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西北地区区域特征》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八年级下 教材版本:
一、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自然特征。 ●2、运用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景观图,分析比较西北地区东西方向上自然特征的差异。 ●3、了解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变化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掌握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2.探讨地理现象的成因,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4.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干旱的自然环境和区域内部差异 2、草原与牧场的分布及主要优良畜种
四、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西北地区人文景观,让学生感受西北地区独特的人文美景。
教师:视频描述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哪个区域?
学生:(齐声朗读并回答)西北地区
一、走近西北:
(一)、定位置:
定—位置:
划—范围:
找—阶梯:
(二)、知地形:
地形以 和 地形为主。
东部主要是
西部主要是 和
相间分布
(三)、析气候:
1、西北属于 、 (干湿区)
2、气候类型:
3、气候特征:
4、分析气候干旱的原因
(四)、说河流:
河流特征:
河水来源:
内流河:
外流河:
二、走入西北:
只要我们找到水源,就会发现种植区,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找找西北地区的水,(黄河水)依靠黄河水发展起来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已经成为著名的灌溉农业区,那么除了黄河水还有其他的水源吗?但是塔里木河流经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河流沿岸只是分布小范围的灌溉区,还有吗?在祁连山麓,甘肃的河西走廊经过人们长期的开发,形成了一片片肥沃的绿洲,而新疆的天山南北依靠冰雪融水更成为富有特色的节水农业区。
[图片展示]典型的灌溉农业区。水源如此重要,所以西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件“怪事”,天气越热, 人们越盼着出太阳,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宁可被晒黑,仍然盼着出太阳,足见水源对他们的重要性,也正是因此,古老的新疆人发明了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的坎儿井,为的就是避免水分过度蒸发。
内蒙古牧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牧区,因为距离海洋相对较近,降水较多,因此形成了广阔的草原牧场,而新疆牧区主要集中在天山附近,形成了典型的山地牧场(展示天山牧场图片)。
两大牧区培育出许多优良的畜种,你能判断图片中的优良畜种分别来自哪个牧区吗?
三、走出西北:
看视频思考:“一带一路”经济带给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四、颗粒归仓:
1.下列描述与图示内容不相关的是( )
A.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B.①山脉是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②山脉是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图中从A→B→C降水量逐渐减少
2.A→B→C景观变化与下列古诗词描述相吻合的是 (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影响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土壤 B.热量 C.水源 D.光热条件
4.小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到乌鲁木齐去旅游,他在旅途中有可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