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3单元 题课件(29+29+32+33+16+36页)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3单元 题课件(29+29+32+33+16+36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8 10:57:06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3.2.2
鲁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 溶液
溶液的配制
C
A
1
2
3
4
5
A
A
6
7
8
10
C
A
11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A
C
【2021·江西】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1
【点拨】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等仪器,不需要用试管。
【答案】
C
2
【2021·广东】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除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
A.烧杯  B.酒精灯 
C.铁架台  D.蒸发皿
【点拨】
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托盘天平用于称量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和玻璃棒用于溶解。故选A。
【答案】
A
A
3
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  )
A.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B.称量、量取、计算、溶解
C.量取、称量、溶解、计算
D.计算、溶解、称量、量取
A
4
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3.0 g氯化钠
B.用烧杯量取所需的水
C.未等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就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
D.将只写药品名称的标签贴在试剂瓶上
5
用固体NaCl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
(1)该实验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细口瓶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填“50”“100”或“200”) mL的量筒。
(3)称量NaCl时,若天平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棒
100
适当减少氯化钠的质量,至天平平衡
【点拨】
称量NaCl时,若天平指针偏左,说明NaCl取多了,应适当减少NaCl的质量。
6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点拨】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加入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A。
【答案】
A
【中考·岳阳】某同学需要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
B.实验操作步骤:计算、称量、量取、蒸发
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7.0 g
7
【点拨】
托盘天平使用中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A正确;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B错误;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 g×15%=7.5 g,D错误。
【答案】
A
8
【2021·滨州无棣县二模】实验小组的甲、乙两同学配制溶液,甲同学欲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 g 10%的氯化钠溶液,乙同学欲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 g 9.8%的稀硫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同学都一定用到量筒、托盘天平、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等仪器
B.甲同学在称量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然后向右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C.甲、乙两位同学需量取水的体积均为45 mL
D.若乙同学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方法规律】
本题用实验复现法解答。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 g 9.8%的稀硫酸,不需要使用托盘天平,A错误;若天平指针偏左,应减少药品,直至天平平衡,B错误;配制50 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 g×10%=5 g,所需水的质量=50 g-5 g=45 g;配制稀硫酸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50 g×9.8%=(50 g-x)×98%,x=45 g,C正确;乙同学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D错误。
【答案】
C
9
【2021·安徽】某同学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
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
【方法规律】
解答本题应采用误差分析法。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C正确。
【答案】
C
7.5
10
实验室要配制50 g 15%的氯化钠溶液。
(1)应称量________g氯化钠。
(2)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点拨】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 g 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 g×15%=7.5 g。(2)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的质量小于所需质量,故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3)配制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⑤①②③
D
【点拨】
配制50 g 1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并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正确的顺序是④⑤①②③。
30
(4)取上述溶液10 g加水稀释到________g,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
【点拨】
设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 g×15%=x×5%,x=30 g。
C、H
11
【中考·黔东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回答:
(1)现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有________(填编号)。
【方法规律】
本题采用固定程序法解答。现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制过程中需要的实验仪器有量筒、天平、玻璃棒、烧杯、滴管、药匙、试剂瓶等;图中不需要的仪器是酒精灯、漏斗。
调节天平平衡
(2)主要的实验步骤:
①计算:计算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②称量:
A.使用称量仪器的第一步是(写出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
B.称取________g氯化钠固体,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时应选用________(填“10”“50”或“100”)mL量筒;
5
50
【方法规律】
A.实验中使用托盘天平的第一步操作是调节天平平衡;
滴瓶
③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容器中,然后加水使其溶解,并不断搅拌;
④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并贴上标签;
⑤误差分析: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则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偏大
【方法规律】
④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需选择图中的滴瓶。
⑤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的水偏少,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共29张PPT)
溶液的形成
3.1.2
鲁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 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C
A
1
2
3
4
5
B
D
6
7
8
