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广东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广东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8 14:1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8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惠东县白盆珠中学八年级期末)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并取得空前大丰收,这从根本上表明
A.这种形式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B.这种形式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
C.这种形式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D.这种形式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2021·广东江城·八年级期末)1978年秋天,小岗村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2006年1月25日,一些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宣布要将土地合并,集中办农场、搞养殖和旅游开发等。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表明
A.分田到户不利于农业发展 B.土地合并违背了国家政策
C.农村经济体制要适时调整 D.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3.(2021·广东普宁·八年级期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下列不属于这一改变的是( )
A.国有企业政企分开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强调单一公有制经济 D.收入分配形式多样
4.(2021·广东广宁·八年级期末)表格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进程表明
时间 改革进程
1978年12月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
1980年9月 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第一书记座谈会,最终肯定了包产到户
1982年9月 中共十二大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强调要长期坚持
A.国家大力兴办农村乡镇企业 B.农民从此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D.包产到户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5.(2021·广东揭西·八年级期末)1958年,存在大量盐碱地的鲁西北在“以粮为纲”的口号下广泛种植小麦,但产量很低;到了80年代,当地农民改种棉花后卖给国家换取粮食,因而流传一首民谣:一亩小麦吃不饱,半亩棉花做贡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 B.农民合作化运动的推行
C.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D.国有企业进行体制改革
6.(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1981年,被誉为“迈出承包、雇工第一步”的陈志雄在当地引起了众多非议。是年5月15日,《南方日报》刊发头条,大胆肯定了这个搞活搞好渔业生产的能手。这反映了( )
A.土地改革深受农民的欢迎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可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决策正确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实现
7.(2021·广东潮阳·八年级期末)热播剧《大江大河》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70年代末,从部队复员的雷东宝安排人在围墙上写上“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样的标语。这反映了当时农村正在( )
A.实行“打土豪分田地”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2021·广东天河·八年级期末)某一时期,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材料描述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推广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乡镇企业的发展
9.(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
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 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
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
10.(2021·广东揭西·八年级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农村和城市改革的相同点是( )
A.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B.都是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体制
C.都以私有制为主 D.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1.(2021·广东云浮·八年级期末)被称为“广东包产到户第一村”的雷州市潭葛村,在1977年冬勇敢地迈出了农村改革的步伐,结果当年就获得大增产。这个昔日有名的“逃荒村”,一下子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潭葛村的尝试与后来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哪一措施类似(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2021·广东·雷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面对联的横批应为
上联:包干到户生产忙 下联:再看稻菽千重浪
A.翻身解放 B.合作社好 C.多快好省 D.联产承包
13.(2021·广东·深圳中学八年级期末)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直接目的是:( )
A.实行土地私有制 B.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C.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14.(2021·广东揭东·八年级期末)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下表中,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凤阳县农业生产统计表
年份 产粮量
1980年 产粮5.02亿千克
1981年 产粮6.70亿千克
1982年 产粮7.15亿千克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运动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5.(2021·广东广宁·八年级期末)1981年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在广州兴建第二家装瓶厂;1983年,厦门厂动工兴建;1985年,首家合资装瓶厂在海珠投产。上述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A.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16.(2021·广东南海·八年级期末)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该报道描述的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D.国有企业全面改革
17.(2021·广东龙湖·八年级期末)某班同学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为主题展开探究学习,下列资料能入选的是( )
①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②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③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④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2021·广东·惠东县白盆珠中学八年级期末)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想把浓缩汁厂建到中国来,地点选在上海。由于配方保密,美方要求这个厂由可口可乐独资。但在当时,中国尚不允许外资独资。后来,中方代表提了一个方案: 先由可口可乐建两个厂—一个浓缩汁厂,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白送给中方。然后,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中美各控股50%,组成一个合作企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上述材料记述了
A.中美贸易战的关键问题 B.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C.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力 D.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19.(2021·广东·惠东县白盆珠中学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77.6%,集体企业所占比重为22.4%;2002年年底,国有企业占比为40.8%,集体企业占比为8.7%,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占比为50.5%。这一变化说明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对外开放带动经济发展
20.(2021·广东·雷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的中心环节是
A.调整工业布局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鼓励租赁经营 D.增强企业活力
21.(2021·广东清新·八年级期末)下表是首钢1978年至1991年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出现表中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首钢改革与发展成就
年份 1978年 1991年 倍数
