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邢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7 22:4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邢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期末测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人,较2020年6月增长4321万人,短视频用户达8.73亿人,用户平均每天花2小时看短视频。28.2%的网络视频用户不按原速观看视频节目,“00后”群体近4成选择倍速观看的方式。
这些倍速看视频的年轻人到底在赶什么?现在年轻人的工作、生活节奏较快,用快进的方式观看网络影视,表明他们的影视感、互联网思维、网感逐步增强,鉴赏、分析网络影视内涵的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准确判断各种网络影视内容对自己具有什么价值。用正常速度观赏优秀或是良好的网络影视,用倍速观看制作水平一般的网络影视,不把时间浪费在较差的网络影视上,正是网络世界的观影现实。
这种观影现实,无疑给网络影视行业敲响了警钟。从接受美学来看,网民倍速观看视频,将倒逼有关网络影视创作团队尊重网民需求,不断提高制作质量。包括短视频在内的网络视频节目在叙事、表演、摄影、剪辑等方面都要适当加快节奏,不断提高品质。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网络短视频在文化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精品化,有助于挤压拖泥带水的部分,避免冗长拖沓的弊端,致力于保留精华。
网络影视的一大特点就是与观众紧密互动,重视观众的意见与建议。有关网络影视创作团队对此不能熟视无睹、充耳不闻。部分网络影视为了获取广告收入等经济利益,故意增加长度,有意注水,但在实际观看过程中,年轻网民对此并不买账,甚至有观看者在弹幕与网络社区论坛上发表点评,要求有关网络影视适当加快节奏。如果任意注水,网络影视创作团队、网络平台与广告商等各方都难以达到各自的预期。
事实上,一些创作者与网络平台也注意到此类呼声,并开始有所行动。近年来部分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网络短视频等注重短小精悍,短剧集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根据剧情需要进行剪辑,巧妙设置悬念,增强观众的好奇感,使其符合年轻网民的生活节奏与观赏心理。
当然,也要看到,年轻人倍速看网络视频,不单纯是视频质量的原因,也与部分年轻人的浮躁心理密切相关。他们观赏有关网络影视,包括一些优秀的网络影视,只求了解其大概,不求甚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也难以获取有关网络影视尤其是一些优秀网络影视的精髓。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对年轻人选择倍速观看视频的方式,一味地肯定或一味地否定都是片面的。
(摘编自张智华《倍速看视频,年轻人在赶什么》
材料二:
二十世纪末曾经有人预言,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而缺少体力劳动和户外运动,未来的人类将变得体格蔽弱,全身唯一经“自然选择”得以增强的是手指。他们曾经这样描述未来的人类:一具肥胖的身体支撑着一个不成比例的大脑袋,佝偻着身体,双眼直视前方的电脑屏幕,修长的十指高速地敲击着胸前的键盘……
虽然这种预言的想象力有限,但呈现了一个基本事实——电脑键盘和屏幕作为一种输入输出设备,是“反人类的”。然而过去二十年的技术恰好背离了这一预言,实现了更加轻便的个人终端。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如今一个人几乎用不上键盘和大屏幕了,一切都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在触屏上人们甚至根本用不上十根手指,而只需要一两根手指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二十年前的预言与现实相比,结果虽然出乎人们的意料,但人们的预言道出了对人类未来的某种担忧……
不过,脑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经常刷手机、看短视频,会改变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连接方式,甚至改变大脑内部荷尔蒙的分泌机制。换言之,人的生理属性可能已经和人造的技术产品发生了“协同演化”。最近的调查显示,有近4成的“00后”选择倍速播放音频和视频节目。以往的人总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内容,就好像是要从一只柠檬中榨取出更多的柠檬汁来。然而倍速播放并非单纯出于效率的考虑,而是因为大脑对获取新信息“上瘾”。我们相信会有源源不断以至无穷的“柠檬汁”出现。
