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广东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广东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8 14:0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7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龙岗·八年级期末)下面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  )
A.粮食产量增长率
B.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C.经济总量增长率
D.设立对外开放城市数量的变化情况
2.(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吴建民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中写道“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亚非国家的支持
C.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D.中国外交家的努力
3.(2021·广东广宁·八年级期末)1971年,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问题上,美国总统尼克松心里也明白:“到最后,反正我们无论采取什么立场总归是要失败的。”这表明
A.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美国已放弃遏制中国政策
C.美国公开干涉中国内政 D.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4.(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多次明确“驱蒋纳我”,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立场,如图是联合国大会上有关该问题的投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会议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1年 38 48 30
1964年 40 57 13
1965年 47 47 20
1968年 44 58 23
1970年 51 49 25
1971年 76 35 17
A.赞成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国家数量持续增长
B.中美建交推动了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C.改革开放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艰难曲折
5.(2021·广东龙华·八年级期末)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因为(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6.(2021·广东澄海·八年级期末)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7.(2021·广东江城·八年级期末)当地时间2021年2月26日中午,联合国安理会,宣布全票通过包括中国在内15个安理会成员国及97个联合国会员国共同提交关于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分配的草案。中国行使联合国安理会权益,源自于
A.1971年重返联合国 B.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2021·广东揭西·八年级期末)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这一“突破性”的表现包括( )
A.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9.(2021·广东·惠东县白盆珠中学八年级期末)“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选自吴建民的《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材料反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
A.外交家长期的努力 B.大批亚非国家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10.(2021·广东·雷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A.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C.1956年万隆会议 D.1991年亚太经台组织会议
11.(2021·广东南山·八年级期末)“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中国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他们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材料中“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主要因素
A.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B.亚非国家的大力支持
C.美国国际地位下降 D.华约成员国的团结
12.(2021·广东南海·八年级期末)1971年,第26届联大会议主席马利克在欢迎讲话中兴奋地指出:“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这一时刻指的是
A.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B.西方放弃对华外交封锁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3.(2021·广东高明·八年级期末)下图的内容是“1971年美国工人为联合国赶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图中所述事情关系密切的
A.联合国的正式成立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4.(2021·广东东莞·八年级期末)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这次“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15.(2021·广东高明·八年级期末)2020年二十国集团新导人特别峰会上,中国坚定提出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抗击疫情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材料所体现的外交理念是
A.“求同存异”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一带一路”倡议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6.(2021·广东澄海·八年级期末)邓小平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尽管国内动乱,但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是受到国际上承认的。能够佐证邓小平意见的是
A.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B.中国与美国建交
C.万隆会议的成功表现 D.中苏进行深化合作
17.(2021·广东·惠东县白盆珠中学八年级期末)从1972年开始,中国先后同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等国的企业签订了一批引进技术和进口成套设备的合同。到1977年,成交金额39.6亿美元,包括13套大型化肥设备、4套大型化纤设备等。这一现象说明( )
A.外交政策影响经济建设 B.农业发展依赖化肥生产
C.国家确立对外开放政策 D.西方倾销落后污染产品
18.(2018·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分析表中的数据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 (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 (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1985年 3855 3840
A.实行赎买政策 B.实现中美建交
C.实行农村改革 D.设立浦东新区
19.(2021·广东江城·八年级期末)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490万美元,出口额则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额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20.(2021·广东梅县·八年级期末)“当尼克松步出飞机舱门后,扑入眼帘的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团结起来’等标语。但从第二天起,中国媒体的报道中却大量出现了‘欢迎’、‘陪同’等词。”这种变化( )
A.侧面反映中美关系缓和 B.鲜明体现中美正式建交
C.标志了中美合作的形成 D.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智慧
21.(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回顾中美建交的历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其中的“新时代”是指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日内瓦会议召开
22.(2021·广东福田·八年级期末)下图是1972年3月6日《时代》周刊的封面,主题是“Nixon'sChinaQdyssey”,这实质上反映了
A.中美两国领导人友谊深厚 B.尼克松对中国文化的欣赏
C.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D.美国主动与中国建立外交
23.(2021·广东南海·八年级期末)1972年田中首相访华,谈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称之给中国“添了麻烦”,为此中方严肃指出日方需对战争加害进行反省,并将其写进《中日联合声明》中。这反映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前提是
