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 课后强化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 课后强化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8 08:5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课后强化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写出了马真实的生活环境。
B.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苍茫辽阔的边疆的画面。
2.下面诗句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烈火焚烧若( 如果 )等闲( 随便,轻易 ) B.任尔东西南北风( 无论 )
C.要留清白在人间( 纯洁,没有污点 ) D.何当金络脑( 何时将要 )
4.下面的诗句依次填入的鸟名是(  )
①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__________深树鸣。②西塞山前__________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③__________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④枯藤老树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A.黄莺 黄鹤 白鹭 乌鸦 B.黄鹂 白鹭 黄鹤 昏鸦
C.燕子 青鸟 鸳鸯 喜鹊 D.黄鹂 黄鹤 白鹭 燕子
二、填空题
5.理清脉络 内容梳理
(1).《马诗》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马的苍劲有力,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愤懑、矛盾的复杂情感。
(2).《石灰吟》借吟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3).《竹石》借竹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表明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
6.辨字组词。
络( ) 锤( ) 凿( ) 焚( )
洛( ) 捶( ) 齿( ) 梵( )
三、语言表达
7.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
,任尔东西南北风。
8.在横线处把诗句补充完整。
9.“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  )
A.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 B.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竹子很有劲。 D.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10.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之恶劣,赞美了竹子_____的品质。
11.最后一句诗中的“任”字,写出了竹子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2.解释词语:
锋棱:_______ 堪:_______
13.诗的前四句写马的_______,后四句写马的______。
A.精神 B.形态
14.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
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在这两句中,________是静态描写,________是动态描写。
15.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16.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是( )
A.比喻的手法 B.托物言志 C.以景写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词名句理解。
出自中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全文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2.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朗读停顿掌握能力。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注意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章,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在弄懂古诗文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A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中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诗句意思是:平沙覆盖着大漠宛如白雪茫茫,如弯钩的月亮高挂在燕然山上。故根据诗句意思本句停顿错误,正确停顿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C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诗句的掌握情况。A项“若”是当作的意思;B项“任尔”的意思是任凭;D项“何当”的意思是什么时候。
4.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含有鸟名的诗句。注重平时的积累。
①句出自韦应物所作《滁州西涧》,全句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②句出自张志和所作《渔父》,全句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③句出自崔颢所作《黄鹤楼》,全句为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④句出自马致远所作《天净沙·秋思》,全句为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可知依次应填黄鹂、白鹭、黄鹤、昏鸦。
故答案为B。
5.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渴望报效朝廷、施展才华,但又不遇于时 石灰的锻烧过程 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 扎根于岩缝之中仍然坚韧劲拔 要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志向
【解析】

6. 络绎 锤炼 凿空 焚烧 洛水 捶打 牙齿 梵文
【解析】

7.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安歇着鸦鹊。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解析】

8.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9.D
10.坚韧顽强
11.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解析】
【分析】
8.
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
郑燮的《竹石》,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
本题考查字词的作用。
“咬定青山不放松”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10.
本题古诗的鉴赏。
作者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赞美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11.
本题考查字词的作用。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任”的意思是任凭,无论,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12. 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甚至可以
13. B A
14. 动作 两耳 四蹄轻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15.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16.B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