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安徽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安徽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7 21:1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选择题
1.(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施琅认为此地“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清政府廷议后,在此“设县三、府一”。此处的“府”指
A.神州府
B.台湾府
C.泉州府
D.苏州府
2.(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边内容是一位同学整理的笔记片段,该片段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外来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
3.(2021·安徽阜南·七年级期末)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雅克萨之战
③岳飞抗金
④文天祥抗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4.(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管理台湾的措施先后有
①设置西域都护府 ②设置台湾府 ③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设台湾省
A.①②④ B.③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②
5.(2021·安徽蚌埠·七年级期末)康熙二十-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的请求。对以上材料中康熙帝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A.挫败了外来势力的人侵
B.加速了闭关锁国的进程
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D.加强了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联系
6.(2021·安徽阜南·七年级期末)16—17世纪,曾入侵或骚扰中国边境的国家不包括
A.日本 B.荷兰 C.沙俄 D.英国
7.(2021·安徽阜南·七年级期末)“他率军从金门渡海东征,一举挫败荷兰殖民者,保障了东南各省的安宁。”“他”的事迹是
A.抗击倭寇 B.收复台湾 C.灭亡明朝 D.征战海外
8.(2021·安徽八公山·七年级期末)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中的“一代英雄”是指 ( )
A.郑成功 B.岳飞 C.张骞 D.戚继光
9.(2021·安徽庐江·七年级期末)以下史实的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建制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后代割据台湾。清政府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A.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0.(2021·安徽金寨·七年级期末)我国历史悠久,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的主流。下列朝代版图中,对新疆、西藏、台湾均设立了管辖机构的是(  )
A. B.
C. D.
11.(2021·安徽淮北·七年级期末)“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文天祥
D.岳飞
12.(2021·安徽马鞍山·七年级期末)“他率军从金门渡海东征,一举挫败荷兰殖民者,保障了东南各省的安宁。”此举
A.收复了台湾 B.打败了沙俄
C.抗击了倭寇 D.反击葡萄牙
13.(2021·安徽蜀山·七年级期末)蜀山区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同学整理了一份名人名句卡片。该卡片的名言体现的共同观点是:( )
A.加强对外交流 B.主张稳固海防
C.反抗外来侵略 D.开拓祖国疆域
14.(2021·安徽潜山·七年级期末)“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赞颂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抗俄 D.岳飞抗金
15.(2021·安徽埇桥·七年级期末)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乾隆时期设置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广大地区的是
A.西域都护 B.驻藏大臣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16.(2021·安徽包河·七年级期末)清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下哪一项为清政府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 )
A.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B.设置了驻藏大臣
C.设置了北庭都元帅府 D.组织雅克萨之战
17.(2021·安徽庐江·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史上涌现了很多反抗外来侵略的壮烈事迹,下列不属于该主题的是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戚继光抗倭
18.(2021·安徽金寨·七年级期末)实物史料真实地反映了人类过去的实践,蕴含了丰富的信息。下面两幅实物图片能佐证( )
A.新疆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B.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行省制度
C.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 D.少数民族的宗教首领接受册封
19.(2021·安徽金寨·七年级期末)某学习小组开展题为“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研究性学习,成员们搜集了以下素材,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21·安徽和县·七年级期末)遗迹和文物见证了中国边疆的形成发展。请将下列与西藏相关的遗迹和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abc B.bac C.bca D.cab
21.(2021·安徽淮北·七年级期末)小明做了三张学习卡片,从中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A.民族交融 B.国家统一 C.对外交流 D.经济繁荣
22.(2021·安徽砀山·七年级期末)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下列属于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措施有( )
①设立宣政院②设置驻藏大臣③册封达赖、班禅④设置澎湖巡检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2021·安徽潜山·七年级期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下列事件能够体现这一愿望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 ②雅克萨之战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2021·安徽宣城·七年级期末)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采取的措施是
A.设奴儿干都司 B.设驻藏大臣 C.设宣政院 D.设枢密院
二、判断题
25.(2021·安徽阜南·七年级期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唐太宗时,金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汉藏关系。
【 】改正:
(2)元朝建立后,对新疆实行有效管辖,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 】改正:
(3)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 】改正:
(4)乾隆时期,平定回族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 】改正:
(5)1885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 】改正:
26.(2021·安徽砀山·七年级期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隋文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扩大了统治基础。(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宋时期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662年,郑成功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7.(2021·安徽阜南·七年级期末)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结合图片及文字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第一组
