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 表里的生物 课后强化练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脆弱(cuì) 洪亮 加速 证实
B.恐怖(bù) 玻璃 盲人 齿轮
C.单调(diào) 呈现 神秘 和谐
D.丑恶(wù) 蟋蟀 唯恐 清脆
2.与“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表达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这不能不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B.难道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吗?
C.难道这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吗?
D.这怎能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3.下面句子中的分号用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B.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C.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D.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
二、填空题
4.生字扩词
脆:( )( ) 拦:( )( ) 玻:( )( ) 璃:( )( )
恶:( )( ) 怖:( )( ) 蟋:( ) 蟀:( )
5.填入反义词
清脆——________ 美丽——________ 自动——________ 请求——________
答应——________ 单调——________ 增加——________ 坚硬——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6.我能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发出不同的声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表里的生物》片段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7.请从文中提取关键词,完成“我”的心情变化图。
喜爱→好奇→( )→( )→心跳加速
8.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它”指的是:_______;“我”好奇的是:_______
9.文中画线的句子,去掉句子中的“再也”可不可以?为什么?
答:_______
10.以上片段刻画了人物的_______和_______,为读者呈现了一个_______的“我”。
阅读理解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①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 )”,但“( )”,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②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 )”。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 )。
③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④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⑥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1.文中括号中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有备无患 世事难料 青蛙效应 一模一样
B.未雨绸缪 天有不测风云 蝴蝶效应 大相径庭
C.呼风唤雨 人有旦夕祸福 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同小异
D.风调雨顺 防微杜渐 羊群效应 截然不同
1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各种复杂地形给大气运动带来的影响是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 )
2.空间范围越小、时间尺度越短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越高。( )
3.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进,天气预报准确率会越来越高。( )
4.大气运动的随机性导致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要担一定风险。( )
5.强对流天气一般指常见性的刮风,下雨天气。( )
13.第⑤段“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联系相关段落,说说多种因素指哪些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⑥段“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精确”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⑤段划“_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6.小练笔。(选做题)
现在回忆起小时候的想象,常常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甚至感觉滑稽可笑,但这些想象却给我们留下了成长的印记。小时候的你有过这样的发现吗?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D项“丑恶”中“恶”的读音为è,意思是丑陋恶劣。
2.B
【解析】
【详解】
略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号的运用。分号可以用于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也可用以分隔多重复句第一层次的分句,分项列举各项,辞书的条目在同一义项下有三个及以上释义时也常用分号分隔。
B项分号使用错误,“嘀嗒”“嘀嗒”之间不是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不能使用分号。是表示表发出的声音,一般性停顿,应使用逗号。
4. 清脆 脆生生 拦住 阻拦 玻璃 玻璃丝 玻璃 琉璃 丑恶 恶狠狠 恐怖 阴森可怖 蟋蟀 蟋蟀
【解析】
【分析】
【详解】
脆:读“cuì”,可组词“清脆、脆骨、脆生生”等。
拦:读“lán”,可组词“阻拦、拦住、拦截”等。
玻:读“bō”,可组词“玻璃、玻璃丝、毛玻璃”等。
璃:读“lí”,可组词“琉璃、玻璃、璃灯”等。
恶:读“è”、“wù”、“ě”、“wū”,可组词“可恶、厌恶、丑恶”等。
怖:读“bù”,可组词“恐怖、可怖、怖畏”等。
蟋:读“xī”,可组词“蟋蟀、斗蟋蟀、蟋蟀草”等。
蟀:读“shuài”,可组词“蟋蟀、斗蟋蟀、蟋蟀草”等。
5. 嘶哑 丑陋 被动 命令 拒绝 丰富 减少 柔软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掌握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清脆:指声音清晰悦耳动听。反义词有沙哑、嘶哑等。
美丽:指美好艳丽;好看。反义词有丑陋、难看等。
自动:指不用人力而用机械、电气等装置直接操作的;自己主动。反义词有强迫、被动等。
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反义词有命令等。
答应:出声回答;表示允诺、同意。反义词有反对、拒绝等。
单调:指单一;重复而缺少变化。反义词有复杂、丰富等。
增加:指增添,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反义词有减少、削减等。
坚硬:指又结实又硬。反义词有柔软、柔韧等。
6. 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这里的天比别处的蓝,水比别处的清。 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好问是儿童的本能,也是成长的需要。
【解析】
【详解】
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考查词语造句的能力。用上所给的词,把句子写通顺完整即可。
3.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可把发出声音改为唱歌。
4.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的能力,要注意审题,看清楚例句的格式,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清楚即可。
7. 痛苦 高兴极了
8. 表 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9.不可以。因为“再也”是“永远”的意思,写出了“我”看到父亲放在桌子上的表后,时刻都在看着它,表现了“我”对表十分好奇,刻画了“我”好奇心强、爱观察的特点。
10. 心理 动作 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天真可爱
【解析】
【分析】
7.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和“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可以看出。
8.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可以看出“它”指表。
结合“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可以看出“我”好奇的缘由。
9.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词语作用的分析。
这类题首先要进行判断,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找出相照应的部分,分析是否可以替换或删除的原因,语言组织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10.
考查学生的文章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可以看出运用了心理描写。
结合“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等处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
同时这也是一道开放题,作答时要结合对文章的进行理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人物形象,结合自己的语言作答分析人物形象即可,表达合理,答案不唯一。
11.B
12. × × √ √ ×
13.大气运动自身的随机性,各种复杂的地形,不同的天气类型。
14.不能。精确是一个表程度的词,在一段话中出现“精确”这个词,表达的意思是极准确;非常正确;精密而准确。这样从表达上来说就更准确,而去掉就不能准确表达答出要说的意思,所以不能去掉。
15.(1)举例子。作用:具体、明晰、真实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2)列数字。作用:准确、严谨、具体作用: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解析】
11.本题考查词语积累与运用。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与阅读中对词语进行分类的整理,并理解词语意思,才能准确填空。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情发生。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1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A项错误,从第②段可知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B项错误,从第④段可知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从第⑥段第一句可知 C项正确。 D项正确,从第②段可知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E项错误,从第⑥段最后一句可知,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
13.本题考查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解答本题时要联系上下文。从第②③④段的第一句可知多种因素指大气运动自身的随机性,各种复杂的地形,不同的天气类型。
14.本题考查说明文中特殊词语的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数据的使用、概念的限制、语序的安排和修辞的运用等方面。
15.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作用。划横线的句子通过以拼图做例子解释了为什么多种因素会影响预报难度。8,800,8000万是列数字,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6.示例:8岁那年,我拿着爸爸的放大镜在院子里玩,突然发现了一个奇异的亮点在墙上晃动。我放下放大镜,亮点没了,再举起来,又出现了。反复玩了几次后,我弄明白了,这个亮点是由放大镜变成的!为了更加清楚地观察它,我随手捡起一片干叶子,用放大镜照在上面。过了一会儿却发现叶子上出现了一个黑点,上面冒起了青烟!我兴奋极了,想着放大镜能把树叶烤焦,是不是也能把米饭烤熟呢。于是我找来大米,可是我举着放大镜对着米饭照了半天,胳膊都麻了,米饭也没有烤熟。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这道题,只要结合自己小时候有趣的发现,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描写即可。例如示例中选取的是“我”8岁时偶然发现放大镜形成的光点烤焦树叶,便想用放大镜烤熟米饭的事,虽然这种行为现在看着很可笑,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成长的印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