在每一次滑动屏幕的动作中,人们传递了一种信念:下一个,再下一个——即便这一个不适合自己,总有下一个会让大脑分泌微量的多巴胺。“我”从未满足于任何一个当下的瞬间,却对“无限”的未来充满信心。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夸父,手机就是他为逐日而不断奔跑的大地。拿着手机的人也实现了芝诺的“飞矢不动”悖论——无穷个瞬间的叠加画出了一条开放的曲线。不知不觉中,我们用加速度进入了一个“倍速时代”。柠檬带来的酸味越来越寡淡,没有人再去回味,甚至只想尝一小口就丢弃。我们无从区分那是一种逃离、一种隐匿,还是一种自我遁形。人好像一只在莫比乌斯环上高速爬行的蚂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抬头,自己却在算法原点处。
(摘编自郁喆隽《倍速时速时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在网络视听发展迅速,据调查,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超9亿人,近4成的“00后”选择倍速观看的方式。
B.年轻人选择倍速观看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网络影视鉴赏、分析水平的不断提高。
C.网络影视有其自身特点,创作团队要重视观众的感受与意见,适当加快节奏,挤压水分,不断推出精品。
D.从脑科学角度看,倍速播放是因为大脑对视频、音频“上瘾”,总想源源不断获得无穷的信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择倍速观看视频,有利于年轻人适应工作、生活的较快节奏,帮助年轻人节约时间,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B.倍速观看将倒逼网络视频质量的提高,促使创作团队、网络平台等各方不得不重视网民的需求与建议。
C.因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缺少体力劳动和户外运动,人类的体格与生理属性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D.年轻人倍速看网络视频,也与部分人的浮躁心理有关,他们不求甚解。人们最终会选择正常速度观看视频。
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中“我们相信会有源源不断以至无穷的‘柠檬汁’出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时代飞速发展,人们使用电脑、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
B.人们贪多求快,总想获得更多的内容,寻求新信息。
C.现在,人们觉得一切都可以在手机上去完成和实现。
D.年轻人工作繁忙,零碎时间多,选择倍速看网络视频。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主要论证方法。(4分)
5.生活中,年轻人喜欢刷手机,倍速观看视频。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给他们提出几点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宋云樵
伍中正
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
他的字有体有格,庄里人公认。他的字一出手,就有人点赞。他的字贴哪挂哪,就有人看。
年底,宋云樵在宋庄写春联,写福字。
他写春联,写各种体。红纸一铺,墨水一蘸,笔在纸上,就听话一般起落。欧、颜、柳、赵四体均写。点横撇捺,每笔每画,他都写得到位。庄里认得小篆和草书的人不多。有时,他适当写一点小篆和草书。
庄里人爱福惜福。
宋云樵写福字,也写各种体。写福字,多用粗笔。笔画粗,福气大。粗笔写出来的福字,有气势,深含寓意,庄里人喜欢。
写的春联和福字,宋云樵全送。
“咋不写字卖钱?”庄里人疑问。
“只写字,不卖字!”宋云樵一笑,然后说。
宋云樵在庄里转悠,随便到哪,都看到自己的字,想到自己过去写字时的样子。有时,他的脸上会摆出浅浅的笑来,有时,他会很随意地点几下头。
有一年,庄里开冬修水利的表彰大会,又逢县文化局送戏下乡。先是表彰,后是演出;庄里弄了很大的架势,搭了舞台。舞台两边的柱子上就是宋云樵写的长联:
龙人兴水利旱涝双防座座丰碑载德载功歌夏禹
文化下农村贫愚两治行行足迹送书送戏布春晖
长联字体连贯,非常养眼。庄里人见了,都说宋云樵不光字写得好,长联也写得好。
“云樵的字,比县书协的书家写得好!”县文化局的一个干部见了,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感叹。
“真不算好字。”宋云樵浅浅一笑,回一句。
“宋云樵留在宋庄,真可惜了。”县文化局的干部临走时,在宋庄人面前感叹。
有一年,庄里开脱贫攻坚的动员会。村主任请宋云樵写一副长联,表达庄里帮贫困户脱贫的决心,然后贴在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
宋云樵不推辞。回家就在桌台上裁纸,把墨倒在碗中,然后提笔书写:
清除脏乱拆旧盖新乡村美丽人心畅
扶助贫穷攻坚克难社会和谐国梦圆
开会时,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一副长联,红底金字,特别扎眼,书法韵味十足。
那副长联,宋云樵特别看重。他用小楷,又写了一遍,挂在屋子里。
有一年,庄里人传言,镇里新来一镇长,姓铁。
铁镇长不年轻,做完一届镇长,就退居二线。庄里人再传言。
宋云樵只听,不传。谁做镇长,做多久镇长,他不关注。
铁镇长在宋庄检查完工作,坐在庄里会议室听村主任讲宋云樵,讲他有体更有格调的字。
铁镇长坐不住了,非得要见宋云樵。
宋云樵的院子里,春天走过,一些半大不小的鸡在桃树下追逐树上落下的花瓣。一张桌,一壶茶,几缕春风。宋云樵手握一本书,在读。
见铁镇长来,宋云樵很随意地加放了一把凳,很随意地加泡了一杯茶,很随意地跟他说了几句话。
