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8 13:0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
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经济繁荣
2.(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六中学七年级期末)下列是对鉴真和玄奘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他们都是唐朝僧人
B.他们都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为了向所到国家传播佛学
D.他们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3.(2021·黑龙江昂昂溪·七年级期末)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4.(2021·黑龙江绥棱·七年级期末)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A.崔致远
B.玄奘
C.鉴真
D.阿倍仲麻吕
5.(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六中学七年级期末)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
A.波斯 B.大食 C.大秦 D.天竺
6.(2021·黑龙江萝北·七年级期末)我们要想了解唐朝时中亚、印度半岛及新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山川风貌以及社会习俗,应该查阅的书籍是( )
A.《齐民要术》 B.《史记》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7.(2021·黑龙江讷河·七年级期末)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贞观政要》 D.《金刚经》
8.(2021·黑龙江梅里斯·七年级期末)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 )
A.《马可 波罗行纪》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9.(2021·黑龙江木兰·七年级期末)由玄奘口述,经他的弟子记录成书的著作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马可波罗行记》
10.(2021·黑龙江萝北·七年级期末)玄奘西游到达的是
A.天竺 B.新罗 C.波斯 D.阿拉伯
11.(2021·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七年级期末)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12.(2021·黑龙江·孙吴县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灜。”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A.天竺 B.朝鲜 C.日本 D.越南
二、识图题
13.(2021·黑龙江木兰·七年级期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识读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力工程和对外交流人物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力工程修建于那个年代?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分别写出图2、图3人物是谁?分别到达过哪个国家?成就如何?
三、综合题
14.(2021·黑龙江林口·七年级期末)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时,______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______嫁给他?
(2)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当时称为什么?他们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3)______经过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4)朝鲜半岛的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______选拔官吏?
(5)贞观初年,哪位高僧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把天竺译为什么?
(6)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写成了什么书?如何评价这本书呢
15.(2021·黑龙江克山·七年级期末)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四: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1)在材料一的治国理念指导下,唐朝迎来的第一个盛世被称作什么?
(2)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代表的农业生产工具。
(3)材料三的“公主”是谁?材料所描述的史实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的“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5)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上述材料给你的最大启迪是什么?
16.(2021·黑龙江梅里斯·七年级期末)隋唐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请根据以下材料进行隋唐历史的探究。
【帝王功绩】
(1)根据下列描述写出相关帝王的名字。
①他统一中国,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建立隋朝﹣﹣________。
②他在位期间修建了大运河,正式创立了科举制﹣﹣________。
【盛世局面】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声名显赫。……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位时期开创了哪一盛世局面?材料给出出现盛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科技创新】
材料二:
(3)写出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农业工具是什么?
【民族交融】
材料三: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4)结合材料三说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用史实说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一个史例。
【对外交流】
材料四:唐代文化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古印度一再遣使唐朝;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不少人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尊重。
(5)唐朝实行什么外交政策?请你用史实说明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两个史例。
17.(2021·黑龙江巴彦·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往昔》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 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三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唐朝对外交往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此外,唐朝还出现过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当时的统治者又是谁?这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列举两点)
(2)材料二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二中的吐蕃指的是今天的哪个少数民族?
(3)材料三中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他西行前往哪个国家?
