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8 13: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0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选择题
1.(2021·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七年级期末)雍正帝在位时,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创立了
A.三省六部制 B.军机处 C.宣政院 D.内阁
2.(2021·黑龙江梅里斯·七年级期末)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3.(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清朝雍正皇帝为强化君主专制设立的机构是
A.锦衣卫 B.东厂 C.“三司” D.军机处
4.(2021·黑龙江绥棱·七年级期末) 设立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A.顺治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康熙帝
5.(2021·黑龙江木兰·七年级期末)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 B.内阁和六部的设置
C.军机处的设置 D.文字狱的实行
6.(2021·黑龙江萝北·七年级期末)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
①科举制的创立
②焚书坑儒
③八股取士
④文字狱
⑤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7.(2021·黑龙江梅里斯·七年级期末)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很多官员自保平安的经验是:不与别人有文字往来,凡没用的文稿一定要烧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度的影响
B.八旗制度的影响
C.文字狱的影响
D.八股取士的影响
8.(2021·黑龙江巴彦·七年级期末)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清朝大臣胡中藻竟被杀,这件事属于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9.(2021·黑龙江五常·七年级期末)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内容有
①继续采用八股取士制度
②设军机处,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大兴文字狱
④收缴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2021·黑龙江林口·七年级期末)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总数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这些做法体现清朝实行的文化政策是
A.文化专制
B.文化保护
C.文化开放
D.文化自由
11.(2021·黑龙江讷河·七年级期末)清朝人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被乾隆帝斥责“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诗人被杀,全家被抄斩。这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12.(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清朝大臣胡中藻因在诗中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而被杀,这件事反映的是
A.重武轻文 B.重文轻武 C.文字狱 D.焚书坑儒
13.(2021·黑龙江讷河·七年级期末)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 )
①科举制的创立 ②焚书坑儒 ③八股取士 ④文字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2021·黑龙江宁安·七年级期末)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写作诗词文章,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下列清朝的诗句中,只有哪一句可能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A.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B.一把心肠论浊清
C.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D.绿叶清阴看总好
15.(2021·黑龙江昂昂溪·七年级期末)清朝有人刻写《忆鸣诗集》,“鸣”与“明”同音,乾隆皇帝认为诗人是怀念明朝,心怀不轨。这说明乾隆皇帝( )
A.心胸狭窄 B.害怕明朝复兴
C.不懂得诗歌 D.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16.(2021·黑龙江克山·七年级期末)“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设立内阁 D.制造文字狱
17.(2021·黑龙江克山·七年级期末)由CCTV纪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厦门
18.(2021·黑龙江林口·七年级期末)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准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积极发展对外交往
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D.屈从于列强的侵路
19.(2021·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七年级期末)明清治国者的“专制智慧”表现在: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二日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这种“专制智慧”的积极影响是
A.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 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0.(2021·黑龙江五常·七年级期末)《国史概要》中指出:“外国商人必须住在广州城外特别居住区域内的商馆,并且必须通过称为广州十三行的公行进行交易。……贸易季节一过,行商有责任催促外商离境,或返回澳门居住,不准在广州过冬。”这表明清政府( )
A.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D.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21.(2021·黑龙江梅里斯·七年级期末)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
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22.(2021·黑龙江巴彦·七年级期末)《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23.(2021·黑龙江克山·七年级期末)学习明清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由分裂走向统一 B.繁荣与开放
C.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24.(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②贪腐之风盛行 ③贫富分化严重
④人口增长,用地紧缺,土地兼并 ⑤宦官专权,皇权旁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5.(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宋朝鼓励海外贸易,清朝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宋朝和清朝的对外贸易机构分别是
A.宋——广州十三行 清——市舶司 B.宋——市舶司 清——广州十三行
C.宋——勾栏 清——广州十三行 D.宋—广州十三行 清——勾栏
26.(2021·黑龙江抚远·七年级期末)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保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二、判断题
27.(2021·黑龙江木兰·七年级期末)清朝时,文人不敢表露独立思想,这一切都源于“文字狱”。
28.(2021·黑龙江绥棱·七年级期末)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______(判断对错)
29.(2021·黑龙江绥棱·七年级期末)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上海作为对外通商口岸。______(判断对错)
三、简答题
30.(2021·黑龙江·孙吴县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材料二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是对哪一机构的记述?这一机构创设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一机构创设于何时?它的设立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乾隆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31.(2021·黑龙江绥滨·七年级期末)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形成后,历经各朝不断完善巩固,到明清时期,空前强化。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1)在中央,为进一步集中权利,废除了自秦以来长期存在的哪一制度?
