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4题)
1.通常把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结构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和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B.和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60°
C.和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形结构
D.和苯是等电子体,分子中不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
2.下列变化中,不存在化学键断裂的是
A.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B.干冰升华
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3.电影《泰坦尼克号》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导致这一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冰山。以下对冰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冰形成后,密度小于水,故冰山浮在水面上,导致游轮被撞沉
B.在冰中存在分子间氢键,导致冰山硬度大,能撞沉游轮
C.在冰中每个水分子能形成四个氢键
D.在冰中含有的作用力只有共价键和氢键
4.化合物X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分子存在顺反异构
B.X分子与足量H2加成后有7个手性碳原子
C.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D.X分子可以发生氧化、加成、取代、消去等反应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 L-1HCl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1NA
B.1molCl2和Fe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C.32g环状S8()分子中含有的S—S键数为1NA
D.2molNO与1mol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2NA
6.关于CO2和S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和S上都没有孤电子对
B.C和S都是sp2杂化
C.都是AB2型,所以空间结构都是直线形
D.CO2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SO2的空间结构是V形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1∶1,且σ键的原子轨道重叠程度比π键大,形成的共价键更牢固
B.SO2和CS2均为V形分子
C.NCl3的键角比CH4的键角大
D.SiF4和SO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分子中的σ键和π键之比为5∶1
B.P4和CH4的分子构型相同,键角相等
C.BF3、N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向配合物[TiCl(H2O)5]Cl2·H2O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有Cl-均被完全沉淀
9.下列微粒中,VSEPR模型与空间结构一致的是
A.NO B.NH C.ClO D.SO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时X原子2p轨道上有3个电子,Y位于ⅡA族,X与Z处于同一主族,W的单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B.X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大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强
D.W的氢化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1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g葡萄糖中sp3杂化的原子数为1.1NA
B.0.5mol与的混合物中硫的价层电子对数为1.5NA
C.1mol中配位键的个数为6NA
D.20g由与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0NA
12.已知在铜纳米催化剂作用下,如下反应在室温条件下即可短时间高效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类型属于还原反应
B.反应前后,C、N杂化方式均未发生改变
C.中存在配位键,可表示为
D.与基态铜原子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有4种
13.下列有关N、P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N的电负性比P的大,可推断NCl3分子的极性比PCl3的大
B.N与N的π键比P与P的强,可推断N≡N的稳定性比P≡P的高
C.NH3的成键电子对间排斥力较大,可推断NH3的键角比PH3的大
D.HNO3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小,可推断HNO3的熔点比H3PO4的低
14.氮是生命的基础,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生产硝酸,其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5O2(g)4NO(g)+6H2O(g) ΔH=-904kJ·mol-1。生产硝酸的尾气中主要含有NO、NO2等大气污染物,可用石灰浆等碱性溶液吸收处理,并得到Ca(NO3)2、Ca(NO2)2等化工产品。下列有关NH3、NO、NO的说法正确的是
A.NH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B.NH3与H2O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C.NO和NO中的键角相等
D.NH3与Cu2+形成的[Cu(NH3)4]2+中,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的是Cu2+
二、填空题(共7题)
15.有以下物质:①HF,②Cl2,③H2O,④N2,⑤C2H4,⑥C2H6,⑦H2O2,⑧HCN(H-C≡N)。
(1)只含有极性键的是______。
(2)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
(4)只有σ键的是______。
(5)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______。
16.关于[Ti(NH3)5Cl]Cl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1mol[Ti(NH3)5Cl]Cl2含有σ键的数目为15NA
B.中心原子的化合价为+3价
C.中心原子的配位数是6
17.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甲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
(2)K2CO3中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
18.依据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元素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Be与Al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写出Be与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
(2)硒()和S位于同一主族。的稳定性比的_______(填“强”或“弱”,断开键吸收的能量比断开键吸收的能量_______(填“多”或“少”)。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_______。
(3)氮(N)、磷(P)、砷(As)、锑(Sb)、铋(Bi)为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①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
