐宋的汇兑券,排除A项;会子,是南宋于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排除C项;“宝钞”是中国元、明、清时代所发行的纸币的统称,排除D项。故选B项。
5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是实物,通过对文物的观察、考证来研究历史的方法以属于解读文物。故选项A符合题意;查阅文献说明是给了有关历史的文献,题干中给的实物,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考古发掘指的历史遗迹的发掘,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实地调查指的是区有关历史事件的地区去考察,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5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四川地区出现了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选项B正确;开封、杭州、云南均不符合题意,选项ACD排除。
56.(1)变化:①由地广人稀、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匮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的地方;②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②唐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遭到严重破坏,一批人口被迫南迁;③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引发南迁。
(3)变化:元朝时期的大运河截弯取直(元朝运河进一步东移)。(意思相近即可)原因:政治中心东移;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4)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政权重视生产;④气候变迁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⑤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原著民的共同辛勤劳动。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以稻米鱼类为食),或火耕而耨(刀耕火种)”“(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可知,从汉朝到宋朝我国江地区发生的变化有由地广人稀、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匮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的地方;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根据材料“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过程中,北方人民陆续南迁。材料二中②阶段发生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是唐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遭到严重破坏,一批人口被迫南迁。材料二中③阶段发生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是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引发南迁。
(3)根据材料三所示,相比隋朝,元朝大运河的修建发生的变化是元朝时期的大运河截弯取直,元朝运河进一步东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政治中心东移,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政权重视生产;气候变迁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原著民的共同辛勤劳动。
57.(1)①江南地区战乱少,相对安定;②北民南迁,带来大量的先进生产工具与技术;③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④政府的鼓励,重视和扶持
(2)经济重心南移
(3)农业、手工业、商业 北宋,四川地区
(4)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重视科技进步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有:江南地区战乱少,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民,给南方带来大量的先进生产工具与技术;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政府的鼓励,重视和扶持等。
(2)根据材料二中的“苏湖熟,天下足”可知当时南方经济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地区,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根据图片可知,秧马代表农业领域的发展;宋代织机代表手工业领域的发展;交子是最早的纸币,代表商业领域的发展;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我国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我认为古代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有:我们应该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要重视科技进步;重视农业、商业的发展等等。
58.(1)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完成。
(3)变化:清前期的耕地面积发生的变化是耕地面积越来越多;
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4)原因:人口南迁;
其它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支持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可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指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该变化的最后完成是南宋时期,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661年到1766年,清前期的耕地面积发生的变化是耕地面积越来越多,并结合所学可知,从统治者方面,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等。
(4)从材料四“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都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经济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是人口南迁,除了材料四的原因还有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支持等。
59.(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状况: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农业产量提高,纺织业发展起来,宋代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2)重要的粮仓;占城稻。
(3)应采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应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应重视科技进步的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应注意保护自然环境等。
【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可以看出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丝织业发展起来,南宋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苏湖”在当时是重要的粮仓,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第二小问: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占城稻。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采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应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应重视科技进步的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应注意保护自然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60.(1)史称澶渊之盟;影响:换得了安宁,双方经济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加速民族融合。