“想求云樵先生一幅字!”铁镇长再不遮掩,说。
“云樵的字,入不得镇长法眼,不敢写。”宋云樵也不含糊。
“云樵先生会写的。”铁镇长说这话时,底气非常足。
铁镇长临走,喝了宋云樵泡的茶。
一路春风,宋云樵送铁镇长走远,送字不送字,他没对镇长说。
没几天,庄里议论宋云樵给铁镇长写字送字的事。
“只要送他字,往后,镇长对宋云樵的关照肯定不少。”有人眼神迷茫。
“送谁都是送,送镇长一幅字,肯定不会白送,白送也要送!”有人说。
“不送也行,人家铁镇长啥字没见过,啥世面没见过,真稀罕他宋云樵的字?”有人说。
说什么的都有。
宋庄小学校舍墙体开裂,成了危房。庄里人担心校舍垮塌,伤着老师和学生。
每次在宋庄小学检查工作,铁镇长就担心。
第三次在宋庄小学检查工作后,铁镇长向上打了申请修建宋庄小学校舍的报告。
很快,报告批下来,上面落实建设资金,建设宋庄小学。
暑假里,老校舍拆掉。
钢材运来,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押车。
红砖运来,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押车。
施工现场,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督工。
宋庄小学新校舍建成。新学期开学,五星红旗在学校旗杆上飘扬。
铁镇长出席宋庄小学开学典礼。他很高兴,也很感动。在典礼上,他说了建校的经过,也讲了办学的希望。台下的师生不停地鼓掌。
铁镇长要走,被宋云樵拦住。
“给你看一样东西!”宋云樵说。
“啥东西?”铁镇长问。
宋云樵不紧不慢地把写好的一幅字拿出来。
“你要的一幅字!”宋云樵说。
“我要过字?啥时要过字?”铁镇长疑惑。
“你要过。”宋云樵肯定。
那幅字展开来,铁镇长看得很真切;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的颜体字。
干部是公仆处处为群众着想
人民乃主人事事替祖国分忧
那一刻,铁镇长感动。
给铁镇长送字一月后,宋云樵中风,手不能正常写字。
有人劝宋云樵把中风的事告诉铁镇长。
“不麻烦他。不麻烦他。人家铁镇长忙。”宋云樵断断续续地说。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他的脸上会摆出浅浅的笑来”,宋云樵看到自己的字挂满庄里时,心里感到非常满足和得意。
B.县文化局的一个干部临走时,在宋庄人面前感叹“宋云樵留在宋庄,真可惜了”,揭示了主题。
C.宋云樵对求字的铁镇长很“随意”,呼应了前文“谁做镇长,做多久镇长,他不关注”的内容。
D.村里人议论铁镇长向宋云樵求字的事,表明人们对干部作风问题的担忧以及对宋云樵的嫉妒。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开篇,为后文宋云樵写福字、写对联以及铁镇长求字等情节做了铺垫。
B.小说为了表现宋云樵的字写得好,多次运用了侧面描写,如村里人喜欢、文化局干部感叹、铁镇长求字等。
C. “宋云樵看见……宋云樵看见……宋云樵看见……”运用反复手法,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出了铁镇长的公仆形象。
D.宋云樵送给铁镇长的字是用颜体书写的,“结构方正”“挺拔开阔”,体现了对铁镇长的称赞,也为了暗示自己的人品。
8.宋云樵写的三副对联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有评论说“宋云樵的字里藏着一个宋云樵”,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汉高帝十一年五月,诏立秦南海尉赵佗为南越王,使陆贾即授玺绶,与剖符通使,使和集百越,无为南边患害。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闻陈胜等作乱,天下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后四年夏五月,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南越王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五年春,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败数县而去。文帝元年。初,隆虑侯灶击南越,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领。岁余,高后崩,即罢兵。赵佗因此以兵威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帝乃为佗亲冢在真定者置守邑,岁时奉祀。召其昆弟,尊官厚赐宠之。复使陆贾使南越,赐佗书。贾至南越,南越王恐,顿首谢罪,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取。因为书称:“高后用事,别异蛮夷,出令曰‘毋与蛮夷越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与牝’。又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吏相与议曰:‘今内不得振于汉,外亡以自高异。’故更号为帝。今陛下幸哀怜,复故号,通使汉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南越称藩》,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B.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C.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D.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把符一分为二,作为凭证。