②的电子式为_______,沸点:_______(填“>”或“<”),判断依据是_______。
③和与卤化氢的反应相似,产物的结构和性质也相似。下列对与反应所得产物的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只含共价键 b.难于水 c.受热易分解 d.能与溶液反应
19.按要求完成
(1)已知CO、是N2的等电子体,写出CO、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键的极性强弱排序F—F、F—H、F—O___________
(3)键角比较:①CH、CH___________,②CO2、SO2、H2O___________。
20.完成表中的空白:
原子总数 粒子 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空间结构
3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HCN ______ ______ ______
4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5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1.填空。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现已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
C.第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D.第n主族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氢化物分子式为
E.所有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F.稀有气体原子与同周期IA、IIA族元素的简单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G.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H.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I.非金属元素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NH4Cl___________;HClO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CaCl2___________;H2O2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等电子体是指价电子数和原子数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电子体化学键和构型类似。和的原子数为4、价电子数均为24,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A正确;
B.和是等电子体,为四面体型结构,键角是109.28°,B错误;
C.的价电子数为8,的价电子数为26,不是等电子体, C错误;
D.分子中存在双键,即存在π键,π键是“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D错误;
故选A。
2.B
【分析】【详解】
A.氯化氢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有化学键的断裂,A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化学键没有断裂,B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有化学键的断裂,C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生化学反应,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解析】
【详解】
A.水在形成冰时,由于氢键的存在,使得密度减小,故冰浮在水面上,A正确;
B.水在形成冰时,在冰中存在分子间氢键,导致冰山硬度大,能撞沉游轮,B正确;
C.在冰中每个水分子形成四个氢键,它们分别为水分子中每个O原子能与两个氢原子形成两个氢键,而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分别与另外的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氢键,C正确;
D.在水分子内含有O—H共价键,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同时也存在范德华力等分子间作用力,D错误;
故选D。
4.D
【解析】
【详解】
A.X分子存在顺反异构,碳碳双键双端形成顺反异构,故A正确;
B.X分子与足量H2加成后有7个手性碳原子,用*标记的为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
C.X分子中前面苯环及苯环连的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碳碳双键连的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后边苯环及连的碳原子都在苯环上,因此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
D.X分子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氧化、加成反应,含有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等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5.C
【解析】
【详解】
A.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氢离子数目,A错误;
B.1mol氯气与铁充分反应生成氯化铁,转移2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2NA,B错误;
C.32g环状S8分子的物质的量为mol,而一个环状S8分子中含8个S-S键,因此32g环状S8分子中含有S—S键的物质的量为1mol,数目为1NA,C正确;
D.2molNO与1mol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2mol二氧化氮,但因存在反应2NO2 N2O4,所以分子数小于2NA,D错误;
答案选C。
6.D
【解析】
【详解】
A.CO2中C的孤电子对数为,SO2中S的孤电子对数为,故A错误;
B.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则C和S分别是sp杂化,sp2杂化,故B错误;
C.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为0,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S的孤电子对数为1,则CO2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型,SO2的空间结构是V型,故C错误;
D.由C分析可知,CO2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型,SO2的空间结构是V型,故D正确;
故选D。
7.D
【解析】
【详解】
A.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比为3∶2,A错误;
B.CS2中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2+×(4-2×2)=2,中心原子C为sp杂化,且无孤电子对,所以CS2为直线形分子,B错误;
C.NCl3、CH4的中心原子均采取sp3杂化,且N原子上有1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较大,所以NCl3的键角比CH4的键角小,C错误;
D.SiF4中中心原子Si的价层电子对数=4+×(4-4×1)=4,SO中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3+×(6+2-3×2)=4,所以SiF4和SO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D正确;
答案选D。
8.A
【解析】
【详解】
A.已知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为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乙烯分子中的σ键和π键之比为5∶1,A正确;
B.已知P4和CH4的分子构型均为正四面体,但键角分别为60°和109°28′不相同,B错误;
