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科技文化成就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江城·八年级期末)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对美国“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次打开了军事纪实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反映了
A.中国经济实力超越了美国 B.美国因为意识形态鼓励敌视中国
C.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D.原子弹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2021·广东连南·八年级期末)我国是世界上能造核武器、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个国家,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1966年,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进行
D.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3.(2021·广东汕尾·八年级期末)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说:“我们如今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如今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可见,毛泽东提出研制原子弹的直接目的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增强新中国的国防力量 D.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4.(2021·广东梅县·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下组图片反映的是
A.国防建设成就 B.制度建设成就 C.外交事业成就 D.经济建设成就
5.(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2018年5月,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赞我国许多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两弹元勋”(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杨利伟 D.邓稼先
6.(2021·广东龙华·八年级期末)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起源于50多年前,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人太空 D.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7.(2021·广东龙华·八年级期末)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说明,两弹一星的研发( )
A.标志着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B.我国从此跻身于强国行列
C.带动其他领域科技的发展
D.体现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8.(2021·广东龙华·八年级期末)下图漫画《爆炸声中除旧》,创作于1966年,该漫画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成功步入航天时代 B.国防能力已大大加强
C.尖端科技领先美苏 D.开始打破大国核垄断
9.(2021·广东天河·八年级期末)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舆论认为:“这是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极度恐慌 B.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 D.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华封锁
10.(2021·广东龙岗·八年级期末)为下列历史人物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最为合适的是
A.科技创新,攻坚克难 B.身先士卒,骁勇善战
C.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D.舍己救人,奋不顾身
11.(2021·广东揭东·八年级期末)2020年11月24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2.(2021·广东南海·八年级期末)下表为某兴趣小组讨论时整理的笔记。据此判断,他们探讨的主题是
时间 成就
1970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 神舟五号成功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21年 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A.两弹一星 B.祖国统一 C.钢铁长城 D.走向太空
13.(2021·广东台山·八年级期末)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一个个梦想成真主要是因为我国
A.教育事业的发展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综合国力的增强 D.外交的成果显著
14.(2021·广东澄海·八年级期末)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回顾历史,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B.神州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D.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5.(2021·广东龙湖·八年级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落火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下列成就,助圆“航天梦”一臂之力的是( )
A.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C.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D.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16.(2021·广东封开·八年级期末)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17.(2021·广东南山·八年级期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下列梦想都曾是我们的追求,按实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独立梦、强国梦、飞天梦、回归梦
B.振兴梦、独立梦、崛起梦、统一梦
C.觉醒梦、振兴梦、独立梦、统一梦
D.觉醒梦、独立梦、崛起梦、飞天梦
18.(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更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
D.焦裕禄
19.(2021·广东·惠东县白盆珠中学八年级期末)2018 年 12 月 18 日,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袁隆平、屠呦呦等 100 人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并受到表彰。其中,袁隆平被誉为( )
A.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B.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C.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D.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20.(2021·广东·雷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他的研究被国际水稻研究所长斯瓦米纳森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他”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21.(2021·广东天河·八年级期末)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有段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袁隆平 D.邓小平
22.(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2018年11月18日,一位老人在北京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说自己还有一个“禾下乘凉梦”(下图):“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麽长,颗粒像花生米那麽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位老人被誉为( )
A.火箭之王 B.杂交水稻之父
C.党和人民的好儿子 D.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23.(2021·广东连南·八年级期末)如何解决粮食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三十多年前我国就有一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东方魔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
A.邓稼先 B.袁隆平 C.王进喜 D.焦裕禄
24.(2021·广东龙华·八年级期末)2019年,我国首发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一位勋章获得者说:我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位获得者是( )
A.杨利伟 B.钟南山 C.屠呦呦 D.袁隆平
25.(2021·广东江城·八年级期末)近年,“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厚积薄发的中国科技交出了让世界瞩目的答卷。这体现了我国