B.中国,可以指国都、京城,也用来指中原地区。这里的意思应是后者。
C.昆弟,指兄弟,此处即为此意。也比喻亲密友爱,如“为昆弟之国”。
D.蛮夷,旧时泛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夷和东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高祖刘邦封立秦朝南海尉赵佗为南越王,派遣陆贾前去授予赵佗印信和绶带,并互通使者,让赵佗安定百越各部,维护南方边境的安定。
B.任嚣临死前对赵佗说,南海东西数千里,凭借山水阻隔以及很多中原人的辅佐,可以建立国家。任嚣还让赵佗行使管理南海尉事务的职责。
C.汉高后执政时期,有官员请求不要向南越购买铁器,赵佗认为这和长沙王有关。后来,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打败了长沙国几个县的守军。
D.赵佗自称皇帝,一切与汉朝皇帝相同。汉文帝下令给赵佗父母亲的坟墓设置专司来守护,每年按时进行祭祀,并任命他的兄弟为高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闻陈胜等作乱,天下未知所安。(4分)
(2)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领。岁余,高后崩,即器兵。(4分)
14.赵佗给汉文帝的书信中解释自己称帝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宝剑吟
陆游
幽人①枕宝剑,殷殷②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③,直恐兴风霆;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厘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注]①幽人,幽居的人,隐者。②殷殷,象声词,形容雷声。③相传西晋张华叫雷焕替他寻找宝剑,雷焕找到一对宝剑,宝剑后来化为两条蛟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者枕着宝剑入睡,到深夜感觉宝剑在发声,“鸣不平”解释了宝剑发声的原因。
B.诗歌借用典故,想象“剑化龙”,而龙能兴起风暴雷霆。“恐”写出了隐者的害怕。
C.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赋予龙以思想,龙如果不是被压制,就会愤然远征。
D.隐者起身,把酒洒在地上来祭剑。隐者表面上劝慰宝剑,但激愤之情却跃然纸上。
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宝剑的形象特点和宝剑形象蕴含的意义。(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中的“ ▲ , ▲ ”两句,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似。
(2)杜牧《阿房宫赋》中,“ ▲ , ▲ ”两句写阿房宫的建筑随着地势高低起伏,使人分辨不清方向。
(3)杜鹃,又名子规,相传是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其啼鸣声哀婉凄切。杜鹃、子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鱼木寨东面古柏参天,怪石嶙峋,悬崖峭壁上有一条石栈天梯,这是目前寨子周边保存得最完整的原始交通设施。天梯包括许多块条石组成,镶嵌在人工开凿的岩壁石孔中。石梯向外使出大约60厘米在右,人站在天梯顶端俯瞰山下,令人目眩。石栈天梯共500余级,分九道拐,顶端设有卡门。卡门由大石墩筑成,高三米,厚两米, ▲ ,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鱼木寨的先民是文明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成就了鱼木寨今天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雄壮的主寨楼是入寨的第一关, ▲ 。耸立在绝壁汇合的脊背上,两面皆是悬崖。寨门一关,断绝了进寨的唯一通道,只能 ▲ 。当地人称此地为“寨颈”,狭窄险要。站在寨楼放眼远眺,依稀可见寨楼两翼的 ▲ ,以及挂在山崖处一串串飞流直下的瀑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固若金汤 气势磅礴 望而却步 残垣断壁
B.坚不可摧 气势磅礴 望而生畏 败井颓垣
C.固若金汤 气壮山河 望而生畏 败井颓垣
D.坚不可摧 气壮山河 望而却步 残垣断壁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天梯包括许多块条石组成,镶嵌在人工开凿的岩壁石孔中。石梯向外伸出大约60厘米,人站在天梯顶端俯瞰山下,头晕目眩。
B.天梯由许多块条石组成,镶嵌在人工开凿的岩壁石孔中。石梯向外伸出大约60厘米左右,人站在天梯顶端俯瞰山下,头晕目眩。
C.天梯由许多块条石组成,镶嵌在人工开凿的岩壁石孔中。石梯向外伸出大约60厘米,人站在天梯顶端俯瞰山下,头晕目眩。
