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精品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精品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8 09:59:45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八课 经济体制改革
土地充公了,并把他全家几年来省吃俭用买来的两头牛和牛犋强制入社。
改革前农村吃饭的困惑
刘少奇又问:“你说,公共食堂好不好?”孩子说:“好个屁!背时的食堂,害人的食堂,砍脑壳的食堂!”
在中国农村改革以前,由于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影响了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发挥。
讨论:人民公社的困惑
新知导入
农民们在建国后都经历了什么?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
老李的烦恼
农村人民公社
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吃大锅饭,收入少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统一经营
集中劳动
统一分配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
生产力
不变
在坚持 制度的前提下,改革 中不适应 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体制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它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1978年12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
背景
目的
特点
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人民公社的弊端;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的权、责、利紧密结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行走,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家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迪哨子才慢慢后逛,到了田头忘带锄再去回家逛逛”。
为什么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二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积极性不高。
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
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
花鼓词
农村人民公社
安徽:“乞丐大省”
改革过程
农民的勇于尝试
皖、川试点
皖、川两省顶风而进
小岗村冒死尝试
“生死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1)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包产到户。
(2)1978年,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农村试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
(3)1980年6月,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改社建乡、政社分开”。人民公社体制随之在全国逐步废除。
(4)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到9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
改革开始
改革在前行。。。。。。
安徽凤阳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集体的土地
(公有)
承包
农户
上交公粮
生产自主权
剩余归自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小岗村……是一家一户,而且上工特别早,下工特别迟,干活特别出力,庄稼也种得特别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
年份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 110口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 115口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
思考:以上数据说明小岗村改革效果如何?
集体的
土地等
生产资料
(公有)
家庭(农户)
承包给
完成上交国家
和集体任务
生产、经营
自主权
剩余
归自己
自负
盈亏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合作探究
想一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3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
人民公社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又一个农民的烦恼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事业)—— 党在农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各类企业,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意义
1978年-2008年乡镇企业转移了三分之一农民就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
主要内容
中心环节
意义
①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②吃“大锅饭”,职工缺乏积极性③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
(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增强企业活力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材料二:
1984年担任青岛电冰箱厂(国企)厂长时,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CEO)
材料一:
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国企)要买风扇、鼓风机降温,要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盖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所有制结构
职权 划分
分配 方式
单一
公有制
政企不分
平均分配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政企分开
按劳分配为主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探究3:两则材料中的企业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1984年的
青岛电冰箱厂
亏损147万元
现在的
海尔集团
青岛海尔总部大楼
1991年组建
海尔集团
1992年利润8亿元
2017年全球营业额2419亿元(2018年1月统计数据)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重点 中心环节
所有制结构 单一公有制
职权划分 政企 不分 分配方式 平均 分配 增强企业活力
措施: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分开,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海尔总部 华为总部
意义:
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引用安徽农民的话说:不管黑猫白猫,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抹不掉的记忆·共和国重大历史纪实》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资本主义猫和社会主义猫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体制改革活的像只猫:把资本主义用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背景
提出
完善
意义
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无法宏观管控
太死板
计划经济:国家统一调控(有形的手)
优点:能高效集中人力、物力;
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市场进行调节(无形的手)
优点:市场调节能刺激企业活力;
问题:死板僵化。
问题:忽视社会总体效益,无法 宏 宏观调控。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1953年10月对粮食和棉布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1955年国家发行粮、油、棉布等票证;
·20世纪60年代初,生活日用品均需凭票证购买。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确立了单一公有制。
特点:生产资料高度集中、国家统一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2年,中共十四大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含义:
2.明确提出:
4.
3.基本框架确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初步确立: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点: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运行机制
调节手段
调节方式
所有制结构
利益分配
国家计划
市场机制
行政强制手段
经济、法律手段
国家直接调控企业
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平均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下列各项中,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
政企职责不分
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企业没有自主权
分配制度“大锅饭”
经营承包责任制
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3、根本目的:
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意义: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增强企业活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
课堂小结
1.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A.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B.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变化
2.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A.乡镇企业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C
B
课堂练习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政府先从农村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通过试点,决定( )
A.推广普及农业生产机械化 B.坚持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生产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以“新发展理念”建设新农村
4.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1990年中国只有1家国有企业上榜;到2018年达120家,其中国有企业有83家,约占70%。这表明
A.中国国有资本的迅速壮大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
C
A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