(2)明朝提倡尊孔宠儒,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试答卷的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科举考试的这种变化被称为什么?
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3)雍正年间,选派亲信大臣组成一机构,该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该机构的名称是?
(4)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什么?
32.(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六中学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经历了辉煌的汉唐时期,到清朝时期中期已经成为亚洲东方第一强国,清朝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是导致我国在世界上落伍?指出当时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有哪些?1757年后清朝只开放哪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管理机构是?
33.(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小明同学善于总结思考,学习完七年级下册全册书后,他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从以下历史笔记中可以看出他的很多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创新制度篇】
(1)隋朝的科举制正式确立于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唐朝时期哪几位皇帝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2)元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在地方设_________
【和谐盛世篇】
(3)唐太宗是唐朝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皇帝,他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统治时期,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的大臣是谁
【民族关系篇】
(4)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因此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少数民族帝王篇】
(5)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填写完整。
【科技领先篇】
(6)我国人发明火药的朝代是何时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什么时期?
(7)我国人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
(8)( )我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国家落伍篇】
(9)清朝实行什么政策导致我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进程?请你谈谈感想
四、辨析题
34.(2021·黑龙江集贤·七年级期末)(1)隋朝修建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错误: 改正:
(2)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错误: 改正:
(3)宋代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
错误: 改正:
(4)雍正年间,朝廷设立锦衣卫,从而使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错误: 改正:
35.(2021·黑龙江抚远·七年级期末)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北宋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清朝。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北宋时期最后完成。
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4)明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
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36.(2021·黑龙江梅里斯·七年级期末)每一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独特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出现了9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先后出现过3次公认度最高的“盛世”即西汉初盛世,唐初盛世,以及“康雍乾”的清朝盛世,对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需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看待,不能过分夸大其历史影响。其实,有些没有出现过所谓封建盛世的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样巨大,比如秦朝、隋朝和元朝,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
——摘编自《再论中国古代的盛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①补充完成下列“中国古代9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先后顺序”示意图。
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A→清
②材料中提到的“唐初盛世”包括贞观之治、唐高宗及武则天统治时期和________盛世等。
③完成下列关于“秦朝、隋朝和元朝的相似点”表格。
相似点 历史事实
都开创了A________局面 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 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
都有政治制度方面的创新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实行B________制度 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材料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密切相关。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通过“战与和”的两种方式,两宋时期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2)材料二所述内容出自于什么盟约?北宋推行的哪一政策造成这样的结果?
(3)为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此诗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件再举一例?
(4)明清时期统治者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清朝加强对西藏、新疆、台湾地区管辖机构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维护国家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做?
37.(2021·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1)材料一是对清朝哪一机构的记述 其设立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顺治时期,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1757年,清廷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3)结合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后果,谈谈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38.(2021·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考中进士被称为“登龙门”。新科进士在京城长安的曲江参加国宴,皇帝有时垂帘观看,是为“曲江盛会”。
(1)唐太宗时对材料一中考试制度有什么发展举措 (写出两点即可)
(2)武则天又为这一制度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材料二:明代成化年间,考试之法大大更改,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问题,也必须分成八个部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明代答卷形式被称为什么文体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源于什么
材料三:翰林院学士徐骏写下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清朝统治者认为这两句诗是污蔑大清不知诗书,下令将徐骏处死。
(4)材料三反映的做法被人们称为什么 造成了那些消极影响
39.(2021·黑龙江五常·七年级期末)综合探究: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吸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这个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40.(2021·黑龙江宁安·七年级期末)对外关系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关系,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每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重视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三:他是中国的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为中国人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材料四:清朝时,外国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个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各种规章制度专门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1)材料一中的“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另一位东渡日本的僧人是谁
(2)材料二中,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到了清朝,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4)材料四体现了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怎样的政策?该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5)过上述材料的学习,你有哪些认识?
