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揭西·八年级期末)1954年缅甸总理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这种恐惧。”“恐惧”的消除主要是因为中国
A.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与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2.(2021·广东揭东·八年级期末)2020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中,中国为了维护两国两军关系大局,推动局势降温缓和,保持了高度的克制,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担当。我国历来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2021·广东惠城·八年级期末)周恩来说:“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里的“原则”指的应该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九二共识”的立场
4.(2021·广东龙华·八年级期末)2020年6月15日晚,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中国边防部队果断采取自卫措施,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印度军队的行为违反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一国两制”的方针
5.(2021·广东·深圳市枫叶学校八年级期末)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中美关系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6.(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答记者问时指出(如图):“远亲不如近邻。从国与国的关系讲,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是无法选择的,要世代相处下去。无论是从理智上,还是从感情上,我们都认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习主席在此着重强调的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和平共处
7.(2021·广东天河·八年级期末)1954年12月,缅甸总理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与缅甸总理态度转变密切相关的是,中国
A.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8.(2021·广东龙岗·八年级期末)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写道: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而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耍的标志。"其中的指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2021·广东江城·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写道: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利武器……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 “它” 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求同存异” 方针
C.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一带一路” 倡议
10.(2021·广东·雷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称霸亚洲的外交政策
C.联苏抗美的外交政策 D.与亚非国家结盟的外交政策
11.(2021·广东普宁·八年级期末)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2.(2021·广东福田·八年级期末)1949年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做出的改变是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改善与美国等帝国主义的关系
13.(2021·广东澄海·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外交政策是
A.维护主权的不结盟政策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睦邻友好的互不侵犯政策 D.全面推进的大国外交政策
14.(2021·广东汕尾·八年级期末)2020年6月15日晚,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中国边防部队果断采取自卫措施,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印度军队的行为违反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D.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15.(2021·广东新丰·八年级期末)中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对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都进行了批评,申明 我国外交不偏袒任何一方,“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不赞成谁;谁有害于和平,我们也 不赞成”。材料表明当时中国
A.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活动原则
B.主张围绕联合国开展外交活动
C.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关系恶化
D.成为国际外交新格局的主导者
16.(2021·广东香洲·八年级期末)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这些理念在我国外交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17.(2021·广东汕尾·八年级期末)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互相尊重的平等外交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D.求同存异的团结外交
18.(2021·广东高要·八年级期末)2020年初开始,中印两国关于领土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近段时间,中印之间的边境局势更是日趋紧张。为解决领土纷争中印两国应遵循的是( )
A.一边倒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
19.(2021·广东大埔·八年级期末)2021年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打破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再次跨越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挑衅攻击。这一行为违反了中印两国之间达成的指导相互关系的哪一
A.互惠互利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原则 D.“求同存异”原则
20.(2021·广东普宁·八年级期末)“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周恩来同志发表这一演说应该是在
A.日内瓦会议 B.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与印度总理会晤
21.(2021·广东揭西·八年级期末)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有约三十个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亚非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巴黎和会 D.雅尔塔会议
22.(2021·广东梅县·八年级期末)儒家文化强调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在承认彼此有差异的前提下,通过协调而达到一种“和而不同”的状态。以下能印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
A.1955年亚非会议完满成功 B.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提出 D.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3.(2021·广东广宁·八年级期末)65年前的4月18日,万隆会议开幕。“和平相处,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的精神,“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则是万隆精神的时代内涵。下列有关万隆会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址在印度尼西亚风景如画的历史名城万隆
24.(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1955年,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刘少奇
25.(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普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心怀善意、通情达理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没有反美、反西方的言论
26.(2021·广东中山·八年级期末)周恩来在出席某次国际会议时曾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会议是( )
A.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联合国第26届联大 D.朝鲜战场停战和谈
27.(2021·广东阳东·八年级期末)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重大意义是
A.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
C.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为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28.(2021·广东·雷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没有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而真挚诚恳的人……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B.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C.中国与人为善的态度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9.(2021·广东大埔·八年级期末)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表示“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人口众多,中国和印度将控制局面,并可能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1953年中印会谈 B.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 D.万隆会议
二、综合题
30.(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明信片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材料二:1955年4月18日,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60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万隆精神”不但没有失去其意义,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却更昭显其超越时代的光辉。
(1)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
(2)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你怎样理解万隆精神?
