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选择题
1.(2021·安徽包河·七年级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下列有关明朝在科技、建筑、文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北京城修建于明太祖时期 B.长城是各族人民交往的纽带
C.《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D.《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
2.(2021·安徽砀山·七年级期末)如果你想到北京故宫去旅游,一览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的风采,你去的应该是明朝北京城的哪一部分
A.宫城 B.皇城 C.内城 D.外城
3.(2021·安徽东至·七年级期末)明朝的北京城从1406年开始大规模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它的核心部分是宫城,宫城的外面依次是皇城、内城和外城。这种布局反映中国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B.归入清朝的领土版图
C.中央与地方相互独立 D.成为福建省的一部分
4.(2021·安徽来安·七年级期末)如果想了解明朝时期建筑的辉煌,下列哪些纪录片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 )
①《望长城》 ②《故宫》 ③《大明宫》 ④《赵州桥》 ⑤《十三陵》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5.(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如图)蜿蜒6000余千米,她的东西起止点是( )
A.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6.(2021·安徽蚌埠·七年级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长城时制作了下图所示的资料卡根据提示,________处的关键词可能是
明长城的________ 长城,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铸成的历史丰碑﹐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更替。
A.背景 B.内涵 C.作用 D.特点
7.(2021·安徽金寨·七年级期末)明代长城的修筑最初是为了抵御( )
A.匈奴人 B.突厥人 C.女真人 D.蒙古人
8.(2021·安徽阜南·七年级期末)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筑的。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京城,西至玉门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京城,西至临洮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9.(2021·安徽肥西·七年级期末)“长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排千难、战万险,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无穷智慧和雄伟气魄。伟大的民族筑起了伟大的长城,同时也铸起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长城精神。”明朝修筑的长城东西起至点是
A.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B.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C.东起渤海边,西至居庸关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雁门关
10.(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一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我国历史上,明朝也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它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1.(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唐朝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朝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朝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主要表明,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得益于
A.印刷技术的进步 B.国家力量的支持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科举制度的完善
12.(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3.(2021·安徽潜山·七年级期末)“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那媚外的内伤”这是中国风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他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14.(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下面材料描述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15.(2021·安徽瑶海·七年级期末)《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16.(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某同学希望了解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获得有关各种药物产地、形色、气味及疗效的相关知识,可以推荐他阅读( )
A.《齐民要术》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17.(2021·安徽金寨·七年级期末)以下哪部著作的内容可以为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病毒的帮助
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C.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18.(2021·安徽马鞍山·七年级期末)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明代李时珍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贡献是
A.开创了四诊法 B.编写《本草纲目》
C.写成《千金方》 D.撰写《伤寒杂病论》
19.(2021·安徽瑶海·七年级期末)依据下列表格,分析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朝代 医学成就
唐朝 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
宋朝 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
明朝 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科举制度的完善
C.国家力量的支持 D.印刷技术的进步
20.(2021·安徽宣城·七年级期末)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此书后来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这部书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
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
21.(2021·安徽蜀山·七年级期末)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材料所述成就可能收录于:( )
A.《三国演义》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2.(2021·安徽包河·七年级期末)我国医药学的珍贵遗产,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3.(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24.(2021·安徽·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央视热播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里,相隔300年的袁隆平和宋应星透过一粒种子,找到了属于科学家的共同梦想。宋应星留给后世的科技著作是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25.(2021·安徽砀山·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我国发行的一枚纪念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邮票。宋应星的主要成就是
A.发明指南针 B.发明印刷术 C.编著《本草纲目》 D.编著《天工开物》
26.(2021·安徽铜官·七年级期末)“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它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27.(2021·安徽芜湖·七年级期末)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也有突出成就。下列科技文化与成就搭配一致的是
