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诗四首

文档属性

名称 冰心诗四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11 13: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冰心诗四首冰 心作者介绍: 冰心 (1900~1999), 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著名的诗集有《繁星》《春水》, 主要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橘灯》等。母亲选自《繁星.春水》
读课文,思考问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由两个句子组成,他们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它的表达作用是什么?由反复造成类比,从而有力地赞美母爱的伟大。纸船 寄母亲选自《繁星.春水》写作背景:  《纸船》遥寄的是漂泊异国的儿女对慈爱母亲的深切思念。冰心赴海外求学,行前与弟弟与母亲等家人告别时装出平平常常的样子,留给人轻松、淡漠的分别的印象。却不知随船而行,心情就沉重起来,才知道先前的平静是刻意伪装出来的。内心的情感潮流不可阻遏,它要奔泄而出,它要合着海浪,摇曳着白纸船儿,进入母亲的梦境。这诗虽用轻俏的字眼,可是否也是内心深处强烈的呐喊呢?在母亲面前未曾说出,而借诗句传达出来的一句话是:我爱你,母亲!朗读诗歌,完成填空 诗人以孩子般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儿童的__________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眷念的中介物——____________。纯洁天真游戏世界纸船 想一想 叠纸船时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泪还有悲哀? 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所以含泪。
与母亲远隔千山万水,想念母亲的滋味除了 泪还有悲哀。小试牛刀 《母亲》中诗人通过鸟儿在暴风雨来时躲到鸟巢避雨的情景联想到儿女心灵受到打击,在母亲那得到安慰;《纸船》中诗人用折纸船这个细节寄托了对母亲的爱,你能不能仿写一个细节表达同样的感情。说说嘛思考:
两首诗都是描写母爱,有何异同?
成功的花儿选自《繁星.春水》
人们往往羡慕强者,有时甚至是妒忌,有谁知道强者的辛苦呢? 看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你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说说你的理由。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23岁——生意再度失败;26岁——爱侣去世;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林肯宣读解放黑奴宣言 朗读全诗,体会人们和作者对成功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在诗中,一个成功者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读课文回答问题:1.怎样理解 “明艳”一词在课文中的作用?
2.作者使用感叹号结尾,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可以用“羡慕”代替“惊羡”吗?作者抓住花的色泽特征,用“明艳”一词形象地
突出花的成功.
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
却看不到在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的感叹,表露
了对这种现象不敢苟同的态度.“惊叹”比“羡慕”多一层惊叹的意味,也更能衬托成功
之花的明艳.讨论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蕴含的哲理:不要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在这成功的背后蕴含的艰苦努力,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精神 ,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也可以创作小故事,然后在班级上交流。 嫩绿的芽儿选自《繁星.春水》 读课文,思考问题? 3.诗中用“嫩绿”“淡 白”“深红”来分别描写 “芽”“花”“果”的色彩, 这样的色彩分别体现了 它们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1.三个自然段可不可以调换?为什么?2. “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可不可以互换?为什么?不可以,因为这三节诗按内容看是递进关系。“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不可以,因为他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的,是递进关系。
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年轻人需要学习提高,使自己成才。
一旦开出花儿来,不要孤芳自赏,而要装点大地,犹如青年人要以自己的年华为社会注如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精神为社会创造巨大业绩,使人生更加辉煌。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淡白: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深红:象征丰硕、甜美和美丽。这首诗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在《嫩绿的芽儿》中,作者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要奋发努力,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与牺牲。
学习评价:那么你的青春该如何度过呢?请你用简短的语言,用 “当……时候”的句式来概括。 例子:
当我迈进外国语学校 的时候,我决定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我的初中生涯。四首诗意蕴隽永,饱含着鼓励青年奋发向上,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珍惜青春等思想,风格独特。
四首诗短小精悍,不追求韵律,用极其散文化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构思精巧。语言清新淡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