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8 13: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1·黑龙江克山·七年级期末)由CCTV纪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厦门
2.(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期末)下表中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是( )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1766年) 7414495
A.统治者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
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D.曲辕犁、筒车开始使用
3.(2021·黑龙江七台河·七年级期末)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秦汉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2021·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七年级期末)下图所示物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B.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5.(2021·黑龙江集贤·七年级期末)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的“国之大计”是
A.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B.发展商业
C.发展手工业
D.发展服务行业
6.(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织工超过50000人。下列各项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当时的人喜欢集中生产 B.当时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清朝前期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D.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
7.(2021·黑龙江林口·七年级期末)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哪四部分组成的商业网( )
①农村集市 ②晋商 ③城镇市场
④区域性市场 ⑤徽商 ⑥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⑥
8.(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农业是民生之本。下列我国古代农业成就按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①玉米、甘薯的种植 ②曲辕犁和简车发明 ③占城稻引进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9.(2021·黑龙江萝北·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B.清朝前期工商业相当繁荣,出现了许多繁荣的商业城市
C.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有了显著的发展
D.清朝前期资本主义经济占主要地位
10.(2021·黑龙江·孙吴县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清初的统治者进入中原地区后,认为“国之大计”是
A.农业生产 B.手工业生产 C.商业贸易 D.中央集权
二、辨析题
11.(2021·黑龙江绥棱·七年级期末)清朝前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______(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
12.(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观察图片,同答下列问题,
图一 隋朝大运河 图二 图三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1)请写出图一A、B两地的地名,从长远看,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何积极的历史作用?
(2)图二反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唐朝中期,哪―场战乱引发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图中A所示经济格局最后形成是在什么时期?
(3)纸币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三所示纸币的名称是什么?清朝时期,北方的哪个大型商帮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以便货币流通?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实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1757年清政府下令唯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广州,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十三行。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A
【详解】
由图表信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可知,图表反映了清朝初期耕地面积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三国魏晋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明朝时期广泛种植玉米、甘等高产作物,唐朝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筒车,故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项。
3.D
【详解】
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故D归纳正确,符合题意;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A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B。故选D。
4.C
【详解】
依据图片“北宋交子图”、“清朝官方银票”可知反映的是纸币的出现,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因此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故C正确;图片不能反映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故A、B、D错误。综上答案C。
5.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初期,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们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认为农业生产是到恢复经济的“国之大计”,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6.B
【详解】
根据“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织工超过50000人”可以看出,当时的手工工场规模大,经营得当,说明当时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人们的喜好,排除A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的商业网有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故选D项,排除ABC项。故选D。
8.B
【详解】
①玉米、甘薯的种植是在明朝之后; ②曲辕犁和简车发明是唐朝; ③占城稻引进是宋朝。②③①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9.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清朝,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资本主义萌芽也在缓慢的发展,故D不正确但符合题意;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工商业相当繁荣,出现了许多繁荣的商业城市,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有了显著的发展,故ABC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
11.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商业兴盛,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这些商帮的活动,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正确。
12.(1)A涿郡;B洛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从北方向南方转移);安史之乱;南宋
(3)交子;晋商
【详解】
(1)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因此A涿郡;B洛阳;根据所学可得出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从材料可得出是经济重心南移,我国经济重心以秦岭——淮河为界,其南移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①东汉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②东晋后期以来,江南发展迅速,南朝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③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根据所学可得出是在南宋。
(3)根据所学材料中的纸币是交子;根据所学可得出晋商在山西一带,属于北方的商帮。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