10
B
B
C
11
12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B
C
C
C
【中考·温州】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C
1
A
2
20 ℃时,往50 g KNO3溶液中加入5 g KNO3晶体,充分搅拌后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
【2021·北京】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20 ℃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
序号 ① ② ③ ④
MgCl2的质量/g 30 40 50 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已知:20 ℃时,MgCl2在100 g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为54.6 g) 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点拨】
因为20 ℃时,MgCl2在100 g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为54.6 g,即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54.6 g MgCl2,又因为60 g>54.6 g,所以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④。故选D。
【答案】
D
4
【2021·深圳龙岗区月考】烧杯中盛有硝酸钾溶液,烧杯底部有少量KNO3晶体。下列方法中无法使KNO3晶体溶解的是(  )
①向烧杯中加水 ②用玻璃棒搅拌 ③将溶液加热 ④加入同体积的饱和食盐水
A.②④ B.② C.①③ D.④
【点拨】
用玻璃棒搅拌,溶剂质量、温度均没有改变,所以不能使KNO3晶体溶解。
【答案】
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向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质量会增加
D.对同一种溶质来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点拨】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故A错;向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也不会增加,故C错;对同一种溶质而言,只有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D错;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和改变温度等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只有增加溶质的方法才会使溶质质量增加,其余两种方法不会使溶质质量改变。
【答案】
B
6
【2021·长沙雨花区月考】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饱和,有如下具体措施: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点拨】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饱和,不能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答案】
C
7
要确定某溶液是饱和溶液,可依据(  )
A.不断蒸发溶剂时有晶体析出
B.温度和溶剂量不变时,有该溶质的固体存在,并且其质量不再减少
C.温度和溶剂量不变时,溶液浓稀程度不变
D.温度和溶剂量不变时,再加入少量该溶质,溶质继续溶解
【点拨】
温度和溶剂量不变时,有不溶解的固体溶质存在,并且其质量不再减少,能确定某溶液是饱和溶液。
【答案】
B
8
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③中溶液的浓度大于②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点拨】
解答本题可结合蔗糖溶解实验流程分析。不考虑水分蒸发,①→②充分溶解后固体有剩余,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② ③,③中没有固体剩余,③中溶液有可能是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②③中溶剂质量相同,但③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大,浓度也大;③中蔗糖全部溶解,②中蔗糖部分溶解,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故选B。
【答案】
B
增多
9
把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内含少量未溶解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与一U形管连通,U形管内盛有水,并将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1)如果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此时试管内硝酸钾晶体的量会_______,U形管中液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侧液面升高,右侧液面下降
减少
(2)如果往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此时试管内硝酸钾晶体的量会_______,U形管中液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
10
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溶质
B.20 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
C.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浓度变大
D.加热后所得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点拨】
一种物质的溶液中能溶解其他的物质,氯化钠溶液能溶解其他溶质,A错误;由于没有指明温度,20 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不是定值,B错误;加热后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增大,则加热后硝酸钾溶液变浓,C正确;加热后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D错误。
【答案】
C
11
在t ℃时,对100 g某溶液A进行如下操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A和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C和溶液D一定是饱和溶液
C.若将溶液D继续蒸发10 g水,一定会析出8 g晶体
D.溶液C和D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相等
【方法规律】
本题采用现象分析法解答。由溶液A恒温蒸发10 g水无晶体析出可知,溶液A为不饱和溶液;由溶液B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3 g晶体得溶液C,可知溶液C一定是饱和溶液,溶液B可能是饱和溶液;又由溶液C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5 g晶体,可知溶液D一定是饱和溶液,且t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每10 g水中溶解5 g溶质,从而可以推知,溶液B蒸发10 g水只析出3 g晶体,说明溶液B是t ℃时的
不饱和溶液;若将溶液D继续蒸发10 g水,则会析出5 g晶体,溶液C、D都是t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则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相等的,都等于5 g:10 g=1:2。
【答案】
C
12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
B.A杯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A、B两杯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
D.A、B两杯溶液中溶质质量都保持不变
【方法规律】
本题采用对比分析法解答。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会使A杯中饱和石灰水的温度升高,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故A杯中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所得溶液仍为饱和的石灰水;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会使B杯中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减弱,故B杯中有KNO3
固体析出,使溶液中硝酸钾质量减小,所得溶液为低温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答案】
C(共29张PPT)
溶液的形成
3.1.1
鲁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 溶液
溶解的过程 乳化现象
D
D
1
2
3
4
5
A
A
6
7
8
10
C
B
11
12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③⑦
D
A
13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2021·大连】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汽油 
C.豆浆 
D.蔗糖
1
【点拨】
