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A.经济的繁荣 B.文学艺术的兴盛
C.政治的清明 D.社会风气的开放
2.(2021·安徽包河·七年级期末)唐朝引进了波斯文明中的琉璃制造、钻石制作、建筑等工艺,唐代服装也借鉴了波斯时装的款式。材料意在强调( )
A.唐朝社会兼容并包 B.唐朝民族政策开明
C.波斯享乐之风盛行 D.波斯科技文化先进
3.(2021·安徽霍邱·七年级期末)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 域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A.百家争鸣 B.大运河的开通 C.中外交流频繁 D.都市繁华生活
4.(2021·安徽马鞍山·七年级期末)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了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5.(2021·安徽庐江·七年级期末)霞图货币,是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这些出土文物最能说明
A.唐代的货币从外国进口 B.唐朝与日本交往密切
C.唐朝没有统一的货币 D.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6.(2021·安徽铜官·七年级期末)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7.(2021·安徽金寨·七年级期末)2020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统科温德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70周年。唐朝时我国就有一位为两国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的高僧,他是
A.玄奘 B.鉴真 C.空海 D.吉备真备
8.(2021·安徽肥西·七年级期末)鉴真和玄奘是中国历史上两位重要的僧人。他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加强边疆管理 B.开凿丝绸之路 C.传播中国文化 D.扩大唐朝疆域
9.(2021·安徽埇桥·七年级期末)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开通了丝绸之路 C.加强了边疆管理 D.扩大了唐朝疆域
10.(2021·安徽蜀山·七年级期末)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鉴真六次东渡,将佛经、医药、建筑、绘画、文学等传到日本。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实现了科技创新
11.(2021·安徽芜湖·七年级期末)学习历史离不开了解重要历史人物。下图两位人物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关系 B.中外交流 C.民族英雄 D.改革创新
12.(2021·安徽肥西·七年级期末)“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13.(2021·安徽和县·七年级期末)下列历史文物图片,可以实证
A.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B.唐朝对外交流广泛
C.日本向唐学习政治制度 D.玄奘西游带回佛经
14.(2021·安徽包河·七年级期末)唐玄宗年间,鉴真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虽双目失明却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经。这一事件的背景是( )
A.唐朝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的手工业衰落 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15.(2021·安徽肥东·七年级期末)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然,选出下列与唐朝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唐太宗时开凿了京杭大运河
B.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文人有李白、杜甫、苏轼等
C.在唐朝进口的物产中,日本物产居于首位
D.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16.(2021·安徽瑶海·七年级期末)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捐赠给湖北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八个字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金城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设置伊犁将军
二、辨析题
17.(2021·安徽·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唐都长安规模宏伟,商业繁荣,是当时国际性大都会。(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21·安徽宣城·七年级期末)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为中国的佛教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 】改正:
19.(2021·安徽来安·七年级期末)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为日本设计了白塔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
三、综合题
20.(2021·安徽铜官·七年级期末)文物是历史文化遗存,是历史的实物见证。为了更真实生动地感受唐朝历史,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假如文物会说话”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文物展盛世繁荣】
(1)图一中耕地的农民可能使用的耕地工具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例唐朝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图二中的精美工艺品属于唐朝陶瓷器的哪一种类?
【文物话民族交融】
(2)图三的画卷反映了唐蕃和亲这一历史事件,写出和这一事件相关的两个重要历史人物。唐蕃和亲有何重要意义?