销售收入 14.51亿元 91.4亿元 6.3倍
实现利税 4.35亿元 29.26亿元 6.72倍
实现利润 2.99亿元 23.6亿元 7.9倍
A.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设立的推动 B.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2.(2021·广东天河·八年级期末)1988年4月11日,深发展股票首次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挂牌,拉开了深圳股票交易的序幕。当时让储户配售认股证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有消息称,深圳市政府为了支持深发展发行股票,让党员干部带头买股。这反映了
A.经济体制改革的困难重重 B.“大锅饭”的弊病被克服
C.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实行 D.“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
23.(2021·广东揭东·八年级期末)某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承包责任制”“按劳分配”“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市场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表明我国:
A.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B.已在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
C.已经确立了经济体制目标 D.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
25.(2021·广东香洲·八年级期末)下图是1983年我国发行的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由此说明我国( )
A.尝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已经形成证券交易市场
C.大力发展私有制经济 D.正在实行按劳分配
26.(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下图为我国1998年与1978年工业经济形式构成对比示意图。该图所反映的变化,表明:
A.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B.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C.对外开放格局最终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7.(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有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流成制;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利;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
A.旨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B.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C.形成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8.(2021·广东天河·八年级期末)1980年9月30日,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饭馆应运而生,当时饭馆外面挤满了看热闹的街坊四邻。合众社报道了这个消息,慕名而来的外国使馆人员越来越多,饭店包桌居然已经排到了68天之后。这反映了中国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C.开始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D.吃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9.(2021·广东天河·八年级期末)1998年,国务院将“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并于2003年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开始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年规划,将“计划”改为“规划”。这反映了我国
A.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B.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30.(2021·广东揭东·八年级期末)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31.(2021·广东·惠东县白盆珠中学八年级期末)下表为不同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部分词汇。这些新词汇的出现说明我国
年代及版本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私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
32.(2021·广东梅县·八年级期末)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开始起步,创业成为时代烙印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计划经济彻底废除,市场经济正式确立 D.自由择业的就业观念已普及
33.(2021·广东高明·八年级期末)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34.(2021·广东高州·八年级期末)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简答题
35.(2021·广东江城·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给中国人民带米了幸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后流行话题的变化
时段 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 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 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材料二 中国与俄国的国情不同,在中国“农民是占了重要的分子”,这“与俄国不同”…….即不能按照俄国革命的模式指导中国革命,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中国共产党可以先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深入土地革命,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有利的。——《周恩来选集》上卷
材料三 韩村河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它从一个贫穷落后,被人们戏称“寒心河”的小村庄发展为环境优美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它的发展得益于韩建集团的发展壮大。
韩建集团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发展历程
乡镇 企业 1978年 韩村河村成立一支30多人的村集体建筑队
1984年 成功完成北京玉渊潭的紫玉饭店工程,在首都建筑市场站稳脚跟
1988年 韩村河村建筑队加入房山区建筑集团第二工程公司,参与南水北调工程
现代企业 1994年 韩村河村建筑队从房建集团分离出来,独立组建“韩村河村建筑集团总公司”。在发展建筑主业的同时,成立建材总厂、构件厂、设备安装、装饰装潢和房地产开发公司,实现了一条龙配套生产。企业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2006年 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即以房地产业为龙头,以建筑施工和其他工业项目为龙身,以三产项目为依托,加快发展步伐
(1)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前后流行话题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变化对中国有何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兼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
(3)据材料三,选择韩建集团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分析其发展壮大的时代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三、综合题
36.(2021·广东广宁·八年级期末)建国后,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农村经济建设,并在不同发展阶段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展开,但农村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发展生产也遇到不少困难。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并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要求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推动农业互助与合作。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以上,新解放区占25%左右,全国还成立了4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第三
材料二:1985-1995年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情况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397.6 686.3 1577.7
农村平均每人住房(平方米) 14.7 17.8 21.0
农村每百户有电视机(台) 11.7 44.4 80.7
文教娱乐用品服务消费(元) 12.45 31.38 102.39
——摘编自《1985-1995年国家统计年鉴》材料三:2013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截至2016年底,自然村通电接近全覆盖,道路硬化达到77.9%,91.4%的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成功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
——摘编自董铭胜《脱贫攻坚砥砺奋进的五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背景,并概括其取得成功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变化状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获得哪些启示?
