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8 12:2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经过长期的分裂,589年,使我国南北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
A. 西晋 B. 东晋 C. 隋朝 D. 唐朝
下列是隋文帝的贡献,其中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
A. 建立隋朝 B. 在长安,洛阳修建仓库
C. 结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 D. 改革制度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古人赞曰“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
A.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加强北部边防
C. 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 巩固隋朝的统一
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皇族内部的争权夺利 B. 全国灾荒严重
C. 隋炀帝暴虐无道 D. 少数民族的侵扰
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贞观时期名将,名相辈出,人才济济,其主要原因是唐太宗注意(  )
A.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 “一人独断,安能尽善”
C. “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D.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史学家对其评价争议颇多,但总体上还是持肯定态度,这主要是因为(  )
A.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 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她善于重用一些有用的人才
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海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 河北曲阳 B. 河南汝州 C. 江西景德镇 D. 河南开封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与这些诗句相关的史实是(  )
A. 安史之乱 B. 开元盛世 C. 宦官专权 D. 黄巢起义
南宋诗人陆游有“学书当学颜”的诗句,诗中所指人物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他是(  )
A. 欧阳询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怀素
“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谈在G20峰会闭幕后的5日晚举行。习近平强调,双方应该排除干扰,推动中日关系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中日交往可谓是历史悠久,早在唐朝,中日交往便十分活跃。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日本学习了唐朝的先进文化
B. 遣唐使包括使节、留学僧和留学生
C. 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 中国与日本相互学习,中国也向日本派遣留学僧
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班禅
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一批商品到泉州市场上销售,对这一市场行为进行管理的是(  )
A. 市舶司 B. 澎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礼部
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  )
A. 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力 B. 废除丞相,权归三司
C. 实行三省六部制 D. 废除丞相,设中书省
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都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下列皇帝首开殿试和武举的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风波亭上起阴风,一统山河志复空。千古奇冤谁肯信,神州争唱满江红”。诗中所述英雄人物是(  )
A. 寇准 B. 岳飞 C. 陆秀夫 D. 文天祥
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开皇之治 D. 贞观之治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道,“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代天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 B. 先后灭西夏、金、南宋
C. 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D. 实行“治国安民”的治国方略
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的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  )
A. 甲:中华文明的起源 B. 乙:中华民族大融合
C. 丙: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丁:中华帝国的衰弱
北宋词人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写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的是当时与北宋并立的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
A. 北魏与蒙古 B. 辽与西夏 C. 金与大理 D. 蒙古与后金
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 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B. 宋辽议和
C. 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朝时商业繁荣,其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 市场 B. 草市 C. 瓦子 D. 夜市
宣政院是某朝在中央设立的管辖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该朝代是(  )
A. 宋朝 B. 元朝 C. 唐朝 D. 明朝
下列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发明火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各个领域的建树熠熠生辉。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 杜甫《忆昔》材料三: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部编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材料四:“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摘编自郑师渠《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1) 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古代哪一重大工程?依据该材料,归纳出“隋亡”的原因?
(2) 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历史上的哪一盛世局面?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兴盛局面出现的原因任意一个?
(3) 依据材料四,请写出一个“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并据此说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4) 材料二诗歌的作者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标志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出现政权分立的局面,这一时期史称什么?
