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人
新课标
语文
7年级/上
《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教学课件
创作背景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但还是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这三篇散文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艺术特色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艺术特色
3.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艺术特色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实际上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艺术特色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狗·猫·鼠》中,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五猖会》中,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思想的反感和批判;《无常》中,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探究展示
篇目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故事情节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 迷信、唠叨、没有文化,但却善良、朴实,会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是典型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①长妈妈的名称来历;②限制“我”的行动,总喜欢“切切察察”;③睡觉时在床上摆“大”字;④爱讲一些麻烦的礼节和规矩;⑤讲“长毛”的故事;⑥谋害隐鼠;⑦给“我”买《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寿镜吾 方正、质朴、博学,既严厉又和蔼。 ①描述了在百草园中得到的乐趣:赏美好景物,听神奇传说,捕雪地之鸟;②记述了在三味书屋的乏味生活:询问“怪哉”,后园玩耍,师生共读,课中描绣像。
探究展示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治学严谨、正直热情、和蔼可亲、没有民族偏见。 ①记录“我”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②藤野先生修改、补全“我”的讲义;③订正“我”的解剖图;④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范爱农》 范爱农 倔强正直、愤世嫉俗、有责任心,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 ①拍发电报;②看光复的绍兴。
探究展示
《父亲的病》 陈莲河 狡猾、道貌岸然、贪婪、谨小慎微。 ①出诊费100元;②开滑稽的药方;③四处招摇撞骗。
《琐记》 衍太太 爱使坏、多嘴多舌、自私自利。 ①让孩子去做危险的事;②给“我”看不健康的图片;③教唆“我”偷妈妈的首饰卖钱并散布谣言;④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
真题演练
第三小组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分享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的体验。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图中空白处填写相应内容。
父亲的病
示例:父亲要求“我”在看五猖会前背书,使“我”没有了看会的兴趣
示例:“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
真题演练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背影》。
B.《琐记》中鲁迅回忆了在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往事。
C.《骆驼祥子》中刘四爷问祥子,虎妞埋在什么地方,祥子没有告诉他。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战斗间隙,为战友们读《牛虻》,大家深受感动。
B
真题演练
名著阅读。
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一项 ( )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D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