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

文档属性

名称 灯下漫笔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16 21: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吴建华
多媒体
制作室伟大的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 先生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之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郁达夫《怀鲁迅》 在中国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对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那么清醒、透彻的了解;也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对专制和愚昧揭露得那么深刻和全面;更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对渗透到中国人思想基因中的“劣根性”痛下针砭,无情地撕下罩在中国人脸上的形形色色的“假面”。没有鲁迅,也许我们至今仍然对与世俗人情融为一体的虚伪习焉不察,深陷于“瞒”和“骗”的泥淖大泽而不能自拔。鲁迅的伟大即在于此,鲁迅的不被人理解也在于此,鲁迅的被人攻击还在于此。
—安永兴《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漫笔 作者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作者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去”的思维方式。背景资料 文章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
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
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
袭,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寄生在国民
身上,使国民畏惧而麻木。另一方面,
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
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
人们。鲁迅便是其中之一。作者写作本
文,并非仅仅着眼于当时的现实,同时
也把视线移向深远的中国历史,并把当
时的现实看作是过去历史的一个发展。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从身边小事入手,
彻底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
本质。阅读课文内容,理清结构思路——第一部分(1—5):叙述小事,悟出道理。第二部分(6—11):回顾历史,两种时代。第三部分(12—14):讽刺现实,创造时代。课文内容分析——1、第一部分叙述了一件什么小事?答:钞票兑现银。2、作者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从原文中
寻找答案)答: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
后,还万分喜欢。灯下漫笔鲁迅李振艳制作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萧红
鲁迅先生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漫笔——
  “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漫漫” 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
  漫笔,是散“漫”无拘、笔随心意、兴之所至的一篇随笔。 “以钞兑银”事件心 理 变 化 类 似3、中国的历史是一个怎样的历史?材料链接——(1)有关黄巢的记载:
A、879年5月,黄巢暴怒之下攻占并洗劫了广州,
使这一大港口变成废墟。有的材料估计死者高达
12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外国商人,而当时广州全
部人口才20万。
B、882年春天,有人在尚书省大门上题了一首
诗,嘲笑黄巢政权。黄巢手下的大臣尚让大发雷
霆,杀死了该省任职的官员们,并挖出眼睛,倒
挂尸体;他还将大门的门卫处死,杀死京师每一个
能做诗的人;将其他识字的人罚作仆役,这一事件
的结果是三千余人被杀。(2)有关张献忠的记载
A、壬子,献忠复陷六安,将州民尽断一
臂,男左女右。
B、1643年,张献忠陷蕲州。令荐绅、孝廉
文学各冠带自东门入,西门出,尽斩之,
遂屠蕲州。留妇女毁城,稍不力,即杀。
C、(张献忠攻武昌)屠戮士民数万,投尸
于江。尚有数万人,纵之出城,以铁骑
围而蹙之江中。浮尸蔽江而下,武昌鱼
几不可食。其遗民数万,多刖断手足,
凿毁目鼻,无一全形者。思考:
  当百姓连做牛马、做奴隶的资格都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什么乞求?
 (请用课文第7~9段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社会历史本质号召青年创造“第三样时代”4、作者所说的“第三样时代”
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答:人民真正当家
作主的时代。重点语句的理解——1、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
还万分喜欢。答: “极容易”说明“乱”是长期的,“治”
是暂时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隶
而不得”,他们把奴隶当作一种奢望,
甚至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
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
就“万分喜欢”了。2、只要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就
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
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
这个“小玩艺”是指什么?答:一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
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二是指中国的
历史总是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
老百姓总之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种命
运之间反复挣扎。3、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
“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
如此??????如何理解“人的价格”?答:应该是指老百姓不受强盗官兵的愚弄,
不再沦为牛马,甚至不再是奴隶,而能够
决定自己的命运,充分享受做人的资格,
获得做人的尊严,实现当家作主的梦想。4、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
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这里
所说的“奴隶规则”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答: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
怎样颂圣。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