37.(2021·广东·深圳中学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四幅图片,先后顺序排列正确是:( )
①农民加入合作社②《土地改革法》③人民公社化④小岗村承包合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38.(2021·广东高明·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材料一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某次会议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改编自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辅》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老百姓又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国家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第二种梦想实现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带来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某次会议”上做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3)对比材料三的两段唱词,指出凤阳百姓生活前后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39.(2021·广东东莞·八年级期末)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使3亿多无地农民获得土地,消除“无地”这一造成发展中国家农民贫困的最主要制度因素,1950-195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8%。
——摘编自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
材料二 随着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经济社会结构相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消除贫困奠定了最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侯波《新中国70年扶贫减贫事业的历程与经验》
材料三 1978—1985年中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与贫困人口数变化表
时间 农村人均纯收入 农村贫困人口 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978年 133.6元 2.5亿人 30.7%
1985年 397.6元 1.25亿人 14.8%
——编自赵立雄《农村扶贫开发新探》等题31表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2017年底的3.1%,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9月20日第9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无地”问题的解决措施,并简析该措施推行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与“消除贫困”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农村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时代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精准减贫”的意义。
40.(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宝鸡一中八年级(8)班同学,以“重视三农,促进和谐”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穷二白】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改变当时经济状况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
【摆脱贫困】
材料二建国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统计表
(2)依据材料二,说明建国初期农民生活状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对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作用。
【步入小康】
材料三1978-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由152元增加到990元,平均收入133.6元增到686.3元。首钢人(首都钢铁公司)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企业带来返老还童。1991年,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惠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
——摘编自1992年《人民日报》
(3)材料三说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请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盼望。2013年2月初,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该意见确立了“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等改革目标。
(4)根据材料四,概括出我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幸福家园】
(5)综合上述探究,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你对实现这一目标有何设想?
41.(2021·广东龙湖·八年级期末)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来,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全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土地改革的影响。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任选一个阶段(用序号表示),指出该阶段粮食产量有何变化?并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2020年11月29日,龙湖区政府举办第二届“龙湖创新日”活动,新海街道的十一合艺术村作为新经济项目获得“1130龙湖创新日”锐意创新奖。因地制宜,在保留潮汕传统特色的同时融入时代感,使乡村既能承载乡愁,又能重现生机,十一合已经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共存,保护与发展并行的新路子,演绎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搜狐网《网红经济焕发乡村新活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合艺术村”的成功经验。
(4)综合上述材料,就政府应如何制定农业政策谈谈你的感想。
42.(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材料二: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了第二种梦想?该梦想实现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出现此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从F到G我国粮食产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你的启示。
43.(2021·广东高州·八年级期末)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一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材料二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图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1958年农村生产关系又进行怎样的改革?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写出其共同的影响。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那些认识?
44.(2021·广东大埔·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6年4月48日,习近平主席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请回答:
(1)图1反映的事件是20世纪50年代初哪一法律文献的指导下进行的 图1为图2反映的事件有何关系
(2)图3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图4群雕中70年代末安徽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 随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 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图1和图3,反映了建国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5.(2021·广东南海·八年级期末)民族品牌代表一个国家相关行业的生产力与影响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7月,一汽成功生产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但其基本源自苏联技术的转移;1958年5月, 一汽从仿制国外产品起步,成功研制东风牌轿车,其车头“金龙”与后照灯“传统宫灯”设计均体现了民族风格;1958年7月,一汽又成功试制出自主设计成分更为显著的红旗牌高级轿车,从此中国汽车工业有了一个名号最响的民族品牌。
——摘编自关云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1920—1978年)》
材料二1956—1972年解放牌汽车历年返修率(产品质量问题)
——整理自《第一汽车厂历年资料汇编》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中,国家给了一汽利润递增包干政策,同时下放了产品销售权,资金筹措权和工厂发展权。而一汽也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走开放型自力更生的道路。到20世纪末,一汽将建设成年产60万辆,品种350个,产值20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占1/3,出口占10~15%的初具国际竞争实力的民族汽车工业集团。
——摘编自李文海《改革与一汽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发展的三段式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牌汽车返修率出现提升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汽改革的措施及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民族品牌崛起的所需条件。
46.(2021·广东·惠东县白盆珠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三 下表是1978年12月、1997年8月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0 0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材料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工业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国国防工业已经达到生产工具、生产结构、生产组织、劳动力构成的现代化,并形成高效率的集约型生产体系。常言说,“民以食为天”。今天,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工业体系中的首位产业。近年来,食品正由生存型消费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由吃饱、吃好向基本保障食品安全、健康,满足食品消费多样化转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这条“路”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农民获得“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显著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今天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5)综上所述,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成就中得出哪些认识?
