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现象中利用波的反射的有( )
①手扶耳旁听远处的人说话
②医生给病人做超声波检查
③雷达的工作原理
④潜艇利用声呐探测周围物体的分布情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这是因为 ( )
A.声波是纵波 B.声波是横波
C.声波的波长较长 D.声波的频率较长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均为水平的波可能是横波,也可能是纵波
B.波速表示了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的快慢,且质点不会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
C.惠更斯原理完美地解释了波传播过程中的所有现象
D.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一定相同
4.在做水波通过小孔衍射的实验时,激发水波的振子的振动频率为,声波在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为.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使用小孔的直径d应为( ).
A.小于 B.小于 C.大于 D.越小越明显
5.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紋(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个波长。则( )
A.水面波经过孔后波速会改变 B.水面波经过孔后波纹间距离可能变大
C.若波源频率增大,衍射现象更明显 D.如果将孔扩大,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6.如图,在观察水面波的衍射的实验装置中,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小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等于一个波长,则关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不能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能观察到更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观察到更明显的衍射现象
7.甲、乙两人平行站在一堵又高又宽的墙前面,二人相距,距墙均为,当甲开了一枪后,乙在时间后听到第一声枪响,则乙听到第二声枪响的时间为( )
A.甲开枪后 B.甲开枪后
C.甲开枪后 D.甲开枪后
8.下列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衍射是机械波特有的现象
B.对同一列波,缝、孔或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C.只有横波才能发生衍射现象,纵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
D.声波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是由于声波波长较小
9.如图为时刻的波形图,波速为1.2m/s,下述错误的是( )
A.振源振动的频率为2.5Hz
B.若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则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C.波源O点在时刻位移为7.5cm
D.该波遇到1m的障碍物将不会发生衍射
10.如图所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20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质点b的加速度在减小
B.从图示时刻开始,经0.01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40cm,此时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零
C.从图示时刻开始,经0.01s质点b位于平衡位置上方,并向上做减速运动
D.若该波所遇到障碍物的尺寸为4m,则不能产生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11.小河中有一个实心桥墩P,A为靠近桥墩浮在水面上的一片树叶,俯视如图所示,小河水面平静。现在S处以某一频率拍打水面,树叶A未发生明显振动。要使树叶A发生明显振动,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提高拍打水面的频率
B.降低拍打水面的频率
C.提高拍打水面的力度
D.无论怎样拍打,A都不会振动起来
12.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关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频率不变,则AB孔越大,挡板后面的相邻波纹间距越大
C.频率不变,将孔扩大,可观察到更明显的衍射现象
D.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可观察到更明显的衍射现象
13.小河中有一个实心桥墩P,A为靠近桥墩浮在平静水面上的一片树叶,俯视如图所示。现在S处以某一频率拍打水面,使形成的水波能带动树叶A明显振动起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以较低的频率拍打水面 B.以较高的频率拍打水面
C.只要拍打,A就会明显振动 D.无论怎样拍打,A都不会明显振动
14.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
B.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或者比波长还小时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C.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5.如图甲所示,一根拉紧的均匀弦线沿水平的x轴放置,现对弦线上O点(坐标原点)施加一个向上的扰动后停止,其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该扰动将以2m/s的波速向x轴正方向传播,且在传播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则有( )
A.该波遇到长度为3m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B.1.5sC.2s时4m处的质点开始向上运动
D.2.5s时1m处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0.4cm
E.4m处的质点到达最高点时2m处的质点到达最低点
16.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实线为时的波形图,虚线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长为8m
B.周期可能为0.1s
C.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最小波速为40m/s
D.若波速为600m/s,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E.该波遇到6m的障碍物时,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二、填空题
1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一切波都能发生折射和衍射现象。( )
(2)水波的反射不遵从反射定律。( )
(3)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时,才会发生衍射现象。( )
(4)“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指声波的衍射现象。( )
18.波的衍射:波绕过_______继续传播的现象。
19.机械波可以绕过_____继续传播的现象叫衍射.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和波长相差不多是波产生_________的条件.
20.声波能产生许多物理现象,写出下列实例中所对应的物理现象的名称,隔着矮墙“闻其声,不见其人”属于_____________,绕着正在发声的音叉,能听到声音或强或弱属于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1.对于“闻其声,不见其人”,其中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22.为什么我们有时能听到墙后面的声音?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①手扶耳旁听远处的人说话,利用声波的反射使能量集中,听得更清楚,①正确;
②超声波检查身体利用了波的反射,②正确;
③雷达则是利用了电磁波的反射,③正确;
④潜艇声呐探测都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④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声波的波长较长,容易发生衍射,从而绕过障碍物,故C正确
3.C
【详解】
A.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是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是纵波,故A错误;
B.波速是单位时间内波形传播的距离,表示了波形传播的快慢,且质点不会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故B错误;
C.惠更斯原理是以波动理论解释光的传播规律的基本原理,完美地解释了波传播过程中的所有现象,故C正确;
D.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方向有两种情况,故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
由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当d≤λ时满足要求,由v=λf得
因为d≤λ,所以
d≤0.01m
A. 小于与分析相符,故A正确。
B. 小于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大于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 越小越明显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5.D
【详解】
A.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由于经过孔之后仍在水中传播,则水面波经过孔后波速不变,故A错误;
B.由于同一列波的频率不变,而衍射前后波速相同,故衍射前后波长相同,波纹间距离不变,故B错误;
C.由于介质不变,故水波的波速不变,而波的频率增大后,则波的波长变短,而孔缝的宽度不变时,波长越小,衍射越不明显,故C错误;
D.如果将孔扩大,有可能造成孔的宽度大于波的波长,而只有当孔、缝的宽度与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A.因为波长与孔的尺寸差不多,所以能够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错误;
B.波通过孔后,波速、频率、波长不变,则挡板前后波纹间的距离相等,故B正确;
C.如果将孔AB扩大,孔的尺寸大于波的波长,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错误;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因为波速不变,根据
可知,波长减小,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
设声速为,乙听到第一声枪响必然是甲开枪的声音直接传到乙的耳朵中,故①
甲、乙两人与墙的位置如图所示,乙听到的第二声枪响必然是墙反射的枪声,由声波的反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得:AC= BC=AB=.
