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7 19:2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字词天地。(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掺和(cān) 正月(zhēng) 翡翠(fēi) 唾沫(tuò)
B.筷子(kuài) 敦厚(cún) 獠牙(liáo) 黄焖鸡(mēn)
C.汤匙(chí) 乌鸦(yā) 朴素(sù) 吞噬(shì)
D.缰绳(jiàng) 轻盈(yín) 小贩(fàn) 陈醋(chù)
2.读拼音,写词语。(4分)
rán shāo luò tuo nóng chóu áo yè
shāng fàn jiǎo bàn hè sè qià hǎo
3.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1)春城无处不飞花。( )
A.春天的京城 地方 B.春天是个花城 地方
C.春天的京城 到处 D.春天是个花城到处 到处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A.伸出 织机 B.洗 织机
C.伸出 织机发出的声音 D.洗 织机发出的声音
(3)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
A.有益的 B.好处 C.增加 D.更加
4.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6分)
随( )所( ) ( )( )大笑 张( )结( )
万( )更( )太得))截然( )( ) 垂涎( )( )
(1)国庆节到了,大街上 ,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2)小刚讲的故事生动、幽默,逗得大家 。
(3)妈妈做的红烧肉真是太香了,让我 。
二、句子训练。(13分)
1.按要求完成句子。(9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1分)
(2)这( )粥,(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语,并用这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3分)
(3)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2分)
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仿写一句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句子:
(4)八儿对妈妈说:“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改为第三
人称转述句)(1分)
(5)春节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在正月十九结束了。(修改病句)(2分)
2.根据“热闹”的不同意思造句。(4分)
(1)(景象)繁盛活跃:
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
三、根据示例及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例: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2分)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
关羽的面具是 的, 代表 。
2.古诗文积累。(8分)
(1)盈盈一水间, 。
(2)本单元我积累了诗句“ ,寒食东风御柳斜”,还知道过年吃年糕寓意“ ,”我还知道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有:“ ”。
(3)《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 ”。
(4)小明不爱学习,老是喜欢玩游戏,我想用“ , ”这句话来劝他。
四、综合性学习。(3分)
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传统节日和
民俗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观点1:我们应该保护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观点2: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
五、开心阅读。(29分)
(一)课内阅读。(9分)
(一)北京的春节(节选)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1.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三件事分别指和 、 和 。(3分)
2.选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2分) ( )
A.时间 B.地点的变化 C.事情发展
3.选文中“彩排”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2分) ( )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着重指出
C.表示直接引用 D.表示讽刺或否定
4.由“除夕”你会想到哪首诗呢?请把诗句写下来。(2分)
(二)课外阅读。(20分)
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一家人团聚
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
从科学角度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
对地球而言,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升起,在
西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
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
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亮些。
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月色倍明”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29天12小时44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
后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
十六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6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这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1.除了中秋节,你知道的中华传统节日还有: 、 。(2分)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1)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每年8月15日。 ( )
(2)中秋夜的月亮比其他的望月更亮。 ( )
(3)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 )
(4)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 ( )
3.朔是 ,朔之后再经过 才是望,这样看来,望是农历的每月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 。(4分)
4.第二自然段中说“冬天,正好相反”,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怎样的。(2分)。
5.联系全文看,““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时,该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为什么?(3分)
6.为什么人们感觉中秋“月色倍明”?(3分)
7.中秋节,人们往往因“月圆而人不圆”而产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
下面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2分) (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C.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六、习作乐园。(30分)
题目: 的节日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快乐”“有趣”“搞笑”等;②将庆祝节日的过程写清A0V0物的活:③在描写中自然地流露真情实感;
④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1.C
2.燃烧 骆驼 浓稠 熬夜 商贩 搅拌 褐色 恰好
3. (1(2) A (3) D
4.心 欲 哄堂 灯 彩 象 新 不同 三尺
(1)张灯结彩 (2)哄堂大笑 (3)垂涎三尺
二、1.(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不是 而是 示例:这本书不是我的,而是我的好朋友的。
拟人 示例:花儿在风中跳起了舞。
(4)八儿对妈妈说,要不然他吃三碗半,妈妈就吃两碗半。
(5)春节持续了一个多月,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2.(1)示例:广场上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2)到了春节大家热闹热闹吧。
三、1.柔顺 红色 红色 忠贞
(1)脉脉不得语
(2)春城无处不飞花 万事如意年年高 示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4)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四、示例:我赞同观点1.理由: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它们凝聚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精神纽带。
五、(一)1.买杂拌儿 买爆竹 买玩意儿 2. A 3. A
4.示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1.重阳节 春节
2.(1)×(2)× (3)√ (4)√
3.农历的每月初一 14天18小时22分钟 十五 29天12小时44分
4.冬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
5.不是。如果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满月,那它与其他的望月应该是一样的圆,也就说不上最圆了。
6.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亮些。所以人们感觉中秋“月色倍明”。
7. B
第 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