A.秉持科技创新理念 B.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C.实现科技强军战略 D.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26.(2021·广东高要·八年级期末)近年,中国“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大飞机首飞等先进科技让世界瞩目。这些成就说明了( )
A.科技创新的成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B.中国是世界上航天事业最发达的国家
C.中国的综合国力世界领先 D.中国是世界的科技强国
27.(2021·广东封开·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为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而提出的口号是( )
A.“向科学进军”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8.(2021·广东天河·八年级期末)1956年,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双百方针”的贯彻
C.“大跃进运动”兴起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9.(2021·广东汕尾·八年级期末)新华社报道,1956年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有50多次,多于过去的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双百”方针贯彻执行
C.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30.(2021·广东南海·八年级期末)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讲话中提到,“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据此推断,毛泽东提及的是
A.“双百”方针 B.“863计划” C.科教兴国战略 D.新发展理念
31.(2021·广东大埔·八年级期末)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电影、舞台剧和小说,如《英雄儿女》、《茶馆》《红岩》等。这得益于当时实行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改革开放战略决策
C.“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D.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32.(2021·广东汕尾·八年级期末)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离不开党的政策支持。下列作品创作的背景是
①小说《青春之歌》
②话剧《茶馆》
③电影《英雄儿女》
④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A.“百花齐放”方针的提出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3.(2021·广东澄海·八年级期末)下列人物分别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对应正确的是
A.屠呦呦袁隆平莫言 B.袁隆平屠呦呦莫言
C.莫言屠呦呦袁隆平 D.袁隆平莫言屠呦呦
34.(2021·广东大埔·八年级期末)习近平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开创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先例的人物是
A.鲁迅 B.杨振宁 C.莫言 D.钱学森
35.(2021·广东封开·八年级期末)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在疫情的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科学家发挥了重大作用。下列科学家与钟南山、李兰娟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A.袁隆平 B.达尔文 C.牛顿 D.屠呦呦
36.(2021·广东新丰·八年级期末)2021年5月,全省首个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培育)在韶关乳源揭牌。我国一向重视中医药传统文化,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因为她
A.发现了麻沸散 B.发明了青蒿素
C.创编了五禽戏 D.提出了四诊法
37.(2021·广东潮阳·八年级期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钟南山、李兰娟等一大批医学科学家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科学家与他们属于同一个领域的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屠呦呦 D.莫言
二、综合题
38.(2021·广东揭西·八年级期末)由“中国精神”织就的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当年的小渔村成为了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奇迹”由此诞生。1987年,深圳将“拓荒牛精神”概括为“开拓、创新、献身”;1990年,又提炼出以“开拓、创新、团结、奉献”为核心的“深圳精神”。2003年,深圳市委将“深圳精神”重新概括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其中,开拓创新是“深圳奇迹”的根源,也是“深圳精神”的灵魂。
——高冠龙《开拓创新:深圳的“根”和“魂”》
材料三“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1、图2所示模范人物的姓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人物的模范事迹共同反映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指出“深圳精神”的灵魂,并概括“深圳奇迹”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弹一星”成功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归纳“中国精神”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39.(2021·广东澄海·八年级期末)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将中西方思想融合起来,贯穿到家庭教育当中。梁启超对子女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以趣味引导学习,让子女自主学习。他认为做学问不能纸上谈兵,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梁启超教育子女“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他将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认为中国传统道德偏于私德,是为“人人独善其身”;西方道德偏于公德,是为“人人相善其群”。他志在把子女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具有公德心、意志坚定、知书达理的人才。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梁启超的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著名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引者附注)。
——摘编自段燕蓉《论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由于核潜艇研制是国家最高机密,从1958年到1988年,求索的这30年,也是黄旭华隐姓埋名的30年。……父亲到去世时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对于黄旭华的多年不归,亲人们多有怨言。……1987年,《文汇月刊》发表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但写了“他妻子李世英”。黄旭华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母亲,老母亲知道这是她的三儿媳。文章尚未读完,老人已经泪流满面。“当我母亲知道我搞核潜艇,她感觉到自豪。她把子孙们叫来,说了一句,‘三哥(黄旭华排行第三)做事大家要理解要谅解。’理解和谅解传到了我的耳朵,我真的哭了。我说儿子对不起他们,我没有当好儿子,……核潜艇就是我的一切。不能说我对家没有感情,我欠了我的父亲母亲。有人问过我,你为什么能够这么坚持?我讲了一句话: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个一直在我心里面。”1988年,93岁的母亲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三儿子。
——摘编自央视新闻2019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事迹介绍
材料三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18.9.10)
(1)材料一中的梁启超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领袖之一?在这场运动中他主要通过哪篇文章阐述自己的主张?这场运动有什么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根据材料概括其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3)“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必须养成的素养。从材料二中你能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4)综合上面材料与问答,谈谈对良好家庭教育的认识。
40.(2021·广东高明·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
材料 新中国以来部分杰出科学家基本情况
姓名 毕业学校 成就
袁隆平 西南农学院 杂交水稻之父,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钱学森 上海交通大学 火箭专家、中国“航天之父”
邓稼先 西南联合大学 “两弹元勋”、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
黄旭华 国立交通大学 中国“核潜艇之父”,2020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屠呦呦 北京医学院 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科学家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教兴国”的认识?
