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开学考试地理试题(PDF版+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开学考试地理试题(PDF版+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08 14:33:12

文档简介

西宁市海湖中学
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卷
高 二 地 理
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
第Ⅰ卷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一、单选题
读图唐代诗人杜甫主要足迹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各省简称及省会城市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
A.乙——陕——西安 B.丙——宁——兰州
C.丁——鄂——武汉 D.庚——湘——南昌
有什么样的山河就有什么样的诗。杜甫曾写下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关于雪山的诗句,诗中“西岭”的位置最可能在( )
A.甲省 B.乙省 C.丁省 D.己省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有关杜甫诗句描述搭配正确的是( ) A.从锋面雨带移动来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发生在甲省 B.在乙省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在丁省写下了“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D.在庚省写下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区域划分指标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读“中国行政区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有关甲、乙两区域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甲区域终年高温多雨
甲区域年降水量比乙区域少C.乙区域气候大陆性较强 D.乙区域比甲区域无霜期短
与丙省相比,丁省(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比重小 D.第三产业比重小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
A.地势第三阶梯 B.沿海地区C.内流区 D.季风区
有关甲、乙、丙、丁的地理特征, 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农作物一年两熟 B.乙地地表流水侵蚀强烈C.丙地气候暖湿,物种丰富D.丁地黑土广布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示黄河河段流域面积狭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较小B.用水量大C.地上河 D.河流较少
郑州及其附近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农业生产的特点有( )①旱作农业
②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③以种植春小麦为主④人均耕地面积大⑤易遭受旱涝威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C.高山冰雪融水 D.湖泊水
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松花江 D.长江
秦岭生物种类非常丰富,被称为世界罕见的“生物基因库”,“洞穿”秦岭的“引汉济
(

1
页 共
8

) (

) (

2
页 共
8

)
渭”调水工程将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调水到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以补充关中地区的水量。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区域水系囡。根据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渭河相比,汉江的水文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流量大 B.有凌汛
C.含沙量大 D.冬季有冰期
13.“引汉济渭”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A.缩短输水线路
B.增加湿地的面积 C.保护水质D.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下表反映了我国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 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读上表,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甲一天然气 乙一煤炭
丙一水资源丁一太阳能
甲一天然气 乙一太阳能
丙一水资源丁一煤炭
甲一煤炭 乙一天然气
丙一水资源丁一太阳能
D.甲一煤炭 乙一太阳能 丙一水资源 丁一天然气
16.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人口锐减 B.产业升级 C.资源枯竭 D.生态恶化17.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户萨蒂亚整治模式的是( )
A.甘肃玉门 B.辽宁鞍山 C.福建厦门 D.湖北武汉
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建设。作为首批智慧农业国家试点,苏 州正在通往“无人化农场”的道路上加速快跑。到 2022 年,苏州将建成 8 个“无人化农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苏州“无人化农场”的农作物最可能是( )A.油菜 B.玉米 C.小麦 D.水稻
“无人化农场”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劳动力成本上升 B.政府政策的支持 C.信息技术的进步 D.机械化水平提高
“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正房两侧的小房子)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狭窄天井,俗称“一颗印”。“一颗印”建筑外墙多采用厚厚的夯土结构,高墙小窗或无窗,中间有小天井,布局紧凑,空间小巧。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关于“一颗印”民居说法错误的是(
A.建筑外墙厚厚的夯土结构可以保暖隔热
B.耳房向内坡面面积大,主要作用收集雨水
C.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
D.高墙小窗或无窗,利于防风和防火防盗
21.与安徽山区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主要是( )
(

3
页 共
8

) (

) (

4
页 共
8

)
15.甲类资源丰富区资源开发方向为A.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C.稳定以煤炭开发为核心的工业体系

