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相对论中的神奇时空 自主提升过关练(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下图所示,惯性系S中有一边长为l的立方体,从相对S系沿x方向以接近光速匀速飞行的飞行器上观察该立方体的形状是( )
A. B.
C. 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
B.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光的衍射现象
C.光的偏振现象证实了光是横波.
D.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
3.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时钟,甲放在地球上,乙、丙分别放在两个高速运动的火箭上,以速度和朝同一方向远离地球飞行,<.地面上的观察者看
A.甲时钟走得最慢 B.乙时钟走得最慢
C.丙时钟走得最慢 D.甲、乙、丙时钟快慢一样
4.根据狭义相对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根竹竿沿着垂直于竹竿方向高速运动时,竹竿的长度会缩短
B.对于确定的物体,无论运动速度有多大,物体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C.宇宙飞船高速经过地球附近时,地球上的人观察飞船上的时钟变慢了
D.宇宙飞船高速经过地球附近时,飞船上的人观察飞船上的时钟变慢了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增透膜是利用了薄膜干涉的原理,其厚度应为光在真空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B.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C.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在物体与运动方向垂直方向的线度会缩短
D.一群处于量子数n=4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一定能够释放出8种光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波能发生多普勒效应,电磁波则不能
B.全息照片利用了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
C.考虑相对论效应,沿杆方向高速运动的杆长度比静止时短
D.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相邻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缝衍射实验中,缝越宽,条纹越亮,衍射现象越明显
B.光纤通信,医用纤维式内窥镜都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C.机械波传播过程中,某质点在一个周期内向前移动一个波长的距离
D.地球上的人看来,接近光速运动的飞船中的时钟变快了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动的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其合外力一定为零
B.电磁波、超声波均可在真空中传播
C.可见光在同一玻璃砖中传播时,波长越长、波速越小
D.以0.75c的速度靠近地球的火箭向地球发出的光,在地球上测得其速度为c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源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由电磁振荡产生电磁波,当波源的振荡停止时,空间中的电磁波立即消失
D.宇宙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经过地球时,地球上的人观察到飞船上的时钟变慢
10.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典力学理论普遍适用,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均适用
B.物体的质量取决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无论以多大速度运动,其质量与速度无关
C.一个真实的物体,其运动速度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真空中的光速
D.质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是随物体与观测者的相对运动状态而改变的
11.一枚静止时长30m的火箭以1.5×108m/s的速度从观察者的身边掠过,已知光速为3×108m/s,观察者测得火箭的长度约为( )
A.30m B.15m C.34m D.26m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紫外线的热效应对物体进行烘干
B.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电磁波
C.光的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是一种纵波
D.火车以接近光速行驶时,我们在地面上测得车厢前后的距离变小了
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地面附近有一高速(接近光速)水平飞过的火箭,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的火箭长度要比火箭上的人观察到的短一些
B.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
C.分别用黄光和绿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黄光时得到条纹间距更宽
D.当敌机靠近时,战机携带的雷达接收到的反射波的频率小于发射频率
E.LC振荡电路中产生随时间t按的规律变化的振荡电流时,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为真空中的光速)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简谐运动的质点,经过四分之一周期,所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等于振幅
B.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时频率变大,波长不变
C.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假设火车以接近光速通过站台时,站台上旅客观察到车上乘客在变矮
E.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玻璃反射光的影响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典力学包含在相对论之中,是相对论的特例
B.广义相对论时一种新的时空与引力理论
C.物理学家牛顿在实验室利用扭称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如果物体在地面上静止不动。任何人在任何参考系里测出的物体长度都是一样的
一、解答题
16.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当电子的速度为零时,电子的质量为
(1)求电子的速度为零时所具有的能量;
(2)让该电子由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压加速后,该电子的质量和速度的大小分别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
17.21世纪,宇航员要在空间站中长期生活,为了克服失重带来的不利影响,有一种设计中的空间站看起来像个大车轮,它绕轴自转,其上各点都有一个指向转动轴的向心加速度,以空间站为参考系,与它一起旋转的物体都受到一个背离转动轴的惯性力,这样就人为造出一个重力,若空间站半径是50 m,为了使边缘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相同,空间站每分钟应转多少转?如果半径是100 m呢?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根据相对论效应可知,沿x轴方向正方形边长缩短,沿y轴方向正方形边长不变。
故选D。
2.B
【解析】
【详解】
A、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利用了光的薄膜干涉,故选项A正确;
B、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线从玻璃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故选项B错误;
C、偏振是横波特有的现象,光的偏振现象能证明光是横波,故选项C正确;
D、可以通过迈克尔孙 莫雷实验得出: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后来爱因斯坦把它总结为:光速不变原理,故选项D正确;
不正确的故选项B.
3.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钟慢效应: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的越慢,接近光速时,钟就几乎停止了;
甲时钟放在地面上,在地面上的人看来,甲钟没有变化.乙、丙两钟放在两个火箭上,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可知,乙、丙变慢,由于,丙钟比乙钟更慢,所以甲钟最快,丙钟最慢,C正确.