作品 成就
A 《本草纲目》 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B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 《农政全书》 地理学巨著,文学名著
D 《徐霞客游记》 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A.A B.B C.C D.D
28.(2021·安徽铜官·七年级期末)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部小说共同点的介绍中,不正确的是( )
A.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 B.都成书于元末明初
C.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D.都规模宏大,结构严整
二、填空题
29.(2021·安徽·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202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度过了她的六百岁生日,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也叫皇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30.(2021·安徽金寨·七年级期末)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判断:
改正:
四、辨析题
31.(2021·安徽金寨·七年级期末)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总长万余里。
判断:
改正:
32.(2021·安徽蚌埠·七年级期末)《天工开物》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33.(2021·安徽马鞍山·七年级期末)辨别下列内容的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错误: 改正:
(2)贞观年间,唐朝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行省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错误: 改正:
(3)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错误: 改正:
(4)元朝修建了四通八达的蕃坊,使商人往来更加方便。
错误: 改正:
(5)徐光启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错误: 改正:
34.(2021·安徽长丰·七年级期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著有《本草纲目》一书,被誉为“医圣”。
(2)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人吐蕃,从此唐蕃“和同(为)一家”。
(3)元朝时设伊犁将军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4)明朝贾思勰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5.(2021·安徽巢湖·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引领世界。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 】(1)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具有代表性的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闻名中外的青花瓷。
改正:
【 】(2)战国时期制成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唐朝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改正:
【 】(3)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
改正:
【 】(4)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总结了木活字技术,并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改正:
【 】(5)明朝宋应星的《农政全书》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改正:
36.(2021·安徽宣城·七年级期末)明代科学家汤显祖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改正:
五、综合题
37.(2021·安徽蜀山·七年级期末)伟大工程是综合国力的象征,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政治智慧。阅读下列图文,完成探究活动。
【通达南北】
(1)依据地图,隋大运河经过今天安徽的一段是 。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其中心在 处(填字母)。
【辉映四邻】
唐都长安城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
(2)根据图文内容,概括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并归纳指出长安城当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宏大庄严】
1406-1420年完成了紫禁城及皇城的宫殿,门阀、城池,围绕中轴线的太庙、社稷坛、天坛、鼓楼、钟楼等一系列建筑。1546年,完成包围京城正南面的外城,因而北京城便是一个凸字型的轮廓。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包着紫禁城。一切城墙和沟池的修建,都是为了保卫和巩固帝王的统治,一切庙宇建筑都要烘托帝王的威严。
(3)根据图文内容,指出明代北京城最宏伟壮丽、最核心的部分是;依据材料,概括明代北京城建设体现怎样的政治理念。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古代伟大工程建设的认识。
38.(2021·安徽包河·七年级期末)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要能从不同的学史方法中汲取智慧,丰富知识。请你运用所掌握的历史方法与技能,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 运用年代尺一构建时空观念
(1)下面历史朝代年代尺上①处的朝代是____________,写出下面朝代中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的王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对比历史地图感悟时代精神
(2)观察图,秦、明两朝修筑长城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今天依然提倡“爱我长城”有何现实意义
任务三 通过史料描述体验传统文化
(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描述了我国的两个传统节日,请谈谈你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材料一 用面造枣锢飞燕……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
材料二 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栅(贵之家搭建装饰台栅)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宋孟元老ㄍ东京梦华录》
39.(2021·安徽埇桥·七年级期末)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材料三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1)材料一的生产工具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3)材料三中“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出现在那一地区?“第二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哪部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写出其中二点即可)
40.(2021·安徽无为·七年级期末)在学完七年级历史之后,同学们围绕着中国古代文明展开了相关探究活动。她们列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完成。
【高度繁荣的经济】
材料一 如图所示
(1)城市的发展见证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图1、图3分别给我们展现的是古代哪两座城市?图2画卷展现了城市的繁华,这幅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千古流传的佳句】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摘选杜甫《忆昔》
材料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摘选李清照《声声慢》
(2)从材料二中归纳“开元盛世”的表现;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文学形式?
【领先世界的科技】如图所示
(3)图4、图5给我们分别展示的是哪两项科技成就?图6所示科技著作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有什么样的美誉?
