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请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写在答题框内。)
1.(2分)《外媒看中国:1978年带来巨变影响世界》指出:“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1978年纯粹是中国时刻。”“中国时刻”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香港回归
2.(2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它是( )
A.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2分)下列为某农民在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1983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
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的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D.经济特区的设立
4.(2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应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人民公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5.(2分)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下列举措中,不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的是( )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6.(2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 )
A.建立经济特区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7.(2分)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特区的代表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
8.(2分)1984年,国务院批准北海与大连、广州、天津等(14个城市)一起开放。这批开放城市属于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开放区 D.内地
9.(2分)2015年9月,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上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 )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一带一路
C.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从严治党
10.(2分)习近平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
③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④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2分)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2.(2分)1992 年,邓小平南巡,发表南方谈话。他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不得动摇。 下列会议中,最早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3.(2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4.(2分)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部分。如图是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的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开平碉楼。江门位于下列哪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
A.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B.环渤海经济开放区
C.闽南三角地区 D.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15.(2分)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其基本内涵是( )
①国家富强
②科技领先
③民族振兴
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题:(共3大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材料二:安徽凤阳小岗村民首先实行分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材料三:1984年,上海电声总厂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后来,这家企业改制为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并向全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1)材料一中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以上作出的?2019年是此次会议召开多少周年?这次会议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在农村推行了什么政策?
(3)结合材料三,城市体制改革开始于哪一年?具有什么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我国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作出了什么建设目标?
1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任意写出两个经济特区。归纳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
(2)随着对外开放的地区扩大,1988年我国增设了哪一经济特区?1990年设立了哪一开发区,这一开发区已发展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历经几十年的开放,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什么经济组织?对我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材料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基本路线)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材料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1)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中邓小平南方视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党在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确立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请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写在答题框内。)
1.【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我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解答】1978年,我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以说“1978年纯粹是中国时刻”。
故选:C。
【点评】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容和意义。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解答】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思想理论界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
3.【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1980年和1983年的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①土地改革开始与1950年。 ②农业合作化开始与1953年。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与1978年。 ④人民公社开始与1958年。
故选:C。
【点评】重点识记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的内容、顺序、时间及影响。
5.【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包括加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所有制机构;改革分配制度。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不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范畴。
故选:D。
【点评】注意识记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6.【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知道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建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开始的;发展乡镇企业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开始的;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是在1990年。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相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中共十四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的相关史实。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解答】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人称之为“一夜崛起之城”。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对外开放和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的相关史实。
8.【分析】本题以年,国务院批准北海与大连、广州、天津等(14个城市)一起开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在对外开放方面,1980年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国务院批准北海与大连、广州、天津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
9.【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解答】中共中央十八大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0.【分析】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解答】选项①是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①项正确。
选项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故②项正确。
选项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首先是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然后是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最后是内地全方位开放,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③项正确。
选项④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二大。
【解答】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中共十二大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三大的相关史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可将其简单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解答】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最早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是中共十三大。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三大的相关史实。
13.【分析】本题考查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注意题目强调的是新形势下。
【解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14.【分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理解经济特区的建立的目的、作用。
【解答】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江门市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故选:D。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的了解与把握。
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梦的相关史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解答】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梦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题:(共3大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分析】(1)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2)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识记改革开放的政策。
(3)本题考查城市体制改革的史实。识记“城市体制改革”的内容。
(4)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答】(1)据所学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所以2019年是此次会议召开41周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城市体制改革大大提高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的企业的活力。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答案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1周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84年。作用:大大提高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的企业的活力。
(4)建设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关内容。
17.【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主要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2)随着对外开放的地区扩大,1988年我国增设了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设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这一开发区已发展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历经几十年的开放,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故答案为:
(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2)海南岛;上海浦东。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世界贸易组织;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相关史实。
18.【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自己的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条道路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可将其简单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在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故答案为:
(1)中共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基本路线的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南方谈话的影响: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的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4)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