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选择题
1.(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2.(2021·黑龙江宁安·七年级期末)与提示词“大运河、正式设进士科、暴君”相关的封建帝王是( )
A.秦始皇 B.隋文帝 C.隋炀帝 D.武则天
3.(2021·黑龙江·孙吴县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在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89年
4.(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隋朝与秦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大型工程
③都因暴政导致存在时间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21·黑龙江集贤·七年级期末)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百年政权分立状态,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西晋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6.(2021·黑龙江绥滨·七年级期末)公元589年,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使南北重新统一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7.(2021·黑龙江木兰·七年级期末)在中国历史上,结束了东汉以来近400年的分立时期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8.(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六中学七年级期末)结束我国南北朝分裂局面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北周
9.(2021·黑龙江林口·七年级期末)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的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10.(2021·黑龙江抚远·七年级期末)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而,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1.(2021·黑龙江宁安·七年级期末)“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歌《汴河怀古》。该诗中提及的“此河”的中心是
A.涿郡
B.余杭
C.江都
D.洛阳
12.(2021·黑龙江克山·七年级期末)“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13.(2021·黑龙江绥滨·七年级期末)“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河”中心就是现在的( )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杭州
14.(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地区经济的交流 D.巩固隋朝统一
15.(2021·黑龙江昂昂溪·七年级期末)有学者曾经这样形容大运河“3+4+5=1(一条完整的大运河)”,其中“3”寓意大运河的三个端点,“4”寓意大运河的四段,关于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涿郡、余杭、长安是其三个端点
B.至北往南的四段分别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C.在隋文帝时期开始修建
D.修建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16.(2021·黑龙江萝北·七年级期末)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17.(2021·黑龙江抚远·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下列对此描述最为合理的是( )
A.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B.起到了防洪灌溉的作用
C.表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18.(2021·黑龙江巴彦·七年级期末)2016年创作拍摄近三年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在央视九套播出,揭示了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隋朝大运河以哪里为中心( )
A.长安 B.余杭 C.洛阳 D.涿郡
19.(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六中学七年级期末)隋朝大运河北抵(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20.(2021·黑龙江抚远·七年级期末)“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指的是 ( )
A.隋朝大运河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
21.(2021·黑龙江抚远·七年级期末)隋朝大运河全长2 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余杭 D.涿郡
22.(2021·黑龙江讷河·七年级期末)“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都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积极评价( )
A.都江堰 B.灵渠 C.隋朝大运河 D.通惠河
二、综合题
23.(2021·黑龙江勃利·七年级期末)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1)该诗中的“长河”是指哪项水利工程?
(2)以哪个地方为中心?南至哪里?
(3)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4)此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①处建立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所表示的时间是公元581年;因为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是618年;选项C是960年;选项D是1368年,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并且在他在位期间设置了进士科,科举取士开始,但是到了后期实行暴政,加速了隋朝的灭亡,C项正确;秦始皇与大运河和正式设进士科无关,排除A项;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武则天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女皇帝,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公元6世纪80年代),隋灭陈,结束自西晋末年以来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长达2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A项是隋朝建立的时间,不是统一的时间;CD项不符合6世纪80年代这个事件。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一个是牢记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一个是会运用世纪和时代的概念转变公元纪年的方法,如:689年年属于7世纪80年代。
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与隋朝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都修筑了大型工程,秦朝是长城,隋朝是开凿了大运河。都因暴政导致存在时间短暂。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的是科举制。①②③④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故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局面,使中国再次统一的朝代是隋朝。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6.A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统一。魏晋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新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故选A。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分立时期,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选项C正确;而秦朝、西晋和元朝不是结束了东汉以来近400年的分立时期的朝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8.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了隋朝。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故选A;唐朝、宋朝均在隋朝统一之后,故排除BC;北周是北朝的政权之一,统一了中国北方,与南朝的陈并立,故排除D。
9.D
【详解】
根据题干“混南北为一区”及隋朝疆域图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在589年灭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与“混南北为一区”相吻合,D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发展均与“混南北为一区”不符,排除AB两项;隋炀帝开通京杭大运河,而非隋文帝,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而,实现国家统一,故C正确;秦朝、汉朝、唐朝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
11.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此诗反映的是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故D符合题意;涿郡、余杭、江都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2.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A项是战国时期秦国兴建的水利工程,D项是西汉时期兴建的水利工程,C项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目的就是要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适应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故本题选C。
【点睛】
隋朝大运河对当时南北经济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隋朝的巩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大运河流经今天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北京五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
13.C
【分析】
【详解】
“尽道隋亡为此河”意思是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劳民伤财,最终导致隋朝灭亡。“至今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洛阳,故选C。
14.C
【详解】
依据题干“大运河连接黄河、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首先是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加强南北地区经济的交流,C符合题意;AB说法错误,排除;D不是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重大的影响,排除;故选B。
15.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故AB表述错误,不合题意;在隋炀帝时期开始修建,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故D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正确的”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6.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D项符合题意;大运河没有经过长安,A项不合题意;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达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BC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北至涿郡,南至余杭,以洛阳为中心,与图片相符故图片的工程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故答案是D。
18.C
【详解】
据题干“2016年创作拍摄近三年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在央视九套播出,揭示了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605年隋炀帝开始征发民工,陆续开凿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通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故选C;ABD均不符题意,排除。
20.A
【详解】
依据题干“尽道隋亡为此河”反映了隋朝因为此河灭亡。结合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为大运河的开凿征发了大批的劳动力,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导致人民不满,引发了农民起义。故有人称隋朝的灭亡因为“此河”。A正确;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的修建,B排除;灵渠是秦朝开凿的,C排除;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修建的,D排除;故选A。
21.B
【分析】
【详解】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隋朝大运河不经过长安。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2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题干的“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都是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故C符合题意;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排除A;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排除B;通惠河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排除D。故选C。
23.(1)隋朝大运河。
(2)洛阳。余杭。
(3)隋炀帝。
(4)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详解】
(1)根据诗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诗作者认为隋亡的重要原因是开凿了大运河,由此可知,诗中的“长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北到涿郡。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4)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