第二组
(2)依据图片信息,分别为这两组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3)综合上述材料,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主要依靠什么方式进行?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四、辨析题
28.(2021·安徽瑶海·七年级期末)民族团结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 】(1)唐太宗时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改正:
【 】(2)北宋与金订立“澶渊之盟”后,双方边境保持了长期和平的局面。
改正:
【 】(3)元朝时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澎湖巡检司直接管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改正:
【 】(4)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噶尔丹的带领下不远万里重返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改正:
【 】(5)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捍卫了国家主权,促进了民族交融。
改正:
【 】(6)明朝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回纥贵族南扰。
改正:
29.(2021·安徽埇桥·七年级期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
(2)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在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维吾尔族。( )
(3)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
(4)16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
30.(2021·安徽宣城·七年级期末)1662年,郑成功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 】改正:
五、综合题
31.(2021·安徽八公山·七年级期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为此付出过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台湾当时被哪个殖民国家侵占?1684年清朝为加强对该地的管理主要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3)材料三中,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32.(2021·安徽蚌埠·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氛围中,男人们由于战争和武备的需要,率先使用胡服服饰,使胡服服饰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两京、大都市中的皇亲国戚无不竞相模仿,上行下效,胡服、胡妆便成为时世风尚,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特有现象。
——摘编自程旭《唐韵胡风》
(1)根据材料一指出胡服成为时尚的朝代,并分析其成为时尚的原因。
材料二 在南安郑成功祖庙内,两岸信众、各界人士循古老而传统的仪式共祭郑成功,祈盼两岸和平共进……如今,以爱国御侮、开拓进取、坚贞不渝为内涵的“成功精神”,已经成为闽南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2)材料二中“成功精神”基本内涵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岸共同敬仰郑成功的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
33.(2021·安徽芜湖·七年级期末)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良好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完成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绍兴和议》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材料三
(1)列举唐太宗时与图中A处友好交往的具体史实。对A处有何作用?
(2)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绍兴和议》指的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合约?依据材料二,指出《绍兴和议》签订的影响。
(4)将材料三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并分析康熙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5)结合以上材料,说说该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
34.(2021·安徽马鞍山·七年级期末)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亲仁善邻】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处理与各民族关系的方式和政策比较积极稳妥与灵活。汉族与边疆民族,中原与内陆地区的的交往空前频繁。……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
——摘编自马晓琳《唐代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原因。
【民族交融】
材料二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政权名称 政权之间的关系状态
战争状态(年) 和平相处、对峙状态(年)
北宋与辽 25 100
北宋与西夏 59 30
北宋与金 2 10
南宋与金 18 89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中华大同】
材料三清代民族政策对内更重视刚柔并济……对外,从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斗争来看,清代民族政策奠定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战的基础。清代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积极措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摘编自余士民《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民族复兴】
材料四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35.(2021·安徽埇桥·七年级期末)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盛城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材料三 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匀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判乱。康照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判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判乱。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据材料,指出元朝是由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指的是哪个民族?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今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在西南、东南地区设置的相应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请分析噶尔丹、大小和卓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
36.(2021·安徽宣城·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26年(武德九年)九月,即位伊始的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唐朝灭亡东突厥汗国后,没有采取历史上惯用的分离肢解措施,而是采取了“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之策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对他有何尊称?