C.BF3、NCl3的电子式分别为:、,故BF3分子中B原子周围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而N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
D.已知配合物[TiCl(H2O)5]Cl2·H2O电离方程式为:[TiCl(H2O)5]Cl2·H2O=[TiCl(H2O)5]2++2Cl-+H2O,故向配合物[TiCl(H2O)5]Cl2·H2O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有的Cl-被沉淀,D错误;
故答案为:A。
9.B
【解析】
【详解】
A.NO中价层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由于成键的原子数时2个,所以NO的空间结构为V型,故A错;
B.NH中价层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由于成键的原子数时4个,所以NH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故B正确;
C.ClO中价层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由于成键的原子数时3个,所以ClO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型,故C错;
D.SO中价层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由于成键的原子数时3个,所以SO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型,故D错;
答案选B。
10.B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时X原子2p轨道上有3个电子,则X为N元素;Y位于ⅡA族,则Y为Mg元素;X与Z处于同一主族,则Z为P元素,W的单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则W为Cl元素。
【详解】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镁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磷原子,磷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氮原子的2p轨道为稳定的半充满结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大,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则磷酸的酸性弱于硝酸,故C错误;
D.氯化氢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D错误;
故选B。
11.A
【解析】
【详解】
A.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sp3杂化的原子是除醛基中C、O外的C、O原子,1mol葡萄糖分子中含有10molsp3杂化的原子,18g葡萄糖中含有sp3杂化的原子物质的量为=1mol,故A说法错误;
B.SO2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3,SO3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3,即0.5mol该混合物中硫的价层电子对数为0.5mol×3=1.5mol,故B说法正确;
C.Fe3+与CN-之间是配位键,1mol离子含有6mol配位键,故C说法正确;
D.质量数等于核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与的摩尔质量均为,20g该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均为10mol,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A。
12.B
【解析】
【详解】
A.该反应中硝基被还原为氨基,氮的化合价降低,属于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反应前后,N化学键种类发生改变,N杂化方式改变,故B错误;
C.中N有孤对电子,B存在空轨道,满足配位键的条件,存在的配位键可表示为,故C正确;
D.与基态铜原子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有钾、钪、镓、溴四种元素,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3.A
【分析】【详解】
A.P和Cl的电负性差值比N和Cl的电负性差值大,因此PCl3分子的极性比NCl3分子极性大,A项错误;
B.N与N的键比P与P的强,故的稳定性比的高,B项正确;
C.N的电负性比P大,NH3中成键电子对距离N比PH3中成键电子对距离P近,NH3中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大,因此NH3的键角比PH3的大,C项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HNO3故选A。
14.B
【解析】
【详解】
A.NH3分子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含1对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A错误;
B.N、O原子的电负性较大,NH3与H2O能形成分子间氢键,B正确;
C.NO和NO中的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3、=3,但所含的孤电子对数不同,所以键角不相等,C错误;
D.在[Cu(NH3)4]2+中Cu2+提供空轨道,NH3提供孤电子对,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5. ①③⑧ ②④ ⑤⑥⑦ ①②③⑥⑦ ④⑤⑧
【分析】根据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共价单键是σ键,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两个π键组成,分析、判断。
【详解】
①HF,只含极性键且为σ键,②Cl2,只含非极性键,且为σ键,③H2O只含极性键,且为σ键,④N2,只含非极性键,且由一个σ键、两个π键组成,⑤C2H4,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碳碳双键中含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⑥C2H6,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且均为σ键,⑦H2O2,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且为σ键,⑧HCN(H-C≡N)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三键由一个σ键、两个π键。
(1)只含有极性键的为:①③⑧,故答案为:①③⑧;
(2)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②④,故答案为:②④;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⑤⑥⑦,故答案为:⑤⑥⑦;
(4)只有σ键的是:①②③⑥⑦,故答案为:①②③⑥⑦;
(5)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④⑤⑧,故答案为:④⑤⑧;
16.A
【解析】
【详解】
A.已知单键都是σ键,1个NH3中有3个σ键,而NH3、Cl-与Ti3+之间的配位键也是σ键,故1 mol[Ti(NH3)5Cl]Cl2含有σ键的数目为5×3NA+6NA=21NA,A错误;
B.根据NH3不带电,Cl-为-1价,故中心原子Ti的化合价为+3价,B正确;
C.每个NH3只有一对孤电子对,Cl-与Ti3+形成一对共用电子,故中心原子的配位数是6,C正确;
故答案为:A。
17.(1)sp2、sp3
(2)平面三角形
【解析】
(1)
物质甲中甲基上的C原子形成4个σ键,为sp3杂化,C=O键中C原子形成双键,为sp2杂化;
(2)
K2CO3中阴离子为CO,中心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不含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18.(1)Be+2OH-=BeO+H2↑
(2) 弱 少 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3) 第四周期第VA族 > N2H4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c