47.(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和苏联建国初期大体相同的任务,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
——据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的开幕词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明确这是哪次会议 会后为改变这一现状进行的社会主义探索有哪些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8.(2021·广东揭东·八年级期末)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举行“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活动,以纪念建党100周年。
材料一:2021年4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全面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和历史启示。三个伟大历史贡献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革命”。
材料二: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经过十多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材料四:
时间 历史事件
1980年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业工作会议布置分田单干
1980年 中央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010年 上海世博会召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1)材料一中的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哪一年?
(2)在材料二反映的构想基础上,我国形成了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通过哪次会议确立的?
(3)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材料三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材料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益于哪位伟人的开创性设计?“中国特色”在材料四中突出表现为哪一决策的实施?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即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农户为单位负责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全部生产任务,劳动的最重成果与承包户的经济利益直接联系起来,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这种形式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因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这种形式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排除;C项表述不正确,排除;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排除。故选B。
2.C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小岗村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是为了改变中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2006年宣布要将土地合并,是因为当时的阶段分田到户的做法不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适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调整,说明农村经济体制要适时调整,C项正确;“分田到户不利于农业发展”的表述只符合2006年农村经济体制调整,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土地合并政策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该表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国有制,D项错误。
3.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强调单一公有制经济,它束缚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AB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4.C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进程由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到中共中央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可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C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并没有体现国家大力兴办农村乡镇企业,A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坚持土地公有制为前提,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B排除;包产到户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给予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D排除。故选C。
5.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种植小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统一安排,农民没有自主权。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能自主決定种植棉花,因此当地农民改种棉花后卖给国家换取粮食,因此主要原因是农民获得地经营自主权。故选项C符合题意;国家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在土地改革时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农民合作化运动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在1956年底就已完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国有企业进行体制改革与农业生产关联不大,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6.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南方日报》对陈志雄搞好搞活渔业的承包行为持肯定态度,这一态度的出现主要原因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业生产获得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7.D
【详解】
根据“20世纪70年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故D符合题意;“打土豪、分田地”提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也称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即指农业合作化运动,党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从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进一步建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故B不符合题意;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C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C项正确;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推广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土地改革并没有改变土地的私有制性质,排除B项;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民的农业生产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9.C
【详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3年的改造集中了农民的力量,都满足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C符合题意;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调整,依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故A项排除;1978年中国的经济并未从“文革”中恢复发展,故B排除;1953年的改造与当时的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无关,D排除。故选择C。
10.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改变了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D正确,B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都是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进行的,没有改变了所有制形式,故A、C错误。综上故选D。
11.D
【详解】
根据材料“‘广东包产到户第一村’的雷州市潭葛村”“在1977年冬勇敢地迈出了农村改革的步伐,结果当年就获得大增产”结合所学可知潭葛村的改革措施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类似。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是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D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完成,排除A;1953—1956年三大改造期间出现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始,是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排除C。故选D。
1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在中央的肯定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迅速推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D正确;翻身解放指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A;合作社描述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排除C。故选D。
1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后,土地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土地性质仍然是公有制,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B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直接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
根据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时间“1980、1981、198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A项是1950年到1952年实施的改革;C项是当今在农村实施的改革;D项是针对西部地区实施的改革。故选B。
1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可口可乐这家外资企业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选项C符合题意;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在三大改造时期,A排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是1984年,不能作为题目现象出现的背景,B排除;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D排除。故选C。
16.B
【详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改革开放,其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材料中“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属于乡镇企业,B项正确;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是1953-1956年,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是一五计划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小企业不是国有企业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进行股份制改革,①正确;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序幕,农村改革在生产关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产业结构方面发展乡镇企业,②③正确;1990年党和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属于对外开放的措施,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④排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8.D
【详解】
题干记述了我国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诞生的情况,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历程,D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而非中美贸易战,A排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暴露,但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B排除;题干重点是我国城市经济改革的相关情况,没有体现对外开放的影响力,C排除。故选D。