材料二西夏党项人在保持其传统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农业经济,开荒拓垦,兴修水利,采用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垦技术,逐渐从畜牧业经济向农耕经济过渡,此为党项民族的一大历史进步。
——王劲、段金生《宋、西夏以及大理诸政权开发西部的政策评述》
(2)材料二中党项民族的一大历史进步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取得这种进步的原因。
材料三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他们残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在维吾尔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二分析乾隆帝能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主要原因。平定叛乱后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37.(2021·安徽阜南·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蕃会盟碑碑文:“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蕃。以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婿,金城公主因兹降蕃。自此以来,完事休贴。见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较,越在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咸与维新,帝式藏用,不违厥旨。”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蕃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如图
(2)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前期对新疆地区和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关系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38.(2021·安徽铜官·七年级期末)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__A_39_(古地名)的统治。……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此地的天山南北地区。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你能说出材料一中A地的古地名吗?清朝为了加强对此地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答出两点)
(2)唐代时,西藏被称为什么?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至少答出两点)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哪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39.(2021·安徽·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某校以“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_______率军收复台湾。元朝,设_______统辖全国教务和藏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为安定边疆,清朝前期作出了很多努力。从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个方向中任选一个,指出方位,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佐证。
(3)中华民族自秦汉开始一统,到元、明、清三朝经历了长达六百年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巩固。请概括说明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4)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40.(2021·安徽东至·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疆域图》
材料二 《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 达赖、班禅等灵童转世,必须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进行。选定的灵童要经过驻藏大臣认可,金瓶掣签也要由驻藏大臣主持。其次,达赖、班禅的收入和支出,每年春秋之季由驻藏大臣进行审核,并向皇帝汇报。达赖喇嘛派往尼泊尔修建佛像等人员,由驻藏大臣签发路证。寺庙内活佛及喇嘛,一律详造名册,在驻藏大臣处备案。
——摘编自《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1)材料一中的吐蕃所在地区是今天的西藏,唐蕃和亲是唐蕃关系的重要内容。请指出唐朝历史上嫁入吐蕃的两位公主,并请分析唐蕃和亲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元、清两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的不同方式及其共同特点,并请综合材料一、二、三,归纳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区关系演进的趋势与意义。
41.(2021·安徽巢湖·七年级期末)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和谐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隋唐以前,历朝历代的中原汉族统治者基本都把周边的民族地区视之为蛮夷之地,把生活在周边的民族地区的人民称之为蛮夷……但到了隋唐时期,尤其是从唐太宗开始,民族思想就有了很大的转变,开放、兼容并蓄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
—程陈《唐宋两朝民族关系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中原王朝统治者民族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朝民族关系和睦的史实。
材料二 辽宋之间的和好关系延续了近120年……宋辽榷场贸易亦随南北通好而发展……宋方输出的商品有香、药、茶、瓷器、漆器、缯帛、麻布、犀角、象牙、南珠、苏木、铜、锡以及特许出口的糯米和九经书疏等,辽方输出的商品有盐、布、羊、马、驼、北珠、玉器等。
—田相林《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和好的范例》
(2)材料二中“辽宋之间的和好关系延续了近120年”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在元朝统一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各民族的联系空前加强,蒙元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大量迁居到中原地区,中原也有大量汉人进入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长期杂居通婚,加速了民族交融。
—孙红梅《元朝的“天下一家”思想及其政治文化一统》
(3)结合所学知识,元朝时各民族之间长期杂居通婚,加速了民族交融而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材料四 清朝政府在处理民族事务方面的基本政策可以概括为:“区别对待,因俗而治”,特别是在政治统治政策、行政管理政策、民族宗教政策等方面。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产物。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初期如何“区别对待,因俗而治”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
(5)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要精心做好民族工作”。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上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的认识。
42.(2021·安徽蜀山·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元朝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元明清卷》
(1)材料一中元朝创立地方管理的“新体制”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元朝创立该“新体制”的原因。
材料二: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千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形成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列举清朝在新疆、西藏地区加强统治的具体措施各一例。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历代王朝重视加强对边疆治理的积极意义。
43.(2021·安徽潜山·七年级期末)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绚丽华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四月丁酉(即贞观四年四月),御(皇帝出行)顺天门,军吏执颉利(颉利:突厥首领)以献捷(古代打胜仗后进献俘虏)。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皇帝下诏的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且和平实现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也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材料三 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廓尔喀、布鲁克巴等外番部落,如有禀商地方事件,俱由驻藏大臣主持。驻藏大臣每年五六月间奏明,轮流一人前往后藏巡视边界,操阅番兵。
