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8 13: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4明朝的统治
一、选择题
1.(2021·黑龙江宁安·七年级期末)“草根”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个词语,其基本含义是指群众的、乡村地区的,该词语适用于下列哪位皇帝( )
A.杨坚 B.唐太宗 C.皇太极 D.朱元璋
2.(2021·黑龙江集贤·七年级期末)1368年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是
A.朱元璋 B.李自成 C.李世民 D.洪秀全
3.(2021·黑龙江五常·七年级期末)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1·黑龙江巴彦·七年级期末)《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5.(2021·黑龙江抚远·七年级期末)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6.(2021·黑龙江梅里斯·七年级期末)明朝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宰相 B.分化事权 C.设置通判 D.控制禁军
7.(2021·黑龙江萝北·七年级期末)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开始设置和最后废止的朝代是在
A.秦朝、明朝 B.西汉、明朝
C.秦朝、唐朝 D.唐朝、明朝
8.(2021·黑龙江讷河·七年级期末)《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强化皇权 B.钳制思想 C.监视官民 D.控制军队
9.(2021·黑龙江勃利·七年级期末)“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跳而……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推恩令 B.设立郡县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
10.(2021·黑龙江巴彦·七年级期末)明代一位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复习的内容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四书”“五经”
11.(2021·黑龙江勃利·七年级期末)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唐诗 B.宋词 C.《资治通鉴》 D.“四书”“五经”
12.(2021·黑龙江木兰·七年级期末)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13.(2021·黑龙江梅里斯·七年级期末)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
A.设置进士科 B.开创殿试和武举
C.设置明经科 D.明朝“八股取士”
14.(2021·黑龙江林口·七年级期末)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试题类型繁多 B.八股取士
C.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D.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15.(2021·黑龙江讷河·七年级期末)穿越时空隧道,小军来到明朝,他想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他复习的内容应该是( )
A.唐诗 B.《天工开物》 C.“四书”“五经” D.《农政全书》
二、填空题
16.(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六中学七年级期末)明太祖是( )。
17.(2021·黑龙江勃利·七年级期末)1368年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三、判断题
18.(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明朝的建立人是朱棣。
错误: 改正:
19.(2021·黑龙江绥棱·七年级期末)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______(判断对错)
四、识图题
20.(2021·黑龙江木兰·七年级期末)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1为我国古代某种钱币的复原图片,这种钱币的名称是什么?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2)图2反映的是明朝某一特务机构,它的名称是什么?是哪位皇帝设立的?这一机构的职能是什么?
五、综合题
21.(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摘自《明史·职官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一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图二所示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枢密院”的职能是什么?依据图二及所学知识.该朝代开创了哪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哪个中央机构统筹掌管西藏地区的军民事务?
(3)材料二中的“帝”指谁?依据材料二总结,明朝的中央官制相对于材料一的图二发生了哪些变化?
(4)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2021·黑龙江宁安·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这一制度空前加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时进一步完善了什么制度,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宋朝时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宋朝如何加强行政权的?
(2)元朝时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什么制度?
(3)为强化皇权,明成祖时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清朝时设置哪一机构,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这一机构是哪位皇帝设置的?
(4)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和清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危害?
23.(2021·黑龙江勃利·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的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既反映了时代特色,又蕴含着国家治理的 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 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1)材料一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材料二: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
(2)材料二中阐述的是何制度?该制度创设于哪个朝代?
材料三: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强化皇权,朱元璋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建设情况
历史时期 确立及演变
秦朝 设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并担任副丞相
汉朝 设十三州刺史,成为地方的专职监察官员
元朝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明清时期 设都察院和监察御史,监察制度达到顶峰
(4)材料四体现出我国古代哪一方面的政治体制建设?
(5)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统治者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4.(2021·黑龙江梅里斯·七年级期末)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某个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元朝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什么机构?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二 ……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2)写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这种制度正式确立于隋朝哪个皇帝在位时?
材料三 忽必烈即汗位之时……突破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张传宝《简明中国古代史》
(3)元朝“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什么制度?为了加强台湾的管辖,元朝设置了什么机构?元朝为加强对西藏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
材料四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4)材料四中“我朝”的建立者是谁?“我朝”在中央废除哪一职务?在地方废除什么制度?为了监视官民,使统治更加“稳当”,“我”又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
25.(2021·黑龙江昂昂溪·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提到的“长策”制度是指唐朝实行的哪一种选官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
(2)哪个皇帝在位时确立的?请说一说该皇帝的另一历史功绩。
(3)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
(4)材料二中所说的明朝考试制度是什么?
(5)材料二“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表明明朝考试制度与秦朝焚书坑儒的目的相同,这个目的是什么?
26.(2021·黑龙江萝北·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时期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材料二 明政府规定…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1)材料一中“新科进士”是古代哪一重要选官制度的内容?它创建于哪个朝代?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这种制度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7.(2021·黑龙江克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郭沫若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还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1)材料一是郭沫若对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评价,她是谁?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鼎盛时期的社会风貌?开创这一局面的帝 王是谁?
