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10、2 认识浮力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认识浮力,了解产生浮力的原因;
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提高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认识浮力的存在及其产生的原因;
教具准备 电动玩具鱼、金鱼透明缸、乒乓球、钢球、去底矿泉水瓶、测力计、磁性立方体、自制立方体蒙橡皮膜框架、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小组讨论;演示实验;讲授法;
新课引入: 教师利用《飞屋环游记》主题曲: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学会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近景魔术
)近景魔术:浮还是不浮 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新课教学: 一、认识浮力: 思维启动: (1)学生分析图片(如右图) (
热气球
) 学生提出问题:是谁托住了汽车、航母、蓝鲸、热气球; 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同点进行类比分析,说明浮力确实存在。 体验浮力: 1、手托重物静止在空气中再到浸没蓝色液体中,有什么感觉?2、将瓶盖旋紧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时,有什么感觉?3、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头插入篮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此时的杠杆左高右低,为什么? 给浮力下定义:什么是浮力 F浮 ?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力; 二、浮力的三要素: 1、方向:2、作用点: (
分组实验1
)(1)学生进行分组实验1(如右图)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 (3)得出结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作用点在物体自身;浮力的作用点一般画在物体的重心处; 3、大小:通过类比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称重法测量浮力;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物块、细线、烧杯、水等器材,观察物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
类比实验
)步骤:(1)在空气中称出物块的重力。 (2)将物块浸在水中称出其重力。 (
分组实验2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减小;将三次实验中的G、F填入下表; 得出结论:F浮 =G-F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展示长方体框架六面包好橡皮膜,向学生介绍观察橡皮膜的作用。前后左右四面橡皮膜凹陷程度相同;下表面的橡皮膜比上表面凹陷程度大;四个侧面所受压力关系 F合=0;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 ∵p向上> p向下 ∴ F向上> F向下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浮力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学以致用:瑞金跨绵江大桥下面有许多的桥墩,这些桥墩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呢?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桥墩不受浮力的作用。桥墩底部不与水接触,没有向上的压力。 讨论交流:沉在水底的铁球有没有受到浮力?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四、颗粒归仓: 1、F浮: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2、F浮 三要素:[1]方向:竖直向上;[2]作用点:物体自身;浮力的作用点一般画在物体的重心处;[3]大小:称重法----F浮 =G-F 3、F浮 产生的原因: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五、揭秘近景魔术:浮力消失、重现 开始时乒乓球受到上面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作用,下部没有液体只受大气压的作用,向上的压强小于向下的压强,向上的压力小于向下的压力,乒乓球不能上浮.当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下面有水,乒乓球下面也受到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作用.向上的液体压强大于向下的液体压强,乒乓球上浮,跟浮力产生的原因有关系. 六、作业: 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小魔术或小实验。 补充内容 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做实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集体备课内容
作业分层布置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