19.C
【分析】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1978年公有制企业是占绝对的多数,而到了2002年出现了大量的个体企业,反映出我国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的特点。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反映出经济模式的变化,排除A;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应该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而材料中的变化应该是从1978年就开始了,排除B;材料看不出对外开放的特征,排除D。
20.D
【详解】
依据“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开展,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题干正是反映江苏省人民政府将省属企业的权利下放给地方,D正确;题干的重点在于将省属企业下放到所在地市领导管理,没有涉及工业布局的空间变化,A排除;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时间不符,B排除;题干没有体现鼓励租赁经营,而是扩大地方企业的自主权,C排除。故选D。
21.D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91年,首钢的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实现利润比1978年都有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从1984年开始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首钢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经过改革,国有企业实现了各项指标的大增长,故选项D符合题意;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设立的推动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A不符合题意;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B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2.A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当时让储户配售认股证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有消息称,深圳市政府为了支持深发展发行股票,让党员干部带头买股。”,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的股票配售困难,政府让党员干部带头买股带动储户购买,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困难重重。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大锅饭”的弊病被克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分配方式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主要体现在对所有制、政企分开和分配制度三方面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由题干中给出的“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股份制改革”等资料,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C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士地所有制,是新中国成立时的巩固措施,排除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农村进行的改革,排除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是在建国后逐步实行的,排除C。故选D。
24.B
【详解】
据题意可知,该思潮认为要加强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利用市场在取代指令性计划,由此可知我国是在探索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故选B;材料仅反映了一种思潮,不能说明经济改革思想已经高度统一,排除A;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到1992年才确立,排除C;该思潮只是强调了市场的作用,不能说明城市经济改革已经全面启动,排除D。
25.A
【详解】
根据题干“1983年我国发行的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公司制,股份制,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的发明,说明我国尝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A正确;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不能说明已经形成证券交易市场,排除B;大力发展私有制经济、正在实行按劳分配与“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不符,排除CD。故选A。
26.D
【详解】
根据图示内容可知看出,与1978年相比,1998年我国的工业经济形势构成更加多元化,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选D;我国的社会制度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根据经济形势构成对比不能说明我国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更不代表对外开放格局最终形成,排除BC。
27.A
【详解】
依据“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流成制;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利;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可知这次试点旨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从而激发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A项正确;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改革开放的开始,排除B项;题干的主旨不是强调商品经济,排除C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8.A
【分析】
【详解】
根据“1980年9月30日,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饭馆应运而生”,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第一家个体饭馆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允许包括个体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并属于对外开放,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C项;第一家个体饭馆的出现,无法体现中国吃饭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9.C
【详解】
根据材料“2006年开始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年规划,将‘计划’改为‘规划’”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计划委员会名称的变化,以及把“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体现出我国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令性计划色彩逐渐减弱,指导性的规划特点明显,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无法得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的结论,排除A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机构和指导经济发展的名称的变化,没有涉及对外开放,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3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项D符合题意;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A排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排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C排除。故选D。
31.C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出现个体经济、小商品经济、商品经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出现市场经济、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组成部分。据题干不同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部分词汇,这些新词汇的出现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选项C符合题意;A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当今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队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D错误。
32.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市场经济开始起步,人们纷纷下海创业,故A符合题意;增强企业活力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B不符合题意;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故C不符合题意;自由择业的就业观念是现代就业观念之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在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可知,“新时代”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D项正确;1949年到1956年,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也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排除A项;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进入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代,排除B项;1953-1992年,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
34.A
【详解】
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因此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A项正确;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排除B项;1985年,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排除C项;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A项。
35.(1)原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影响:为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2)差异:俄国走城市中心道路;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
原因:中国与俄国的国情不同;敌我力量对比不同;依靠主力不同。
(3)背景:乡镇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现代企业: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角度一:思想层面 角度二:道路选择 角度三:国家决策(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原因:据材料“五四前流行话题是‘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五四运动后流行话题是‘平民、劳工、劳动、阶级’”,话题的改变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影响: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2)差异:据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即俄国走城市中心道路。据材料“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中国共产党可以先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深入土地革命,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有利的”可知,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国与俄国的国情不同;敌我力量对比不同;依靠主力不同等方面回答。
(3)背景:据材料“韩建集团发展历程”可知,1978---1988年为乡镇企业。背景:结合所学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据材料“1994---2006年”为现代企业。
背景:结合所学可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回答。
(4)结合所学可从思想层面 、道路选择 、国家决策等方面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36.(1)土地改革开展后农民获得土地;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发展生产也遇到不少困难;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的召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开展。农民普遍开展农业互助合作;成立了大量的农业合作社。
