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8 15: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hú tu chéng rèn hè nián jiǎo huò
( ) ( ) ( ) ( )
kě kào biān pào jiǎo zi wài tào
( ) ( ) ( ) ( )
二、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纤纤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机杼(chù)。
B.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hǒng)堂大笑。
C.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fēi)翠,醋(chù)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D.“枣子同赤豆搁(gē)多了。”妈妈解释(shì)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三、选词填空。(8分)
1.他们_____________(随心所欲 别无所求 一无所有),只要有观众就行。
2.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________(常常 时常 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3.除夕之前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________(充足 充实 充分)
4.年轻的僧人唐东布杰许下________(愿望 宏愿 宏图),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8分)
( )然不同 万( )更新
张灯( )彩 两( )三( )
毫不( )奇 行善积( )
能歌善( ) 万不( )( )
1.快要过年了,大街两侧的商铺门口展览着各式各样的商品,特别是夜晚,到处( ),一派( )的气象。
2.小美是艺术学校的学生,她( ),还很热心。她常常说:“上天赐予我生命,我就应该( ),回报社会。”
五、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大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2.看羊还不够资格的人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3.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4.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缩句)
六、古诗积累与理解。(6分)
1.寒食节游古城西安,看到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纯净春景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韩竑所作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我们一家人坐在葡萄架下,仰望天上分隔两地的牵牛星和织女星,银河水清且浅,两岸相距不远,虽然“________________”,他们却只能“________________”,真是令人叹惋!
3.八月十五的夜晚,独在异乡求学的东东抬头仰望窗外皎洁的明月,不由得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
七、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5分)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2分)
2.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那些晚辈?(3分)
八、课内阅读。(11分)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请在选段中找出一个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3分)
3.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色味双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九、课外阅读。(12分)
家乡的春节(有删改)
①按照湖北宜昌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②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鹅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④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 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⑤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是酒肉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在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此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每家每户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⑥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祝福,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完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⑦正月初二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是指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⑧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1.第⑤段采用( )的结构形式。(2分)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2.“每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中,“日夜不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除夕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3.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写的,其中详写了除夕和________这两天的情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人们可以杀鸡宰鸭来庆祝节日。( )
(2)正月初三,人们开始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
(3)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人们要吃汤圆,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
5.正月十五点灯,有祈许光明之意。你还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吗?(至少写出两例)(2分)
十、习作。(30分)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的家乡在端午节时又怎样的风俗习惯?往年你是如何度过端午节的呢?请你介绍一种端午节的风俗,或写一写你过端午节的经历。不少于400字。
答案
一、糊涂 承认 贺年 搅和 可靠 鞭炮 饺子 外套
二、D
三、1.随心所欲2.往常3.充足4.宏愿
截 象 结 面 刀 稀 德 舞 得 已1.张灯结彩 万象更新2.能歌善舞 行善积德
五、1.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大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2.看羊还不够资格的人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3.虽然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是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4.这是根据。
六、1.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2.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3.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七、1.在中秋节团聚时,年轻人和孩子们都在玩手机或平板电脑, 有说有笑,却把老人晾在一边。
2.请放下手机和平板电脑,关心一下长辈,用语言交流,拉近距离。
八、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腊月初旬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2.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也突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的特点。
3.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
4. 形容菜肴的外观和味道都很好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九、1.C
2.白天黑夜不间断 除夕的热闹非凡
3.时间 正月初一 详略得当,更能衬托除夕和正月初一过年热闹的氛围
4.××√
5.示例:过年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吃馄饨:寓意财源滚滚。
十、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