B.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D.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
A.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 B.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涝渍C.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 D.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
22.昆明市区的“一颗印”古建筑近年来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 20 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 世纪 90 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 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一一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地质灾害频发 B.城市化的发展 C.古建筑自身破旧 D.居住习惯改变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6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 2020 年争取使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 15左右:为此我国将大力开发清洁能源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甘肃省玉门市成为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启动地和主战场,及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玉门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口”。从该地卫星图信息可推知,玉门地区成为“世界风口”的重要原因是( )
A.位于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B.位于季风区,多大风天气C.地形狭长,形成“狭管效应” D.地形平坦,风力受阻力小
24.玉门是我国较老的石油产区,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玉门市转型的支柱产业。当前新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利用技术不成熟 B.产业转型起步晚 C.生态环境限制大 D.远离市场,输电难
诗词、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如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②“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③“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④“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能反映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形成④中“山南”“山北”农业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光照 D.地形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充足, 植被类型为荒漠 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半湿润区 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区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到④人口密度递增 B.④到⑤的地理环境特征差异小
C.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D.②到③由以畜牧业为主过渡到以种植业为主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共建“一带一路”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其共建内容不包括( )
A.文化民俗同一化B.商品贸易自由化C.基础设施网络化D.金融投资便利化30.关于共建“一带一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于中国开拓国际市场 B.利于促进中国区域经济水平的协调发展C.利于加大海外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D.利于提高中国沿海港口体系的国际地位
第 II 卷(非选择题)
第 II 卷共 3 题,共 40 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注意看清题号。二、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甲乙两省区简图。
材料二:菜籽油是甲省区的主要食用油,该省区油菜籽千粒重 4g~6g,每株产量 10g~20g。甲省区油菜籽不仅单产高于乙省
区,而且质量较优,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该省的菜油要比从外地进入的菜油高出 20的价格。
说出甲图所在的地形区(2 分),并简要描述甲省区地形特征(4 分)。
简述甲省区(相对于乙省区)发展油菜种植的优势条件(4 分)。
与乙省区相比,甲省区水路与陆路交通都十分落后,试分析原因(4 分)。
(

5
页 共
8

) (

) (

6
页 共
8

)
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中,从丹江口水库取水的线路是 线(填东、中、西)(1 分)。
分析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4 分)。
华北地区一年中缺水最严重的季节为 季(1 分)。
读图分析 A、B 两条线路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2 分)。
分析图中 B 线路能源输送对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保护的影响(4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垦荒,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 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
材料二:毛乌素沙地上世纪 50 年代, 森林覆盖率仅有2.6 ,沙化土地占90 以上。经过几代人的治理,当地 2020 年森林覆盖
率已达 32.8、植被总覆盖率超过 70。治沙可以脱贫,曾经的荒地沙山如今已经绿色青草,湖泊散布,各种产业发展良好。下图为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位置示意图。
图中区域主要位于三大自然区中的 ,河套平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其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6 分)。
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库布其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4 分)。
从产业发展角度,说明毛乌素沙地治沙成功后脱贫致富的途径(4 分)
(

