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6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6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8 08:12:56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导入新课
你知道我们国家是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的?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社会主义的?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1953年6月15日
一化
三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学习目标
1.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2.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3.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方式、三个阶段、结果?
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结果?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背景、起止时间、方式、创新政策及意义?
4.三大改造结束的时间、实质、意义?存在的缺点?
自主先学
带着问题读课本,在课本上勾画问题答案,并标记问题。
第5课
一、三大改造的背景
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18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农业社刚成立时,的确有很多困难。社里仅有的7头耕牛,因为没有草料喂,瘦得跌倒后站不起来。大车、土犁等农具也都破破烂烂,残缺不全。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对大家说:“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坚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社员说:“非叫鸡毛上天不行!”……
相关史事
结合课本内容,并根据相关史事思考: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农村为什么要成立合作社?)
农业生产经营较为分散、落后,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15.33%
土地富裕者4.67%
不同原因卖地者所占比例
第5课
一、三大改造的背景
结合课本内容,并根据相关史事思考: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农村为什么要成立合作社?)
“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即农业由使用畜力农具的小规模的经营跃进到使用机器的大规模的经营……我们就不能解决年年增长的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之间的矛盾,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相关史事
工业化建设需要的粮食
分散经营提供的粮食
农产品
无法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第5课
二、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形式
1.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上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宣传画
农业合作化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集体经济的过程。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目的
形式
第5课
二、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形式
1.农业
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①农业互助组
②初级农业合作社
高级农业合作社
集体化
共同富裕
生产资料私有几户共同劳动互相帮助
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入股
统一经营
集体所有制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5课
二、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形式
1.农业
合作化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民总数(%) 参加高级农业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农业合作化实现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喜
集体劳动
使用机械农具
手工业合作化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5课
二、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形式
2.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统一经营
集体劳动
按劳分配
苏州刺绣合作社参加国际展览
统一供给
独立生产
包销产品
生产资料部分公有
干预一定生产
供销合作社的股金证
供销小组
供销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第5课
二、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形式
3.资本主义工商业
根据材料和教材说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材料二 我们看,过去这几年,工商界已经有一些人觉悟程度是比较高的,他们懂得国家的政策、方针……同时,讲到成绩并不是抹杀缺点,会有缺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跟计划经济是抵触的。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关史事
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跟计划经济是抵触的。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
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第5课
二、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形式
3.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鸿泰祥酿造厂公私合营
纪念徽章

国家

资本家
合营
共同经营企业
领导
形式
二、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形式
3.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5课
二、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形式
3.资本主义工商业
赎买政策
赎买政策即有代价地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具体做法是: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创举
第5课
三、三大改造的意义
改前 改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
根据下面图表说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时间和实质。
1956年底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已加入96%
尚未加入4%
农业
已完成92%
尚未完成8%
手工业
已完成99%
尚未完成1%
资本主义工商业
至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情况统计图
生产资料是指劳动资
源、工具(如土地、
厂房、机器、耕畜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在
我国表现为国家所有
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
第5课
三、三大改造的意义
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材料说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材料研读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工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第5课
三大改造
根据材料谈谈三大改造的局限性。
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
——陈大斌《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
材料研读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第5课
合作探究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和政策分别是什么?1956年底,我国的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1.对农业:建立________;对手工业:建立________,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_____和______政策
2.实现了从_______向______的转变
第5课
合作探究
通过第4、5课课学习,想一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________
2.根本政治制度确立——1954年,_______制度
3.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______。
三大改造的局限性
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材料反映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结束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3)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哪三次变化?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实质
课堂小结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2021·广西百色·10)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4次调整、其中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021·广西河池·23)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中考真题链接
【C】
课堂练习
3.(2021·河北省·15)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
某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统计图
中考真题链接
【B】
A.1911~1918年 B.1949~1956年C.1958~1965年 D.1978~1985年
中考真题链接
【D】
A.土地改革 B.手工业合作化
C.农业合作化 D.三大改造
4.下图反映的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国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0.7% 71.8% 6.9%
1956年 32.2% 7.3% 7.1% 接近0%
——整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