A.注重加强中日双方的经济合作 B.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废除与台湾所签署的系列条约 D.坚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原则
24.(2021·广东东莞·八年级期末)1972年10月27日,来自中国的大熊猫康康和兰兰降落日本机场,整个日本陷入了“轰动”中,东京都警方配备了警车开道和约100名警备人员,2000名记者也蜂拥而至。下列史实与此相关的是
A.熊猫经济价值受到追捧 B.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C.熊猫消除中日民族隔阂 D.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5.(2021·广东梅县·八年级期末)201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商峰论坛。这些体现了我国外交呈现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大力推行结盟外交政策
26.(2021·广东福田·八年级期末)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于4月20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的主旨演讲。反映了中国
A.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B.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加强与联合国合作,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D.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
二、综合题
27.(2021·广东梅县·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是什么?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3)结合材料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请列举两个事例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将推动建立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
28.(2021·广东新丰·八年级期末)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已经站立在 世界经济、政治及全球治理舞台的中心,成为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发挥着巨 大正能量。
材料
序号 史事 史料 评价/影响
1 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 世界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需要联合国发挥作用。如果联合国缺少中国这一块,显然在应对世界上大 的问题时缺少了有力的支撑。
2 中国的加入为全球贸易贡献了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世界上多了一个体量巨大、 物美价廉的商品供应商,丰富了整 个世界市场。
3 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该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 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 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 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 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请回答:
(1)表格中序号1对应的“史事”是什么?七十年代中国外交领域还有哪些重大成就,试列举一例。
(2)表格中序号2.对应的“史料”反映了我国进出口总额呈现什么趋势?推动这一变化的重要史事是什么?
(3)表格中序号3后的内容反映了我国提出的哪一经济合作倡议?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的序号1、2、3组内容中任选一组谈谈你对“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理解。
29.(2021·广东高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作于1972年
材料三 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年份/年 贸易总额/亿美元 台湾来大陆人次/人 大陆居民赴台湾人次/人
1978 0.46 —— ——
2001 323.4 3440306 122198
2004 783.3 3685250 144526
材料四 2005年4月至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回答:
(1)阅读材料一,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图二、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二、三、四,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的交往在不同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和这三则材料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
30.(2021·广东龙湖·八年级期末)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于1923年。该杂志降有“封面人物(或专题)特写”,并配有一篇重磅文章。从1951年到1975年,周恩来六次登上《时代》封面。从《时代》封面看周恩来,也折射中美关系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6月18日,周恩来第一次登上《时代》封面。(标题“共产主义者周思来”)。然而,《时代》周刊首次介绍给西方人的周恩来,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
(1)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如此描述的原因。
材料二:1971年11月8日,周恩来第四次登上《时代》封面。(标题“中国人来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来了”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1972年3月6日,周恩来第五次登上《时代》封面。封面是一副不太规则的四格画,把这四个面面巧妙分割开的正好是一个黑色的“友”字。
(3)请你结合史实谈谈《时代》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设计“友”字?
材料四:1975年2月3日,周恩来第六次登上《时代》封面。(标题“胜利属于周恩来”)
(4)《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六次注目,从丑化到趋于客观公正。你认为影响《时代》周刊改变对周恩来态度的因素有哪些?从中美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中汲取经验,你认为中国应如何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31.(2021·广东封开·八年级期末)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去的辉煌的成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了中国新政府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的显示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
——摘编章百家《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与经验》
材料二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1年十六届 38 48 30
1964年 40 57 13
1965年 47 47 20
1968年 44 58 23
1970年 51 49 25
1971年 76 35 17
——韦展辉《青山遮不住,毕竞东流去一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斗争实录》材料三“一带一路”倡议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歌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1年的表决较之前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目标?并概括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困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的举措?
32.(2021·广东惠城·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1)材料一中体现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请从材料中概括出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 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与美、苏关系变化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说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外交路线的胜利,这是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即将派出自己的代表参加联合国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同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事业而共同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71年10月29日)
(3)材料三中的“胜利”指哪一历史事件?请再举出两例七十年代初中国的外交成就?