7
页 共
8

) (

) (

8
页 共
8

)西宁市海湖中学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比重小 D.第三产业比重小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
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卷
扶贫方略。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 二 地 理 6.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
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A.地势第三阶梯 B.沿海地区
第Ⅰ卷 选择题 C.内流区 D.季风区
第Ⅰ卷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7.有关甲、乙、丙、丁的地理特征,叙
一、单选题
读图唐代诗人杜甫主要足迹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述正确的是( )
1.下列各省简称及省会城市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甲地农作物一年两熟
( ) B.乙地地表流水侵蚀强烈
A.乙——陕——西安 B.丙——宁——兰州 C.丙地气候暖湿,物种丰富
C.丁——鄂——武汉 D.庚——湘——南昌 D.丁地黑土广布
2.有什么样的山河就有什么样的诗。杜甫曾写下了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关于雪山的诗句,诗中“西岭”的位置最可能在( ) 8.图示黄河河段流域面积狭小,其主要原因是
A.甲省 B.乙省 C.丁省 D.己省 ( )A.年降水量较小 B.用水量大
3.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有关杜甫诗句描述搭配正确的是( ) C.地上河 D.河流较少
A.从锋面雨带移动来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发生在甲省 9.郑州及其附近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农
B.在乙省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业区,其农业生产的特点有( )①旱作农业
C.在丁省写下了“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②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③以种植春小麦为主④人均耕地面积大⑤易遭受旱涝威胁
D.在庚省写下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区域划分指标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读“中国行政区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4.有关甲、乙两区域气候特征的描述 10.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正确的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A.甲区域终年高温多雨 C.高山冰雪融水 D.湖泊水
B.甲区域年降水量比乙区域少 11.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
C.乙区域气候大陆性较强 A.珠江 B.塔里木河
D.乙区域比甲区域无霜期短 C.松花江 D.长江
5.与丙省相比,丁省( ) 秦岭生物种类非常丰富,被称为世界罕见的“生物基因库”,“洞穿”秦岭的“引汉济
第 1页 共 8页 ◎ 第 2页 共 8页
渭”调水工程将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调水到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以补充关中地区的水量。 A.人口锐减 B.产业升级 C.资源枯竭 D.生态恶化
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区域水系囡。根据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户萨蒂亚整治模式的是( )
12.与渭河相比,汉江的水文特征表述正确的 A.甘肃玉门 B.辽宁鞍山 C.福建厦门 D.湖北武汉
是( ) A.流量大 B.有凌汛 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建设。作为首批智慧农业国家试点,苏
C.含沙量大 D.冬季有冰期 州正在通往“无人化农场”的道路上加速快跑。到 2022 年,苏州将建成 8个“无人化农场”。
13.“引汉济渭”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的主要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态意义是( ) A.缩短输水线路 18.苏州“无人化农场”的农作物最可能是( )A.油菜 B.玉米 C.小麦 D.水稻
B.增加湿地的面积 C.保护水质 19.“无人化农场”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D.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A.劳动力成本上升 B.政府政策的支持 C.信息技术的进步 D.机械化水平提高
下表反映了我国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 “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正
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完成下面小 房两侧的小房子)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狭窄天井,俗称“一颗印”。“一
题。 资源种 颗印”建筑外墙多采用厚厚的夯土结构,高墙小窗或无窗,中间有小天井,布局紧
甲 乙 丙 丁
14.读上表,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类省区 凑,空间小巧。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
A.甲一天然气 乙一煤炭 丙一水资源 新 ★★ ★★★★ ★★★★ 居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丁一太阳能 20.关于“一颗印”民居说法错误的是( )
陕 ★★★★ ★★★ ★★ ★★★
B.甲一天然气 乙一太阳能 丙一水资源 A.建筑外墙厚厚的夯土结构可以保暖隔热
丁一煤炭 川 ★★ ★ ★★★★ ★★★★ B.耳房向内坡面面积大,主要作用收集雨水
C.甲一煤炭 乙一天然气 丙一水资源 粤 ★ ★★ ★★★★ ★ C.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
丁一太阳能 D.甲一煤炭 乙一太阳能 D.高墙小窗或无窗,利于防风和防火防盗
丙一水资源 丁一天然气 21.与安徽山区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主要是( )
15.甲类资源丰富区资源开发方向为( ) A.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 B.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涝渍
A.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 B.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C.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 D.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
C.稳定以煤炭开发为核心的工业体系 D.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 22.昆明市区的“一颗印”古建筑近年来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 A.地质灾害频发 B.城市化的发展 C.古建筑自身破旧 D.居住习惯改变
20 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 世纪 90 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 年起,德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6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 2020 年争取使非化石能
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一一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 源的比重达到 15%左右:为此我国将大力开发清洁能源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甘肃