(3)材料三反映的帝王在选拔人才方面继续沿用隋朝所开创的哪一制度?这个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三中明朝在选拔人才方面发生了变化,改革后的制度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男,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D项正确;杨坚属于贵族,不属于平民,排除A项;唐太宗属于皇室,后创建贞观之治,不属于平民百姓,排除B项;皇太极两征朝鲜,灭察哈尔;建立清朝,促进满族封建化,不属于平民百姓,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末年,朱元璋发动了起义。他率领起义军攻占应天。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当年秋天,明朝攻占了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A项正确;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排除B项;李世民是唐朝皇帝,排除C项;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反抗清朝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锦衣卫、东厂这些特务机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使明朝的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故②③符合题意;兵部和刑部属于六部,与题干信息“特务机构”不符,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4.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建立后,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政大权。故B选项符合题意;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故A不符合题意;朱元璋的这些措施,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相互牵制,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而非为了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故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C
【详解】
试题分析:“明太祖还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据此可知,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锦衣卫,故选C。A选项东厂是明成祖时期增设的特务机构。B选项是明成祖时期将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改名而来。D选项内阁在明朝永乐(明成祖)时期建立的。
6.A
【详解】
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A符合题意;宋朝时期实行分化事权,B排除;北宋时期设置通判,C排除;控制禁军不是针对“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的措施,D排除。故选择A。
7.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统一后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宰相是三公之一;明朝建立后,为了防止相权对皇权的威胁,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故选A;综上所述可知宰相制度设立和废止的朝代分别是秦朝和明朝,排除BCD。
8.A
【详解】
材料反映了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并且立下“不许立丞相”的祖训,这是朱元璋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目的是强化皇权、稳固统治,故选A;明朝改革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思想;实行厂卫特务制度,监视官民;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皇帝控制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这三项措施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CD。
9.D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跳而……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结合所学可知朱元璋害怕历史上小人“专权乱政”的现象重演,同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采取废除丞相的措施,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故选D;A是汉武帝,排除;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错误;宋太祖在地方设立通判,C错误。
10.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明朝时期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国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D项符合题意;唐诗、宋词、元曲是唐宋元时期的必考范畴,ABC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看四书五经,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是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采取措施加强君权。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B选项三通四史,杜佑《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称为三通;《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为(前)四史。C选项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1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从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开始,科举制严重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A是科举制诞生的标志,BC出现在唐朝。隋唐时期是科举制的诞生和完善时期。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忠实奴仆,实行八股取士,命题范围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本,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使中国的考试制度在走向标准化同时,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B项符合题意;AC项表述不正确,排除;D项是唐朝科举制考查的主要内容,排除。故选B。
1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对科举制进行改革,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必须出自儒家“四书”“五经”,故选C;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内容增加了诗歌,故排除A;《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均是明朝的科技著作,不会出现在科举考试题目中,故排除BD。
16.朱元璋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府,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17.朱元璋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府。
18.错误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把朱棣改成朱元璋。
19.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是“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故正确。
20.(1)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2)锦衣卫;明太祖朱元璋。监视官民。
【详解】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产生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反映的是明朝明太祖建立的监视官民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21.(1)三省六部制
(2)元朝;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行省制度或行中书省;宣政院
(3)明太祖或朱元璋;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立殿阁大学士(答出两点)
(4)皇权在加强,相权在削弱
【详解】
(1)从图片中的官职可得出这是三省六部制。
(2)从图片中的“行省”可得出是元朝的行省制,因此是元朝;枢密院:根据所学可得出是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结合所学可得出行省制度或行中书省;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3)根据所学“洪武”是明太祖或朱元璋的年号;根据“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立殿阁大学士(答出两点)
(4)综合材料信息可得出皇权在加强,相权在削弱。
22.(1)三省六部制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权力;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行省制度
(3)锦衣卫军机处雍正帝
(4)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 禁锢思想,阻碍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加强皇权,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三省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最主要是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宋朝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权力;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元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3)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为了加强皇权,明成祖设立了锦衣卫;清朝时期设立了军机处,增强皇帝权力,在清朝皇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为了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的专制,明朝采取了八股取士,清朝推行文字狱,这样带来严重的危害,禁锢思想,阻碍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3.(1)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行省制度。元朝。
(3)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4)监察。
(5)加强皇权或加强中央集权。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延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从秦始皇开始确立到1912年清朝灭亡。
(2)根据材料“行中书省十有一”,可知为元朝的行省制度,也为今天的省制奠定了雏形。
(3)根据材料“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可知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置三司使负责地方事务。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秦朝监察官吏;“刺史”为汉朝监察官吏;“御史台”为元朝监察官吏;明清设立“督察御史”也为监察官吏,因此表格体现监察制度的建设。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统治者的共同目的是加强皇权或加强中央集权。
24.(1)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御史台
(2)科举制;隋炀帝
(3)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4)明太祖或朱元璋;废丞相;废行中书省;设立锦衣卫
【详解】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元朝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中书省,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御史台。
(2)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
(4)根据“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我朝”的建立者是明太祖朱元璋。“罢垂相,设五府”指的是废除丞相制度,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明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为了监视官民,使统治更加“稳当”,明朝设立锦衣卫。明太祖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侍卫亲军,由皇帝直接指挥。
25.(1)科举制;隋朝
(2)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3)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八股取士
(5)禁锢人民的思想。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并结合所学可知,“长策”制度是指唐朝实行的科举制。科举制开始于隋朝。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确立于隋炀帝时期。隋炀帝在位期间还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回答科举制的影响。
(4)根据材料二“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所说的明朝考试制度是八股取士。
(5)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八股取士与秦朝焚书坑儒的相同目的是:禁锢人民的思想。
26.(1)科举制;隋朝。
(2)内容上:四书五经;形式上:八股文;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隋朝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完善科举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因此“新科进士”是古代科举制的内容。它创建于隋朝帝时期。
(2)依据材料二“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可知内容上局限于四书五经;依据材料二“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可知形式上采用八股文。
27.(1)武则天
(2)开元盛世;唐玄宗
(3)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
(4)八股取士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结合所学可知是对武则天的评价。因为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唐太宗的农业政策,选拔贤才,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因此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根据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知反映的是开元盛世时期的社会风貌,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贤能,发展生产,倡导节俭,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3)结合所学可知以上几位帝王在选拔人才方面继续沿用隋朝所开创的科举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诞生。
(4)根据材料三“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还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制度,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从而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