D.天梯由许多块条石组成,镶嵌在人工开凿的岩壁石孔中。石梯向外伸出60厘米左右,人站在天梯顶端俯瞰山下,令人目眩。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火烈鸟羽毛色彩艳丽,这一身鲜艳的色彩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研究表明,①。火烈鸟爱吃的盐虾、幼虫和藻类都富含β—胡萝卜素,(▲)。不过,虽然火烈鸟的羽毛可以呈现出白色、橙色或粉色,但你不大可能看到蓝色的出现。首先,天然的蓝色色素在自然界中十分稀少,而对于花青素来说,虽然它可以使黑加仑、甘蓝和玉米等植物变色,可一旦进入动物体内就会被分解掉。有人可能问:蓝脚鲣鸟的脚部肤色②?科学家发现,蓝脚鲣鸟的深蓝色是由于光照在其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纤维上而产生的。其实在自然界中,大多数蓝色都是结构色,这是由这些动物的皮肤结构组成造成的。因此,就算火烈鸟吃了蓝色的食物,③。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并最终沉积在皮肤和羽毛上,这种脂溶性的天然色素会被火烈鸟吸收
B.火烈鸟能够吸收这种脂溶性的天然色素,并最终沉积在皮肤和羽毛上
C.并最终沉积在皮肤和羽毛上,火烈鸟能够吸收这种脂溶性的天然色素
D.这种脂溶性的天然色素会被火烈鸟吸收,并最终沉积在皮肤和羽毛上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一次全球顶尖科学家大会上,钟南山院士做主题发言并特别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相信青年人会以很多科学家,包括这次参会的科学家为偶像。但是我们成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
青年媒体人黄帅说:“在面对偶像人物时,我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他们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人民日报》曾对偶像这样解读:他应该不只是满足你片刻审美的愉悦,还应看他能不能寄托你对美好的追求,拥有激发你见贤思齐的精神力量。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邢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期末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张冠李戴,大脑不是“对视频、音频‘上瘾’”,而是“对获取新信息‘上瘾’”。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曲解文意,“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不合文意,原文是“对年轻人选择倍速观看视频的方式,一味地肯定或一味地否定都是片面的”。C项,分析不当,“人类的体格与生理属性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错误,原文是“未来的人类将变得体格羸弱”“人的生理属性可能已经和人造的技术产品发生了‘协同演化’”。D项,无中生有,“人们最终会选择正常速度观看视频”于文无据。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这里的“柠檬汁”指的是新信息,B项最能支持该观点。
4.①对比论证。(1分)如用二十年前的预言和当今现实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担忧。(1分)②比喻论证。(1分)如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内容”比作“从一只柠檬中榨取出更多的柠檬汁”,生动形象,说理透彻。(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前两段采用对比论证,用二十年前的预言和当今现实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担忧。后两段多处使用比喻论证,如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内容”比作“从一只柠檬中榨取出更多的柠檬汁”等,生动形象,说理透彻。
5.①应该注意判断视频内容对自己的价值,用倍速观看水平一般的视频是可以的,优秀视频切莫倍速观看;②克服焦虑浮躁的心理,不要贪多求快;③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户外运动,不要长时间刷手机、倍速观看视频,避免损害身心健康。(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并分析概括特定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梳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有关信息,然后整合概括,最后分点作答。
6.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A项,不合文意,“得意”错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宋云樵给大家写字,饱含了他对庄里人的祝福。“浅浅的笑”是心里的欣慰和满足,没有“得意”。B项,分析不当,“揭示了主题”错误,这里是从侧面描写宋云樵的人物形象,不能揭示主题。D项,理解错误,“对宋云樵的嫉妒”于文无据,无法推断出来。