31.(2021·广东·雷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大国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已为人类历史所证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6月28日和29日,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认这五项原则将在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国家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予以适用。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周年谈话
材料二 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严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代表握手……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前往迎接。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传》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中美25年没有交往”,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对中国推行什么外交政策?中堂关系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提出哪一伟大构想?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对比材料三图一、图二两个场景,分析中国态度越来越强硬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32.(2021·广东·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政府内部在对华策上产生严重分歧,最终形成“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美国政府花费60多亿美元,不仅没能挽救国民党政权,反倒让共产党用缴获的美式装备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并最终推翻了蒋家王朝。美国的这次战略误判,促使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而导致美国在华利益的彻底丧失。
材料二 1950年5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915日,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在朝鲜仁川登陆,战火迅速向鸭绿江边蔓延,对刚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美国错误地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国力军力薄弱,根本不敢出兵迎战。可是,在美国政治和军事将领的眼里军力薄弱的中国军队,竟把不可一世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败了,使中国军队一下子变为令西方刮目相看的世界强军。抗美援朝这一仗,不仅为中国打出了尊严,而且也赢得了持续至今的和平。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先是拿“中国威胁论”说事,这一论调甚至影响了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在西方眼里,中国作为新国家,可能成为改变世界格局的力量,因此是西方共同要面对的“敌对”力量。结果怎么样?中国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举办G20峰会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国际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美国政府“扶蒋反共”对华政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其彻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概括抗美援朝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宣“中国威胁论”的企图,并用史实驳斥美国的这一论调。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说,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恐惧。故B符合题意;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1945年,故A不符合题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故C不符合题意;与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所以D项符合题意;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江泽民提出和平统一八项主张,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3年,周恩来在中印谈判时为了解决两国之间的边境问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A
【详解】
根据材料“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可知,印度军队违反了和平共处五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规定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印度没有遵循和平共处五原则,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了印度军队违反“求同存异”的方针、“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的方针,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
5.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阐述的是中国在外交方面,既不亲美,也不亲苏,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所以C符合题意;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表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不符合题意;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但中美之间仍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D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内容的意思。
6.D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和平共处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远亲不如近邻”。因为由题干中的“与邻为善”,可知是国家之间要和平共处。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7.B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周恩来访问缅甸时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由此消除了缅甸的恐惧,B项正确;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并不是消除缅甸恐惧的主要原因,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反而容易引起缅甸的恐惧,排除A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8.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而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耍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于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开放性、包容性,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所以B符合题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表明新中国与苏联是结盟关系,依然体现意识形态,所以A不符合题意;新中国在1955年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时间晚于1953年,所以C不符合题意;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所以D不符合题意。
9.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利武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选项A符合题意;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排除;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排除;“一带一路”是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D排除。故选A。
10.A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项正确;新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没有称霸亚洲的政策,排除B项;联苏抗美的外交政策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符,排除C项;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后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故选B。
12.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正确;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不是外交政策,故B错误;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C错误;改善与美国等帝国主义的关系是在70年代,故D错误。综上答案A。
13.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始终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正确;维护主权的不结盟政策、睦邻友好的互不侵犯政策是我国与各国相处的外交政策,不是我国始终推行的外交政策,AC排除;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D排除;故选B。
14.A
【详解】
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因此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A正确;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针对与会国家之间的分歧提出的方针,B排除;题干的主旨是说明印度印度边防部队破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两国关系的紧张,因此并不是违反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或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CD排除。故选A。
15.A
【详解】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十二大,材料明确显示当时中国立场坚定,反对美苏两国任何一国搞霸权,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活动原则,A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提及联合国,排除B;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排除;成为国际外交新格局的主导者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择A。
1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分别与印度总理、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正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求同存异”方针不是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BC;“一国两制”构想是关于祖国统一问题的构想,排除D。故选A。
17.B
【详解】
依据“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表示新中国外交不能奉行屈辱的外交政策,而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B正确;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之一,A排除;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推动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C排除;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排除。故选B。