41.(2021·广东中山·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建国前,解放军的重武器主要靠缴获。1950年,解放军陆军只有4个炮兵师,美、日式坦克312辆;空军只有接收、缴获和起义的国民党军队飞机113架;海军的舰艇包括起义、俘获的国民党舰只、改装的渔轮、打捞的沉舰等,总排水量仅有92050吨。1950年起,中国不得不紧急从苏联进口一批武器装备以应对美国这样具有高科技武器装备的敌对力量。
——摘编自王亚志口述,沈志华、李丹慧整理《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与中国的军队装备》等
材料二 尽管毛泽东一再宣称原子弹是“纸老虎”,但中共对这种新式武并非不重视,很早就开始招募在海外的华裔火箭和核能专家。1955年毛泽东在听取发展核工业的汇报时说:“过去几年,其它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现在苏联对我们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
——摘编自戴超武《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等
材料三 1981年邓小平曾说,“国防建设必须明确服从经济建设,不然国防建设也是空的”“军工力量不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范围,是极大的浪费”。此后,一大批军工企业在历经曲折的探索后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领跑者,其生产的武器装备修正了以往科技含量不高、研发迟缓等弊端,有力地促进了我军装备现代化。
——摘编自崔萱《邓小平国防经济改革思想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建国时军队军事装备的特点,分析1950年中国紧急从苏联进口武器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发展军工产业新思路出台的背景
42.(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无兵不安”“忘战必危”。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着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稗,载入人民军队史册。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上的训词
材料四: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应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
——自《习近平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1)根据材料一,说说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的国防建设重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三,指出此次军队改革调整组建的新军种。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代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综合以上材料,试述你对新时代我国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认识。
43.(2021·广东清新·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城镇总人口统计表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人口(万人) 7163 7826 8249 8285 9185 9949
材料三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盛故,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水利、国防事业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材料四党中央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取得的部分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6.7%。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校办学条件改善,733万户危房改造,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5%,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基本医疗覆盖超13亿人。完成造林面积2957万公顷,生态修复全面加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得照抄材料原文)。举一项“一五”计划期间在湖北省境内建成的重大工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2—1957年我国城镇总人口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3)材料三中提到的“弯路”指的是什么?这一时期(1956~1966年)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其代表性成就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概括“十三五”规划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取得的成就。
(5)你认为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成就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4.(2021·广东东莞·八年级期末)航天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开始研究思考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1956年2月,钱学森向中央提交《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对当时处于空白的中国航天科技,从整体规划、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到队伍建设等都提出系统建议,得到中央高度重视和总体采纳。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五院正式成立,钱学森担任第一任院长,由此开启了新中国航天事业。
——刘纪原《中国航天事业的60年》
材料二 1960年中国航天大事记
日期 事件
3月 21日,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安装的第一个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建成并通过验收。28日,利用苏制“PN2"发动机成功进行了首次初级点火试车。
4月7日 国防部五院将两仿(即“1059”“543”仿制)、两设(即东风一号和友谊号地地导弹设计)作为中心任务。
7月16日 苏联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同时停止发送建设急需的设备、关键部件和里要物资。
8月14日 聂荣臻指示,要依靠我国自己的专家和工人搞出自己的导弹;仿制练兵过程是不可缺的,改进的总比自行设计的来得快。
10月21 日 中央军委批复,鉴于苏方不会再向我国提供试验设备和各种资料,要决心自力更生设计、制造出自己的导弹和试验设备;国防部五院以研究和设并为主,工业部门以仿制为主。
——摘编自刘纪原《中国航天事业为什么能成功》材料三 北斗系统现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等领域,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斗系统还广泛应用到印度尼西亚土地确权、科威特建筑施工、乌干达国土测试、缅甸精准农业、马尔代夫海上打桩、泰国仓储物流、巴基斯坦机场授时以及俄罗斯电力巡检等多国不同领域。
——摘编自冉承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
材料四 2021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海报
国家航天局对主题海报的解读:一位父亲带着女儿遥望星空,讲述着航天功臣一一嫦娥五号、长征五号B的动人故事,畅想着航天明星一一天问一号和中国空间站的惊世壮举,勾勒出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寓意着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启“新中国航天事业”的标志性事件,并概括钱学森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特点形成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斗系统应用的价值。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航天梦”的理解。
45.(2021·广东香洲·八年级期末)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业。在建设共和国的燃情岁月里,无数中华儿女将青春和热血融进祖国的山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79年4月,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广东省负责人习仲勋、杨尚昆等,在向中央汇报工作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侨乡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邓小平果断指出:“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建设成就(部分)
材料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在和平年代里,在祖国需要、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是有像钱学森、黄旭华……等为代表的“逆行”者,为党、国家和民族奉献青春、才华,甚至生命。在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SARS病毒、2008年汶川大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突发事件中,总有一些身影毅然决然“逆行”。送些“逆行”,使得我们成功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危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精神动力和鲜明写照。
——新华日报《中国精神的新时代意蕴》(2020年7月7日)
(1)从材料一任选一幅图片,写出图中人物姓名并简述其事迹?归纳其所体现的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合所学知识,“杀出一条血路”指的是哪-历史事件?这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什么作用?以此为开端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取得长足发展的任一领域。结合所学痴识,归纳中国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你从新中国发展建设的历程中得到哪些言示?