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也为了暗示自己的人品”错误,宋云樵看到铁镇长为建设宋庄小学而忙碌,感到铁镇长是一个真正为百姓干实事的干部,送字是为了表达对铁镇长的称赞和敬佩,不是为了暗示自己的人品。
8.①概括了主要情节,丰富了内容。三副对联概括了三个故事,与宋庄的发展密切相关,丰富了小说内容,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气息。②有助于塑造宋云樵的形象。宋云樵为什么写对联和所写对联的内容都体现了宋云樵的形象特点。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对联的内容表达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农村新变化的欣喜之情,也表达了对为百姓干实事的干部的赞美之情。(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特定物象作用的能力。小说特定物象的作用,一般从对情节、人物、主题和读者的作用等角度理解分析。三副对联概括了主要情节,丰富了内容,有助于塑造宋云樵的形象,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结合文本,从这些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9.①宋云樵的字写得好,有体有格。字如其人,宋云樵的字里蕴含着宋云樵的人品。②宋云樵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他写春联,写福字,送给庄里人而不卖钱。③宋云樵关心家乡发展。庄里开冬修水利的表彰大会和脱贫攻坚的动员会时,他写对联为家乡发展鼓劲。④宋云樵为人正直,爱憎分明。宋云樵在铁镇长求他写一幅字时拒绝了,而在宋庄小学建成后主动送给铁镇长一幅字,表达了对铁镇长的认可和称赞。(答对第①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答对②③④中的任意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评论内容的字面意思,是指“宋云樵的字里蕴含着宋云樵的人品”;然后结合文本分析鉴赏宋云樵的字和宋云樵的人品的关系;最后整合答案并分点作答。
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高帝立我”为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为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原文标点: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11.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西夷和东戎”应为“东夷和西戎”。
1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曲解原意,有官员请求的不是“不要向南越购买铁器”,而是“在南越的关市中禁止输出铁器”。
13.(1)秦朝是残暴不仁的,天下人把这当作是痛苦(或痛苦不堪)。听说陈胜等人起兵造反,不知道天下安定的时间(或不知道何时能安定下来)。(得分点:“无道”“苦之”“天下未知”各1分,句意1分)
(2)恰逢暑热潮湿季节,士兵中流行瘟疫,部队不能够越过山岭。过了一年多,高后去世,(汉军)便撤兵。(得分点:“会”“逾领”“崩”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1)无道:残暴不仁。苦之:以之为苦。天下未知:未知天下,宾语前置。(2)会:恰逢。逾领:逾越、越过山岭。崩:古代帝王或王后之死。
14.①高后执掌朝政,视蛮夷为另类。②赵佗听说父母的坟墓已被毁坏,兄弟宗族已被论罪诛杀。③手下官吏的劝说。(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特定内容的能力。根据“高后用事,别异蛮夷”“又风闻老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吏相与议曰:‘今内不得振于汉,外亡以自高异。’”等内容,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汉高祖刘邦十一年(前196年)五月,下诏书封立秦朝南海尉赵佗为南越王,派遣陆贾前去授予赵佗印信、绶带,给他剖分符节为凭信,互通使者,让他安定百越各部,不要成为南方边境的祸患。当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重临死前,召来龙川县令赵佗,对他说:“秦朝是残暴不仁的,天下人把这当作是痛苦(或痛苦不堪)。听说陈胜等人起兵造反,不知道天下安定的时间(或不知道何时能安定下来)。虽然我们南海地处偏远,但我担心会有强盗匪徒侵犯这里,所以想使用军队把秦朝时所修通往内地的新道切断,以作自我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在这时我病得这么重。而且番禺城后有山岭险阻,有南海阻隔,东西数千里,得到很多中原人的辅佐帮助,凭此一州实行割据,完全可以建立国家,我看郡中的官员没有人能够和我商议这件事,所以把你召来,将我的想法告诉你。”任嚣说完,立即为赵佗写好任命书,让他行使(管理)南海尉事务(的职责)。