材料四 见下图片
(4)材料四是近期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33.(2021·广东大埔·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外交舞台上有哪些表现 (写出两点)
(3)材料三中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至少两点)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请你举一例说明取得的外交成就。(至少两点)
34.(2021·广东广宁·八年级期末)自新中国成立起,中国不断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同和接受,不仅在于其理论上的精深内涵,而且缘于其实践上的普适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拥护,这不是偶然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的出发点,就是运用国际法律准则维护弱小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正当权益。
——摘编自徐坚《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1979至1994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为221.2041亿元,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的经济技术援助金额已有160多亿元。还为34个最不发达国家执行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69个培训项目……开始了与受援国的管理合作,并向32个国家派出9058名医务人员…1983年的中国的受援国总数为95个,到1994年达到102个。
——摘编自张郁慧《中国对外援助研究》
材料三:
(1)中国与哪个国家一起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原则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全方位外交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
35.(2021·广东·平洲二中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风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三: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一外交政策改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三,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标志性事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史实一例并分析原因。
36.(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什么原则?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做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下图为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部分年份)
(3)根据材料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美贸易总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日本军费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以加强“防卫”为名,大力发展军事力量,20世纪末,日本的军费开支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日本军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还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屡次向国外派遣军队。
(4)当今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大搞所谓的“亚洲再平衡。中日之间因钓鱼岛等问题摩擦不断,中日矛盾的背后,总看到美国的影子。为了地区的安定,中国应怎样肩负起大国的责任?
材料五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
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2005年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
(5)结合材料五分析,《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37.(2021·广东云浮·八年级期末)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所作的这一个“让步”是什么?《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实现了怎样的转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日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4)纵观以上材料,分析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38.(2021·广东江城·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中国来说,我们会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让14亿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中国外交的目标。同时,我们也将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自从几十年前我们两国(中美)在交往中打破坚冰以来,中美两国共同取得了很多成就。这是两国有识之士共 同努力的结果,这一历史是两国成就的一部分。尽管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美两国应该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共同努力,扩大合作。
——2021年3月18日(美国当地时间)杨洁篪《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发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和其他几个大国相比,中国的成就更明显,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在不同程度上挑起和卷入了国际纷争甚至战争,但中国外交用中国自己的话来说,则是一心一意谋求内部的发展和外部的和平崛起,这一外交政策促使中国能够抓住国际机遇,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时期,即从早期的“抓住机遇”到“创造机遇”。
——郑永年《塑造中国崛起的新国际战略》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提到的“我们也将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3-1955年中国提出的哪些原则和方针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几十年前我们两国(中美)在交往中打破坚冰”指的是哪一事件?
(3)据材料二分析,中国的外交与其他几个大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4)上述材料和问题带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是什么?
39.(2021·广东·惠东县白盆珠中学八年级期末)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近代以来既有激烈的冲突,又有成功的合作。2012年以来,中美两国正寻求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的走向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紧张对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关系缓和】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中美建交】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您觉得美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合作共赢】
材料四 2020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习近平指出流行性疾病不分国界和种族,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国际社会只有共同应对,才能战而胜之…中方愿同包括美方在内的各方一道,继续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重要作用,加强防控信息和经验交流共享,加快科研攻关合作,推动完善全球卫生治理。特朗普向习近平详细询问了中方有关疫情防控举措,表示美中两国都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中方的经验对我很有启发。感谢中方为美方抗疫提供医疗物资供应,并加强两国医疗卫生领域交流,包括抗疫有效药物研发方面的合作。
——引自《新华社电》
(4)结合材料四分析指出面对目前新冠病毒的肆虑,中美两国应该如何应对?
40.(2021·广东龙岗·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一五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图(局部)》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在外交上做出一个重要决断:即实现中美建交为即将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提供一个更稳定、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1981年两国贸易额达到59亿美元,1986年中美贸易额达到73.36亿美元。到了1988年,中美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大关。……改革开放为中美双方都增强了发展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动力。
——张秀阁、刘凤芹:《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称赞的是哪一字母所代表的成就?为一五计划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的事件是什么?阅读材料二,中美正式建交发生在哪一年?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额有什么变化?
(2)综合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价值观正确。
41.(2021·广东中山·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建交以后的十年,中美进入“蜜月期”。一方面,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发达,理所当然地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主要对象。根据中国的统计,1978年中美贸易额仅为9.91亿美元,到1989年时迅速提升到122.5亿美元。当然,美国从这种联系中也获得了很大的利益。
——摘编自刘建飞《改革开放: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材料三 1996年春台海危机发生后,华盛顿意识到忽视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是不明智的,美国一定要保持住军事和技术的绝对优势,才可以确保其坚不可摧的地位。对华战略的制定,必须借助美国与台湾的关系,为此华盛顿决定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1到图2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给中国外交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并概括此后十年中美双方进入“蜜月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与台湾地区关系、中美关系等角度,评析美国向台湾地区出售武器的行为
42.(2021·广东台山·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72年2月27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在当晚的宴会上,尼克松宣称:“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他满怀信心地说:“今后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建造一座跨越1.6万里和22年的敌对情绪的桥。”
——摘自《谈判大师周恩来》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摘自《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外交政策改变的原因。
(2)你同意材料二中尼克松说的“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4)上述材料和问题带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是什么?