(5) 综合上述隋唐历史的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记载,宋朝时期GDP(社会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80%……全国读书风气浓厚,科技发达,文化昌盛,这一文治局面较好地防止了武将篡权的出现,但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暴露出了其综合武力薄弱的特点。
材料二:两宋时期,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材料一所述现象是宋朝哪一政策的体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这一政策的重要历史影响。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哪儿?“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当时的名称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朝建立和统一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杨坚建立隋朝。
2.【答案】C
【解析】隋文帝杨坚在581年代北周建立隋朝,于589年统一全国,从而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局面,开创了继秦汉后又一个封建大一统的繁荣时期,为繁盛的隋唐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C项最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和统一全国,了解隋朝的统一及意义。
了解隋文帝的主要功绩,抓住关键信息“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并理解我国古代历史主要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史。
3.【答案】C
【解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
4.【答案】C
【解析】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主要原因。隋炀帝在位期间,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暴虐无道,终于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隋朝的兴亡。
5.【答案】B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用贤相房玄龄、杜如晦,重用谏臣魏征等,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
故选:B。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
6.【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年号为贞观)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贞观年间,名相、名将辈出,朝廷上下,直言进谏,蔚然成风。故贞观时期,名将、名臣辈出,其主要原因是唐太宗注意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故选:C。
本题以“贞观时期,名将、名臣辈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唐太宗时期的纳谏和用人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太宗时期的纳谏和用人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解析】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后人称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得到后人的肯定。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本题以武则天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答案】C
【解析】北宋制瓷水平大大超过前代。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等是当时著名的五大瓷窑。江西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著称,产品行销海内外。南宋时期,景德镇成为了全国的著名的制瓷中心,被称为“瓷都”。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9.【答案】A
【解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与这些诗句相关的史实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安史之乱的影响。
10.【答案】B
【解析】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颜真卿的历史地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颜真卿的历史地位。
11.【答案】B
【解析】唐朝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玄奘西游,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对日本的经济、文化影响很大。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相互影响,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故选:B。
本题考查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知道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的对外关系。
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日本使臣开始来华;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还有许多留学生(代表阿倍仲麻吕即晁衡)僧人等来唐朝,吸收唐朝文化。遣唐使回国后,以隋唐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化改新)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政治方面)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文化方面)在社会生活方面,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如服装、茶道、节日等)。而D项中国与日本相互学习,中国也向日本派遣留学僧,此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谈在G20峰会闭幕后的5日晚举行。习近平强调,双方应该排除干扰,推动中日关系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中日交往可谓是历史悠久,早在唐朝,中日交往便十分活跃。”为切入点,考查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与日本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13.【答案】B
【解析】A.张骞是西汉人。
B.玄奘唐贞观年间西行天竺,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C.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D.班禅是西藏佛教首领。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在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玄奘西行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本题需掌握玄奘的贡献。
14.【答案】A
【解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一批商品到泉州市场上销售,对这一市场行为进行管理的是市舶司。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市舶司。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解析】在中央,宋太祖为了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故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力。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的相关史实。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的相关史实。
16.【答案】D
【解析】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科举制在唐朝得到完善和发展,唐太宗时扩大国学规模,增加学舍和学员;武则天时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首开殿试和武举的是武则天。
故选:D。
本题以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都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为依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完善。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17.【答案】B
【解析】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南宋军民英勇抗击金军,曾经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但最终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岳飞死后,人们将岳飞埋葬于西子湖畔。“风波亭上起阴风,一统山河志复空。千古奇冤谁肯信,神州争唱满江红”。诗中所述英雄人物是岳飞。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18.【答案】B
【解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19.【答案】A
【解析】成吉思汗的历史贡献是统一蒙古。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铁木真被毛主席称为“一代天骄”。
故选:A。
本题以毛泽东《沁园春 雪》为依托,考查成吉思汗的历史贡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的相关知识。
20.【答案】C
【解析】隋唐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繁荣的表现是出现了历史上盛世局面,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的表现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所以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21.【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借指当时与北宋并立的辽与西夏。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
故选:B。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要结合所学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注意识记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22.【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宋金议和后,双方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安定局面,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宋金议和的知识点,应把握宋金议和的影响。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3.【答案】C
【解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宋朝时商业繁荣,其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瓦子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
24.【答案】B
【解析】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故选:B。
本题以宣政院是某朝在中央设立的管辖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为依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25.【答案】B
【解析】①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②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③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④唐朝,练丹家发明火药。因此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宋代的科技成就。解答本题需掌握四大发明创造的时间。
本题以宋代的科技成就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6.【答案】【小题1】隋朝大运河;开凿了大运河。
【小题2】开元盛世;重视农业发展,重用人才等。
【小题3】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等;开明的民族政策。
【小题4】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小题5】我们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要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等。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隋朝的灭亡、开元盛世、唐朝的民族关系、光耀千古的唐诗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隋朝大运河、隋朝的灭亡、开元盛世、唐朝的民族关系、光耀千古的唐诗等相关史实。
27.【答案】【小题1】重文轻武政策;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但也造成军队战斗力减弱。
【小题2】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交子。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以及影响、宋朝南方经济发展以及表现等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以及影响、宋朝南方经济发展以及表现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