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
【答案】
D
2
【2021·玉林】下列有关碘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碘酒是混合物
B.碘酒是溶液
C.碘是溶质
D.酒精是溶质
【点拨】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答案】
D
3
【2021·株洲】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D.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
【点拨】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溶液一定是混合物,A正确;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B错误;溶液中不是只能含有一种溶质,可以含有多种溶质,C错误;溶液具有稳定性,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析出固体,D错误。
【答案】
A
4
【2021·宿迁改编】下列物质溶于水,会导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蔗糖
C.食盐
D.氢氧化钠
【点拨】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答案】
A
5
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蔗糖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C
6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  )
A.可以软化水
B.具有乳化的功能
C.可以沉降杂质
D.溶于水时放热
【点拨】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能使油污以细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随水流走。
【答案】
B
7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②溶质只能有一种;
③溶剂一般只有一种;
④溶质一定是固体;
⑤久置后溶质将沉到底部;
⑥上面的浓度小,下面的浓度大;
⑦一定是混合物;
⑧只要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⑨溶液中的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⑩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形成溶液的体积为100 mL;
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反应速率较快,因为增大了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点拨】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一种溶液的上、中、下层各处的性质完全相同,静置也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定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
【答案】
③⑦
CuSO4
8
分别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硫酸铜溶液: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2)碘酒溶液: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__。
(3)75%的医用酒精: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4)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溶质是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
(5)稀盐酸中的溶质是________。
H2O
I2
C2H5OH
C2H5OH
H2O
P
CS2
HCl

9
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的分子没有画出)。
汽油
溶液的颜色上下不均匀,底部的颜色比上面的深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10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澄清了许多有关溶液的错误认识,逐步了解了溶液的本质。请参照示例,否定下列错误的认识:
示例:只有固体物质才能作溶质。
否定例证:酒精溶液中溶质是液体。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1)只有水才能作溶剂。
否定例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否定例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否定例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溶液
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不是水
(4)两种液体混合后充分振荡,一定得到溶液。
否定例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否定例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振荡后形成乳浊液(合理即可)
海水中含有多种溶质
11
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D.蔗糖
【点拨】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石蜡熔化,所以塑料片掉了下来。
【答案】
A
D
12
【中考·成都】最易洗净沾了油污的餐具的是(  )
A.冷水    
B.加了餐具洗洁精的冷水
C.热水
D.加了餐具洗洁精的热水
13
【2021·徐州节选】生产生活中,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水等物质里的现象十分常见。
(1)碘酒是固体碘单质分散于酒精中形成的溶液,合格的碘酒是澄清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碘酒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不会
(2)某同学欲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时会发生的某种变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及操作 结论
1.取一只烧杯,注入约50 mL水 /
2.向烧杯中加入约5 g硝酸铵固体,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没有测量水的初温(共32张PPT)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3.2.1
鲁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 溶液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A
B
1
2
3
4
5
C
6
7
8
10
D
11
12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B
【中考·江西】下列关于“10%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硝酸钾
B.100 g硝酸钾溶液中有10 g硝酸钾
C.将10 g硝酸钾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
A
1
B
2
常温下,在15 g氯化钠中加入60 g水,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A.15% 
B.20% 
C.25% 
D.33.3%
3
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100 kg,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100 kg 16%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溶质氯化钠的质量=100 kg×16%=16 kg;
100 kg 16%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溶剂水的质量=100 kg-16 kg=84 kg。
答:配制100 kg这种溶液需要固体氯化钠16 kg和水84 kg。
4
【2021·岳阳一模】如要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
A.50 g B.90 g
C.100 g D.200 g
【点拨】
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100 g×20%=(100 g+x)×10%,x=100 g,故选C。
【答案】
C
5
【中考·枣庄】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维生素C的溶液300 g,若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3%的维生素C的溶液,问需要加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是x。
300 g×1%=(300 g+x)×0.3% x=700 g。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是700 g。
6
【2021·杭州上城区期末】已知30 ℃时100 g水中溶解50 g氯化铵恰好达到饱和,30 ℃时将80 g氯化铵配制成400 g的溶液。
(1)计算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
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使其恰好成为饱和溶液?