43.(2021·广东福田·八年级期末)《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也中国的第一大报。它记录了中国的变革,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材料一:以下选取了1953年11月7日《人民日报》的部分标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附图片: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工地,苏联专家正在高空架上和工人研究施工问题。)
祝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六周年毛泽东主席致马林科夫电
向苏联农民学习,走社会主义的路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一年来怎样学习苏联经验
加强中苏团结,巩固世界和平
赴朝慰问团和朝人民军英雄联欢贺龙总团长向英雄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材料二:
沁园春元旦 ________________(1979年)
金尧如'■
华国丈章,又增新页,中美敦邦。
望台湾海峡,一衣带水,太平洋上,万里波光.
日暖亚洲,风流天下,总赖东君有主张。
曾记否?掷银球小小,转动玄黄。
人间正道沧桑。
对风物长宜放眼量。
想后之视今,犹今视昔,今之视后,岂可守常。
寄语草山,孤悬难久,千万台胞尽北望。
看祖国,为宏图四化,八亿翱翔。
——发表于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第3版
材料三:下图为1949-2016年的《人民日报》统招分配和自主就业两类关键词词频统计
图1统招分配、自主就业两类关键词词频统计
——摘自周展锋《大数据视角下就业政策埴变——以1949年-2016年〈人民日报〉词频研究为例》,《大众标准化》,2021(02)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建议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来谈,至少选取2个方面)。
问题二:请为材料二的诗歌取个合适标题。该诗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或愿望?
问题三:材料三反映了统招分配和自主就业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趋势形成的原因。
问题四:请你谈谈在现实中如何迪过《人民日报》来学习历史。
44.(2021·广东汕尾·八年级期末)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度难关。历史上中国也有与其他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边倒”是当时新中国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三对中国来说,我们会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让14亿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中国外交的目标。同时,我们也将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自从几十年前我们两国(中美)在交往中打破坚冰以来,中美两国共同取得了很多成就。这是两国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历史是两国成就的一部分。尽管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美两国应该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共同努力,扩大合作。
——2021年3月18日(美国当地时间)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发言
(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政策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亚非国家“求同”的基础。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几十年前我们两国(中美)在交往中打破坚冰”指的是哪一事件?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5.(2021·广东普宁·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尼克松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使中美关系实现了怎样的转折?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4)纵观以上材料,分析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46.(2021·广东·深圳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和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基辛格告诉总理,尼克松已经决定,美国今年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但不同意把台湾赶出联合国。总理马上正告基辛格:你们要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定公开批驳。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发言说:“我现在讲一句,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甚至在20、30年前,你们就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如果美方想要与中方好好打交道,那就按照必要的协议,按照正确的方式行事。”
(1)材料一中“总理”指谁?20世纪50年代他的主要外交事迹是什么?阅读材料一,指出美国当时的“阴谋”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1《乔的笑》是哪一年拍摄的?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图2香港回归仪式,说出香港回归的准确时间(年月日)
(3)2021年是辛丑年,120年前中国也是辛丑年,那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三中图3,杨洁篪发言为什么那么牛?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好好打交道”的前提条件应该是什么?
(4)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得到哪些启示?
47.(2021·广东揭东·八年级期末)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材料二: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习近平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材料三:新中国外交成就一览表(部分)
时期 外交成就
A时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时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时期 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材料四:“中国倡导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日益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面对当下全球治理遭遇的困境,和而不同、以“和”促“合”的中国理念,值得借鉴。”
—《欧洲时报》
材料五:2021年3月18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了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议刚开场就因为美方的蓄意挑衅而横生波折,对此,中方杨洁篪强硬表态,称“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方的强硬回击,引发了全球舆论的高度聚焦。
—摘编自网络新闻
(1)材料一中,新中国能取得巨大的外交成就,是因为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2)从外交的角度,任举一例说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方面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C时期”我国形成的外交布局。
(4)依据材料指出新时代中国外交倡导的理念是什么?