46.(2021·广东广宁·八年级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科研几乎一片空白,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到1965年底,中国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一时期,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如李四光、邓稼先等,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60年科技成就辉煌诗篇》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研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有哪些?邓稼先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材料二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摘编自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2)材料二中的“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材料三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哟哟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3)材料三中提炼出青蒿素的科学家是谁?为什么说青蒿素“帮人类渡过一劫”?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俏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47.(2021·广东龙湖·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迎接新生】
材料一
(1)历史标尺中A、B分别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观察时间标尺,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继往开来】
材料二:恩格尔定律认为,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其食物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越大;收入越高,这个比例便越小。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或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比例就越大;越富,情形则相反。如下表。
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
——摘自陈泉《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1994年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大国担当】
材料三:2021年2月25日,这是永远被铭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向会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实施脱贫攻坚战,贡献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借鉴……从受援国到援助国,从贫困到全面小康,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全球共识,获得全球认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海外网《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及世界意义。
(4)在全球贫困的治理大业上,中国贡献了脱贫智慧。中国的哪一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请你结合当今时政热点,再举一例来说明中国是如何贡献中国智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48.(2021·广东惠城·八年级期末)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维护国家稳定发展、促进世界和谐进步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9年10月1日,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在北京举行,展现了我国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各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1)依据材料一指出,今天保卫我们国防安全的钢铁长城的含义并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成就有哪些?
材料二 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在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治疗寒热诸癌的启迪下,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历经190次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据材料屠呦呦取得的成就有何重大意义?她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材料三
(3)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请你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
材料四 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4)根据材料四,概括社会信息化给个人和国家带来的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如何保障安全。
49.(2021·广东阳东·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字说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文字说明: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什么历史意义
(2)请为第二幅图片配上文字说明(要求:简明准确)。图中这位科学家的研究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产量带来了大幅度的增产这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 材料二 探月工程是当一个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阶段。探月工程包含的科学技术以及与其配套的探月装备,都需要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制造业基础支撑。目前世界上开展探月研究的国家有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
(3)科技是创新的结果,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形势,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50.(2021·广东潮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材料二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表
1980年 5.02亿千克
1981年 6.70亿千克
1982年 7.15亿千克
材料三 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水稻。
(1)材料二中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籼型杂交水稻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依据材料三概括籼型杂交水稻发明的意义。
(3)联系上述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生产关键的条件有哪些?
51.(2021·广东揭东·八年级期末)新中国制造走过风风雨雨几十载,凝聚了一代代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三: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与世长辞。海外媒体纷纷致敬袁老。《纽约时报》发布报道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人类摆脱饥荒做出巨大贡献。他在高产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帮助亚非大部分地区缓解了饥饿和贫困。
—搜狐网
材料四:200年2月2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与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共同署名的文章中提到,“中国有关部门在应对和防控本国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所做的不懈努力,不但为其他国家在防控疫情上争取了宝贵时间,还为国际科学界共同应对这一疫情‘铺平了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并举出一例“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2)材料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贡献的代表人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袁隆平是如何“为人类摆脱饥荒做出巨大贡献”的?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任举一例我国当代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人物及其贡献。
52.(2021·广东清新·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美奋斗者”王进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1959年国庆,他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便下决心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次年,他参加东北石油大会战,发出了“宁青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仅5天就打完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最快纪录。有一次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井喷,而两腿已血肉模糊。他的英雄行为感动了附近乡亲,称他为“铁人”。
材料二
“最美奋斗者”——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十八枚红手印,映红农民新生活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
材料三
“最美奋斗者”——屠呦呦: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
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在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治疗寒热诸癌的启迪下,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历经190次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材料四
“我们都是奋斗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学生是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接续奋斗,继往开来。
(1)据材料一概括,“铁人”有哪些优秀品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你怎样看待他们的做法?