(4)通过上述的探究,从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
【详解】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明成祖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A符合题意,故选A;BCD表述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
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又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因此一览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的风采,应该是明朝北京城的宫城。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A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明朝北京城的核心部分是宫城,宫城即皇宫,因此这体现了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A正确;清朝前期清军进入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领土版图,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与北京城没有关系,BD排除。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并不具有独立性,C排除。故选A。
4.A
【详解】
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①符合题意;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②符合题意;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自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⑤符合题意;《大明宫》是明朝的,排除③;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④排除。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故答案选B。
6.B
【详解】
根据题干“长城,……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明长城的内涵,B正确;明长城修筑的背景;明朝建立时,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排除A;明长城的作用: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排除C;明长城的特点是: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排除D。故选B。
7.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明代修筑了长城。故D符合题意;秦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排除A;突厥人、女真人与明长城无关,排除BC。故选D。
8.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袭扰,明朝时期,曾重修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气势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长城的修建确保了北部边塞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和安宁。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合题意;为了防御匈奴入侵,秦朝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B项不合题意。由此可孩子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9.A
【详解】
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雄伟,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10.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写成的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D项符合题意。《黄帝内经》是战国时期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著作,《千金方》是唐朝孙思邈的著作,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抓住题干信息“明朝也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由此联想到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学生还要掌握本题中所涉及到的另外几部医学著作的有关情况。
11.B
【详解】
题干材料主要叙述了古代中国重要的药学典籍的颁布发行情况。可见,历朝统治者对于药学的发展都较为重视,支持药学典籍的出版。因而可见古代药学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说明药学发展与国家力量支持的关系,不是因为印刷术的进步,排除A;商品经繁荣和科举制度的完善均与材料中国家支持药学发展的信息不符合,排除C和D。故选B。
12.D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A项不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西药学著作,B项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C项不符合题意;《天工开物》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题干的四幅图片的内容,结合《齐民要术》、《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利用排除法和分析法解答问题。
1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写的,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选项ABC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外国学者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而不是《本草纲目》,选项D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故选D。
14.C
【详解】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被誉为“东方医学宝典”,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C符合题意;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排除A;《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排除BD。故选C。
15.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本草纲目》是明朝时期的药物学巨著,《天工天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所以这三部书都是古代科技经验总结,故选D;ABC三项太过片面,排除。
16.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D项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A项不合题意;《资治通鉴》是史学著作,B项不合题意;《天工开物》是科技著作,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了解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是解题的关键。
17.A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可以为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病毒的帮助,故A正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故CD错误。
18.B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李时珍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贡献是编写《本草纲目》,本书为本草学集大成之作,很快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代的民间医生扁鹊,对四诊法的形成与确立,曾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排除A项;孙思邈写成《千金方》,排除C项;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
依据表格内容,“唐朝政府编写颁布了”《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药典;“宋朝颁行了……”即政府颁布;明朝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由此这些关键词,可知唐朝、宋朝、明朝的医学成就都是由政府、朝廷等,主持颁行的,说明这些朝代医药学的发展有国家(政府)力量的支持。C正确;依据表格的内容医学成就都是政府、朝廷颁行的,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科举制度、印刷技术等,ABD排除;故选C。
20.D
【详解】
据材料“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医药学,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D正确;《伤寒杂病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A排除;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B排除;《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相传成书于西汉,故C排除。
21.B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可知指中国的中医药学包括草药,还有针灸等技法,因此可能收录在《本草纲目》中,故选B;A是小说,C是有关农业、手工业著作,D是农业著作,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是明朝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故B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C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B。
23.D
【详解】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24.B
【详解】
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项正确;《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排除A项;《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排除C项;《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排除D项。故选B项。
25.D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是明代著名科学家,他编写的著作《天工开物》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部门,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进行了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D项;指南针、印刷术均不是宋应星的发明成就,故排除A项、B项;《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故排除C项。
26.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正确;《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B排除;《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C排除;《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D排除;故选A。