工业旅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省玉门市成为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启动地和主战场,及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
16.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基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 3页 共 8页 ◎ 第 4页 共 8页
23.玉门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口”。从该 A.文化民俗同一化B.商品贸易自由化C.基础设施网络化D.金融投资便利化
地卫星图信息可推知,玉门地区成为“世 30.关于共建“一带一路”,说法不正确的是( )
界风口”的重要原因是( ) A.利于中国开拓国际市场 B.利于促进中国区域经济水平的协调发展
A.位于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 C.利于加大海外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D.利于提高中国沿海港口体系的国际地位
B.位于季风区,多大风天气 第 II 卷(非选择题)
C.地形狭长,形成“狭管效应”
D.地形平坦,风力受阻力小 第 II卷共 3 题,共 40 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注意看清题号。
二、综合题
24.玉门是我国较老的石油产区,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玉门市转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型的支柱产业。当前新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下列要求。
A.利用技术不成熟 B.产业转型起步晚 C.生态环境限制大 D.远离市场,输电难
材料一:我国甲乙两省
诗词、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如①“黄梅时节家
区简图。
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②“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③“早穿皮袄午穿纱,
材料二:菜籽油是甲省
围着火炉吃西瓜”、④“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的主要食用油,该省区
25.能反映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
油菜籽千粒重 4g~6g,每
26.形成④中“山南”“山北”农业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株产量 10g~20g。甲省区
A.土壤 B.气候 C.光照 D.地形
油菜籽不仅单产高于乙省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
区,而且质量较优,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该省的菜油要比从外地进入的菜油高出 20%的价格。
面小题。
(1)说出甲图所在的地形区(2分),并简要描述甲省区地形特征(4 分)。
27.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充足,
植被类型为荒漠 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半湿
润区 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区
(2)简述甲省区(相对于乙省区)发展油菜种植的优势条件(4分)。
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到④人口密度递增 B.④到⑤的地理环境特征差异小 C.①到②地势由第
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D.②到③由以畜牧业为主过渡到以种植业为主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据此完成下
(3)与乙省区相比,甲省区水路与陆路交通都十分落后,试分析原因(4 分)。
面小题。
29.共建“一带一路”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其共建内容不包括( )
第 5页 共 8页 ◎ 第 6页 共 8页
32.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我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垦荒,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
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
材料二:毛乌素沙地上世纪 50 年代,
森林覆盖率仅有2.6%,沙化土地占90%以上。
经过几代人的治理,当地 2020 年森林覆盖
率已达 32.8%、植被总覆盖率超过 70%。治
沙可以脱贫,曾经的荒地沙山如今已经绿色
青草,湖泊散布,各种产业发展良好。下图
为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位置示意图。
(1)南水北调工程中,从丹江口水库取水的线路是_______线(填东、中、西)(1 分)。
(2)分析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4分)。 (1)图中区域主要位于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_,河套平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__________,其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6 分)。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库布其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4分)。
(3)华北地区一年中缺水最严重的季节为_______季(1 分)。
(4)读图分析 A、B两条线路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从产业发展角度,说明毛乌素沙地治沙成功后脱贫致富的途径(4分)
(5)分析图中 B线路能源输送对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保护的影响(4 分)
第 7页 共 8页 ◎ 第 8页 共 8页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开学考答案(中国地理)
一、单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B D D B C D C B A D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C B A B C D C B C D A B
二、综合题
31.(1)、青藏高原。 高原地形为主,地势高亢,平均海拔高;北部、南部、东南部为高大山脉;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大部分地势坦荡;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油菜单产较高;工农业污染较轻,油菜品质较优。
(3)、甲省区西北部河流短小、水量少,东南部河流湍急,不利于发展水运;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陆路交通建设的自然环境恶劣,困难大;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运输的需求量较小等。
32.(1)、中
(2)、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
(3)、春
(4)、火电 天然气
(5)可使东部地区逐渐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
33.(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耕地(旱地) 土壤盐碱化
(2)、库布其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少,多沙质沉积物,沙丘容易活化。
(3)、树、草增多可以适度发展畜牧业;风沙减轻、水源增多,利于发展(大棚)种植业湖泊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增多后,农产品加工业得以发展;绿水青山可以发展旅游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