(3)据材料三,屠呦呦取得的成就有何重大意义?她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怎样践行“最美奋斗者”精神?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结合所学知识,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垄断,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D正确;中国经济实力超过美国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因为意识形态鼓励敌视中国”的内容,排除B;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开始提出的,排除C。故选D。
2.D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中国航空航天成就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AB项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 的核讹诈,C项是我国国防科技的又一大进步,D项是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一号火箭送入地球轨道升空,在太空昼夜不停地向全球播放“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进入宇宙空间。本题选D。
考点:中国航空航天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和东方红1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自此正式跨入了航天时代,同时也是中国拥有洲际核打击能力的公开宣言。长征一号的发射成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决心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加强国防力量,故C正确;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是实行土地改革,故A错误;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错误;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关于科技教育的政策,与国防无关,故D错误。综上故选C。
4.A
【详解】
题干的图片“原子弹爆炸、辽宁航母舰、两栖突击车、核导弹”都属于国防建设成就。故A符合题意。经济建设、外交事业、制度建设与图片信息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科学家邓稼先为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故D符合题意。袁隆平为我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屠呦呦为医疗事业做出了贡献,杨利伟为载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项正确;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实验成功,题目考查的是50多年前,时间不符,排除B项;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排除C项;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乘坐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完成了太空漫步,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
根据材料“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可知,原子弹研制成功需要各部门的协同合作,这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D项正确;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是发展中中国,不是发达国家,也不是强国,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带动其他领域科技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核爆炸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核爆炸成功打破了核大国垄断,D项正确;核爆炸不属于航天领域,排除A项;国防能力增强了,但不是大大增强,排除B项;中国的尖端技术还不能领先美苏,排除C项。故选D项。
9.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度恐慌,排除A项;原子弹的爆炸并没有导致两极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排除C项;原子弹爆炸并没有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华封锁,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C
【详解】
根据题干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以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更多反映的是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科技创新,攻坚克难”不满足要求,所以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更多反映的是艰苦创业,“身先士卒,骁勇善战”不满足题意,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更多反映的是艰苦创业,“舍己救人,奋不顾身”不满足要求,所以D不符合题意。
11.B
【详解】
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选项B符合题意;“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所以A不符合题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所以C不符合题意;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标志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所以D不符题意。
12.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人造地球卫星、神州五号、天问一号”可知,这体现了我国航天成就硕果累累,从天空到空天再到太空,这是我国科学家努力和综合国力提高的结果,D项正确;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和卫星,不包括神州系列,排除A项;香港和澳门回归使我国在祖国统一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排除B项;钢铁长城指的是我国的武装力量,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
依据题干“…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结合课本所学,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以综合国力为强大后盾,我国一个个梦想成真。C项正确;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外交的成果显著是我国取得成就,是我国梦想实现的表现,排除ABD三项;故选C。
14.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C正确;嫦娥三号探测器不是载人航天飞船,A排除;神州一号是无人飞船,对载人航天工程的飞行试验,B排除;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D排除;故选C。
15.C
【详解】
根据材料“天问一号成功着落火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我国21世纪时期,航天技术的发展和成就,结合所学可知,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这促进了我国21世纪航天技术的发展,C项正确;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促进我国核技术的发展,与航天技术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促进了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航天技术的发展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促进我国海、陆、空军建设的发展,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16.C
【详解】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7.D
【分析】
【详解】
中国的探索历程首先是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觉醒,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想要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但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实现了中国的独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始崛起。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自1999年开始,神舟号飞船陆续发射成功,中华民族实现了飞天梦。我国按时间先后实现的梦想顺序是觉醒梦、独立梦、崛起梦、飞天梦,D项正确;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还没有实现统一,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C符合题意;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王进喜被称作“铁人”,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所以“他”是袁隆平,C项符合题意;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排除A;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排除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排除D。故选C。
21.C
【详解】
根据材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促进了水稻的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的问题,因此题干体现的是袁隆平,C项正确;焦裕禄调到河南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王进喜是一名新中国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邓小平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而题干体现的是袁隆平,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2.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水稻”可知,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的培育,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指的是钱学森,排除;C项指的是焦裕禄,排除;D项指的是邓小平,排除。故选B。
2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贡献是研制了我国的核武器。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王进喜作为一名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故选择B。
2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获得者。他曾经说过“我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D项正确;杨利伟是航天员,排除A项;钟南山是医务工作者,排除B项;屠呦呦发明了青蒿素,排除C项。故选D项。
25.A
【详解】
依据题干“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厚积薄发的中国科技交出了让世界瞩目的答卷。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创新成就,体现了科技创新理念。A正确;根据题干成就,“高铁奔驰”就属于交通成就,B排除;题干的科技成就,没有涉及军事方面成就,C排除;我国没有步入发达国家行列,D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