27.B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宋应星编写的一部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正确;《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著作,A选项排除;《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编写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C选项排除;《徐霞客游记》是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D选项排除。故选B。
28.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都是是元末明初小说,《西游记》是明代小说,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由此可分析,ACD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9.错误。错误:皇城 改正:紫禁城(或宫城)
【详解】
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朝皇帝的皇宫,在历史上也叫紫禁城(或宫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故说法错误。
30.正确
【详解】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大街小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各种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31.判断:错误;改正:把山海关改为嘉峪关。
【分析】
【详解】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全长万余里。故说法错误。
32.判断:错误;改正:《天工开物》改为《本草纲目》。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写成的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故本题描述是错误的。应将《天工开物》改为《本草纲目》。
33.(1)错误。长安改为洛阳
(2)错误。行省制改为三省六部制
(3)正确
(4)错误。蕃坊改为驿站
(5)错误。徐光启改为宋应星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故错误,长安改为洛阳。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年间,唐朝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故错误,行省制改为三省六部制。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故正确。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站,使商人往来更加方便。故错误,蕃坊改为驿站。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错误,徐光启改为宋应星。
34.(1)错误;改正:将“《本草纲目》”改为“《伤寒杂病论》”。
(2)正确。
(3)错误;改正:将“伊犁将军”改为“北庭都元帅府”。
(4)错误;改正:将“贾思勰”改为“宋应星”。
【详解】
(1)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将“《本草纲目》”改为“《伤寒杂病论》”。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远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使唐蕃“合同为一家”。故题干表述错误。
(3)元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故题干表述错误,应将“伊犁将军”改为“北庭都元帅府”。
(4)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题干表述错误,应将“贾思勰”改为“宋应星”。
35.(1)【错误】改正:“青花瓷”改为“唐三彩”
(2)【错误】改正:“唐朝”改为“宋朝”
(3)【错误】改正:“雕版印刷术”改为“活字印刷术”
(4)【正确】
(5)【错误】改正:“《农政全书》”改为“《天工开物》”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具有代表性的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青花瓷是元代的代表,故材料错误,应该将“青花瓷”改为“唐三彩” 。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制成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宋朝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故材料错误,应将“唐朝”改为“宋朝”。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材料错误,应将“雕版印刷术”改为“活字印刷术”。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总结了木活字技术,并发明了转轮排字法,符合史实,故材料正确。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材料错误,应将“《农政全书》”改为“《天工开物》”。
36.【错误】改正:把“汤显祖”改为“宋应星”
【详解】
改正:据所学可知,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而汤显祖是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37.(1)通济渠B
(2)布局特点: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对称;地位: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会。
(3)宫城(紫禁城);政治理念:皇权至高无上,等级秩序。
(4)伟大工程是综合国力的象征,体现了国家统一强盛;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政治智慧;中国古代工匠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分析】
【详解】
(1)依据地图可知,隋大运河经过今天安徽的一段是通济渠,大运河中心在洛阳,即B处。
(2)“布局特点”,根据图片信和文字内容“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得出: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对称。“地位”,依据材料信息“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会。
(3)“最核心部分”,根据图片信息得出:宫城(紫禁城)。“政治理念”,依据材料信息“一切城墙和沟池的修建,都是为了保卫和巩固帝王的统治,一切庙宇建筑都要烘托帝王的威严”得出:皇权至高无上,等级秩序。
(4)“认识”,依据材料信息“伟大工程是综合国力的象征,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政治智慧”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伟大工程是综合国力的象征,体现了国家统一强盛;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政治智慧;中国古代工匠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38.(1)南宋;隋朝;元朝。
(2)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长城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象征;凝结着中华民族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对培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3)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千年文明的缩影;闪耀着中国人民思想和智慧的光辉;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们需要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不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历史朝代年代尺上①处的时间“1127年”可知,该处的朝代是南宋;1127年,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第二小问,结合年代尺信息及所学可知,朝代中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的王朝隋朝和元朝;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第一小问,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明长城。因此秦、明两朝修筑长城的共同目的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今天依然提倡“爱我长城”的现实意义在于长城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象征;凝结着中华民族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对培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3)依据材料“……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可知,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据材料“……贵家结饰台栅(贵之家搭建装饰台栅)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可知,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人们登上楼台,共同赏月,祝福远方的家人。这些都属于我国传统的节日,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千年文明的缩影;闪耀着中国人民思想和智慧的光辉;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们需要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不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9.(1)曲辕犁。
(2)经济重心南移。
(3)交子;四川地区;《天工开物》。
(4)生产技术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生产工具名称是唐朝的曲辕犁。
(2)根据材料二“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是经济重心南移。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纸币是交子,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于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第二小问: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第三小问:“第二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40.(1)长安城;北京城;《清明上河图》。
(2)人口众多:农业丰收;国家富裕;社会安定等;宋词。
(3)筒车;活字印刷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中华民族是勤劳和智慧的民族;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等。
【分析】
【详解】
(1)“城市”,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图1、图3分别给我们展现的是长安城、北京城。“名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名称是《清明上河图》。
(2)“表现”,据材料二信息“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得出:人口众多、农业丰收、国家富裕、社会安定等;“文学形式”,依据材料三信息“李清照《声声慢》”得出:宋词。
(3)“科技成就”,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图4、图5给我们分别展示的是筒车、活字印刷术。“美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认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中华民族是勤劳和智慧的民族、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等角度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