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 课后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 课后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7 20:1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压强 9.2 液体的压强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与压强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就是重力,物体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B.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且液体有流动性
C.因为,所以液体压强与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
D.静止在桌面中央的小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木块体积的二分之一,木块对桌面压强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2.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一个密闭的圆锥形容器内装满了重力为G的某种液体。已知:圆锥形容器的容积公式为,其中,R、h分别为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则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侧面的压力大小为(  )
A.1G B.2G C.3G D.0
3.如图所示,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
C.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 D.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
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甲乙丙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若在三个容器中分别盛装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力(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5.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无法判断
6.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电子秤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并记录了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描绘出了m-V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50cm3的液体质量为50g
C.80cm3的液体质量为100g D.该液体密度为0.8g/cm3
A.将金属盒在水中的位置上移 B.将金属盒在水中的位置下沉
C.向杯内水中加入适量的盐 D.将金属盒在原深度转动180°
7.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连通器的两端分别装有清水和盐水,液面相平且静止,现在如果将阀门K打开,则(  )
A.清水向右流动 B.盐水向左流动
C.均不流动 D.无法判断
8.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电子秤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并记录了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描绘出了m-V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50cm3的液体质量为50g
C.80cm3的液体质量为100g D.该液体密度为0.8g/cm3
二、填空题
9.当用微型探测器进行水下探测时,它在水面下2米处受到水的压强为 ___________帕。若探测器再继续下潜时,受到水的压强将 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一般拦河大坝都筑成 ___________形状正是应用了液体压强的上述规律。(最后一空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10.上下开口的甲、乙、丙三个容器,下端都用一重力不计的薄片,恰好盖住筒的下端,然后浸入水中,如图所示,三个薄片的面积都相同,薄片离水面的深度也都相同,现将100g水倒入甲筒中,恰能使薄片下落,那么她将100g水分别倒入乙筒和丙筒中,则乙的薄片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下落,丙的薄片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下落。
1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实验,测量的物理量 ___________,多次测量的目的 ___________(前两空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图(a)所示的装置名称是 ___________,如图(b)、(c)和(d)所示,金属盒置于同种液体的不同位置处,该实验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
12.如图甲所示,A、B两容器内盛着液面相平的水,两容器间用一斜管相连,当开关K打开后,水将_______(选填“由A流向B”、“由B流向A”或“不流动”);图乙为液压机原理图,液压机内装有同种液体,活塞A、B的面积SA∶SB=1∶6,当用50N的力作用在活塞A上,活塞B能举起_______N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活塞重力)
13.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7cm、5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最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14.如图为液压机原理图,液压机内装有同种液体,活塞A、B的面积SA∶SB=1∶4,当用50N的力作用在活塞A上,活塞B能举起_______ N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活塞重力);若将物体和活塞A、B同时取下,可观察到左右两边的液面_______。
三、作图题
15.如图,在上端开口的瓶子底钻个孔,用力把瓶子浸到水里保持在如图位置。请画线表示出瓶内的最终水面位置。
16.如图所示,将水倒满该容器,请画出A、B、C三个管口橡皮膜的大致形变程度。
四、实验题
17.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_____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实验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___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字母)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
(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若在步骤(4)时,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___________Pa。(ρ盐水=1.2×103kg/m3,ρ水=1.0×103kg/m3,g=10N/kg)
18.小明把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插入水中,发现管内的液面上升,待液面静止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为h(下图)。他查资料得知同一根细玻璃管的h与水温t有关,他想探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与水温t的定量关系,需要测出多组不同的h与t。请帮他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______;
(2)实验步骤(请补充剩余步骤,序号自行添加):
①按图所示,将玻璃管插入水中,待液面静止;
②用______测出管内外液面高度差,记作h;
③______;
④多次改变水温,用同一根细玻璃管重复上述步骤;
(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将划线处补充完整,不需要填数据)。
实验次数 ①______ ②______
1
2
3
19.小赵和小王讨论盛有液体的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液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猜想不同:
① 小赵猜想:与放入圆柱体的质量m物、体积V物有关,于是他将不同的圆柱体分别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测得相应的,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可得:与m物 ___________ ,与V物 _________ ;(均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 小王对小赵的猜想提出质疑:一定与圆柱体的体积有关吗?为了进行验证,他选用不同物体,将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测得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V浸以及V物、,并记录在表二中。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___________ ,可知小王的质疑是 ___________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与9与10,可得:将一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 ____________ 。
五、计算题
20.水库中的水在干旱时需要从中调出。如图所示,水库底部平坦,水深,调水时可逐步打开水泥盖、B、C,水便从出水口流出。每个水泥盖质量为,上、下表面积均为,相临两个水泥盖之间高度差为。
(1)C盖上承受的压强是多大?
(2)若要调水出去,提起水泥盖时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21.如图所示,铁桶重为20N,桶的底面积为200cm2,往桶里倒入40N的水,水的深度为15cm,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求:
(1)水对铁桶底部的压力;
(2)铁桶对桌面的压强。
【参考答案】
1.B 2.B 3.B 4.A 5.A 6.B 7.B 8.B
9. 1.96×104 变大 上窄下宽
10. 不会 不会
11. 相同 不相同 U形管压强计 液体的密度不变,深度变大,压强变大
12. 不流动 300
13.
14. 200 相平
15.
16.
17. 高度差 转换法 B 相等 变大 500
18. 探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与水温t的定量关系 刻度尺 用温度计测出管内液体的温度,记作t 内外液面的高度差h/m 水温t/oC
19.无关 有关 8与10 正确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V浸越大,的增加量越大
20.(1);(2),,
21.(1)30N;(2)3×103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