(2)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改革开放的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等
(3)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基础建设显著改善,为世界减贫作出了巨大贡献
(4)农村经济建设要符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水平;政策方针要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等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背景,依据“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展开”可知土地改革开展后农民获得土地,依据“但农村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发展生产也遇到不少困难”可知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发展生产也遇到不少困难,依据“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可知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的召开。第二问依据“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以上,新解放区占25%左右”可知其取得成功的表现是农民普遍开展农业互助合作,依据“全国还成立了4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可知其取得成功的表现是成立了大量的农业合作社。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可知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依据“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可知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依据“农村平均每人住房(平方米)……”“农村每百户有电视机(台)……”可知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依据“文教娱乐用品服务消费(元)……”可知农民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第二问依据“1985-1995年”分析变化的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依据“2013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可知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依据“截至2016年底,自然村通电接近全覆盖,道路硬化达到77.9%,91.4%的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可知农村基础建设显著改善,依据“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成功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可知为世界减贫作出了巨大贡献。
(4)综上所述,从新中国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再到改革开放再到脱贫攻坚,可见农村经济建设要符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水平;政策方针要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等。
37.C
【详解】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加入合作社是1953年实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小岗村承包合同是1978年;依据时间先后排序,②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38.(1)事件: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变化: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影响: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等
(2)决策:改革开放;“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
(3)变化:由贫穷到富裕;(或从经济落后、贫穷到经济增长,逐渐富裕)主要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业发展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问题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1950-1952年进行的了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信息“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问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问题二:“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文革”“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风阳”可知,文革时期凤阳比较贫困。依据材料三信息“1979年”“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国家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可知,大包干使凤阳农民富起来了。由此可知,凤阳百姓从由贫穷到富裕。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凤阳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业发展,所以由贫穷转富有。
39.(1)措施: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影响: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获得土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缓解农民贫困问题);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关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为消除贫困奠定了最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新变化:农民收入增加;贫困人口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下降。
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意义:减少贫困人口;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使3亿多无地农民获得土地,消除‘无地’这一造成发展中国家农民贫困的最主要制度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无地”问题的解决措施是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第二问根据材料一“1950-195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8%”可知该措施推行的历史影响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使得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获得土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缓解农民贫困问题),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等等。
(2)根据材料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经济社会结构相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消除贫困奠定了最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可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为消除贫困奠定了最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农村出现的新变化,据“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信息,可知农民收入增加;贫困人口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下降。第二问抓住“1978—1985年”这一时间段分析变化的时代背景,可得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改革开放开始;70年代末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精准减贫”的意义,据“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可知减少贫困人口;据“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可知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据“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可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0.(1)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发展重工业。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农民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土地改革的进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工业发展提供市场和原料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4)深化改革是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需要;深化改革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深化改革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深化改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5)这一目标必将实现,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改变当时经济状况的途径是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于1957年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依据材料二建国初期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统计表,可知当时农民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结合所学知识,1950-1952年,新中国在广大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得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土地改革的进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工业发展提供市场和原料。
(3)依据材料三“1978-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由152元增加到990元,平均收入133.6元增到686.3元”可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的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依据材料三“首钢人(首都钢铁公司)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企业带来返老还童”可知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再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速发展。
(4)根据材料四概括出我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据“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得出深化改革是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需要,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据“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盼望”得出深化改革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据“该意见确立了‘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等改革目标”得出深化改革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深化改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5)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一目标终将实现,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41.(1)观点:土地改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影响:巩固政权;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任写两点即可)
(2)①-增长。三大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增长。②-下降。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下降。③-增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增长。
(3)①坚定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②因地制宜,结合本村实际。③有创新的思路。④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宣传推广作用,提高乡村知名度。(任写两点即可)