26.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高铁、北斗导航等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说明科技创新的成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A正确;美国是世界上航天事业最发达的国家,排除B;科技领先不能说明综合国力领先,排除C;中国是世界的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排除D。故选A。
27.C
【详解】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故C符合题意;“向科学进军”属于科学领域的口号,不是文学艺术领域,排除A;“以阶级斗争为纲”属于政治领域的口号,排除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的科技领域的口号。排除D。故选C。
28.B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56年,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这些作品的主要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B项正确;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兴起于1958年,排除C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9.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实行举行“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科技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碰上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大跃进运动的发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30.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1957年、艺术上、自由争论”可知,艺术上自由争论,这体现了“双百”方针,这是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A项正确;“863计划”在1986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为了发展我国的教育和科学而不是为了文学艺术,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理念,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3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之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舞台剧和小说,如《英雄儿女》、《茶馆》《红岩》等优秀文学作品,故A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政策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故排除B项;“科教兴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故排除C项;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21世纪提出,故排除D项。
32.A
【详解】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故A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结束与作品创作的背景不符,排除B;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与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排除D。故选A。
33.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屠呦呦成功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改革开放户,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家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B正确;ACD对应顺序不对,排除;故选B。
34.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家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开创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先例的人物。C正确;鲁迅是中国近代优秀的作家,新中国成立前已经逝世,A排除;杨振宁在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B排除;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没有获得诺贝尔奖,D排除;故选C。
35.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钟南山、李兰娟”属于抗击肺炎的医学领域。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故D符合题意;袁隆平的贡献主要在农业领域,故A排除;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故B排除;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故C排除。故选D。
36.B
【详解】
据所学可知,“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因为她 发现了“青蒿素”,B正确;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和创编了五禽戏,A、B错误;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D错误。
37.C
【详解】
材料中的钟南山、李兰娟等人均属于著名医学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也是我国著名医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青蒿素,故选C;袁隆平是著名农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排除A;钱学森是著名物理学家,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故排除B;莫言是中国著名作家,故排除D。
38.(1)人物姓名:图1焦裕禄;图2王进喜。
时代精神:为国分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2)灵魂:开拓创新。
历史背景: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或:深圳抓住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
(3)意义:打破核垄断;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4)核心内涵: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
时代价值: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焦裕禄;图2是王进喜。并结合所学知识,两位模范事迹共同反映的时代精神可以从为国分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力更生等方面来分析回答。
(2)灵魂:根据材料二“2003年,深圳市委将‘深圳精神’重新概括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可以概括出“深圳精神”的灵魂是开拓创新。历史背景:1980年,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历史背景为深圳抓住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
(3)根据材料三“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从打破核垄断、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国际地位回答成功的意义。
(4)核心内涵:根据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知“中国精神”的核心内涵为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时代价值: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等分析时代价值。
39.(1)事件:戊戌变法 文章:《变法通议》 意义: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历史背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也受新传入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自强救亡思潮的兴起。
主要特点:融合中西方思想;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方法多样;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注重道德品质培养等。
(3)境界: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照抄材料原文必须准确抄出这一句才给分,抄多了、抄少了都不给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大忠大爱就是以身许国;舍小家为大家,不为名利,报效祖国等。
(4)认识:良好家教必须是以德为先;爱国主义教育是良好家教的最高境界;良好家教要注重孩子的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重视良好家教与家风,家庭与父母才能成为孩子人生的
“第一所好学校”与“第一任好老师”; 良好家教使孩子终身受益,是家庭与孩子幸福的基础;良好家教,有利于社会安宁与进步,国家和民族发展;等等。
【详解】
(1)事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 在这场运动中他主要通过《变法通议》阐述自己的主张。戊戌变法的意义主要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历史背景:根据“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将中西方思想融合起来,贯穿到家庭教育当中”得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也受新传入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自强救亡思潮的兴起等有关。主要特点:根据“他将中西方思想融合起来,贯穿到家庭教育当中”得出融合中西方思想;根据“以趣味引导学习,让子女自主学习。他认为做学问不能纸上谈兵,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得出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方法多样;根据“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得出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志在把子女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具有公德心、意志坚定、知书达理的人才”得出注重道德品质培养等。
(3)境界:根据“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得出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大忠大爱就是以身许国;舍小家为大家,不为名利,报效祖国等。
(4)认识:综合材料内容可知,良好家教必须是以德为先;爱国主义教育是良好家教的最高境界;良好家教要注重孩子的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重视良好家教与家风, 良好家教使孩子终身受益,是家庭与孩子幸福的基础;良好家教,有利于社会安宁与进步,国家和民族发展;等等。
40.(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学家们曾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或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甘于寂寞、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
(2)认识: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育是基础,为科技进步培养人才;科技进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保障。
【详解】
(1)根据材料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科学家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学家们曾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育是基础,为科技进步培养人才;科技进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保障。
