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安徽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安徽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7 21:2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选择题
1.(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2.(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两宋时期是多元化碰撞与交融的时期,下列史实能反映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
A.楚汉之争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渊之盟
3.(2021·安徽·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有人戏称宋朝为“送朝”,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4.(2021·安徽砀山·七年级期末)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
5.(2021·安徽和县·七年级期末)据《宋史》记载,“帝(宋真宗)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寇准待利用至,语曰:“虽有,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与材料相关的是( )
A.澶渊之盟 B.《绍兴和议》 C.靖康之变 D.岳飞抗金
6.(2021·安徽铜官·七年级期末)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错误的是( )
A.宋朝设置转运使——加强中央集权
B.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
C.澶渊之盟—— 宋夏之间保持长期和平
D.科举制的创立——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7.(2021·安徽宣城·七年级期末)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安史之乱 使唐朝受到致命打击,很快灭亡
B 鉴真东渡 为中韩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C 澶渊之盟 使辽与北宋之间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
D 王安石变法 使宋朝实现了富国强兵
A.A B.B C.C D.D
8.(2021·安徽芜湖·七年级期末)辽和西夏都曾创制文字、铸造货币,这说明
A.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正式开始 B.辽、西夏之间完全同化
C.辽和西夏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D.辽、西夏文明高度发达
9.(2021·安徽蜀山·七年级期末)苏辙《栾城集》中提到:“(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里的“和好”局面开始于:( )
A.唐蕃会盟 B.澶渊之盟 C.凉州会晤 D.宋金和议
10.(2021·安徽庐江·七年级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财政负担
④“送礼”政策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21·安徽阜南·七年级期末)读表,对表格内容所反映主题的归纳,最准确的是( )
时间 民族 人物 政权
10世纪初 契丹 耶律阿保机 辽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宋
11世纪前期 党项 元昊 西夏
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政权的并立
12.(2021·安徽八公山·七年级期末)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西夏文字的创制者是(  )
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成吉思汗
13.(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阿保机——契丹 B.元昊——西夏
C.阿骨打——金 D.铁木真——辽
二、综合题
14.(2021·安徽无为·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史料1 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蕃。—摘选《唐蕃会盟碑》碑文 史料2 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摘选“澶渊之盟”
(1)史料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史料2这一盟约的签订产生了怎样的积极意义?材料二 清朝皇帝曾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一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分别设置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管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政府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交往和治理方式及产生的积极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交往,这种态势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商业往来,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无关,A排除;商业间的往来没有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D排除。故选择C。
2.D
【分析】
【详解】
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庭一片慌乱,后皇帝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楚汉之争发生在秦朝灭亡后,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淝水之战发生在魏晋时期,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D。
3.B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使得北宋与辽之间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宋金之间的绍兴和议使得南宋与金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因此产生的相同影响是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B项正确,排除A项;宋辽、宋金之间的和议都规定宋朝给对方大量“岁币”,因此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排除C项;宋辽、宋金之间的和议属于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而非中外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916年辽国建立,当时还处于五代十国时期,960年,北宋建立,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后来金灭了辽与北宋并立,后金又灭了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故正确的演变顺序是①④③②,选项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D。
5.A
【详解】
根据题干“宋真宗”“议岁币”“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相关的是澶渊之盟。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故A项正确;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靖康之变是指金灭北宋,岳飞抗金一般指岳飞北伐,均与题干“寇准(澶渊之盟)”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6.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澶州之战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C项正确;为加强中央集权,宋朝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排除A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B项;隋朝创立了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
据所学可知,1005年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故C正确;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唐朝由盛转衰,但是唐王朝直到907年才灭亡,故A排除;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非韩国,B排除;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未实现富国强兵,依据是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宋朝还是处于弱势,D排除。
8.C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北方汉人北出长城避乱,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契丹族;而党项族与中原文化接触也颇多,西夏皇帝元昊更是仿效唐宋制度。选项C符合题意;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A排除;辽、西夏之间完全同化,不符合史实,B排除;辽、西夏文明高度发达,不符合史实,D排除。故选C。
9.B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结合所学可知是1005年辽宋签订的澶渊之盟,宋朝给辽岁币,保持和平局面,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唐朝,A错误;C是藏族与蒙古族的谈判,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金,D错误。
10.A
【详解】
根据材料“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的一个致命弱点”结合所学可知澶渊之盟后,北宋给辽缴纳岁币;西夏也多次进攻北宋,宋朝节节败退,后来宋夏和谈,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因此都是宋朝皇帝向游牧民族“送礼”,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这句话不正确,②错误;①③④与“送礼”相符合,故①③④正确,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1.D
【详解】
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但当时还有辽、西夏和金等少数民族并立政权,北宋没有完成全国统一。因此说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故D项正确;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排除A项;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国家的建立,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夏的建立者元昊,注重学习中原文化,创制了西夏文字。C符合题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D
【详解】
辽原名是契丹,是由耶律阿保机建立于916年建立的,后来改国号为辽。铁木真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他统一了蒙古,与1206年建立了蒙古国,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故D搭配不正确。ABC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
14.(1)文成公主入藏;给宋辽双方带来了和平;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民族的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等
(2)原则:尊重民族差异(“从俗从宜”,“从安其俗”或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西藏:驻藏大臣;噶厦新疆:伊犁将军。
(3)和亲,战争,签订盟约,设置机构加强管辖等;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等。
【分析】
【详解】
(1)材料一的碑文中提到了远降文成公主入藩,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中国的民族大团结,二是结束了于吐蕾的长期纷争使国家更加安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它方面的建设中。
(2)清朝对于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被称为“因俗而治”,清朝前期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事务。
(3)在古代,中央王朝往往通过和亲,会盟,军事征伐,设立管理机构等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这些管理措施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