(5)由材料五可知,面对美方的蓄意挑衅,中方为何能作出强硬反击?由材料一到材料五中国在外交上的表现上,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48.(2021·广东连南·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和图二两个条约分别是哪次侵华战争订立的?以上两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
(2)图三中的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在中国引发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声音”主要指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如: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4)20世纪70年代,为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5)分别列举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6)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49.(2021·广东南山·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1》
材料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自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展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和意志,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
——摘编自人民网《大国外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原则”是什么?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原则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突破。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的今天,形成怎样的外交布局?
(4)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如何更好发挥国际影响力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由1972年,1992年两个高峰,依据所学,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B选项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率一直呈现增长趋势,A选项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经济总量增长率逐年递增,C选项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设立对外开放城市数量的变化情况与题干图片信息不符,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B
【详解】
据题干“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亚非国家的支持。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B符合题意;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的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外交家的努力,D排除。故选择B。
3.D
【详解】
根据材料“到最后,反正我们无论采取什么立场总归是要失败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大势所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D正确;材料反映的内容与“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无关,排除A;美国从未放弃遏制中国政策,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公开干涉中国内政”的内容,排除C。故选D。
4.D
【详解】
根据表中“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1961年到1971年,历时10年之久,因此反映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艰难曲折。D符合题意;A赞成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国家数量持续增长,表述错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中美建立是1979年,改革开放是1978年,因此BC表述错误。故选D。
5.A
【分析】
【详解】
根据关键词“1971年”、“联合国”、“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等判断可知,该事件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符合题意;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B错误;中日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C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D错误。综上故选A。
6.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中国重返联合国成功,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7.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故A正确;BCD三项与行使联合国安理会权益无关,故错误。综上故选A。
8.B
【详解】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发展之一,B符合题意;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A排除;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排除;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是在2008年,D排除。故选择B。
9.B
【详解】
由材料“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得到了大批亚非国家支持,故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外交家长期的努力,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是主要原因,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0.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详解】
根据题干“……中国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他们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反映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独立并加入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力量对比,有他们的坚定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ACD的内容,排除。故选B。
12.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1971年、26届联大”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大会议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联大表决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和杂交水稻、西方封锁、中国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无关,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3.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国旗在联合国上空飘扬,B项正确;联合国的正式成立在1945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在1979年,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ACD三项。选B项。
14.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选项A符合题意;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B排除;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C排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即G20峰会,这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D排除。故选A。
15.D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坚定提出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抗击疫情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可见,中国倡议世界各国共同面对,显示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各国之间的相同追求和不同的国家性质等,故A不符合题意;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一带一路”倡议,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A
【详解】
依据题干的时间点“文化大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时期是1966~1976年,而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A正确; 1979年元旦,中国与美国建交,时间不符,故B错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时间不符,故C错误;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时间不符,故D错误。故选A。
17.A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从1972年到1977年,中国从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引进了一批技术和进口成套设备,结合所学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也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因此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从而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由此得出外交政策影响经济建设,A正确;化肥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也不是题干的主旨,B排除;新中国确立对开放的政策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与题干中所述时间不符,C排除;依据题干可知,中国从西方引进的是技术和设备,而非落后的污染产品,D排除。故选A。
18.B
【详解】
根据材料图片所示,中美贸易相互出口激增是1980后,联系中美关系变化,说明受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的影响。选项B符合题意;实行赎买政策是三大改造时期;实行农村改革与题干内容不符;1990年设立浦东新区;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D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更是微乎其做;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建国初期,美国对我国采取敌对、封锁的政策,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国关系趋向缓和,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D;A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是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是197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20.A
【详解】
根据材料叙述可知尼克松访华时由于对其访华目的不明朗,所以主要还是具有抵触意识,第二天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对尼克松访华的媒体报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方面报道态度的转变,从侧面反映中美关系的缓和,故选A;BCD不能体现题意,排除。
21.A
【详解】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其中的“新时代”是指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A;B是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的,排除;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错误;D是1954年,排除。
22.C
【详解】
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972年”和“Nixon'sChinaQdyssey”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故C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项没有从实质上体现出来,故排除B项;中美建交是1979年,故D错误。故选C。
