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校联考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6 分)
1-5:DCDAC 6-10:AADDC 11-16:CDCDD B
二、填空题(共 52 分)
17.(10分)
(1)控制 GAG,CD81蛋白等受体的基因主要在肝细胞表达(基因选择性表达)(2分)
(2)核糖体(1分) mRNA(1分)
(3)体液免疫 辅助性 T细胞 抗体 细胞毒性 T(每空 1分)
(4)非结构蛋白(2分)
18.(12分)
(1)下丘脑(1分)
(2)神经(1分) A(1分)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糖(2分)
(3)传出神经(2分) 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但局限、作用时间短(2分)
(4)增加(1分) 还应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抗利尿激素含量(2分)
19.(14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分) 大型真菌、跳虫(1分) 捕食和种间竞争(2分)
(2)1.2(2分) ① ②(2分)
(3)水平(1分) (4)②⑤(2分)
(5)①香鼬(1分) ②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分)
20.(16分)
(1)海水稻 低镉稻(每空 1分)
2 + - + + - - - -( )A A B B A A B B 1/2 (每空 2分)
(3)①可育 S(rr) ② 甲 N(rr)(每空 2分)
五校联考高三生物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1 页)天津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校联考
高三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最适合选项。)
1.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组成,以下各组物质均能用15N标记的是
A.腺苷三磷酸和丙酮酸 B.脂肪酸和脱氧核苷酸
C.生长素和纤维素 D.氨基酸和尿嘧啶
2.痢疾内变形虫无线粒体,能通过胞吐分泌蛋白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通过胞吞将肠
壁细胞消化,引发阿米巴痢疾,下列关于痢疾内变形虫的叙述错误是
A.细胞中仍存在双层膜的结构 B.无氧呼吸为胞吞肠壁细胞提供能量
C.细胞膜上具有运输蛋白酶的载体 D.蛋白酶的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3.某同学夏天参加劳动,在未饮水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排汗和尿量减少的现象。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兴奋性增强 D.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加
4.下列可“双向”进行的过程是
A.垂体细胞与甲状腺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B.眨眼反射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送
C.生长在太空的幼苗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之间的碳元素传递
5.钙果又名欧李,果实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其钙元素的含量比一般的
水果都高。钙果用途广泛,叶可做茶,花、仁、根能制作中药,果实可加工成果汁、
果酒、果醋等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钙果果酒、果醋时,应将原料钙果果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利用酵母菌进行钙果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18~30℃
C.钙果果酒的颜色是钙果果皮和果肉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形成的
D.果醋发酵液中会产生气泡,这是因为酵母菌发酵产生CO2
6.DNA的碱基或染色体片段都可能存在着互换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片段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B.基因的两条链上相同位置的碱基互换可引起基因突变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互换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D.减I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互换可引起配子种类的改变
7.细菌是生物学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链球菌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
B.赫尔希和蔡斯以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恩格尔曼以水绵和好氧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8.已知杏白色眼是果蝇眼色的隐性突变体(突变1),研究者通过诱变获得了1个新的
杏色眼隐性突变体(突变2),让两种隐性突变体杂交,结果发现子一代都是野生型,
子一代随机交配,子二代中野生型:杏白色眼:杏色眼=2:1:1。该结果初步表明这
两种隐性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关系是
9.T3是活性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当T3的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调节过
程,TRs是甲状腺激素受体,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表示下丘脑细胞,产生的TRH经血液定向运输至垂体细胞发挥作用
B.血液中T3含量的高低还直接受大脑皮层的调节
C.当T3含量降低时会促进TRH基因的转录
D.敲除TRs基因的小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高于正常值
10.研究者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两种不同浓度CO2对某种蓝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如
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和“▲”分别表示低浓度和高浓度CO2下的测量结果
B.高光强条件下,蓝细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产生ATP和NADPH增多
C.低光强时,不同的CO2浓度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
D.高浓度CO2时,不同的光强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
11.精氨酸依赖型谷氨酸棒状杆菌缺乏将鸟氨酸转化为精氨酸的酶,不能在缺少精氨酸的培
养基上正常生长,但可作为鸟氨酸发酵的优良菌种。如图为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经诱
变获得精氨酸依赖型菌并进行筛选的过程示意图,过程①将紫外线照射处理过的菌液
接种在培养基甲上,培养至菌落不再增加时,平板上的菌落如图所示。过程②向培养基甲
中添加某种物质,继续培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野生型菌液的培养皿中不会出现菌落
B.培养基甲中缺少精氨酸是一种选择培养基
C.菌落A是采用平板画线法接种后培养得到的纯培养物
D.菌落A是野生型菌种,菌落B为鸟氨酸发酵的优良菌种
12.ATP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和去甲肾上腺素(NA)同时从突触小泡释放,引起肌肉收
缩,其中肌肉的快速缩反应是由ATP所介导的,随后的持续性收缩活动才是由NA
介导的,此外,ATP的水解产物腺苷能抑制ATP和NA的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TP水解产物磷酸基团可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但蛋白质活性不变
B.NA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产生外正内负的动作电位
C.两种物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NA先水解,ATP后水解
D.腺苷可能通过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ATP和NA的释放
13.某动物(2N=16)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研究发现其体内两条X染色体有时可融合
成一条X染色体,称为并连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一只含有并
连X的雌性个体(X∧XY)和一只正常雄性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
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连X保持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并连X雌性个体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8个四分体
B.该并连X雌性个体体内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1或2或4
C.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雌性个体
D.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雄性个体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14.植物侧芽的生长受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以下实