(2)变化:陆上丝绸之路阻塞,海上丝绸之路更加兴盛,范围扩大。
原因:①统治者的鼓励和支持,国家政府大力提倡,鼓励海外贸易。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等航海技术的应用,造船技术的发达。③宋朝国力强盛,国家统一,商业繁荣。④陆上丝绸之路阻塞,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3)图3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说明宋代时出现纸币,纸币是商业流通的交易物,商业得到发展,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在宋代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4)政府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海上贸易繁荣;农业工具不断的更新;手工业不断的发展;纸币的出现。
【详解】
(1)根据材料“宋辽约为兄弟之”可得,辽宋发展成友好关系的历史事件是澶渊之盟。
根据材料“北我和好以来,发遣人依不绝,及雄州榷场,商旅互市往来……”可得,两国关系友好,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换得了安宁,双方经济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加速民族融合。
(2)根据材料“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要缩,海上贸易因此成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路线”可得,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发展不好,导致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兴盛。根据材料“不仅海上路线拓展,而且贸易范围扩大”可得,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扩大。根据材料“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要缩”和所学知识可得,①统治者的鼓励和支持,国家政府大力提倡,鼓励海外贸易。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等航海技术的应用,造船技术的发达。③宋朝国力强盛,国家统一,商业繁荣。④陆上丝绸之路阻塞,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3)材料的三幅图片:图1秧马、图2宋代瓷器、图3北宋纸币铜版拓片,选择任意一图片联系宋朝背景,秧马农业耕作方式;宋代瓷器体现出手工业的发展;图3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纸币交子的出现。
(4)根据材料“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朝的海上贸易往来大大盛于前朝”、“图1秧马、图2宋代瓷器、图3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可得,宋朝政府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海上贸易繁荣;农业工具不断的更新;手工业不断的发展;纸币的出现。
61.(1)地区:四川地区。原因:铁钱较重使用不便。禁止原因:商人资产衰落,资不抵债,导致纸币信用危机,以致发生纠纷。
(2)举措:设市舶司,鼓励海外贸易。条件: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经济繁荣。
(3)朝代:南宋。特点: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地点限制。
(4)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发达;出现了纸币交子;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
(1)
地区:据材料“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可知,蜀地,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区。
原因:据材料“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可知,铁钱较重使用不便。
禁止原因:据材料“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可知,由于商人资产衰落,资不抵债,导致纸币信用危机,以致发生纠纷不断。
(2)
举措:据材料“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若钱(指吴越政权)、刘(指南汉政权)窃据浙、广,内足自富,……”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府设市舶司,鼓励海外贸易。
条件:据所学可从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经济繁荣等方面回答。
(3)
朝代:据材料“杭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宋的都城是杭州。
特点:据材料“……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可知,当时不仅出现了夜市,还有早市,这表明了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地点限制。
(4)
据所学可从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发达;宋代出现了纸币交子;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等角度回答。
62.(1)船只数量、船主、到达地区或国家、船上负责人和船员姓名等。
(2)铸造精美,币值稳定,国际上受到欢迎,在国际上可以流通,铜钱铸造量大(答出任意 两项即可得4分)
(3)陆上丝绸之路受阻,造船业发达(船只载重量大,设计精密);使用指南针;宋代政府 鼓励海外贸易。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今将自己船一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转卖回货。自己船一只,纲首李充,梢公林养,杂事庄权,部领吴弟(及船员67人姓名)。”可以分析出宋代海船出海需要向市舶司汇报:船只数量、船主、到达地区或国家、船上负责人和船员姓名等。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宋代铜钱书体是一篆一隶或一篆一楷,这样就产生对称美,因此宋钱的艺术价值比较高。从日本到非洲的许多国家,中国铜钱成为这些国家的镇国之宝,成为国际上一种很昂贵的、极受欢迎的硬通货。”可知,宋代铜钱铸造精美,币值稳定,国际上受到欢迎,在国际上可以流通,铜钱铸造量大。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由于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的兴起和独立建国,遮断了中原内地通往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特别是党项崛起并占据河西走廊后,中原与西域的陆路贸易已掌握在西夏和辽手中。”可以归纳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有: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根据“晚唐及两宋时期,我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 可以归纳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有:造船业发达(船只载重量大,设计精密)。根据“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可以归纳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有:使用指南针。
63.(1)大运河。隋炀帝
(2)唐朝。曲辕犁,筒车
(3)北宋或宋朝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指的是大运河。隋朝隋炀帝时期下令开通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至余杭,沟通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图3是唐朝出现的新式生产工具,分别是唐朝时期的新型耕犁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4所示纸币是指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发行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