(4)①制定农业政策要从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②制定农业政策要结合本国国情。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④制定农业政策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任写两点即可)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辽宁全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可提炼观点是:土地改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巩固政权;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①阶段粮食呈增长趋势。原因是:1953-1956年,我国开始三大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增长。②阶段粮食呈下降趋势。原因是:1958年,我国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下降。③阶段粮食呈增长趋势。原因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增长。
(3)依据材料三信息“因地制宜,在保留潮汕传统特色的同时融入时代感,使乡村既能承载乡愁,又能重现生机,十一合已经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共存,保护与发展并行的新路子,演绎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可知,“十一合艺术村”的成功经验是:坚定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地制宜,结合本村实际,传承传统文化并且有创新思路,走保护与发展之路。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政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制定农业政策要从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坚持走保护与发展之路等等。
42.(1)土地改革;变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人民公社化运动;缺乏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主要是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改革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详解】
(1)根据“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可知第二种梦想是提高农民地位,采用的方式是土地改革,1950-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根据“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可知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失误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缺乏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从F到G是1978—1997年间,这一时期我国来那个是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改革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43.(1)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
(2)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关于土地使用权的改革;影响:都是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认识: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关注民生,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可知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2)根据材料二图片“农民加入合作社”、“工商业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1958年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扩大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反映的共同问题是关于土地使用权的改革;其共同的影响都是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我们从中获得的认识,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关注民生,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等。
44.(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变化:农民土地所有制变成土地集体所有制(或土地公有制)
【详解】
(1)图一反映的事件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准备了条件。
(2)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图三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图四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在士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农民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主生产,自负盈亏。这个制度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图1是将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三将土地转变成集体所有,故变化:农民土地所有制变成土地集体所有制(或土地公有制)。
45.(1)引进技术——防治学习——自主设计开发。
(2)原因:1958年—1961年,解放牌汽车返修率大幅度上升与大跃进时期的盲目生产有关;1966年—1971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运动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一汽汽车的产品质量。
(3)措施: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技术创新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汽车生产管理技术;目标: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汽车工业集团。
(4)品牌要有民族特色、民族认同(消费者支持国货);产品质量过硬、改革创新思维(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1956年7月,一汽成功生产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但其基本源自苏联技术的转移;1958年5月, 一汽从仿制国外产品起步,……;1958年7月,一汽又成功试制出自主设计成分更为显著的红旗牌高级轿车,……”可得出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发展的三段式过程:引进技术——防治学习——自主设计开发。
(2)根据材料二“1956—1972年解放牌汽车历年返修率”可以看出1958年—1961年,1966—1971年,解放牌汽车返修率出现上升。1958年—1961年,解放牌汽车返修率大幅度上升与大跃进时期的盲目生产有关;1966年—1971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运动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一汽汽车的产品质量。
(3)根据材料三“在改革开放中,国家给了一汽利润递增包干政策,同时下放了产品销售权,资金筹措权和工厂发展权。……”可得出一汽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根据材料三“而一汽也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走开放型自力更生的道路。”可得出措施:技术创新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汽车生产管理技术。根据材料三“到20世纪末,……初具国际竞争实力的民族汽车工业集团。”可得出一汽的目标: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汽车工业集团。
(4)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品牌要有民族特色、民族认同;产品质量过硬、改革创新思维等。
46.(1)路:农业合作化(或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原因: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等。
(2)事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意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等。
(3)变化:我国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原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或改革开放的实施等)。
(4)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国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等。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后,面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路”是指农业合作化(或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二问,根据材料一“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可知,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根据材料一“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可知,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等。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在全国率先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打破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表格信息可知,1997年与1978年相比,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明显增多( 或私营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材料三反映的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显著变化是我国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城市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通过改革,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根据材料四“我国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做出了巨大贡献。”可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根据材料四“现代工业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国国防工业已经达到生产工具、生产结构、生产组织、劳动力构成的现代化,并形成高效率的集约型生产体系。”可知,促进了国防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四“今天,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工业体系中的首位产业。近年来,食品正由生存型消费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由吃饱、吃好向基本保障食品安全、健康,满足食品消费多样化转变。”可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大大激发了经济的活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等。
47.(1)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2)发展经济的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条件。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发展经济必须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借鉴外来优秀经验。
【详解】
(1)根据“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后为了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局面,进行的探索包括“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
(2)根据“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是发展经济的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综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借鉴外来优秀经验。
48.(1)1949年10月1日。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4)邓小平;改革开放(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新中国成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首先在农村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可知,我国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邓小平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材料“1980年,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业工作会议布置分田单干;1980年,中央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材料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是改革开放决策的实施。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