【分析】(1)
Al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Be和Al性质相似,Be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e+2OH-=BeO+H2↑,故答案为Be+2OH-=BeO+H2↑;
(2)
S和Se属于同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其最简单气体氢化物越稳定,稳定性:H2Se<H2S;Se的原子半径大于S,即H-Se键长比H-S键长长,容易断裂,因此断开1molH-Se键吸收的能量比断开1molH-S键吸收的能量少;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故答案为弱;少;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3)
①As与元素P同主族,处于P元素的下一周期,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第VA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VA族;
②N2H4又名联氨,即电子式为;元素非金属性N>P,氮原子半径小,N2H4分子之间存在氢键,P2H4不存在分子间氢键,因此沸点:N2H4>P2H4;故答案为>;N2H4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③PH3和NH3与卤代烃的反应相似,产物的结构和性质也相似,铵盐中离子键和共价键,PH3与HI反应生成PH4I,PH4I为离子化合物,
a.PH4I为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故a错误;
b.铵盐都溶于水,因此PH4I也溶于水,故b错误;
c.铵盐受热易分解,PH4I受热易分解,故c正确;
d.铵盐能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PH4I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d错误;
答案为c。
19.(1)
(2)F-H>F-O>F-F
(3) CH>CH CO2>SO2>H2O
【解析】
(1)
CO、C是N2的等电子体,其电子式与氮气分子相似,则CO、C的电子式分别为、;
(2)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两种元素的电负性相差越大,两个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相差越大,则形成共价键的极性越强,“F-F、F-H、F-O"中两个原子电负性相差大小顺序是:F-H>F-O> F-F,所以键的极性强弱顺序是F-H> F-O> F-F;
(3)
①由于CH没有孤电子对,CH有一对孤电子对,且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大于成键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故键角CH大于CH;
②CO2是直线形分子,键角是180 ,SO2空间结构是V型,键角约是120 ,水也是V型,但是键角是104.5 ,因为两者杂化类型不一样,SO2是sp2杂化,H2O是sp3杂化,有两个孤电子对,所以CO2>SO2>H2O;
20. 0 sp 直线形 1 sp2 V形 2 sp3 V形 0 sp 直线形 1 sp3 三角锥形 1 sp3 三角锥形 0 sp2 平面三角形 0 sp3 正四面体 0 sp3 正四面体
【解析】
【详解】
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为 ,且不含孤对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碳原子采用sp杂化,二氧化碳分子为直线形分子。
二氧化硫分子中的硫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为 ,且含1对孤对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硫原子采用sp2杂化,二氧化硫分子为V形。
水中的氧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为 ,且含2对孤对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氧原子采用sp3杂化,水为V形。
HCN分子的结构中,存在一个碳氢键和一个碳氮三键,即含有2个σ键和2个π键,碳原子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碳原子采用sp杂化,HCN分子为直线形分子。
氨气分子中的氮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为 ,且含1对孤对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碳原子采用sp3杂化,氨气分子为三角锥形分子。
H3O+中的氧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为 ,且含1对孤对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碳原子采用sp3杂化,H3O+为三角锥形。
CH2O分子中的碳原子形成两个碳氢键,一个碳氧双键,故价层电子对数为2+1=3,且不含孤对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碳原子采用sp2杂化,CH2O分子为平面三角形。
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为 ,且不含孤对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碳原子采用sp3杂化,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形。
硫酸根离子中的硫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为 ,且不含孤对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硫原子采用sp3杂化,硫酸根离子为正四面体形。
21.(1)BG
(2)
(3)
【解析】
(1)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aOH,选项A错误;
B.稀有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小,其中单质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选项 B正确;
C.第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核内质子对电子的引力越小,越难得到电子,选项C错误;
D.第n主族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化学式为,则最高正化合价为+n,所以最低负价为,所以氢化物的化学式为或,选项D错误;
E.一般情况下,氟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氧元素无最高正化合价,选项E错误;
F.稀有气体与下一周期简单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选项F错误;
G.根据共价化合物的定义,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选项G正确;
H.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间也可能形成共价键,如,选项H错误;
I.非金属元素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选项I错误。
答案选BG;
(2)
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由氨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HClO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1个氧氢键和1个Cl-O键,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3)
氯化钙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为;
过氧化氢为共价化合物,两个氧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O-O,两个氧原子分别与两个氢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H-O键,其形成过程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