故乙听到第二声枪响的时间
②,
由①②得:.
A. 甲开枪后,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甲开枪后,与结论相符,选项B符合题意;
C. 甲开枪后,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甲开枪后,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不符合题意;
8.B
【详解】
AC.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只要是波就能发生衍射现象,AC错误;
B.对同一列波,缝、孔或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B正确;
D.声波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是由于声波波长较长,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A.由题图可知
又
所以振源振动的频率为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若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则可知a质点正在向下运动,b质点正在向下运动,根据同侧法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意可得该波源O点的振动方程为
当
时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衍射现象时波特有的一种现象,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衍射,所以当该波遇到1m的障碍物还会发生衍射,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
A.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波形平移法得知此时质点b向下运动,位移在增大,则加速度在增大,故A错误;
B.由波的图象读出振幅A=20cm,波长λ=4m,则该波的周期为
所以
则知,从图示时刻开始,经0.01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
此时质点a到达波谷,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20cm,故B错误;
C.从图示时刻开始,经0.01s时质点b的振动状态与图示时刻的相反,即质点b位于平衡位置上方,并向上做减速运动,故C正确;
D.由发生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若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该波所遇到障碍物的尺寸一般不大于4m,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拍打水面时,水波中的质点上下振动,形成的波向前传播,提高拍打水面的频率,则质点振动的频率增加,波的频率与振动的频率相等,根据
可知波速不变,频率增大,波长减小,衍射现象不明显,反之降低频率,波长增大,衍射现象更明显,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A
【详解】
A.当孔、缝的宽度与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就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A正确;
B.由于同一列波的频率不变,而衍射前后波速相同,因此衍射前后波长相同,即挡板前后的相邻波纹之间距离相等,B错误;
C.频率不变,波速不变,波长不变,如果将孔扩大,有可能使孔的宽度大于波的波长,这样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只有当孔、缝的宽度与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就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C错误;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因为波速不变,由可知,波长减小,有可能使孔的宽度大于波的波长,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错误。
故选A。
13.A
【详解】
拍打水面时,水波中的质点上下振动,形成的波向前传播,以较高的频率拍打水面,则质点振动的频率增加,波的频率与振动的频率相等,波速不变,频率增大,根据可知波长减小,衍射现象不明显;反之以较低的频率拍打水面,波长增大,衍射现象更明显。故以较低的频率拍打水面,可以使衍射现象明显,以带动树叶A明显振动起来,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BC
【详解】
AB.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只不过不明显.只有当孔、缝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故A错误,B正确;
CD.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5.ABC
【详解】
由图可知周期为T=2s,则
A.由于波长大于障碍物的尺寸,则该波遇到长度为3m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故A正确;
B.1.5s时波传播的距离为
x=vt=1.5×2=3m
质点开始向上运动四分之一周期,故B正确;
C.2s时波传播的距离为
x=vt=2×2=4m
质点开始向上,故C正确;
D.由图乙可知,振源只振动了1s,则2.5s时1m处的质点已停止运动,则内1m处的质点的路程为0.2cm,故D错误;
E.4m处的质点到达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
由图乙可知,振源只振动了1s,则2m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故E错误。
故选ABC。
16.ACE
【详解】
A.由图可知,波长为,故A正确;
B.由于,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有:
可得:
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有:
可得:
无论n取任何正整数均不能得到周期0.1s,故B错误;
C.波沿x正向传播,可以得到:
当时,波速最小为40m/s,故C正确;
D.波沿x负向传播时,可以得到:
当n=3时v=600m/s,故D错误;
E.波长为8m,遇到宽度为6m的障碍物(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大小相近),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E正确;
故选ACE。
17. 正确 错误 错误 正确
【详解】
略
18.障碍物
【详解】
略
19. 障碍物 衍射
【详解】
衍射的定义为:机械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所以此空填:障碍物.
波产生衍射的条件为: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和波长相差不多,所以此空填:衍射
20. 衍射 干涉
【详解】
声波能产生许多物理现象,隔着矮墙“闻其声,不见其人”属于衍射现象。
绕着正在发声的音叉,能听到声音或强或弱属于声音的干涉现象。
21.见解析
【解析】
“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发生了明显的衍射现象,声波的波长比光波的波长长得多,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声音能绕过一般的障碍物而被另一侧的人听到;但光波的波长较短,不能绕过障碍物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出现了“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现象。
22.见解析
【解析】
这是声波的衍射现象,因为声波的波长通常大于墙的尺寸,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因此我们有时能听到墙后面的声音。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