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才能使其恰好成为饱和溶液?
7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50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 g/cm3),稀释时需用的水的体积约为(  )
A.436.8 mL B.453.7 mL
C.456.0 mL D.458.3 mL
【方法规律】
【答案】
B
8
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用25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则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  )
A.1 g B.2 g
C.3 g D.5 g
【方法规律】
解答本题要注意信息迁移法的应用。题目以水的通电分解为背景,其实质是考查溶液的蒸发浓缩。设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x,则25 g×8%=(25 g-x)×10%,解得x=5 g。
【答案】
D
8
9
现有8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溶剂的质量为________g。
(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 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 g硝酸钠,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72
8%
28%
10
(4)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应加入硝酸钠________g。
(5)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应蒸发掉________g水。
(6)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则应加水________g。
40
80
920
10
【改编·本溪】如图是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请计算:
(1)若该浓硫酸的密度为1.84 g/mL,则该瓶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g。
(2)要把100 g该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加水的质量是______g。
390
【点拨】
(1)该瓶硫酸的质量为1.84 g/mL×500 mL=920 g。(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 g×98%=(100 g+x)×20%,x=390 g。
1 200
11
密度为1.2 g/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的二氧化氯消毒液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某校决定放学后对全校教室、寝室全面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1 000 mL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________g,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________g。
960
【点拨】
二氧化氯消毒液的密度为1.2 g/mL,1 000 mL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1.2 g/mL×1 000 mL=1 200 g;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的质量为1 200 g×80%=960 g。
15.5%
(2)若将1 000 mL二氧化氯消毒液与5 000 g水均匀混合,所得稀二氧化氯消毒液中二氧化氯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点拨】
(3)欲配制30 kg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于消毒,需要________ kg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________ kg水。
7.5
22.5
【点拨】
设需要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30 kg×20%=x×80%,
x=7.5 kg。需要水的质量为30 kg-7.5 kg=22.5 kg。
12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100 mL用于配制稀硫酸。求:
浓硫酸(H2SO4)500 mL
溶质的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 g/cm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解:100 mL浓硫酸的质量是
1.84g/cm3×1cm3/mL×100 mL=184 g
含溶质的质量为184 g×98%=180.32 g
答:100 mL浓硫酸的质量是184 g,其中含溶质180.32 g。
(1)这100 mL浓硫酸的质量是多少克?其中含溶质多少克?
【点拨】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需要这种浓硫酸的体积为V,则:
1 000 g×19.6%=98%×V×1.84 g/cm3
V≈108.7 cm3=108.7 mL
需要水的质量为1 000 g-108.7 cm3×1.84 g/cm3≈800 g,
需要水的体积为800 mL
答:需要这种浓硫酸108.7 mL,水800 mL。
(2)欲配制1 000 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这种浓硫酸?多少毫升水?
【点拨】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共36张PPT)
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鲁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 溶液
1
2
3
4
5
D
6
7
8
10
B
A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2021·鞍山】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水的密度为1 g/cm3)
1
(1)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序号表示)。
(2)选用________(填“10”“50”或“5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3)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D、B、A、E、C
50
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偏小
5
2
【中考·株洲】华雪同学想制作“叶脉书签”,需要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________g。
【点拨】
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50 g×10%=5 g。
20
(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g,蒸馏水________g;配制时应选用__________(填“10”“2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30
50
【点拨】
浓溶液稀释为稀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5 g=x×25%,解得x=20 g,所以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50 g-20 g=30 g;水的密度为1 g/cm3,需要水30 mL,依据选取量筒“一次相近”的原则,应选50 mL的量筒。
A、B
(3)下列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B.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装入玻璃试剂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
【点拨】
A项,氢氧化钠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防止腐蚀天平托盘,故错误。B项,量筒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作为配制溶液的容器,故错误。C项,配制好的溶液装瓶贴签,正确。
(4)在实验室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________(填“要”或“不要”)用到玻璃棒。

【点拨】
在实验室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氢氧化钠的溶解。
3
【2021·成都改编】将1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酸。有关步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计算需水98 g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在量筒中混合、搅拌
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
【点拨】
需要水的质量=10 g×98%÷10%-10 g=88 g,A错误;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B错误;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C错误;标签中应填上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D正确。
【答案】
D
量取
4
【中考·绥化】实验室用已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 g/cm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步骤:计算、________、混匀。
(2)某同学在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俯视读数,则实际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偏小