秦朝灭亡后,赵佗立即出兵进攻和兼并了桂林郡、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后四年(前184年)夏季五月,汉朝有关官员请求在南越的关市中禁止输出铁器。南越王赵佗说:“高帝立我为王,互通使者,贸易往来不断。现在高后听信汉臣的谗言,视我们蛮夷为另类,断绝中原物品交流。这肯定是长沙王的计谋,他想依仗中原的力量攻击灭掉我南越国,作为自己的功劳。”汉高后五年(前183年)春季,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打败几个县的守军后,撤军离去。汉文帝刘恒元年(前179年)。当初,隆虑侯周灶率军攻打南越国,恰逢暑热潮湿季节,士兵中流行瘟疫,部队不能够越过山岭。过了一年多,高后去世,(汉军)便撤兵。赵佗乘机炫耀兵威,并用贵重的财物贿赂闽越、西瓯、骆越,使他们归属南越国统治,南越国东西达一万余里。赵佗乘坐天子用的黄屋左纛车,自称皇帝,一切与汉朝皇帝相同。汉文帝下令给赵佗在真定县的父母亲坟墓设置专司来守护,每年按时进行祭祀。并召见他的兄弟,任命他们为高官,给予优厚的赏赐与宠爱。文帝又派陆贾出使南越国,带去文帝赐给赵佗的亲笔书信。陆贾到了南越,南越王赵佗很害怕,叩头谢罪,表示愿意奉行文帝的诏令,永为汉朝的藩臣,按时纳贡。于是又复信给汉文帝说:“高后执掌朝政,视蛮夷为另类,下令说‘不要给蛮夷南越金铁、农具、马、牛、羊;即使给牲畜,也只给雄性,不给雌性’。又听说老夫父母的坟墓已被毁坏,兄弟宗族已被论罪诛杀。官吏互相议论说:‘现在对内得不到汉朝尊重,对外就要显示出与汉朝廷一样高的地位。’所以改号为帝。今天有幸得到陛下的哀怜,恢复了臣的封号,和原来一样通使往来,老夫即使死了,尸骨也不腐朽。臣去掉帝号,改号为王,不敢再称帝了。”
1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分析不当,“写出了隐者的害怕”错误,害怕的不是“隐者”,而是那些苟且偷安、不思发奋的人。
16.形象特点:想要上战场杀敌,却被迫隐迹藏形而无法施展本领,因鸣不平而发声。
意义:①宝剑形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诗人写宝剑,其实是在写自己。②诗人借物抒情,借宝剑的形象抒发了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③诗人塑造宝剑的形象,在想象中写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形象特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意义4分,每点2分,只需答对两点,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形象的特点和形象蕴含的意义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塑造的宝剑形象,并分析概括宝剑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理解宝剑形象蕴含的意义;最后概括并分点作答。
17.(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
(3)示例一: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示例二: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示例三: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第(1)题,需关注“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似”等关键信息;第(2)题,需关注“写阿房宫的建筑随着地势高低起伏,使人分辨不清方向”等关键信息;第(3)题,需关注“杜鹃、子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等关键信息。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本题易错字:(1)贤;(2)冥;迷;(3)示例一,规,啼;示例二,蝶,望;示例三,啼,标。
18.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词语的能力。固若金汤:坚固得像金城汤池。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根据语境,第一空选用“固若金汤”。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气壮山河:形容气概极其豪迈。这里描述的对象是主寨楼,不是人,第二空选用“气势磅礴”。望而却步;看到了可怕的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根据语境,第三空选用“望而却步”。残垣断壁:形容衰败破旧的景象。败井颓垣:指破败凄凉的景象。根据语境,第四空选用“残垣断壁”。
19.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结构混乱,将“包括”改为“由”或删去“组成”;B项,成分赘余,删去“大约”或“左右”;D项,结构混乱,将“令人目眩”改为“头晕目眩”。