41.(2021·黑龙江抚远·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吸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
42.(2021·黑龙江绥滨·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航海变迁】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到中国时的日记中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但中国船的构造不适应航海。……(在定海时)惊奇的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德逊看了两个世纪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到: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许,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他们顽固的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2)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郑和远航的意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出现材料二所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43.(2021·黑龙江绥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从中国传到欧洲的重要科技发明有26项,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世纪强大后的欧洲却把中国变成了殖民地。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传到欧洲的重要科技发明中,被誉为“四大发明”是什么?
(2)四大发明是由什么人传入欧洲的?他们还曾经是古代哪一条东西方重要商路的主要商人?
(3)19世纪欧洲的创新发明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结束了清朝前期实行的什么外交政策?
44.(2021·黑龙江昂昂溪·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移地把唐文化传播到四方。
材料二 隋唐文化成就辉煌,尤其是唐朝文学;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兼容并蓄,吸收了很多不同民族的文化,而且很多都带有佛教文化的色彩。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体现的文明方式是“请进来”和“走出去”,请分别列举相关史实进行说明。
(2)材料二中“尤其是唐朝文学”指的是什么?请列举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3)材料三中反映的是唐朝的什么盛世局面,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4)列举唐朝时期创制的两种先进生产工具。
(5)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说说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5.(2021·黑龙江集贤·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蜿蜒的陆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纽带,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留下了中国使者的足迹。
(1)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特点的两件史实是什么?
(2)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其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3)材料二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国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这种政策的实行有
什么影响?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联系我国现在改革开放的现实,你得到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46.(2021·黑龙江抚远·七年级期末)唐、宋、明都是我国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唐时以陆路为主,宋代以海路为主,明代也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与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始于万里。”
材料二:乾降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国人接触。清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三: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机构,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材料一中的“永乐三年”发生的是什么事件?此次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清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为什么?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僧人是谁?
(4)根据材料三,宋朝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作什么?
47.(2021·黑龙江克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设立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材料三:1405-1433年,此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此船队都曾访问过。
材料四:清朝对海外贸易实行各种限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后来又关用了其他港口,只开放一处对外通商口岸。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宋朝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
(3)材料三中的“船队”是在谁的带领下远航的?该船队首次“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4)材料四反映的是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该政策带来了什么不良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以上探究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48.(2021·黑龙江富拉尔基·七年级期末)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与交流。
(1)材料一中:与图一、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在十五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
——摘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这位七次远航的航海家最远到达了哪些地区?当时有哪些条件支撑这次七下西洋的壮举?
材料三:乾隆皇帝曾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4)根据上述历史材料并结合所学史实,请你谈谈我国古代对外政策对于当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作用?
49.(2021·黑龙江讷河·七年级期末)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1)指出材料一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哪个国家?这一事件体现了唐朝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足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自《中国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2)宋代为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哪一机构 举出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材料三: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他远航最远到达什么地区?
材料四: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和管理海外贸易。
(4)材料四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5)通过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的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势?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清朝雍正年间,设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B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度是隋朝时期创立,排除A;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管理西藏和少数民族事务机构,排除C;内阁是明朝时期设立机构,排除D。故选B。
2.C
【详解】
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C符合题意;ABD项都是清朝的皇帝,但与“设立军机处”不符,排除。故选择C。
3.D
【详解】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项正确;ABC项都是明朝设立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4.B
【分析】
【详解】
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全国军政大臣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B项正确;顺治帝、康熙帝时,军机处还没有设立,排除AD项;乾隆帝时,军机处已经设立,排除C项。故选B项。
【点睛】
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清朝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同虚设,而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皇帝独断朝政,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达到了顶点,C项正确;清朝初期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决议军国大事,皇权受到限制,排除A项;内阁和六部的设置是在明朝,与“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不符,排除B项;文字狱的实行禁锢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排除D项。故选C。
6.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官吏选拔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故①不合题意,含有①的ACD不合题意;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仔细审查B. ②③④⑤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是解题的关键,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7.C
【详解】
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很多官员自保平安的经验是:不与别人有文字往来,凡没用的文稿一定要烧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字狱的影响。清朝大兴文字狱,从思想上严密控制人民。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D
【详解】
依据顺序可知,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雍乾三朝,大兴“文字狱”。 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清朝大臣胡中藻竟被杀,这件事属于文字狱。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故D符合题意;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明代实行八股取士、明代建立厂卫制度,故ABC与题干无关,故此题选D。