【文物写中外交往】
(3)请结合图四塑像中的人物和图五中书的作者的事迹谈一谈唐朝对外交往有何特点?(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4)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文物及所学知识的探究,你认为唐朝是怎样的一个朝代?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古代封建是男权的社会,女子一般不主张参加社会活动。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的胡服”体现出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D符合题意;材料中描述的是社会风气的开放,不是经济的繁荣、文学艺术的兴盛以及政治的清明,A、B和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传入的胡服”说明了社会风气的开放。
2.A
【详解】
根据材料“唐朝引进了波斯文明中的琉璃制造、钻石制作、建筑等工艺,唐代服装也借鉴了波斯时装的款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唐朝社会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强调了唐朝社会兼容并包。故选项A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中外交往,波斯与唐朝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波斯享乐之风盛行、科技文化先进”,故选项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3.C
【详解】
依据题干“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交通发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因此,题干材料陈述的是中外交流频繁。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A项;隋炀帝时,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都市繁华生活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和日本,新罗都有经济文化往来,其中,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C项正确;由此可知,天竺、日本、新罗不是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有大食货币、东罗马金币,说明唐朝时期,中国与大食(阿拉伯半岛等地)、东罗马等地都有贸易往来,由此可知,唐朝时期中外贸易十分繁盛,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唐代的货币从外国进口,故A项错误;材料与日本无关,故B项错误;唐高祖李渊时期进行币制改革,铸造“开元通宝”作为统一货币通行全国,故C项错误。
6.B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7世纪时中印交往的史实。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今印度),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不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对外友好往来
7.A
【详解】
唐朝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故A符合题意;鉴真东渡日本,排除B;空海是来到中国学习佛教文化的日本僧人,排除C;吉备真备是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政治家,曾两次出任遣唐使,排除D。故选A。
8.C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史实中的两个人物是玄奘、鉴真。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了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他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传播中国文化,推动文明互鉴。选项C符合题意;ABD项与鉴真和玄奘无关,排除。故选C。
9.A
【详解】
“西行”是指玄奘西行,“东渡”是指鉴真东渡。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与往来,故A符合题意;开通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故B不符合题意;加强了边疆管理和扩大了唐朝疆域不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作用,排除CD。故选A。
10.A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将印度的佛学传播到中国;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医药、建筑等中国文化,他们的共同贡献都促进了中外交流,故选A;B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1.B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示人物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人物分别是鉴真和玄奘,二者是唐朝时期的著名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唐朝与印度的交流与交往;由此可见二者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外交流,故选B;民族关系指的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关系,而不是与外国的关系,故排除A;民族英雄指的是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方面作出巨大贡献或牺牲的英雄人物,故排除C;鉴真与玄奘并没有改革创新方面的成就,故排除D。
1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对外交通发达,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依据材料“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可知,诗句反映的是李白得闻友人晁衡回日本途中沉船,误传晁衡已溺死后,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由此可知该诗反映的是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状况,故D项符合题意。A描述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B描述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C描述的是唐朝的开元盛世,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B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比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例如东罗马金币和大食人角,鉴真东渡日本,日本唐使来唐学习文化制度等都体现了唐朝对外友好往来,与外国交流广泛。故选项B符合题意;题干图片不能证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日本向大唐学习政治制度是题第三幅图片显示的内容,具有片面性,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题干图片没有玄奘西游的内容,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4.D
【详解】
根据材料“唐玄宗年间,鉴真深受……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虽双目失明却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经”可知,该事件为鉴真东渡。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在此背景下鉴真东渡,故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外交流,不是民族关系,故A项错误;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与手工业无关,故C项错误。
15.D
【详解】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D项正确;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者是隋炀帝,排除A项;苏轼是宋代词人,排除B项;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新罗,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
依据材料日本捐赠口罩、体温计,反映了中日关系;“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视为中日交流的象征。结合课本所学,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6次东渡日本,因为过度劳累而双目失明。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C正确;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促进汉藏之间的友好往来,AB排除;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D排除;故选C。
17.正确
【详解】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的东市、西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故题干表述正确。
18.【正确】改正: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西行到天竺取经,不畏艰难,历经磨难,经过14年长途跋涉到达天竺,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的佛教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故本题的描述是正确的。
19.错误,白塔寺改为唐招提寺
【详解】
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他将唐朝的医药文化、建筑文化等传到了日本,并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白塔寺改为唐招提寺。
20.(1)曲辕犁;筒车;唐三彩。
(2)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特点:相互学习,双向交流。
(4)唐朝是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和谐、对外交流频繁、科技领先、文化成就辉煌的朝代(至少涉及两方面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人民发明曲辕犁,所以图一中耕地的农民可能使用的耕地工具是曲辕犁;另外,唐朝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还有筒车;图二是唐朝著名的唐三彩。
(2)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的画卷反映了唐蕃和亲,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互结婚姻;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四塑像中的人物是鉴真,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图五中书的作者是玄奘,他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此时期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相互学习,双向交流。
(4)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文物及所学知识的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和谐、对外交流频繁、科技领先、文化成就辉煌的朝代。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