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07 20:2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以安徽省为例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活动课——“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本节活动课采用案例的形式,结合乡土地理——安徽省,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不同进行比较,从而将自然环境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结合实际生活体验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后,已经初步具备了地理思维,也初步学会了如何读图、析图、判图,加之前面第六章《北方地区》和本章《南方地区》的学习为基础,因此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上已经具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
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不足,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上仍有一些阻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安徽地图中找出淮河和长江,并指出安徽省的地形区
2、举例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
1、对比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区域差异,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分析的能力;
2、通过对安徽省地图的判读,增强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逐步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观
2、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差异。
2、运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
区域比较法的迁移与应用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安徽省地形图、安徽省政区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发现生活, 导入新课 (板图安徽省轮廓) 师:通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从东北的林海雪原,穿过神奇的秦岭-淮河,领略了江南水乡的富饶。那么,我们的家乡——安徽省,是属于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呢?先来看一幅图: (课件展示汤圆图片) 问:在你生活的地方,它叫什么 做法上有什么差异? (观察照片思考) 生1:我们老家叫元宵,是用芝麻或者红糖馅滚着糯米面制成的,所以我们家滚元宵。 生2:我们叫汤圆,是像包水饺一样,用糯米面团包上芝麻或者红糖馅下汤而成。 生3:我们那里有的叫汤圆,有的叫元宵。 通过学生生活实际中由于生活区域差异导致的生活习惯的差异,让学生对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产生直观的印象。
承转 师:虽然同学们大都生活在安徽省,通过一个小小的汤圆就能反映出我们生活习惯存在的巨大差异。那么如何来准确的判断自己生活区域是属于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呢?
活动探究, 突破难点 (活动:生活区域大调查) 以调查问卷形式将安徽省的地形、冬季自然景观、河流、农作物作为考察对象,一共分为四小题,每小题分为A、B、C、D四个选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每题最多选两项,最后结合测试结果中选择最多的两项来判断自己生活的区域。 教师对安徽省内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进行分析,并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其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认真完成问卷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描述自己的家乡) 生:略 通过认识安徽省内各自然要素的差异,比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简单了解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承转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皖南地区与皖北地区在人文地理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分组合作, 学习新知 将学生分为三大组,分别讨论安徽省内农业、工业、旅游业的特征 准备充足的图片资料 分组讨论安徽省内农业、工业、旅游业的发展特征 根据所给图片材料,按照对应的区域资进行合理分布,完成相关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
承转 教师总结: 农业: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皖南地区与皖北地区农作物类型、耕作制度差异明显,有明显的过渡性 工业:补充皖江经济带的相关知识 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
升华主题, 德育渗透 播放《大美安徽》宣传片 观看视频,学习欣赏自己的家乡 通过观看视频,一方面加深对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的印象,另一方面感受家乡的美,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堂小结 (3min) (课件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以习题的形式巩固本节知识点 完成目标检测 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作业布置 “我是小导游” 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导游词) 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以安徽省为例
一、自然环境
二、人文环境
1、农业
2、工业
3、旅游业
【教学反思】
一年的教学经验,不多,但一直在学习;每节课下来,不全有书面的教学反思,也都在反思。精心准备一节公开课,对于我们这种年轻教师来说,相当于学生的一场考试,也是一种学习成果的汇报。总的来说,本节课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基本完成,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和谐,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现将本节课的得与失总结如下:
优点:
1、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的要求是学习生活中可以用到的地理知识,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生活中观察的现象来分析原因,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学环节完整,层层深入,步步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而非老师“满堂灌”式的学习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只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具体如何解决问题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
4、受应试教育的冲击,作为非中考学科的地理只能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本节课中运用视频、动画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小小天气预报员”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5、作为公开课,笔者也小秀了一下作为地理教师的基本功——板图,将中国轮廓绘制在黑板中,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夏季风对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的影响,提升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及崇拜
缺点:
本节课最大的失误在于对学生学情分析不足,以微信朋友圈作为导入,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课程中过多的使用网络用语给学生以误导,缺乏正能量,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其次,在对学生的评价上用到“失望”这样词语,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挫败感。因此,避免课堂中教师用语的随意性是笔者此次公开课后最大的收获。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避免随意是笔者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评课过程中几位老师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如李校提出的“避免消极词汇,用积极词语替代”“给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突出优点”等,因此,在公开课后其他班级的教学中,笔者按照老师们给出的宝贵意见对课程进行了调整,效果明显!
和学生一样,学习的过程避免不了犯错,犯错的过程也是进步的过程,因此,在这样一个教研氛围如此强的集体中,我们必然会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