9.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清朝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②设军机处,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强化皇权,属于政治范畴,不符合题意,而选项①③④属于文化层面,符合题意,故选C。
10.A
【详解】
根据材料“销毁了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总数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可知,材料这些做法体现清朝实行的文化政策是文化专制。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1.D
【详解】
清朝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加强君主专制,实行文字狱。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材料中诗人被杀主要是因为文字狱的原因,故D符合题意;焚书坑儒是秦朝时期的思想统治措施,排除A;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实行科举考试形式,排除B;厂卫制度是明朝时期实行特务机构,排除C。故选D。
12.C
【详解】
根据“一把心肠论浊清”可得出强调的是文字狱,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祸及亲友。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
焚书坑儒摧残了中华文化,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符合题意;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培养的人才都是统治阶级的工具,阻碍了社会进步,符合题意;由此而控制,②③④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①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为国家和朝廷服务,属于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的ACD三项;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组合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运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14.D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兴文字狱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大兴文字狱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是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备选项中的ABC均能引来杀身之祸,而D与文字狱无关。所以答案选D。
15.D
【详解】
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 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祸及亲友。材料中乾隆皇帝认为诗人是怀念明朝,心怀不轨是文字狱的典型体现,D项正确;材料主要说的事件是文字狱,并不是说明乾隆皇帝心胸狭窄、害怕明朝复兴,也不是因为乾隆皇帝不懂得诗歌,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16.D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可知诗句关键在“明”“清”上,统治者认为是对明朝的眷顾留恋,和对清朝的不满,因此诗的主人被问斩。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故选D;设置特务机构是在明朝,A错误;材料与设立军机处无关,排除B;明朝设立内阁,C错误。
17.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实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1757年清政府下令唯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广州,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十三行。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A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准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收到外国的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机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
19.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可知,当时清政府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根据题干材料“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可知,清政府实行的是小农经济。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的作用,小农经济的实行有利于皇权的巩固,所以闭关锁国政策和小农经济的实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符合题意;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A排除;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与闭关锁国政策和小农经济无关,C排除;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排除。故选择B。
20.B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外国商人必须住在广州城外特别居住区域内的商馆,并且必须通过称为广州十三行的公行进行交易。”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所以答案选B。
21.A
【详解】
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广州,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22.A
【详解】
由材料“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该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故选A;休养生息意思是指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故B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轻徭薄赋意思是减轻徭役、赋税,故C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重文轻武是指重视文职官员而轻视武职官员,故D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
2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如明朝时期设置奴儿干都司管理我国东北地区,在地方设置三司管理地方。清朝康熙帝时期击退沙俄进攻,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乾隆时期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所以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但是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后期,出现了社会的危机,如明朝废丞相、清朝设置军机处,加强了君主专制,另外明清时期又实行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与世隔绝,故D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前国家没有处于分裂状态,A项错误。繁荣与开放是唐朝时期,B项错误。C项仅仅概况了明清时期的一方面,C项错误。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点睛】
通过概况明清社会特征分析选项。
24.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例如,文化专制达到顶峰,贪腐之风盛行,贫富分化严重,人口增长,用地紧缺,土地兼并,①②③④正确;在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皇权旁落,排除⑤。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选A项。
25.B
【详解】
根据所学,宋朝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通商口岸,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6.A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保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故A正确;漳州、宁波、云台山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
27.正确
【详解】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时,制造了大批的冤狱,人称“文字狱”。它对社会的影响是: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故题干表述正确。
28.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清朝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封建君主的权力,文字狱的推行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消极影响。故正确。
29.错误
【详解】
清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后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故答案为:错误。
30.(1)军机处;加强君主集权
(2)雍正皇帝时;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详解】
(1)根据材料“军机大臣”可知,这一机构是军机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借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3)根据材料“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可知,这是清朝时期实行的文字狱。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乾隆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31.(1)丞相制度
(2)八股取士
(3)军机处
(4)文字狱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为进一步集中权利,废除了自秦以来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提倡尊孔宠儒,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试答卷的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科举考试的这种变化被称为八股取士。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年间,选派亲信大臣组成一机构,该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该机构的名称是军机处。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
32.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广州,广州十三行。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因为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1757年后清朝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管理贸易。
33.(1)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
(2)行中书省。
(3)魏征。
(4)开明开放;“天可汗”。
(5)耶律阿保机;元昊;阿骨打。
(6)唐朝;宋元时期。
(7)是司南。
(8)北宋时期。