5
【2021·郑州二模】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①称量的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可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⑤称量的硝酸钾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A.①②⑤ 
B.②③ 
C.①④ 
D.③④⑤
【点拨】
①称量的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⑤称量的硝酸钾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B。
【答案】
B
6
生活中使用的75%的消毒酒精是用95%的医用酒精稀释而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制此溶液时要用到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等仪器
B.操作中量取水时,若仰视液面则所配制的溶液体积分数偏小
C.配制酒精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
D.配制的酒精溶液在转移装瓶时,部分飞溅不会导致溶液体积分数发生变化
【点拨】
75%的消毒酒精用95%的医用酒精稀释配制,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无需使用托盘天平、药匙。
【答案】
A
7
【中考·滨州】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②⑤①④③
(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
(2)图②中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___________。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乙,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_________g。
药匙
18.2
小于
(4)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 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点拨】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因此称得NaCl的质量为10 g+5 g+3.2 g=18.2 g;砝码有缺损,则实际称取的NaCl质量偏小,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0%
8
【中考·郴州】将20 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在80 mL水中(水的密度为1 g/cm3),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在配制的过程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另一位同学在称好了氢氧化钠固体后,倒入烧杯中时有少量撒落,则他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偏小
偏小
【点拨】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称量好的氢氧化钠有少量撒落,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4
9
【中考·长春】某实验小组用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 g/cm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①计算;②量取;③混匀;④装瓶贴标签。
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____mL(结果取整数)。
【点拨】
用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是1.04 g/cm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设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6%×x=50 g×3%,x=25 g。其体积为25 g÷1.04 g/cm3≈24 cm3(合24 mL)。
玻璃棒、胶头滴管
(2)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25 mL的量筒、细口瓶、烧杯、________________。
【点拨】
实验步骤是计算、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再进行混匀。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烧杯用于完成混匀操作,玻璃棒用于混匀时的搅拌。
A、B
(3)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
A.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
B.向烧杯内加入水时有液体溅出
C.混匀过程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未干燥的细口瓶
【点拨】
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NaCl溶液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A正确;向烧杯内加入水时有液体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正确;混匀过程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不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C错;配制好的溶液装入未干燥的细口瓶,相当于稀释了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D错。
2
10
【中考·绥化】配制50.0 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水______mL(水的密度为1.0 g/ mL),量取所需的水需选用________(填“10”“50”或“100”)mL的量筒。将配制好的50.0 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全部用于农业选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0
50
加入7.1 g氯化钠固体,充分溶解
【点拨】(共16张PPT)
单元高频考点专训
鲁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 溶液
B
B
1
2
3
4
5
A
6
7
C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D
【2021·百色】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奶粉
B.硝酸铵
C.花生油
D.泥土
B
1
B
2
【2021·宁波鄞州区期末】加入水中的蔗糖消失后,以下与判断糖水属于溶液的依据无关的是(  )
A.糖水放置一段时间后,蔗糖和水不会分离
B.糖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糖水是混合物
D.糖水各部分一样甜
3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点拨】
改变温度、增减溶质和溶剂的量可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降温和加溶质都可使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A正确;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如改变温度使其恰好饱和),也可能增大(如通过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的方法),B错误;同温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C错误;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质量可能不变(如改变温度),也可能增大(如加溶剂),D错误。
【答案】
A
15
4
【中考·青岛】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一种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5%。
请填空:
(1)100 g该溶液中含溶质________g。
5%
(2)向100 g该溶液中加入200 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将100 g该溶液与100 g 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10%
5
【2021·岳阳】实验室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
(2)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10 g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需加水________g。
烧杯
②①⑤③④
加快固体的溶解速率
20
【点拨】
(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2)实验室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固体的溶解速率。(4)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 g×3%=(10 g+x)×1%,x=20 g。
6
【2021·邵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点拨】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答案】
C
7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高锰酸钾和汽油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5%
C.向20 ℃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 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