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三大改造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1953年《人民日报》报道:“单干户好比牛车,互助组好比汽车,农业生产合作社好比火车”。据此判断,该报道( )
A.赞扬了农村合作社的优势 B.表达了粮食丰收的喜悦
C.暴露了农村合作社的局限 D.揭示了三大改造的实质
2.(2021·广东江城·八年级期末)历史叙述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下列属于“历史叙述”的是( )
A.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3.(2021·广东云浮·八年级期末)“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经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生产关系这种根本的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该材料中的“变化”指的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B.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
C.三大改造的全面铺开 D.生产力迎来巨大发展
4.(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所有加入“高级社”的社员都处在一个起点上,没有人再从合作社那儿收到土地和农具的租借费。富农和中农的财产实际上已被充公。在推进这一工作过程中,政府再一次举起了阶级斗争的旗帜。“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商业生产合作社
5.(2021·广东梅县·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 D.农民自发组成的经济组织
6.(2021·广东连南·八年级期末)1955年,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毛泽东此番话意在鼓励农民(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 D.土地私有
7.(2021·广东揭西·八年级期末)中国在探索农业的社会主义道路时设想了一个逐步、分阶段的过程,使得中国在此次改造运动中彰显得更加井然有序,避免出现了急躁冒进的混乱现象。该农业道路的探索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采取了和平赎买政策 D.实现了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
8.(2021·广东·深圳市枫叶学校八年级期末)1956年底,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使毛泽东高兴的原因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9.(2021·广东·惠东县白盆珠中学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进行土地改革
C.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0.(2021·广东南海·八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从少数人的衷心拥护,到更多人的功利性参与、观望与反对,再到全民狂热的过程。此变化反映了
A.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B.农民社会心理的复杂性
C.农业互助组的合理性 D.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11.(2021·广东广宁·八年级期末)下图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C.我国全面实现了工业化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2021·广东·深圳中学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下列选项前后没有关联的是:( )
A.“求同存异”——万隆会议 B.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尼克松访华 D.“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3.(2021·广东龙华·八年级期末)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创作于1953年12月。该漫画意在说明,我国有必要进行(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14.(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在实施“一五”计划的同时,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A.受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B.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C.推动了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 D.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基础
15.(2021·广东中山·八年级期末)1952年,中国政府在经过土地改革的地区调查,发现一些分到土地的农民因各种原因而出卖土地、房屋,重新沦为雇农。为此,政府决定( )
A.深化土地改革 B.实行“包产到户”
C.建立人民公社 D.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
16.(2021·广东福田·八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中国的历史必然。"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土地改革彻底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C.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现代化基础
17.(2021·广东·雷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1956年底,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 B.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自豪
C.改革开放的欣喜信心 D.对土地改革完成的美好祝愿
18.(2021·广东普宁·八年级期末)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9.(2021·广东·雷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1954年,《人民日报》出现“社会主义”一词的社论占比明显得到提升,这主要是因为( )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大跃进 D.对外开放
20.(2021·广东香洲·八年级期末)按照中共中央部署,从1953年冬开始,广东省农村纷纷建立初级社;1955年冬,广东农村又开始试办高级社。到1956年11月底,金省广大农民走上了合作经济的发展道路。这里的初级社、高级社指的是( )
A.农村经济合作社 B.农民专业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农业生产合作社
21.(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1957年《工商界》刊登停刊原因:“在这一新形势下,为了配合党和政府对工商业者在政治上思想上的教育改造,我们就要担负起更多、更艰巨的工作。”“新形势”指的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八大召开 D.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22.(2021·广东普宁·八年级期末)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真理标准的讨论
23.(2021·广东江城·八年级期末)从1954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北京同仁堂的经理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扬。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A.严重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B.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改变了我国的主要矛盾
D.实现了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4.(2021·广东梅县·八年级期末)1945年殷氏夫妇创办糕点厂,建国后生意兴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妇最有可能的状况是( )
A.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糕点厂被国家没收
D.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收益
25.(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杨继绳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26.(2021·广东揭东·八年级期末)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之一是“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入选的原因是
A.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重工业项目 B.开始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
C.确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决策 D.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7.(2021·广东新丰·八年级期末)《复兴之路》讲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这里提到的“由此开始” 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8.(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1927年沈莱舟创办了“恒源祥”,1948年他成为绒线大王。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他说,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就能收股息,这有什么不好?国家对“恒源祥”改造形式是
A.按劳分配 B.互助合作 C.公私合营 D.自主经营
29.(2021·广东南海·八年级期末)下图为1955年公私合营《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与其相关的政策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民主改革政策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和平赎买政策
30.(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电视剧《大宅门》以北京同仁堂为原型创作。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1949~1959年10年间,同仁堂职工从194人增加到540人,生产总值从1948年的16万元增加到1959年的1251万元。这主要得益于
A.“大跃进”的展开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公私合营的实现 D.对外开放的坚持
31.(2021·广东云浮·八年级期末)《唐家湾镇志》记载,经营多年的大星元、太昌、锦记等店铺,至1954年实行公私合营。这表明当时唐家湾正在进行
A.民主改革 B.三大改造 C.农村改革 D.城市改革
32.(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大举措。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创造性改造方式是( )
A.兼并 B.没收 C.消灭 D.赎买
33.(2021·广东高明·八年级期末)从1952年与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的数据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A.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 B.大跃进造成了经济比例失调
C.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
34.(2021·广东中山·八年级期末)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些做法( )
A.纵容了资本家的剥削 B.有助于改革的顺利开展
C.体现了“左倾”的思想 D.照搬了苏联的相关做法
35.(2021·广东·深圳市枫叶学校八年级期末)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36.(2021·广东·深圳市枫叶学校八年级期末)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B.改革开放之后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工业化开始起步时
37.(2021·广东龙岗·八年级期末)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性质经历了由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三次变化。其中,导致中国社会性质第三次改变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新中国成立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38.(2021·广东东莞·八年级期末)下图是1956年发表的一幅名为《庆贺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的宣传画。画中穿西装、打领带的资本家与穿中山装、胸前别钢笔的干部正在握手。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私营企业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9.(2021·广东澄海·八年级期末)在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进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二、综合题