(1)材料一中“天可汗”是谁?他为什么得到此尊号?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澶渊之盟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结合材料说明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驻藏大臣具有哪些职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前期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清史稿》记载,施琅曾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1684年,康熙帝采纳其谏言并设置并设立了台湾府。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1662年初郑成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注意题干“施琅”“1684年”“设置台湾府”,根据所学知识,1683年康熙帝派施琅率领清军入台,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C
【详解】
考查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题思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确定金瓶掣签制度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体现了清朝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因此,4个事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于秦朝,A错误;君主专制主要强调皇权日益集中,与材料不符,B错误;D选项概括不全面,D错误。综上故选C。
3.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都是反侵略的战争,是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所以①②符合题意。而岳飞抗金和文天祥抗元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冲突,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即今台湾;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设立台湾省。故历代中央政府管理台湾的措施先后有③②④,B正确;张骞通西域后,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对新疆管辖的措施,不是对台湾的措施。①错误,ACD排除;故选B。
5.C
【详解】
根据题干“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的请求。”可知,康熙帝不承认台湾作为一个国家之存在,对以上材料中康熙帝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此种做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C符合题意;材料康熙帝不承认台湾作为一个国家之存在,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挫败了外来势力的入侵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康熙帝不承认台湾作为一个国家之存在,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与闭关锁国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排除D。故选C。
6.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6—17世纪”,可知是明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日本);1662 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派军抗击沙俄,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因此16—17世纪,曾入侵或骚扰中国边境的国家有日本、荷、沙俄。选项ABC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D.英国是1840年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所以16—17世纪,曾入侵或骚扰中国边境的国家不包括英国;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西海岸。郑成功指挥舰队切断台湾城和赤嵌楼荷军的联系。最后赤嵌楼荷军只好投降。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他”的事迹是收复台湾。选项B符合题意;抗击倭寇是明朝戚继光,A排除;灭亡明朝的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C排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8.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荷夷”,指荷兰殖民者。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荷兰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国台湾,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张骞是两次出使西域;戚继光是著名的抗倭英雄。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9.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1661年3月,郑成功从金门出发,进军台湾。在高山族人民的支持下,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1684年,清朝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故A正确;台湾属于西南地区,故B错误;材料属于对于台湾地区的管理,不是闭关锁国政策,故C错误;表格还涉及明朝对于台湾地区管理,故D错误。综上故选A。
10.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因此D符合题意;秦朝、西汉、唐朝没有设立机构管理台湾,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1.B
【详解】
依据题干“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故B符合题意。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文天祥是南宋抗元英雄,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分析】
【详解】
由材料信息“他率军从金门渡海东征,一举挫败荷兰殖民者,保障了东南各省的安宁”可知,此举指的是郑成功收复了台湾,A项正确;康熙帝时打败了沙俄,排除B项;戚继光抗击了倭寇,排除C项;反击葡萄牙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为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打败沙俄入侵东北,它们的出共同点为反抗外来侵略,故选C;AB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4.B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中的荷夷是指曾占领我国台湾的荷兰人,后来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成功收复台湾,因此材料赞颂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B正确;明朝戚继光抗倭,A排除;康熙组织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C排除;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D排除。故选B。
1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所以C项符合题意;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乌里雅苏台将军,即定边左副将军,是清代外蒙古、唐努乌梁海与科布多地方的八旗最高军政长官,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6.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皇帝在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后,为加强西北地区管理设置了伊犁将军,A符合题意;设置了驻藏大臣是对西藏的管理,B不符合题意;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时期设置的,C不符合题意;雅克萨之战是清政府与沙俄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东北失地的自卫战争,D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A。
17.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了重大作用,这是清朝民族关系问题,不是反抗外来侵略问题,所以A项符合题意,故选择A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打击了荷兰殖民者,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雅克萨之战抗击了沙俄侵略者,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戚继光抗倭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18.C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是元朝时设置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清朝时期册封班禅管理西藏,这两幅图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 ,C符合题意;题干图片管理的地区是西藏,A错误;行省制度是元朝时期的制度,B错误;宣政院与少数民族的宗教首领无关,D错误;故选C。