2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来处理中日关系,这说明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巩固和加强中日两国关系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故1972年972年田中首相访华,谈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称之给中国“添了麻烦”,为此中方严肃指出日方需对战争加害进行反省,并将其写进《中日联合声明》中。这反映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前提是坚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原则,D项正确;题干描述没有涉及“注重加强中日双方的经济合作”、“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废除与台湾所签署的系列条约”的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2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宣布建立外交关系,同时,中国宣布赠送一对大熊猫给日本作为国礼。同年10月,中国赠送的大熊猫兰兰和康康抵达日本,出现了材料所述的热烈现象,故选B;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我国从来没有将大熊猫视为商品,追求其经济价值,故排除A;因为近代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尤其是近些年日本的军国主义抬头等因素,中日民族的隔阂一直存在,故排除C;1972年9月中日邦交刚刚正常化,当时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并不频繁,故排除D。
25.C
【详解】
题干反映了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以及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等外交活动,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性或区域性组织,参加或举办各种国际会议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C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呈现的新特点,而新中国建国以来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排除;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题干中“外交呈现的新特点”不符,B排除;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排除。故选C。
26.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年来,见证了中国、亚洲、世界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力、推动力,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中方倡议,亚洲和世界各国要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共克疫情,加强全球治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故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B。
27.(1)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若答具体内容给)
(2)方针:“求同存异”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事例: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1979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
(4)关系:答案能围绕“合作共赢(互利共赢)”等有关内容作答的给,答其他的可酌情给分。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因此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是求同存异;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如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等。
(4)根据材料四“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8.(1)史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七十年代外交成就: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趋势:快速增长趋势。史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经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
(4)序号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人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长期被排斥下联合国外,为了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人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不懈的努力。
序号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经过艰难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加入也使得世界上多了一个体量巨大、 物美价廉的商品供应商,丰富了整 个世界市场。
序号3“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倡议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 了新平台,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详解】
(1)根据表格中序号1对应的“史料、197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据所学知识,七十年代中国外交领域的重大成就: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2)根据表格中序号2.对应的“史料、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0.51万亿美元到2015年3.96万亿美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我国进出口总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推动这一变化的重要史事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根据表格中序号3后史料“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倡议。
(4)本问是开放性题目,任选其一示例,言之有理即可。如序号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根据材料“……如果联合国缺少中国这一块,显然在应对世界上大 的问题时缺少了有力的支撑。”结合所学知识,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人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长期被排斥下联合国外,为了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人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不懈的努力。序号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材料“中国的加入为全球贸易贡献了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结合所学知识,2001年,中国经过撑起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加入也使得世界上多了一个体量巨大、物美价廉的商品供应商,丰富了整个世界市场。序号3“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倡议。根据材料“该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结合所学知识,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倡议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这些史实都说明了“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29.(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尼克松访华,标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 化。有利因素,是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大陆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等等。不利因素在于"台独"势力猖獗;美国干涉等。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大势所趋;任何制造分裂,阻碍统一的行为都是不得人心的;我们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台独”等分裂国家统一的行为。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由图一“1954年,周恩来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3年12月,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图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图三“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根据材料二“《乡愁》”,可知海峡两岸的隔绝、材料三 “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材料四“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可知海峡两岸的交往交往日益密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峡两岸的交往在不同时期,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 化。因此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因素,是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大陆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等等。不利因素在于"台独"势力猖獗;美国干涉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大势所趋;任何制造分裂,阻碍统一的行为都是不得人心的;我们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台独”等分裂国家统一的行为。
30.(1)①美国敌视中国。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美矛盾加剧。
(2)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4)因素:①国际局势;②两国关系;③国家利益;④周刊的政治立场;⑤国家实力。(任写两点即可,)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多边外交。(任写两点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1951年6月18日,周恩来第一次登上《时代》封面。《时代》周刊首次介绍给西方人的周恩来,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可知《时代》周刊对周恩来如此描述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中国。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美矛盾加剧。
(2)根据材料二的“1971年11月8日,周恩来第四次登上《时代》封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来了”是指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3)根据材料三的“1972年3月6日,周恩来第五次登上《时代》封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这是《时代》周刊的封面要设计“友”字的原因。
(4)综合四则材料,《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六次注目,从丑化到趋于客观公正。我认为影响《时代》周刊改变对周恩来态度的因素有:国际局势的变化;中美两国关系的变化;国家利益的需要;周刊的政治立场;国家实力的变化。从中美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中汲取经验,我认为中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多边外交等。
31.(1)背景: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中国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考虑。
(2)变化:赞成票远远超过反对票,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并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广大主持正义国家的支持;中美寻求改善关系的努力等等。
(3)目标:共同发展。困扰:域外因素的干扰;在学者和民众中认知度不高。
(4)坚持改革开放;加强中国外交政策的宣传;加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的背景,据“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可得出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据“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的显示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可得出中国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考虑。
(2)根据材料二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可知,1971年前表决反对和弃权的占多数票,而1971年的表决赞成票远远超过反对票,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并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从中国角度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以及综合国力增强;从世界角度看,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以及中美寻求改善关系的努力等等。