(9)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长处,促进经济的发展。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科举制正式确立于隋炀帝统治时期;唐朝时期,唐太宗和武则天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在地方设立十个左右的行中书省,职官设置同中央,以总揽地方庶政。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的大臣是魏征。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因此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后改国号为“辽;元昊建立西夏;阿骨打是金朝开国皇帝,1114年,起兵反抗辽朝。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发明火药的朝代是唐朝;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宋元时期。
(7)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司南。
(8)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我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9)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进程;我的感想是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长处,促进经济的发展。
34.(1)长安改为洛阳(2)《史记》改为《资治通鉴》
(3)勾栏改为瓦子(4)锦衣卫改为军机处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长安改为洛阳。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司马光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史记》改为《资治通鉴》。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追者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勾栏改为瓦子。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锦衣卫改为军机处。
35.(1)错误:司马迁 改正:司马光
(2)错误:清朝 改正:元朝
(3)错误:北宋 改正:南宋
(4)错误:明朝 改正:清朝
【详解】
(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而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著有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元朝,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建立元朝,灭掉南宋,结束了两宋以来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统一,而满人建立的清朝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典型的依据是“苏湖熟,天下足”。
(4)清朝入主中原后,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
36.(1)①A是明朝②开元 ③A:统一;B:郡县
(2)澶渊之盟;重文轻武
(3)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康熙帝的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4)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台湾:设置台湾府;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支持国家维护统一的行动;同分裂势力坚决做斗争。
【详解】
(1)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无法谋生的农民发动了起义。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占领应天都,实力不断壮大,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了明朝。
②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称为“开元盛世”。
③A:分析图表可知,秦朝、隋朝和元朝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开创了统一局面。B: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2)依据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噎噎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所述内容出自于澶渊之盟。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北宋推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导致了军队战斗力弱,君臣畏战,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3)为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此诗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倭寇为患,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大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
(4)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清朝时期,为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人民进行一系列斗争:西北地区,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东南地区,1684年,清朝康熙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西南地区,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第二小问是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支持国家维护统一的行动;同分裂势力坚决做斗争。
37.(1)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2)闭关锁国。
(3)坚持开放;坚持合作共赢。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可知,这就是军机处。根据所学可知,它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禁海、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可知,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是闭关锁国。
(3)根据所学可知,必须坚持开放;坚持合作共赢。
38.(1)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2)殿试;武举。
(3)八股文;四书五经。
(4)文字狱。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2)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创立殿试、武举。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可知,这就是八股文;考试的题目必须来源于四书五经。
(4)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将徐骏处死”可知,这就是文字狱;它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9.(1)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拥有丰厚的文化。(任答一点即可)鉴真,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2)指南针的发明。市舶司。
(3)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奇珍。第一次出发的时间:1405年。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答不全不得分)
(4)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可知,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是: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拥有丰厚的文化。(任答一点即可)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各地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重。因此,唐朝时期的两位高僧及主要贡献有:鉴真,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为宋朝的海外贸易的兴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对外贸易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导致材料二中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指南针的发明;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3)根据材料三“(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为了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宫廷购回奢侈品。明成祖派郑和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奇珍。第一次出发的时间:1405年。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答不全不得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者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因此,清朝采取了闭关锁国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其影响是: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隋唐以来中国的对外政策,我国的对外政策经历了由隋唐宋元时期的对外开放到明清时期的近海闭关政策,说明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后,也说明开放使国家繁荣,闭关使国家衰弱。
40.(1)玄奘 《大唐西域记》 鉴真
(2)市舶司 广州十三行
(3)郑和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闭关锁国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位伟大的僧人指的是玄奘;《大唐西域记》又称《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史籍,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 年),另一位东渡日本的僧人是鉴真。
(2)根据材料“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及所学知识可得,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到了清朝时期推行闭关锁国,但是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是广州十三行。
(3)根据材料“他是中国的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为中国人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及所学知识可得,材料中的他指的是郑和,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根据材料“清朝时,外国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个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各种规章制度专门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及所学知识可得,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深远的影响,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本小题相对较为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41.(1)(1)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拥有丰厚的文化;鉴真,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2)指南针的发明;市舶司。