18.B
【详解】
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内容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为解决领土纷争中印两国应遵循“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B项正确;一边倒是新中国初期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排除A项;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排除C项;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 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9.B
【详解】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军队的跨越实控线非法活动是对我国的领土主权的侵犯,违背了1953年,中印两国总理达成的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择B;互惠互利的原则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A;独立自主原则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了,不是中印达成的协议,故排除C;求同存异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促进了会议的成功,但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20.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周恩来同志发表这一演说应该是在万隆会议上。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扭转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有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参加,排除;D项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关,排除。故选C。
21.B
【详解】
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有约三十个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启了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的序幕,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故选项B符合题意;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巴黎和会召开于1919年,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雅尔塔会议是美英苏于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2.A
【详解】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A符合题意;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与“和而不同”的状态不符,排除B;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提出与“和而不同”的状态不符,排除C;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和而不同”的状态不符,排除D。故选A。
2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址在印度尼西亚风景如画的历史名城万隆,周恩来代表中国参加了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BD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总统尼赫鲁的时候,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24.B
【详解】
试题分析:1955年4月18-24日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但是会议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为此,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会议航向,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故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万隆会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求同存异中的“同”指的是有共同的任务,即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自己的任务。中国和广大非洲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是共同的任务。“异”指的是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的差异。
2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倡导“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C符合题意;AB项不是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D项不符合史实。ABD项排除。故选择C。
26.A
【详解】
依据题干“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反映的是求同存异方针,结合所学可知,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的,A项正确;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召开,当时还没有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B项;1971年第26届联大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朝鲜战场停战和谈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27.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C项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排除A项;重庆谈判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排除B项;“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不是在日内瓦会议上,排除D项。故选C项。
28.A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A项正确;B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和缅甸代表的时候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9.D
【详解】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D符合题意;1953年中印会谈不属于亚非国家举行的会议,排除A;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排除B;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的国家既有西方国家也有亚非国家,排除C。故选D。
30.(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求同存异。
(3)各国用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理念大力推动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促进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实现;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等。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和破坏以及与会国家之间的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精神体现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各国用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理念大力推动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促进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实现;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使各国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在全球化的时代,更好的发展进步。
31.(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冷战政策;台湾问题;一国两制
(3)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4)综合国力、国家利益等。
【分析】
(1)
根据材料“ 1954年6月28日和29日,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认这五项原则将在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国家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予以适用。”可知,“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中美25年没有交往”,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对中国推行冷战政策。关于问题,结合知识可知,中美关系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关于构想: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三中的图二“你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谈话”,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4)
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有综合国力、国家利益等。
【点睛】
32.(1)支持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内战;1949年4月,南京解放,使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
(2)原因: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朝鲜;美国对鲜的侵略严重威胁到我国安全;美国涉足我国台湾问题等。
影响: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保卫了中国和朝鲜的独立和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她位。
(3)企图遏制中国发展。
史实:中华人民和国成立以来,从没有过侵略任何国家的行为;长期以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政策;积极组织参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和合作;积极组织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等。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何所学可知,美国政府“扶蒋反共”对华政策的主要表现是支持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失败的标志:根据“最终推翻了蒋家王朝”,得出1949年4月,南京解放,使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
(2)原因:根据“战火迅速向鸭绿江边蔓延,对刚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得出美国对鲜的侵略严重威胁到我国安全;根据所学可知,原因还有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朝鲜;美国涉足我国台湾问题等。影响:根据“把不可一世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败了”得出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保卫了中国和朝鲜的独立和安全,根据“使中国军队一下子变为令西方刮目相看的世界强军”“为中国打出了尊严”得出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她位。
(3)美国宣扬“中国威胁论”的企图是遏制中国发展。史实:根据所学,可列举中华人民和国成立以来从没有过侵略任何国家的行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政策;积极组织参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和合作等。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