41.(1)特点:重武器少;武器来源复杂;武器性能落后;自身军事工业孱弱
原因:抗美援朝的需要。
(2)领导人的重视;一定的专门人才储备;国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苏联的援助。
(3)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建国前,解放军的重武器主要靠缴获”“1950年,解放军陆军只有4个炮兵师,美、日式坦克312辆;空军只有接收、缴获和起义的国民党军队飞机113架;海军的舰艇包括起义、俘获的国民党舰只、改装的渔轮、打捞的沉舰等”可知,新中国建国时军队军事装备的特点是:重武器少;武器来源复杂;武器性能落后;自身军事工业孱弱。问题二: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所以1950年中国紧急从苏联进口武器来对抗美军先进武器。
(2)依据材料二信息“中共对这种新式武并非不重视,很早就开始招募在海外的华裔火箭和核能专家”“过去几年,其它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现在苏联对我们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可知,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有利条件是:领导人的重视;一定的专门人才储备;国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苏联的援助。
(3)依据材料三信息“1981年邓小平曾说,国防建设必须明确服从经济建设,不然国防建设也是空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42.(1)建立海军和空军。捍卫祖国的安全,不再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2)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1966年我国组建了战略导弹(第二炮兵)部队。
(3)战略支援部队。
(4)强军梦;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由“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的国防建设重点是建立海军和空军。由“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的是捍卫祖国的安全,不再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1966年我国组建了战略导弹(第二炮兵)部队。
(3)根据材料三“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的重大决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军队改革调整组建的新军种是战略支援部队。
(4)根据材料四,由“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可知新时代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是强军梦;新时代我国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43.(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成就: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2)人口迅速增长,一五计划的完成,政权的稳定等。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大规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改善。
(5)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成就为改规格开放后取得的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
【分析】
【详解】
(1)任务:根据材料一“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和“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成就: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在湖北省境内建成的重大工程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2)根据材料二“新中国初期城镇总人口统计表”从“1952年的7163万”,到“1957年的9949万”可知,1952—1957年我国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原因:根据所学可从一五计划完成,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加速城市人口的增长,另外还可从国力增强,政权稳定等方面回答。
(3)弯路:根据材料三“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结合所学可知,十年建设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曲折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成就:十年建设时期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代表性成就是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巩固了国防,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根据材料四“: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6.7%。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校办学条件改善,733万户危房改造,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5%,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基本医疗覆盖超13亿人。完成造林面积2957万公顷,生态修复全面加强。”可从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大规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回答。
(5)根据材料三“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可知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成就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为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4.(1)事件:国防部五院正式成立。
贡献: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填补中国航天科技的空白。
(2)特点:仿制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在曲折中发展。
时代背景:工业基础弱;苏联中断援助;缺乏航空航天高新技术和人才;国外航空航天技术的封锁。
(3)价值: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于多国不同领域的发展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4)理解:航天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梦折射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航天梦有助于造福世界;航天梦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由“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五院正式成立,钱学森担任第一任院长,由此开启了新中国航天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启“新中国航天事业”的标志性事件是国防部五院正式成立。由“对当时处于空白的中国航天科技,从整体规划、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到队伍建设等都提出系统建议,得到中央高度重视和总体采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学森的重要贡献是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填补中国航天科技的空白。
(2)根据材料二“1960年中国航天大事记”,由“利用苏制“PN2"发动机成功进行了首次初级点火试车”,可知,进行仿制;由“要决心自力更生设计、制造出自己的导弹和试验设备”,可知自主研发。因此20世纪60年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特点是仿制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在曲折中发展。这一特点形成的时代背景,在于我国工业基础弱;苏联中断援助;缺乏航空航天高新技术和人才;国外航空航天技术的封锁。
(3)根据材料三,由“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知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北斗系统还广泛应用到印度尼西亚土地确权、科威特建筑施工、乌干达国土测试、缅甸精准农业、马尔代夫海上打桩、泰国仓储物流、巴基斯坦机场授时以及俄罗斯电力巡检等多国不同领域”,可知应用于多国不同领域的发展建设。因此北斗系统应用的价值,在于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于多国不同领域的发展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航天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梦折射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航天梦有助于造福世界;航天梦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
45.(1)答案一:图一是王进喜,他是大庆石油工人,他率领钻井队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王进喜。
答案二:图二是雷锋,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标兵、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答案三:图三是邓稼先,一生致力于原子弹研究,被称为“两弹元勋之父”。
精神:爱国主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精神。
(2)“杀出一条血路”指创办经济特区。
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引进了资金、技术,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步伐。
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3)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生态治理、交通运输,任意一点即可。
原因:党和政府的支持;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等。
(4)启示: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图一是王进喜,他是大庆石油工人,他率领钻井队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王进喜。
根据所学可知,图二是雷锋,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标兵、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根据所学可知,图三是邓稼先,一生致力于原子弹研究,被称为“两弹元勋之父”。
任意选取一个人物即可。
精神:根据材料可得出,图中人物体现了爱国主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精神。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杀出一条血路”指创办经济特区。
作用:根据所学可知,为社会主义建设引进了资金、技术,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步伐。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3)根据材料“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可得出信息技术、根据材料“世卫组织将国药新冠疫苗……”可得出生物医药、根据材料“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可得出航天航空、根据材料“长江经济带生态突出问题……”可得出生态治理、根据材料“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可得出交通运输,任意一点即可。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可以从党和政府的支持;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等角度作答。