(3)根据材料三“‘一带一路’倡议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目标是共同发展。根据材料三概括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困扰,据“‘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可得出域外因素的干扰;据“‘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可得出在学者和民众中认知度不高。
(4)综合上述材料,依据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综合国力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坚强后盾,可得出我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依据当今世界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可得出我国应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再结合所学知识,还包括加强中国外交政策的宣传、加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等等。
32.(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意义:保障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加强与各国友好合作,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2)变化:由敌对(一边倒反美)到开始实现正常化(联美制苏);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抗苏联的威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
(3)事件: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举例: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4)说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形成全方位外交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可知体现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概括出该政策实施的意义,据“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得出保障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据“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得出加强与各国友好合作;据“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得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由敌对(中国一边倒反美)到开始实现正常化(中国联美制苏)。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从中国角度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为了对抗苏联的威胁,中国提出联美制苏。从美国角度看,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已经失败;美国在美苏冷战或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也需要联合中国对抗苏联。
(3)依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即将派出自己的代表参加联合国的工作”“(1971年10月29日)”可知“胜利”指新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七十年代初中国的外交成就还包括: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材料四是近期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具体表现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召开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召开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形成全方位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33.(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表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3)重要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两点即可)
(4)举例:如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等。(写出两点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以后,与旧中国外交相比,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缅甸两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中日建交等因素促进了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
(4)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具体事例有:2001年承办了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
34.(1)印度。理论上的精深内涵;实践上的普适性;主张运用国际法律准则维护弱小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正当权益,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拥护
(2)援助的数额逐渐增加;受援助的国家越来越多;援助的内容多样化。
(3)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有利于发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对外援助;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原则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原因,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同和接受,不仅在于其理论上的精深内涵,而且缘于其实践上的普适性”可知理论上的精深内涵、实践上的普适性,依据“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拥护……最初的出发点,就是运用国际法律准则维护弱小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正当权益。”可知主张运用国际法律准则维护弱小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正当权益,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拥护。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依据“中国对外援助总额为221.2041亿元,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的经济技术援助金额已有160多亿元”可知援助的数额逐渐增加;依据“1983年的中国的受援国总数为95个,到1994年达到102个”可知受援助的国家越来越多;依据“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的经济技术援助金额已有160多亿元。还为34个最不发达国家执行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69个培训项目……开始了与受援国的管理合作,并向32个国家派出9058名医务人员……”可知援助的内容多样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全方位外交的主要表现,依据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可知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依据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可知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依据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可知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新时期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有利于发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依据材料一可知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依据材料二可知积极开展对外援助;依据材料三可知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35.(1)新中国成立、国际上独立自主、共产党全国执政。
(2)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义:有利于消除周边国家的疑虑;为新中国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为解决新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奠定基础。
(3)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的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
标志: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4)史实:成立亚投行;提出一带一路。原因:改革开放后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多边外交奠定了基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趋于缓和(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共产党全国执政;根据所学可知,其他原因还有,新中国在国际上是独立自主的。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可知,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边界问题。根据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消除周边国家的疑虑,为新中国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为解决新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奠定基础。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日本的竞争;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美国国内的呼声;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可知,这些史实有,成立亚投行;提出一带一路。根据所学可知,原因有,改革开放后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多边外交奠定了基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36.(1)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逐渐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做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两国社会性质与意识形态不同;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3)跨越式高速增长。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
(4)抓住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做好周边外交;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建立互信机制,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与争端等
(5)使实现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了法律的保障;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统一的信心和决心;必将有力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逐渐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依据材料二“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做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做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二战后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而中美两国社会性质与意识形态不同,出于冷战思维和全球称霸战略,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美贸易总额跨越式高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从美方角度来看,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美国逐步放弃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从中方角度来看,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扩大了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以及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做好周边外交;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建立互信机制,通过对话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