40.(2021·广东·雷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表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美国人韩丁说:“中国革命创造了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对于全国几亿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他还意味着扫除文盲,读书识字,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意味着破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总之,它意味着中国农村进入一个新世界。”
——谢春涛《历史的轨迹》
材料二 公私合营,当时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好比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自己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红色资本家:荣教仁回忆录》
材料三 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用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回忆录》
材料四 上海水泥厂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动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有的没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40%。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2年后中国农业出现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本家交出家业”的原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资本家在社会主义改造时的态度变化,并指出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题干的“单干户好比牛车,互助组好比汽车,农业生产合作社好比火车”赞扬了农村合作社的优势,故A符合题意;粮食丰收的喜悦、农村合作社的局、三大改造的实质在报道中不能体现,排除BCD。故选A。
2.C
【分析】
【详解】
历史述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结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C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故选C;选项ABD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结论,排除。
3.A
【详解】
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1956年底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根本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故选A;B是1954年,排除;C是1953年,排除;D是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排除。
4.A
【详解】
依据题干“没有人再从合作社那儿收到土地和农具的租借费,富农和中农的财产实际上已被充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指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它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故A正确;依据题干“富农和中农的财产实际上已被充公”可知是农业,不是手工业,故B错误;依据题干“合作社”结合所学可知指的不是人民公社,故C错误;D项商业不符题意,故D错误。综上答案为A。
5.A
【详解】
根据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图片“老孙归社”,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可知:这幅图片“老孙归社”是1953年4月出版的,这个时期正在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老孙加入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项符合题意;公私合营是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排除B;人民公社是在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期间实行的,具体是在1958年开始实行的,排除C;农民自发组成的经济组织与当时三大改造史实不符,排除D。故选A。
6.B
【详解】
依据题干时间“1955年”“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可知是反映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结合课本所学,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不能合理使用土地,无法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从1953年到1956年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B正确;1950——1952年开展土地改革运动,A排除;1958年成立农村人民公社,B排除;土地改革之后,土地私有。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归国家所有,D排除;故选B。
7.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农业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造”可知,这是指1953年到1956年的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和平赎买政策,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8.C
【详解】
根据“1956年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毛泽东高兴的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符合题意。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A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取得胜利是在1953年,B不符合题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在1949年,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注意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后,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家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的集体所有制。C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三大改造后,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应对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的问题,所以AD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0.A
【详解】
根据材料“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从少数人的衷心拥护,到更多人的功利性参与、观望与反对,再到全民狂热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材料中农业合作化运动从少数人的衷心拥护最终到全民狂热的变化反映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A项正确;材料中的心理变化是阶段性,“农民社会心理的复杂性”归纳错误,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农业互助组的合理性”,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是原因,而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
材料反映我国三大改造的信息。到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伟大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D符合题意;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排除A;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排除B;我国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尚未全面实现工业化,排除C。故选D。
1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一五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工业化的起步。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前后内容没有关联,D项符合题意;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促进了会议的圆满进行,排除A项;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开赴朝鲜,进行援朝战争,排除B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订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同时期具有较大的脆弱性,因此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错误的探索,排除B项;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本质上仍然是小农经济,排除C项;材料与工业化建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实施‘一五’计划的同时,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伴随着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未涉及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排除;C项中国的三大改造是要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不会推动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排除;D项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基础是“一五”计划的完成,排除。故选B。
15.D
【详解】
根据材料“1952年,中国政府在经过土地改革的地区调查,发现一些分到土地的农民因各种原因而出卖土地、房屋,重新沦为雇农”及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土地归农民所有,故而出现出卖土地等现象。为了避免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政府决定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D项正确;深化土地改革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A项;实行“包产到户”,是1978年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B项;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这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中国的历史必然,故C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A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1956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欣喜。A项正确;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二十件是1957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项;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项;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8.D
【详解】
到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排除A;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B。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排除C。
19.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正处于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即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排除BC项;对外开放出现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