(4)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46.(1)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扶植;海外爱国科学家的归国奉献。成功研制原子弹(被称为“两弹元勋”)
(2)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3)屠呦呦。青蒿素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务实求真、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奉献精神等。
【详解】
(1)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得出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扶植;根据“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如李四光、邓稼先等”得出海外爱国科学家的归国奉献。结合所学可得出其成就这要是成功研制原子弹,被称为“两弹元勋”。
(2)根据“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可得出与水稻有关,结合所学可得出是袁隆平,他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
(3)根据“青蒿一握,水二升”可得出是青蒿素的发明者屠呦呦。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青蒿素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4)根据以上问题可得出主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务实求真、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奉献精神等。
47.(1)历史事件: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注意序号与事件必须一致)
主要任务:①巩固新生人民政权。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2)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科技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等。(任写两点即可)
(3)原因:①实施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国方案。②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成功减贫之路。(任写一个即可)
意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实践提供了经验。
(4)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例子:在抗击全球疫情期间,中国向80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各国提供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盒;向34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组织跨国视频专家会诊;向全球公布多个诊疗和防控方案;以帮助其他国家乃至全球战胜疫情。(任写一个即可)
【详解】
(1)问题一:依据“1949”“国家独立”的信息可知,A是新中国成立,依据“1950-195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通过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故B是土地改革。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主人,巩固了新生政权,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综上可知,新中国建国初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2)依据材料二可知,1978-1994年广东省城镇居民逐渐降低,表明广州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科技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等。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中国实施脱贫攻坚战,贡献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国方案”可知,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因地制宜的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精准脱贫中国方案。问题二:依据材料三信息“中国实施脱贫攻坚战,贡献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国方案”“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全球共识,获得全球认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可知,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对世界意义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实践提供了经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4)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问题二:结合一带一路、抗疫等热点,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说明中国如何做的即可。如:在抗击全球疫情期间,中国向80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各国提供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盒;向34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组织跨国视频专家会诊;向全球公布多个诊疗和防控方案;以帮助其他国家乃至全球战胜疫情。
48.(1)含义:人民解放军;成就:由单一兵种道各兵种合成、武器装备不断现代化、武器由缴获到自主研制等;(写出具体的装备研发,也可给分)
(2)意义: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原因:屠呦呦热爱祖国、人民热爱科学的精神和自身的努力;
(3)标题: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4)问题:泄露个人隐私,影响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网络信息被恶意利用,威胁国家信息安全;
(5)加强国防建设,巩固国防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保护生命安全;重视粮食生产,保障料食安全;加强网络监管,保证信息安全;(任答两点)
【详解】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益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勇于创新,能正确对待和战胜挫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爱岗敬业,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3)袁隆平先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结合图中内容,“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作为标题更为合适;
(4)根据材料四“它使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可知,社会信息化给个人和国家带来的问题有:泄露了个人隐私,影响了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网络信息被恶意利用,威胁了国家信息安全;
(5)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为了保证安全,应加强国防建设,巩固国防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保护生命安全,重视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加强网络监管,保证信息安全。
49.(1)历史意义: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文字说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热爱科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等。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用增产20%左右,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 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 “杂交水稻之父”;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中学生应该热爱科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等。
50.(1)邓小平。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袁隆平。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
(3)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
【详解】
(1)根据材料二“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表”和材料一“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得出该人物是邓小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使粮食增产。
(2)根据材料三结合材料一“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得出该人物是袁隆平。根据材料三“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水稻”得出籼型杂交水稻发明的意义: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
(3)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推广籼型杂交水稻促进了农业大发展,得出发展农业生产关键的条件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
51.(1)工业发展落后,重工业基础薄弱。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沈阳第一机械厂和飞机制造厂等。(任意写出一点即可)
(2)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邓稼先等
(3)籼型杂交水稻。
(4)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分析】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可知,这体现出当时中国工业发展落后,重工业基础薄弱。根据所学可知,成就有,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沈阳第一机械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两弹一星”可知,是指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根据所学可知,为此做出贡献的有,邓稼先、钱学森、于敏等。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杂交水稻之父”可知,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4)
根据所学可知,屠呦呦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她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52.(1)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
(2)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看法:小岗村农民的勇于创新,敢为天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意义:屠呦呦发现的抗疟新药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成功原因:正确的研究方法,勇于创新、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