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反射的概念。
(2)说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能力目标:
(1)利用反射弧概念及反射弧组成的资料分析和动画演示,发展归纳比较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构建概念图的方法来概括总结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测试数据,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认识到神经调节对人体整个系统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通过课堂活动和生生互动过程,体验学习生物科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过程:
(一)时间安排:创设情境导入(3分钟)
双主共学: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15分钟)
攻克重难点:课堂活动中体会反射的过程(15分钟)
归纳总结、反馈应用(7分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球员的精彩扑救镜头,提出问题:
⑴观看视频,你有没有经历类似的事情?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精彩经历,比如躲避危险,抓住掉落中的物体等等,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
⑵守门员的反应为何如此迅速?快速反应的意义何在?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不急于回答,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过渡:“要解释上述问题,必须从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说起”。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双主共学
1、知识点一:反射的概念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72页第三段文字,回答问题:反射的概念?
由于该部分内容教材讲解很明确,学生应该很容回答。教师可辅以图片让学生理解。同时让学生认识缩手反射及其意义。
2、知识点二: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我采用的策略是先由学生独学,对学,然后小组群学,加强理解。(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flash动画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播放反射弧的模式图,教师强调信号的传导顺序。同时介绍完成反射一般需要三个以上神经元,但也存在“两神经元反射”的特例,比如膝跳反射。由于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知道这个反射,所以我没有选择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反射,但可以展示膝跳反射示意图。(教师主导学习)
这样,通过双主共学的方法,这两个知识点可以得到较好的落实。
(四)攻克重难点: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反射弧上神经冲动的快速传导,同时回答情境导入中的问题,增加课堂趣味性,我设计了课堂活动的环节。教材安排的是测试“握手—握手”反应需要多少时间,教材安排该活动的要求是测试反应时间,感受反射弧的存在,进而达到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的目的。(见图)
这个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是需要到户外进行,分组并讲解规则,对于教师的组织管理和时间把握都比较有难度,所以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这个活动做了大胆的改编。
活动改编
“直尺垂落”测反应时间:两人一小组,记录每次捏住直尺时,下落的距离,每组测十次。距离越大,表示反应时间越长。十个小组为一个大组,由大组长负责统计数据,汇入提前准备的表格中。(见图)这个活动可以用十分钟完成,并用五分钟来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回答如下问题。
抓直尺过程中的反射弧由哪些组成?(巩固复习反射弧)
比较每个小组1—10次的数据以及平均数据,有什么规律? (训练分析能力)
反应时间可以通过训练缩短吗?(学生能够作出肯定的回答)
为什么训练有素的足球守门员,也会常常扑空?(反应速度有极限,体育训练也应该适量)
继续深究(教材74页最后一段)
教师主导: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除了前面学习的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也可以是平滑肌和腺体。
以教材中提到的排尿反射和唾液分泌反射为例。(见图)
补充拓展:感受器除了触觉外,也可以是嗅觉、听觉、味觉等感觉神经末梢。
可以通过相关图片及学生个人经历来加深理解,更进一步的加深反射弧的理解。
(五)归纳总结、反馈应用
教师归纳反射的意义: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
结论: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馈练习:针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设计了两个练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一个还是两个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反射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人或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