20.①比喻句由本体“鱼木寨的先民”、喻体“文明的种子”和比喻词“是”组成。(2分)②把鱼木寨的先民比作文明的种子,写出了鱼木寨的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文明,书写历史。(1分)③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生动形象,让人们更好地认识鱼木寨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并分析比喻句的构成,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然后要在语境中分析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最后概括并分点作答。
21.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并最终沉积在皮肤和羽毛上”放在后面,与后文衔接更好,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这种脂溶性的天然色素”指的是β—胡萝卜素,放在前面与前文衔接更好,排除B项。
22.①是从其摄取的食物中获得的 ②不是深蓝色的吗 ③其羽毛也不会变成蓝色(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前文“这一身鲜艳的色彩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研究表明”的内容和后文“火烈鸟爱吃的盐虾、幼虫和藻类都富含β—胡萝卜素……”的提示,可知应填“是从其摄取的食物中获得的”。第②处,根据后文“科学家发现,蓝脚鰹鸟的深蓝色是由于光照在其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纤维上而产生的”的内容和前文“有人可能问:蓝脚鲣鸟的脚部肤色”的提示,可知应填“不是深蓝色的吗”。第③处,根据前文“其实在自然界中,大多数蓝色都是结构色,这是由这些动物的皮肤结构组成造成的。因此,就算火烈鸟吃了蓝色的食物”的内容,可知应填“其羽毛也不会变成蓝色”。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
材料关注如何正确理解偶像和对待偶像的问题。第一段引述钟南山院士的讲话,告诉青年,科学家成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第二段引述青年媒体人黄帅的说法,指出在面对偶像人物时,我们不应匍匐膜拜,而应用他们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第三段阐述《人民日报》对偶像的解读,偶像要能寄托人们对美好的追求,拥有激发人们见贤思齐的精神力量。
材料引导广大青年正确认识偶像的意义,正确对待偶像。对偶像不盲从,不匍匐膜拜,而是用偶像的事迹和精神引导日常生活,激励自己前进,不断追求美好。写作任务是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体现自己的感
悟和思考。
参考立意:1.树立正确的偶像观;2.正确理解和对待偶像;3.对偶像不能盲从;4.用偶像的精神激励自己;5.理性追“星”。
(二)写作任务和要求分解
1.感悟和思考
作文必须写出自己对如何理解偶像和对待偶像的正确认识,体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对如何理解偶像和对待偶像的认识不准确的,不能评为一类文和二类文。
2.结合材料
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明确文体
文体不限,自定文体,但要有文体意识,选择使用什么文体,就要符合相应的文体规范。
(三)题意评分解说
题意 评分等级 文章特征
符合题意 一类文 54~60分 A.紧扣材料,体现了自己对如何理解偶像和对待偶像的感悟和思考,立意准确。B.写作重点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充实,感悟深刻,表达精彩,亮点突出。C.文体特征鲜明。
二类文 48~53分 A.紧扣材料,体现了自己对如何理解偶像和对待偶像的感悟和思考,立意准确。B.写作重点较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较充实,感悟较深刻,表达流畅,有一些亮点。C.文体特征鲜明。
三类文 42~47分 A.能扣住材料,体现了自己对如何理解偶像和对待偶像的感悟和思考,立意基本准确。B.写作重点不够突出,感悟不够深刻,内容不够充实,结构较完整,语言平淡,逻辑性一般。C.文体特征较鲜明。
基本符合题意 四类文 36~41分 A.没有紧扣材料写作,有自己的一些感悟,立意不够准确。B.写作重点不突出,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言不流畅,逻辑混乱。C.文体特征不鲜明。
偏离题意 五类文 35分及以下 A.部分偏离题意的,酌情给分(21~35分)。B.完全离题的,酌情给分(0~20分)。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没有文体意识,仅选取材料、写作任务或写作要求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
(四)补充说明
1.错别字等扣分
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2.字数等扣分
①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②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⑤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
⑥完全空白的,评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