4.C
【解析】
A.根据尺缩效应,在尺子长度方向上运动的尺子比静止的尺子短,尺子若沿垂直于尺子方向高速运动,尺子的长度不会变化.故A错误;
B.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基本结论,速度越大,质量越大,故B错;
C.根据钟慢效应,宇宙飞船高速经过地球附近时,地球上的人观察飞船是在做高速运动,所以飞船上的时钟变慢了,故C正确;
D.根据钟慢效应,宇宙飞船高速经过地球附近时,飞船的人观察飞船是不运动的,所以飞船上的时钟没有变慢了,正常走时,故D错。
故选C。
5.B
【解析】
A.在薄膜干涉中,增透 是使对人眼敏感的光线全部进入,应是光程差=,则 厚度
最小厚度是在介质中的,故A错误;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得到质子,该核反应方程式电荷数、质量数都守恒,故B正确;
C.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在物体运动方向的线度会缩短,而与运动方向垂直的线度不会改变,故C错误;
D.处于量子数n=4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释放的光子种数与能吸收到的能量大小有关,所以不一定是8种光子,故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A.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多普勒效应,只要两者距离发生变化,即会发生多普勒效应现象,A错误;
B.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B错误;
C.根据相对论原理,考虑相对论效应,沿杆方向高速运动的杆长度比静止时短,C正确;
D.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因红光的波长比绿光长,根据
可知相邻干涉条纹间距变宽,D错误。
故选C。
考点:多普勒效应;激光;相对论;双缝干涉。
7.B
【解析】
【详解】
A.单缝衍射中,缝越宽,条纹越亮,衍射现象越不明显,故A错误;
B.光纤通信,医用纤维式内窥镜都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故B正确;
C.波在一个周期内向前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并质点不会随波迁移,故C错误;
D.根据狭义相对论的钟慢效应可知,在地面上的观测者看来,接近光速飞行的飞船中时钟会变慢,故D错误;
故选B。
8.D
【解析】
【详解】
A、回复力也不一定就是合外力,如在单摆中,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轨迹切线方向的分力,并非是重力与绳子拉力的合力,故A错误.B、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但超声波是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不同波长的光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折射率n不同,波长越长,n越小,根据,波速越大,故C错误.D、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可知,以0.75c的速度靠近地球的火箭向地球发出的光,在地球上测得其速度为c,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回复力可以是合外力,其不单纯是指某一个力.它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总是要把物体拉回到平衡位置”命名的;回复力不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力.但回复力也不一定就是合外力.
9.D
【解析】
【详解】
A、声源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时,产生多普勒效应,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的频率,故A错误.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B错误.C、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但它是一种能量形式,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中的电磁波不会立即消失,故C错误.D、根据钟慢效应,宇宙飞船高速经过地球附近时,地球上的人观察飞船是在做高速运动,所以飞船上的时钟变慢了;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光学、相对论以及电磁波的基本性质,要注意明确各对应规律的掌握,牢记对应的规律即可.
10.D
【解析】
【详解】
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对微观粒子不适用,故A错误.根据相对论理论可知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故B错误.光速是速度的极限,一个真实的物体,其运动速度不可能达到甚至超过真空中的光速.故C错误.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知质量、长度、时间都是相对的,它们的测量结果都是随物体与观测者的相对运动状态而改变.故D正确.故选D.
11.D
【解析】
【详解】
根据狭义相对论得火箭上的人测得火箭的长度为30m,根据长度的相对性
代入解得观察者测得火箭的长度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
【详解】
红外线的热效应显著,可以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对物体进行烘干,故A错误;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磁场,但如果是均匀变化的电场会产生恒定的磁场,不会形成电磁波,故B错误;光的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是一种横波,即电磁振动矢量与传播方向垂直,故C错误;火车以接近光速行驶时,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尺缩效应,我们在地面上测得车厢前后的距离变小了,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光的本性、红外线的热效应、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效应等,知识点多,难度小,关键是记住基础知识.
13.ACE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地面附近有一高速(接近光速)水平飞过的火箭,根据狭义相对论原理可知,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的火箭长度要比火箭上的人观察到的短一些,选项A正确;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振幅为,选项B错误; 根据条纹间距表达式可知,分别用黄光和绿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因黄光的波长更大些,故用黄光时得到条纹间距更宽,选项C正确;根据多普勒效应,当敌机靠近时,战机携带的雷达接收到的反射波的频率大于发射频率,选项D错误;LC振荡电路中产生随时间t按的规律变化的振荡电流时,可知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为真空中的光速)选项E正确;故选ACE.
考点:狭义相对论原理; 双缝干涉实验;多普勒效应;LC振荡电路
【名师点睛】
此题考查了选修3-3中得几个知识点,包括狭义相对论原理,双缝干涉实验,多普勒效应,LC振荡电路等;关键是多看书,加强记忆即可得分.
14.ACE
【解析】
【分析】
【详解】
A.做简谐运动的质点,经过四分之一周期,所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等于振幅,只有当质点从平衡位置或者最高点最低点开始振动时,经过四分之一周期所通过的路程才等于振幅,A正确;
B.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时频率不变,波速变大,则波长变大,B错误;
C.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正确;
D.根据尺缩效应,沿物体运动的方向上的长度将变短,火车以接近光束通过站台时,车上乘客观察到站在站台上旅客变瘦,而不是变矮;D错误;
E.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反射光属于偏振光,在镜头加偏振片的作用可以减弱玻璃的反射光的强度,E正确。
故选ACE。
15.A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经典力学是狭义相对论在低速( )条件下的近似,因此经典力学包含于相对论之中,经典力学是相对论的特例,A正确;
B.广义相对论相是一种新的时空与引力的理论,它能很好地解释水星近日点的旋进现象,B正确;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称装置比较精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C错误;
D.根据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测量的物体的长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AB。
16.(1)(2)
【解析】
【详解】
(1)由质能方程得
(2)由能量关系得
则
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则
17.4.2转;3.0转
【解析】
【详解】
在空间站的边缘,物体所受的惯性离心力为,物体所受的重力,题目要求,由此解出,由角速度和转速的关系,解得转/分;
同理取半径,由,代入数据得转/分.
【点睛】
掌握惯性参考系(适用于牛顿的经典运动学)与非惯性参考系(适用于相对论)的比较;以及惯性力和非惯性力的区别.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