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选择题
1.(2021·黑龙江梅里斯·七年级期末)时下,“一带一路”成为热点。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2021·黑龙江林口·七年级期末)“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3.(2021·黑龙江五常·七年级期末)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这里说的“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元大都
D.临安
4.(2021·黑龙江抚远·七年级期末)“一带一路”成为当今时政热点。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5.(2021·黑龙江绥滨·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文化的传播起重大作用的是( )
①造纸术 ② 火药 ③印刷术 ④指南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1·黑龙江木兰·七年级期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21·黑龙江讷河·七年级期末)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A. B.
C. D.
8.(2021·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学校七年级期末)注重发明创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四大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张衡,毕昇 B.蔡伦,华佗 C.蔡伦,毕昇 D.张衡,华佗
9.(2021·黑龙江林口·七年级期末)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厂,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此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的发明者是( )
A.沈括 B.毕昇 C.蔡伦 D.王安石
10.(2021·黑龙江巴彦·七年级期末)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1.(2021·黑龙江萝北·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请问下列内容里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
A.指南针 B.火药 C.地动仪 D.造纸术
12.(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六中学七年级期末)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是( )
A.蔡伦 B.毕昇 C.李春 D.张衡
13.(2021·黑龙江抚远·七年级期末)我国四大发明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4.(2021·黑龙江克山·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南宋抗击金军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15.(2021·黑龙江绥棱·七年级期末)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 )
A.宋元时期 B.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春秋时期
16.(2021·黑龙江林口·七年级期末)中国宋代文化昌盛、经济发展、科技发达,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C.当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
二、填空题
17.(2021·黑龙江勃利·七年级期末)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________发明的。
三、辨析题
18.(2021·黑龙江绥棱·七年级期末)活字印刷术是由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______(判断对错)
四、综合题
19.(2021·黑龙江·孙吴县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朝廷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探究二经济篇
(3)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就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粮食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4)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5)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0.(2021·黑龙江·孙吴县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黏(nián)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反写单字,再用火烧硬,成为陶字。排版时,在铁析上放置一个铁框,用陶字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可以拆下来下次再用,所以称为活字。
材料二: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项重大发明?发明者是谁?
(2)除此之外,中国的哪项发明传入欧洲后,引起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此项技术在哪个朝代发明?又在何时广泛应用呢?
(3)培根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什么?
(4)材料二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1.(2021·黑龙江昂昂溪·七年级期末)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图一: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_图三:__________
(2)除上图以外的我国古代另一四大发明是什么?
(3)请问图一是北宋的匠人谁发明的?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何历史意义?
(5)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22.(2021·黑龙江讷河·七年级期末)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诞生于哪一朝代?
(2)唐朝时期对此制度进行了完善,谁首创了殿试制度?
探究二 经济篇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3)列举我国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4)唐朝时期的手工业水平非常高,哪种瓷器以造型精美,色彩亮丽闻名中外?
探究三 文化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大地,人杰地灵,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有浪漫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李白;也有豪迈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更有痛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的关汉卿。
(5)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出我国唐朝、宋朝和元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与李白齐名,有“诗圣”之称的人物是谁? 材料中的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什么?
探究四 科技篇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培根
(6)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第二种和第三种分别指的是哪一种发明?
探究四 感悟篇
(7)作为青少年,谈谈应该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题干考查元朝商业贸易,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朝主要商路是路上丝绸之路;唐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达到全省时期,因为和谐的民族关系,开放的对外政策;宋元时期由于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开始广泛运用于航海,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到了元朝,统一全国后,国力强盛,中外交往频繁,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故选D。
2.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海路交通方面,由于航海技术进步,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元时期的交通以海上交通为主。往南,可以到达今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甚至到达大食(阿拉伯、地中海沿岸);往东,可以到达日本和高丽。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的元朝做官多年,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 波罗行记》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据“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可知,题干这里说的“城市”是元大都。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4.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是在汉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元朝,故D正确,A错误;唐朝、宋朝不符合题意,故BC错误。
5.B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造纸术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6.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因此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②③④,D项符合题意;而①造纸术的发明出现于西汉,改良于东汉,排除。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7.D
【分析】
【详解】
西汉时期,我国发明了造纸术,我国人们开始在纸上写字。到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为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D符合题意;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A排除;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B排除;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C排除。故选择D。
8.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的蔡伦改进了纸,造纸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积累和交流;北宋时,毕昇在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故C符合题意;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华佗创制了麻沸散,都不属于古代四大文明,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对古代四大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9.B
【详解】
根据“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厂,一板已自布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B项正确;沈括只是《梦溪笔谈》的作者,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排除C项;王安石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分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批量印刷时使用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材料中“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D项正确;城市商业的繁荣与印刷迅速无关,排除A项;造纸术的重大改进是在东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瓦子”“瓦舍”是娱乐场所,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C不是四大发明,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都是四大发明,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伟大技术革新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故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故排除A;李春主持修建了赵州桥,故排除C;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故排除D。
13.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其中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在北宋之前就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则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故选B,排除ACD。
1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进一步应用于军事领域,隋朝建立是在唐朝之前,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故A符合题意。BCD都发生在唐朝之后,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
1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A正确,BCD排除。故选A。
16.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隋朝时期,我国就发明了火药,唐朝时期,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到宋朝时,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一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这一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当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这一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7.毕昇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8.错误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将胶泥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故错误,南宋改为北宋。
19.(1)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
(2)C
(3)水稻或粟
(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图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5)宋词或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或火药的广泛运用)
(6)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故C符合题意。故选C。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是水稻。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是粟。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我国至迟春秋末年已出现牛耕。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大变革,春秋时期是奴隶制度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词是一种新体诗,唐朝时已出现,经过五代到两宋,词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元朝出现了元曲,元曲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领先欧洲约四百年.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6)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怕失败,努力探索。
20.(1)活字印刷术;毕昇。
(2)火药;唐朝;宋元时期。
(3)指南针。
(4)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在粘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单字,再用火烧硬,成为陶字……印完一版后,陶字可以拆下来下次再用,所以称为活字。”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期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既经济,又省时,提高了印刷效率,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后,引起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此项技术在唐朝发明,又在宋元时期广泛应用;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依据材料二“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可知,培根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南针;宋代制成了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依据材料二“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可知,材料二的评价说明了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我们对科技发展的认识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21.(1) 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2)造纸术
(3)毕昇
(4)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改变了作战方式,对欧洲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要自主创新,坚持合作,坚持对外开放等。
【详解】
(1)根据材料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代表的是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图二代表的是指南针;图三代表的是火药。
(2)根据所学可知,除上图以外的我国古代另一四大发明是造纸术。
(3)根据所学可知,图一中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改变了作战方式,对欧洲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等方面回答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要自主创新,坚持合作,坚持对外开放等方面谈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22.(1)科举制度;隋朝。
(2)武则天。
(3)曲辕犁;筒车。
(4)唐三彩。
(5)诗歌、词、曲;杜甫;《窦娥冤》。
(6)毕昇;火药;指南针。
(7)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的是科举制,其诞生于隋朝。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创设了殿试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农业工具有了巨大进步,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成熟的生产工具。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瓷器唐三彩,以造型精美,色彩亮丽闻名中外。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文学主要表现形式是诗歌、宋朝文学主要表现形式是词、元朝文学主要表现形式是曲。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与李白齐名,被人誉为“诗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根据材料“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并结合所学可知,它们分别指的是火药、指南针。
(7)结合材料中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从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