1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明朝中期,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据此可知,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体现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戚继光抗倭和雅克萨之战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中外冲突,因此,①③④符合“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要求,故C项正确;乾隆帝时,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因此,②属于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不符合题干“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要求,排除含有②的ABD项。故选C项。
20.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唐代,和吐蕃友好,唐蕃会盟体现了这一点;在元代,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在清代,册封达赖和班禅,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故cab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A
【详解】
依据题干中三张学习卡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分别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誉为“天可汗”,乾隆设立“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三者的共同主题是民族交融,A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处于南北朝的分裂对峙状态,并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排除B项;三张学习卡片都涉及古代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没有体现对外交流或经济繁荣,排除CD项。故选A项。
2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②③符合题意。C正确;①设立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的措施,④设置澎湖巡检司是元朝管理台湾的措施,①④不符合题意。因此ABD错误。综上故选C。
23.C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康熙组织雅克萨之战击退沙俄对东北的入侵,捍卫了国家统一,雍正年间设置驻藏大臣,康熙年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③④正确;明朝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这是对外交流的表现,而题干要求的是我国对内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表现,排除①。C正确,ABD排除。故选C。
24.B
【详解】
据所学可知,雍正帝在位时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设立了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B正确;奴儿干都司是中国明代政府设置于东北地区的地方军政机构,A排除;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C排除;枢密院在宋元时期是军事管理机构,故D排除。
25.(1)错误,改正:将“金城公主”改为“文成公主”
(2)错误,改正:将“新疆”改为“西藏”
(3)正确
(4)错误,改正:将“回族”改为“回部”
(5)错误,改正:将“1885年”改为“1684年”
【详解】
(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金城公主”改为“文成公主”。
(2)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新疆”改为“西藏”。
(3)1727年,不是1772年,清朝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故题干表述正确。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时,1757年维吾尔族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回族”改为“回部”。
(5)据所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从而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故题干表述错误,应将“1885年”改为“1684年”。
26.(1)错误,隋文帝改为隋炀帝
(2)错误,贞观之治改为开元盛世
(3)正确
(4)错误,葡萄牙改为荷兰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扩大了统治基础错误,而不是隋文帝。故本题说法错误,把隋文帝改为隋炀帝。
(2)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故本题说法错误,可以把唐玄宗改为唐太宗,也可以把贞观之治改为开元盛世。
(3)根据苏溪可知北宋时期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故本题说法正确。
(4)根据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本题说法错误,应该把葡萄牙改为荷兰。
27.(1)鉴真;郑和;戚继光;郑成功。
(2)第一组:和平交流;第二组:抗击外来侵略。
(3)主要方式:和平交流;态度: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秉持相互尊重,互学互鉴,互联互通态度。
【分析】
(1)
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明朝中后期,倭患严重,戚继光抗倭,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患;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故分别为:鉴真;郑和;戚继光;郑成功。
(2)
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反映的是主题是和平交流;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的是主题是抗击外来侵略。
(3)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结合所学,古代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和平交流。以史为鉴,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秉持相互尊重,互学互鉴,互联互通态度。
【点睛】
28.(1)错误,把“唐太宗”改为“唐玄宗”
(2)错误,把“金”改为“”辽”
(3)错误“澎湖巡检司”改为“宣政院”
(4)错误,把“噶尔丹”改为“渥巴锡”
(5)正确
(6)错误,“回纥”改为“蒙古”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和谐相处,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本问错误,把“唐太宗”改为“唐玄宗”。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签订“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辽宋双方边境保持了长期和平的局面。本问错误,把“金”改为“辽”。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本问错误,“澎湖巡检司”改为“宣政院”。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战胜重重困难,不远万里重返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本问错误,把“噶尔丹”改为“渥巴锡”。
(5)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台湾。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捍卫了国家主权,促进了民族交融。本问正确。
(6)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由此可知,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本问错误,“回纥”改为“蒙古”。
29.(1)错误,“唐朝”改为“隋朝”
(2)错误,“维吾尔族”改为“回族”
(3)错误,“司马迁”改为“司马光”
(4)正确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材料表述错误;将“唐朝”改为“隋朝”即可。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在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材料表述错误;“维吾尔族”改为“回族”即可。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材料表述错误;将“司马迁”改为“司马光”即可。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材料表述正确。
30.【错误】改正:把“西班牙”改为“荷兰”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662年,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殖民者占据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故本题表述是错误的,应把西班牙”改为“荷兰”。