(3)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奇珍;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关系,从“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可以看出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是: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拥有丰厚的文化。唐朝两位高僧对外交往的事迹有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2)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本题考查的是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技术条件,北宋时期,发明了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为远洋航行创造了条件,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所以导致“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的重要技术条件是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第二问,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依据关键信息“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可见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用丝绸和瓷器等物品,换回了珠宝、香料和药材等。许多国家的使臣,搭乘郑和的船队,访问中国。可见另一个目的是: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奇,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最远: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郑和七次下西洋,第一次是1405年出发,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根据材料“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及所学知识可得,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从而导致中国长期的落后,错失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42.(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答出两点即可)
(3)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详解】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远航的意义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 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伟大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出现材料二所述情况的原因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是: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43.(1)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2)阿拉伯人;丝绸之路。
(3)“闭关锁国”政策。
【分析】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大发明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阿拉伯人还是东西方重要商路——丝绸之路的主要商人。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欧洲的创新发明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结束了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点睛】
44.(1)请进来:玄奘西行。走出去:鉴真东渡。
(2)唐诗;李白(是唐朝诗人即可)。
(3)开元盛世、唐玄宗
(4)曲辕犁、筒车
(5)闭关锁国;消极影响:使我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的进程。
(6)开放促进繁荣,闭关导致落后,我们要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详解】
(1)贞观初年,玄奘经过 4 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符合“请进来”的文明方式;754 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鉴真东渡属于“走出去”的文明交往方式。
(2)唐朝时期主要文学形式是唐诗,主要代表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 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依据材料三“开元”可知是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因此开元是唐玄宗。
(4)唐朝农业方面的表现之一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5)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因此,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依据材料四“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可知是闭关锁国政策;依据所学可知,闭关锁国政策使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6)依据材料一唐朝对外开放政策和材料四中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可以得出的启示是开放促进繁荣,闭关导致落后,我们要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45.(1)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2)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
(4)对外开放使国家兴旺发达,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挨打。国家统一是社会繁荣的前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有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形式多、地域广,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根据“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可得出是闭关政策;结合所学可得出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
(4)根据材料和所学,我认为对外开放使国家兴旺发达,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挨打。国家统一是社会繁荣的前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46.(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2)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鉴真。
(4)市舶司。
【分析】
【详解】
(1)“事件”,依据材料一信息“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始于万里”可知,“永乐三年”发生的是郑和下西洋。“历史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等角度分析。
(2)“政策”,依据材料二信息“清政府规定……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国人接触”得出:闭关锁国。“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的角度辩证分析。
(3)“僧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僧人是鉴真。
(4)“机构”,根据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得出:市舶司。
47.(1)经济重心南移
(2)市舶司
(3)郑和;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一个国家在发展中应该广泛交往,不应与世隔绝;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等(符合题意即可)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现象为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完成。
(2)根据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设立机构管理海外贸易”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在通商口岸建立市舶司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
(3)根据材料三“1405-1433年,此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结合所学可知在郑和领导下七下西洋。根据所学可知郑和船队首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根据材料四“清朝对海外贸易实行各种限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可知是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可知闭关锁国的影响是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宋开放,到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的借鉴之处可从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等方面来回答。
48.(1)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郑和下西洋;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明朝的国力强盛或统治者的支持或指南针的发明或造船技术的提高等答出一点即可。
(3)闭关锁国政策;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4)积极的对外开放和交往带来进步,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可知,图一是鉴真东渡,图二是玄奘西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
(2)根据材料二“在十五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支撑这次七下西洋壮举的条件有明朝的国力强盛;统治者的支持;指南针的发明;造船技术的提高等。
(3)根据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清朝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材料可知,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积极的对外开放和交往带来进步,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等。
49.(1)鉴真;日本;开放的对外政策
(2)市舶司;广州(或泉州)
(3)郑和下西洋;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意义相近即可)
(5)由开放到封闭(意义相近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六渡出海,终抵东瀛”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人物是鉴真;材料中的“东瀛”指的是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体现了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为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市舶司;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广州、泉州等港口中任举一例即可。
(3)根据材料“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根据材料“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根据材料中唐宋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相关事件可知,我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呈现由开放逐渐到封闭的趋势。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