18.(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一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3)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题文“空海纪念碑”“唐招提寺”,依据所学可知,空海俗名佐伯真鱼,谥号弘法大师,是日本佛教僧侣,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于公元804年到达中国,并在长安学习密教。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招提寺是唐玄宗时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的鉴真精心设计的,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题文中两幅图片信息体现了唐代的对外交往,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不能从题文图片的信息中反映出来,故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B。
2.C
【详解】
鉴真东渡日本是为了弘扬佛法,玄奘西游天竺是为了求取佛经经义。故选C。
3.D
【详解】
根据材料“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可知唐朝初期国力强盛,出现了强大的封建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说明唐朝初期对外交流频繁,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故D正确;唐朝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故排除A;中华文明的起源追溯到石器时代,故排除B;“玄奘西游”“鉴真东渡”体现的是中外交流,故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D。
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5.D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天竺。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天竺,D符合题意。波斯是今天的伊朗,大食是阿拉伯,大秦是欧洲罗马,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B项,B项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项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7.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最值得查阅的是《大唐西域记》,B项符合题意;《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A项不符合题意;《贞观政要》主要讲述的是唐太宗时期的史实,C排除;《金刚经》是佛教经典,D排除。故选择B。
8.C
【详解】
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并把自己西行途中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C符合题意;《马可 波罗行纪》与元朝时期来华的马可 波罗相关,A排除;《金刚经》是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B排除;《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D排除。故选择C。
9.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B项正确;《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A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排除C项;《马可·波罗游记》是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A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可见,科举制度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D符合题意。ABC项内容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古代各朝代制定政策措施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12.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灜。”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东瀛”是指日本,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灜。”是解题的关键,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东瀛”是指日本。
13.(1)图1:隋朝大运河 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2)图2:鉴真。到达日本。成就: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图3:玄奘。到达天竺。成就: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详解】
(1)根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因此图1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力工程大运河,修建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2)根据图2、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因此图2是鉴真,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图3是玄奘,到达天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4.(1)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2)遣唐使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鉴真
(4)科举制
(5)玄奘 印度
(6)《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得出①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得出②文成公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得出遣唐使。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得出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高僧鉴真经过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得出鉴真。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半岛的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得出科举制。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得出玄奘。玄奘把天竺译为印度,得出印度。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写成了《大唐西域记》,得出《大唐西域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得出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5.(1)贞观之治
(2)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
(3)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4)玄奘;鉴真
(5)以民为本、人民至上;创新科技,发展生产力;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坚持对外开放等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合所学可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话。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根据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结合所学可知它们的名称分别是曲辕犁和筒车,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耕作用的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3)根据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并结合唐朝的民族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可知是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烟。“公主”是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4)根据材料四“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结合所学可知“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玄奘和鉴真。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贞观十九年(645年),玄由天竺回到长安。写成《大唐西域记》。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将雕塑、绘画等传到日本,为传播唐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5)本题是总结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以民为本、人民至上;创新科技,发展生产力;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坚持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回答即可。
16.(1)隋文帝(杨坚);隋炀帝
(2)贞观之治;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
(3)曲辕犁;筒车
(4)开明;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
(5)开放;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 (三选二)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建立隋朝;隋炀帝在位期间修建了大运河,正式创立了科举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根材料一“……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可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前者是耕地工具——曲辕犁,后者是灌溉工具——筒车。
(4)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是,开明、平等;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之间的交往。
(5)根据所学材料四“唐代文化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古印度一再遣使唐朝;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不少人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尊重”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两个史例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各国派遣遣唐使。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史例有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他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了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
17.(1)唐玄宗。唐太宗。整顿吏治;裁减永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文成公主;西藏
(3)玄奘。《大唐西域记》。天竺(印度)。
【详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称为“开元盛世”。此外,唐朝还出现过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即贞观之治,当时的统治者是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这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有整顿吏治,裁减官僚机构和多余人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任用姚崇、宋璄为相等。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公主指的是文成公主。材料二中的吐蕃指的是今天的少数民族藏族。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今藏族的祖先,首领称赞普。以游牧、农耕为业,纺织、冶铸水平高。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大唐西域记》,他西行前往的国家是天竺(印度)。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18.(1)政治清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与少数民族友好相处,对外开放,与外国友好往来。
(2)玄奘西行。
(3)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一些 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 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依据材料二“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的信息乐至,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是政治清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与少数民族友好相处,对外开放,与外国友好往来。
(2)结合材料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事例玄奘西行。
(3)唐文化影响深远,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盛唐文化的痕迹到处可见,如: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一些 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 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