31.(1)制度:行省制度。民族:回族。
(2)国家:荷兰。措施: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措施:加强行政管理力度: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确立册封制度:顺治时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时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详解】
(1)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地方管理,实行了行省制度。民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国家:根据材料二“郑成功”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侵占台湾的是荷兰殖民者。措施:结合所学可知,1684年,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设置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措施:根据图示中“驻藏大臣旧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加强对西藏的行政管理力度,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根据图示中“达赖班禅金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确立了册封制度,顺治时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时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32.(1)唐朝;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有社会基础、皇亲国戚竞相模仿。
(2)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3)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摘编自程旭《唐韵胡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胡服服饰成为时尚。根据材料“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氛围中,男人们由于战争和武备的需要,率先使用胡服服饰,使胡服服饰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两京、大都市中的皇亲国戚无不竞相模仿,上行下效,胡服、胡妆便成为时世风尚,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特有现象。”可得出胡服成为时尚的原因: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根据材料“……男人们由于战争和武备的需要,率先使用胡服服饰,使胡服服饰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可得出原因:有社会基础;根据材料“两京、大都市中的皇亲国戚无不竞相模仿,上行下效,胡服、胡妆便成为时世风尚,……”可得出原因:皇亲国戚竞相模仿。
(2)根据材料二“……如今,以爱国御侮、开拓进取、坚贞不渝为内涵的“成功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成功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因而两岸民众共同敬仰郑成功。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3.(1)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汉族和少数民族开明。
(3)金与南宋。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4)雅克萨之战或《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设置台湾府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5)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祖国统一等。
【分析】
【详解】
(1)史实:据地图可知,A处为我国西藏地区。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作用:据所学可知,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了蔬菜种子、医药书籍,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中华:据所学可知,“中华”指中原的汉族;“夷狄”指的是周边的少数民族。
民族政策: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周边的少数民族纷纷归附,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政权:据所学可知,1141年的《绍兴和议》指的是金与南宋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合约。
影响:据材料“《绍兴和议》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可知,《绍兴和议》的签订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在位时在东北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击沙俄的侵略;在东南派施琅大军统一台湾,并于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5据材料可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回答。
34.(1)原因:唐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实力强大;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对少数民族形成向心力;交通发达,有利于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关系:民族政权并立;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和)为主流。(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影响:为后来元朝的民族交融高潮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3)具体措施:对内刚柔并济。对外:反抗侵略。
刚:平定少数民族内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平定准噶尔部叛乱)、设立机构进行管辖(设立噶厦、驻藏大臣、设立伊犁将军)、
柔:册封(册封“达赖喇嘛”、册封“班禅额尔德尼”)、设立金瓶掣签制度、修建避暑山庄(或修建庙宇)等。
对外:雅克萨之战等,保卫边疆。(对内两个方面,对外一个方面回答)
作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4)认识:中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历朝统治者和各少数民族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等等。(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1)
“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处理与各民族关系的方式和政策比较积极稳妥与灵活”,分析“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得出: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对少数民族形成向心力;由材料信息“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唐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实力强大;由材料信息“汉族与边疆民族,中原与内陆地区的的交往空前频繁”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交通发达,有利于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
“关系”,根据材料二中的数据概括得出:民族政权并立;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和)为主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后来元朝的民族交融高潮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
“具体措施”,根据材料三信息“清代民族政策对内更重视刚柔并济”得出:对内刚柔并济,即“刚”,平定少数民族内部叛乱、设立机构进行管辖;“柔”,册封、设立金瓶掣签制度、修建避暑山庄等。由材料信息“对外,从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斗争来看,清代民族政策奠定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战的基础”得出:反抗侵略,即雅克萨之战等。“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信息“清代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积极措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等角度分析。
(4)
“认识”,依据材料信息“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和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历朝统治者和各少数民族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等。
35.(1)和亲、会盟
(2)蒙古族;回族;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3)原因: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伊犁将军。