验: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定时测定侧芽长度,
实验结果见图1;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
度和IAA含量,实验结果见图2。有关以上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向下运输,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
B.图1中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的原因是Ⅲ组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
C.图2中b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较高的原因是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
D.分析图1、图2可知,去顶8h时Ⅰ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大于Ⅲ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16题。
马麝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各种草类及嫩枝、树叶为主,亦食苔藓和野果,其雄体可分泌麝香,是中医药和香水业的重要原材料。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密度最大的分布区,总面积约为330km2。为了评估保护区野生马麝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保护意见。生态学家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马麝种群密度和数量,全区共布设了多个调查样地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15.调查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的数量及其变化规律是研究马麝种群的重要内容,下列有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样地需按植被类型和坡向随机确定若干个样方
B.该保护区内马麝的种群密度约为3.5头/km2
C.马麝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马麝粪便中的能量流向生产者,因此粪堆周围植物丰富度较大
16.关于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生存现状的分析,错误的是
A.在野生马麝的原生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B.灌丛生境是马麝的主要分布区,该生境中马麝属于次级消费者
C.减少人为干扰和人工林优化管理等措施,可增大马麝种群的K值
D.麝香是中医药和香水业的重要原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二、简答题(共4道小题,52分)
17.(10分)HCV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可编码至少10种蛋白质,包括3种结构
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编码E1、E2包膜蛋白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而非结
构蛋白的基因序列在HCV中相对稳定。HCV能侵染人肝细胞导致丙型病毒性肝炎(丙
肝),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HCV入侵或感染宿主细胞需要多种受体和辅助受体参与,如细胞表面的
糖胺聚糖(GAG)、CD81蛋白等。据此推测,HCV侵染人体肝细胞,而不侵染其
他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CV侵入肝细胞后,以+RNA为模板,在__________中指导合成子代HCV的蛋白
质,此时+RNA的功能与________(填“rRNA”、“mRNA”或“tRNA”)相似。
(3)在HCV感染的急性期,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_______免疫过程中,B
淋巴细胞识别HCV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_______细胞与B细胞结合,为其提供
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_________发挥免疫效应。
此外,活化后的___________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发生免疫应答。
(4)目前已经开发出系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使丙肝治愈率高达90%以上。DAAs
都属于病毒蛋白抑制剂,推测其作用的靶点是__________ 非结构蛋白或包膜蛋白)。18.(12分)下图表示甲刺激引起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乙表示某种参与调节的器
官,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刺激是血糖浓度降低,则“甲刺激→乙胰岛”这一途径属于血糖调节的
_____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途径,此时胰岛____细
胞分泌的激素能与肝细胞结合,使血糖升高的原因有___________。
(3)寒冷导致肾上腺分泌激素A增加,从反射弧组成的角度分析,支配肾脏活动的肾交
感神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相较于TSH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方式,寒冷导
致肾上腺分泌的方式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4)研究发现,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据此推测人体过量饮酒后尿量会
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为验证乙醇是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影响尿
量,研究小组将若干实验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甲组大鼠灌胃适量乙醇溶液,乙组大
鼠灌胃等量蒸馏水,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的尿量差异,该实验方案并不严谨,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4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营养结构,但图中的生物______________不属于
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杂食性鸟与蜘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该地区中的某食物链(甲→乙→丙)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单位为×), 结果如下表。
由表中可以看出,丙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是 _______。甲与乙之间的能量
传递效率明显小于10%,可能的原因有_____(填序号)。
①甲分布广、寿命短,被捕食概率低 ②乙只是第二营养级的一部分
③乙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太多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
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特征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生态位 ②迁入率 ③竞争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5)高原鼠兔和鼬鼠为植食性穴居动物,野外收集它们的天敌动物的粪便,运用显微分
析可判断它们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比例,结果如下表。
①据表推测,三种天敌动物中_______的种群数量最容易发生剧烈波动。
②高原鼠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0.(16分)袁隆平院士曾研发两个水稻新品种:一是把吸镉的基因敲除的“低镉稻”,
二是耐盐碱的“海水稻”。有关遗传分析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A+表示转入的耐盐基因,B-表示吸镉基因被敲除,普通水稻不含耐盐基因但含有吸
镉基因,基因型用A-A-B+B+表示。A+对A-显性,B+B-为中镉稻。
(1)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纯种水稻品种_______和_______做亲本。
(2)某科研人员将海水稻与低镉稻杂交,F1中出现耐盐中镉水稻和不耐盐中镉水稻,则
亲代海水稻和低镉稻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中吸镉
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
(3)水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决定雄蕊是否可育的基因(如下图)。其中细胞核中的
可育基因/不育基因分别用R/r表示,且R对r显性;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不育基
因分别用N/S表示。
①已知R能够抑制S的表达,即基因型为S(RR)的水稻表现为______________(填“可
育”或“不育”);当细胞质基因为N时,无论细胞核中含有可育基因还是不育基因,
植株都表现为雄性可育,所以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②现有甲、乙两个水稻品系,只有甲为雄性不育品系,甲品系与乙品系杂交时做母本的
是_______品系,所结的籽粒全部为雄性不育品系,则乙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