本题考查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土地改革以后进行的,在改造过程下中,以自愿互利原则为基础,创造性地采取了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第一步,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组织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故选D项;本题是三大改造过程中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农业合作社,不是农村经济合作社,故排除A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本题强调的是农民或者是农业,不是手工业,故排除C项。
21.B
【详解】
根据材料“在这一新形势下,为了配合党和政府对工商业者在政治上思想上的教育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党和政府对工商业者在政治上思想上的教育改造”是指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完成,故题干中“新形势”指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正确;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A;中共八大召开与题干的“新形势”不符,排除C;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排除D。故选B。
22.C
【详解】
根据材料“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可知是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业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可知是指新中国采用和平赎买的办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逐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因此选C,排除ABD三项。
23.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实现了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排除;C项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故选D。
2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故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妇最有可能的状况是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收益,故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25.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被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C符合题意; “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A排除;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排除;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所犯的错误,D排除。故选C。
26.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期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D项正确;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重工业项目属于一五计划的内容,与三大改造无关,A项错误;开始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是一五计划完成的影响,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确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决策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三大改造无关,C项错误。
2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是20世纪50年代,排除A;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没有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排除B;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与1978年,排除D。故选C。
28.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他说,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就能收股息”,可知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因此国家对“恒源祥”改造形式是公私合营。选项C符合题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不符合题意,A排除;互助合作,通过合作方式实现合作双方都获得利益的关系,如农业、手工业合作化,B排除;自主经营与题干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C。
29.D
【详解】
根据题干“1955年公私合营《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司合营,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D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属于一五计划的主要人物,排除A项;民主改革政策与题干描述无关,排除B项;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是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排除C项。故选D项。
30.C
【详解】
同仁堂属于私营企业,1953年我国开始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公私合营,由此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故选C;“大跃进”是在工业领域,与题意不符,排除A;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BD。
31.B
【详解】
根据材料中“1954年公私合营”可以判断出唐家湾正在进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行业的进行“公私合营”的改造,由此判断答案为B;1952年完成民主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CD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
3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D符合题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创造性改造方式实施赎买,不是兼并,A不符合题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创造性改造方式实施赎买,不是没收,B不符合题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创造性改造方式实施赎买,不是消灭,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题干“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创造性改造方式”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教材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途径来解答此题。
33.C
【详解】
根据表格“1952年与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中的数据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到1956年资本主义经济趋向于零,个体经济是个位数,这表明表中数据的变化与三大改造有关,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工业化建设,排除A项;“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排除B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的,排除D项。故选C项。
34.B
【详解】
根据“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可以看出,和平赎买的政策,有利于缓和矛盾,推进改造的平稳进行和顺利开展,B项正确;纵容的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从材料的比例可以看出 ,并没有“左倾”,排除C项;苏联的做法是全部公有,排除D项。故选B项。
35.B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此内容主要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土地改革、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36.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标志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故A不合题意;改革开放之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故B不合题意;工业化开始起步属于经济方面,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37.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社会性质经历了由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三次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12月,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所以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A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仍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直至三大改造完成我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以B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时间在三大改造之后,所以D不符合题意。
38.D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1956年”“资本家与穿中山装、胸前别钢笔的干部正在握手”“《庆贺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可知,与此相关的史实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故D符合题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是在1954年,排除A;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私营企业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排除C。故选D。
39.D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中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创举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当中的赎买政策。故D符合题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0.(1)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从恐慌、担忧到积极支持;国家制定正确合理的政策,民族资本家积极配合支持改造;
(4)加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1)
根据材料可知,“对于全国几亿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指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2)
根据材料可知,“公私合营”“交出家业”指的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对资本家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根据所学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直接目的是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3)
根据材料可知,“撕心裂肺的痛”“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说明资本家的态度是恐慌和担忧或怀疑;“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说明态度是支持。从恐慌担忧、怀疑到的原因是国家采取了正确合理的政策,如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过渡。“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说明民族资本家的积极配合支持改造。
(4)
根根据材料四可知,“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动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有的没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40%”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是工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产量大大提高,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