(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坚决反对叛乱分裂行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等。(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的唐蕃关系示意图的信息,可知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和会盟两种形式。结合课本所学,吐蕃是现在我国藏族的祖先,贞观时期,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9世纪,吐蕃与唐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故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或联姻)和会盟。
(2)依据课本所学,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后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元朝是由我国蒙古族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西南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还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琉球今台湾管辖。
(3)依据材料三“……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可得噶尔丹、大、小和卓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激起人民的不满;结合课本所学,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依据材料一唐朝实行开明少数民族政策,与吐蕃和亲和会盟;由材料二元朝设置机构管辖边疆地区;材料三清朝平定葛尔丹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立机构管辖新疆地区。由此得出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坚决反对叛乱分裂行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等。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朝代加强对边疆管理的措施。
36.(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从畜牧业经济向农耕经济发展。原因:重视农业;开荒拓垦;兴修水利;采用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垦技术。
(3)原因:大小和卓的残暴统治;人民的支持。机构:伊犁将军。
【详解】
(1)民族政策:据材料“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可知,唐太宗“视四海如一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尊称: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之策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对他尊称“天可汗”。
(2)历史进步:据材料“……采用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垦技术,逐渐从畜牧业经济向农耕经济过渡,此为党项民族的一大历史进步”可知,是从畜牧业经济向农耕经济发展。
原因:据材料“西夏党项人在保持其传统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农业经济,开荒拓垦,兴修水利,采用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垦技术……”可知,党项人重视农业;开荒拓垦;兴修水利;采用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垦技术。
(3)原因:据材料“他们残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可知,大小和卓的残暴统治;据材料“……在维吾尔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可知,人民的支持。
机构:据所学可知,平定叛乱后清政府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37.(1)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有姻亲关系;合同为一家;有过冲突,以和为主。
(2)新疆地区:平定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西藏地区: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等。
(3)关系:我国是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国一贯重视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分析】
(1)
由材料“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蕃。以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婿,金城公主因兹降蕃。自此以来,完事休贴。见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较,越在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咸与维新,帝式藏用,不违厥旨。”概括可知,唐蕃之间的关系的表现有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有姻亲关系,合同为一家;唐蕃之间有过冲突,以和为主。
(2)
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前期对新疆地区和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具体措施为康熙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最终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综上所述,清朝政府采取册封宗教首领;设置管理机构;用武力平息叛乱等方式,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清朝时期,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乾隆帝制定“ 金瓶掣签制度”, 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人选必须由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这一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行使主权的制度化、法律化。
(3)
“民族关系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是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国一贯重视巩固和发展统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等。
38.(1)地名:西域。措施: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2)称号:吐蕃。朝代:元朝。措施:确立了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形成金瓶掣签制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3)民族英雄及侵略者:郑成功;荷兰。管理: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
【详解】
(1)地名:根据材料一“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此地的天山南北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A地指的是西域。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方面措施即可。
(2)称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在唐代时被称为吐蕃。朝代:根据材料二“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可知,其反映的是元朝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朝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形成金瓶掣签制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等方面进行回答。
(3)民族英雄及侵略者:根据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郑成功致荷兰侵略者的信函。管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
(4)根据材料中唐朝、明清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从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角度进行回答。
39.(1) 澎湖巡检司 郑成功 宣政院。
(2)方位,史实,影响。
①东北: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②东南: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③西南: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雍正设驻藏大臣,乾隆设金瓶掣签;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④西北: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妥善安置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为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原因有:秦汉以来我国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元明清政府加强管辖、治理和开发等。(言之有理即可)
(4)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应当自觉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坚决反对分裂,坚决抗击外来侵略等。(言之有理即可,任答2点)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元朝,设宣政院统辖全国教务和藏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本问主要结合材料中的方位,运用课本的知识进行概括说明,如可选择①东北:根据所学可积压,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选择②东南: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选择③西南: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雍正设驻藏大臣,乾隆设金瓶掣签;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选择④西北: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妥善安置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为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原因有:根据所学可从政治制度的完善、经济的发展、管理的加强,南北 的交流等方面概括。具体可得出秦汉以来我国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元明清政府加强管辖、治理和开发等。(言之有理即可)
(4)综合以上内容和所学可得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应当自觉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坚决反对分裂,坚决抗击外来侵略等。(言之有理即可,任答2点)
40.(1)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作用: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方式: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特点:都是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趋势: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不断加强;意义:加强藏族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分析】
【详解】
(1)公主:根据所学可知先后嫁入西藏的是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作用:根据所学可从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等方面回答唐蕃和亲的历史作用。
(2)方式:根据材料二“《元朝疆域图》”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根据材料三“达赖、班禅等灵童转世,必须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进行。选定的灵童要经过驻藏大臣认可”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特点:元朝和清朝对西藏管辖的特点都是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趋势:材料一可知西藏与唐朝时并立关系,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对地方管辖加强,不但管理地方军政,包括活佛的灵童转世都要有驻藏大臣主持,以及对受到册封的达赖和班禅的账目进行审核,可见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的趋势是不断加强;意义:根据所学可从加强藏族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来回答中央对西藏管辖的意义。
41.(1)特点:开放、兼容并蓄。史实:少数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渤海郡王、怀仁可汗、云南王等;唐蕃和亲,如文成公主入藏等。
(2)澶渊之盟;辽宋之间保持较长时间和平,有利于民族政权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
(3)回族
(4)中央政府册封宗教首领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设金瓶掣签制度等。
(5)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族政策要因地制宜,符合国情特色;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建立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等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但到了隋唐时期,尤其是从唐太宗开始,民族思想就有了很大的转变,开放、兼容并蓄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可得出开放、兼容并蓄。
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列举少数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渤海郡王、怀仁可汗、云南王等;唐蕃和亲,如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任意一例即可。
(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005年宋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维持了近120年的和平。
根据材料“辽宋之间的和好关系延续了近120年……宋辽榷场贸易亦随南北通好而发展……宋方输出的商品有香、药、茶、瓷器、漆器、缯帛、麻布、犀角、象牙、南珠、苏木、铜、锡以及特许出口的糯米和九经书疏等,辽方输出的商品有盐、布、羊、马、驼、北珠、玉器等”可得出辽宋之间保持较长时间和平,有利于民族政权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 ,逐渐融台,在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顺治皇帝隆重接见西藏的宗教首领达赖五世,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时,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设金瓶掣签制度等。
(5)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可以从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建立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等角度作答。
42.(1)行省制度元朝统一全国,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需要。
(2)政策: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新疆地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西藏地区: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3)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元朝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可知“新体制”是指行省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元朝统一全国,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需要采用“新体制”。
(2)政策:根据“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根据材料“如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千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结合所学可列举出在新疆地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在西藏地区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等。
(3)历代王朝重视加强对边疆治理的积极意义可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进行回答。
43.(1)唐太宗(或李世民)。因为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
(2)基本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积极影响:使辽宋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3)职权:督办藏内事务(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主持处理西藏地方事件,巡视边界,操练检阅西藏地方军队(或操阅番兵或掌管西藏地方军事)等。措施:册封达赖和班禅,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2)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举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着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亲征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章程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事务。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朝还册封达赖和班禅,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