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静电现象
一、选择题(共15题)
1.下列关于电荷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就是元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任何一个系统的电荷量的代数和都始终保持不变
D.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2.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为205.5倍的元电荷
C.元电荷有正负之分
D.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B.元电荷就是原子核带的电荷量
C.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测得的
D.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电荷量的正负表示大小
4.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
A.头发散失了水分后变得坚硬
B.梳子的机械分离作用使各根头发彼此分开
C.太阳照射和摩擦产生的热使头发膨胀
D.由于摩擦起电,头发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B.由F=可知,当r趋近于零时,静电力趋于无穷大
C.由E=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电荷受到的静电力成正比
D.电场线是为了能够形象描述电场而假想的闭合曲线
6.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A球带电荷量为+16Q,B球带电荷量为-8Q.现将A与B接触后分开,则A、B两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 )
A.-8Q,+16Q B.+8Q,+8Q C.-4Q,-4Q D.+4Q,+4Q
7.如图所示,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和B放在绝缘支柱上并相互接触,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A,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先将A、B分开,再移走C,A带正电,B带负电
B.若先将A、B分开,再移走C,B带正电,A带负电
C.若先将C移走,再把A、B分开,A带正电,B带负电
D.若先将C移走,再把A、B分开,B带正电,A带负电
8.如图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验电器B不带电,用导体棒连接A、B的瞬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瞬时电流形成,方向由A到B
B.A、B两端的电势不相等
C.导体棒内的电场强度不等于零
D.导体棒内的自由电荷受电场力作用做定向移动
9.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列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后让两球接触
C.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D.棒移走,两导体球不分开
10.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将张开;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再移去C,金属箔 ;再让A和B接触,金属箔 .
A.张开;闭合
B.张开;张开
C.闭合;闭合
D.闭合;张开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直接验证
B.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荷是可以被消灭的
C.势能与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
D.某款手表,不用上发条、也不用电池,这说明能量是可以不守恒的
12.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13.关于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带正电荷,这是因为失去了个电子
D.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首次测量出电子的电荷量
B.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C.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D.第谷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15.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B.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的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
D.一个物体带的正电荷,这是它失去了个电子的缘故
二、填空题
16.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填“吸引”或“排斥”),异种电荷相互______(填“吸引”或“排斥”)。
17.元电荷:
(1)定义:最小的___________,用e表示。
(2)带电体的电荷量特征: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___________倍,是___________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3)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e=1.602 176 634×10-19C,计算中可取e=___________C。
(4)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___________之比。=___________C/g。
18.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
19.判断正误:
(1)两个正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互为斥力,两个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 )
(2)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子的过程。( )
(3)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 )
(4)电子的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库仑通过实验测出的。( )
(5)元电荷的本质就是质子或电子。( )
(6)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
三、综合题
20.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并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都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把C移近导体A后,用手摸一下B导体,观察到什么现象?
21.如图所示是库仑扭秤的原理图,细银丝的下端悬挂一根绝缘棒,棒的两端分别固定带电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A和不带电小球B。把另一个带电量为的金属小球C靠近A,A、C两球相互排斥至距离为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忽略球的大小。问:
(1)C球带正电还是负电?
(2)A、C两球间库仑力多大?
(3)若一个不带电的相同金属小球D与C球接触后再移开,调节A、C两球间距离仍为,则A、C两球间库仑力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22.现代理论认为,反质子的质量与质子相同,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若me=0.91×10-30g,e=1.6×10-19C,求反质子的比荷.
23.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3×10﹣3C的正电荷,小球B带有﹣2×10﹣3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先将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与小球C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元电荷是指1.60×10-19C的电荷量,它不是带电体,而且 不是所有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故A错误。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得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系统与外界有电荷的交换,电荷量改变,故C错误。
D.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元电荷是指最小的电荷量,不是指质子或者是电子,故A错误;带电体的带电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错误;元电荷是一个电荷量,不分正负;故C错误;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C,故D正确.故选D.
3.A
【详解】
A.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A正确;
B. 元电荷就是最小的电荷量,B错误;
C. 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C错误;
D. 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电荷量的正负不表示大小,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
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与梳子之间因摩擦而带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越梳头发越蓬松,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A
【详解】
A.由电荷守恒定律可得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故A正确;
B.当两带电体的距离趋于零时,带电体不能视作点电荷,故静电力不趋于无穷大,故B错误;
C.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只由电场本身决定,与在该点放不放试探电荷、所放试探电荷量的大小、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均无关,故C错误;
D.电场线是为了能够形象描述电场而假想的曲线,一般是由正电荷或无穷远处出发,终止于无穷远处或负电荷,不是闭合曲线,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
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异种电荷,接触时先中和再平分,
所以每个球带电,故应选D.
7.B
【详解】
AB.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A端,由于感应起电,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将A、B分开,再移走C,则A整体带负电,B整体带正电,故A错误,B正确;
CD.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A端,由于感应起电,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将C移走,A、B上的电荷又马上中和,不再带电,再把A、B分开,A、B都不带电,故C、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
A.A物体带电,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导体棒连接A、B的瞬间电荷将向B转移,因为导体棒中的自由电荷为电子,电子带负电由A向B移动,电流方向为由B到A;A错误,符合题意;
B.由于A带负电,周围存在指向A的电场故B端电势高于A端电势,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导体棒中的自由电荷是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的,所以导体棒内的电场强度不等于零,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详解】
AB.带电导体球与两个球不接触,本身电量不会转移到两导体球上,所以根据静电平衡,两球的两侧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分开两球再移走棒,两球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若从新将两球接触,那么两球电荷中和,两球均不带电,故A正确,B错误;
CD.若先移走棒则感应出来的电荷又会回到各自的导体上,不管两球是否分开,两个小球不会带电,故CD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
感应带电,这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可知,靠近的一端会带异种电荷,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B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A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所以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将仍然张开;当再让A和B接触,电荷再次中和,达到平衡状态,因此金属箔将闭合,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11.C
【详解】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故A错误;
B.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电荷不能被创造和消灭,只能发生转移或得失,故B错误;
C.根据势能的定义相互作用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的能量叫做势能知势能与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故C正确;
D.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一般表述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某款手表,不用上发条、也不用电池,必定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手表的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
ACD.由元电荷定义:将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称为元电荷,而不是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故A 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
B.的电量叫元电荷,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BCD
【详解】
AB.物体带电量总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不能是任意实数,A错误,B正确;
CD.元电荷e=1.6×10-19C是最小的电荷量,所以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CD正确。
故选BCD。
14.AC
【详解】
A.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首次测出电子的电荷量,故A正确;
B.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只能说明钢球具有惯性,推广到一切物体的是牛顿,故B错误;
C.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故C正确;
D.开普勒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故D错误。
故选AC。
15.BCD
【详解】
AB.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A错误,B正确;
C.物体的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 C,选项C正确;
D.一个物体带1.6×10-9 C的正电荷,这是它失去了 个电子的缘故,选项D正确;
故选BCD.
16. 排斥 吸引
【详解】
由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7. 电荷量 整数 不能 1.60×10-19 质量 1.76×1011
18.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起电方式,记住相关内容即可解答.
解: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使物体带电.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而使物体带电.
故答案为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19.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正确
【详解】
(1)两个正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互为斥力,两个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也为斥力,故错误;
(2)摩擦起电的过程并未创造电子,只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故错误;
(3)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故正确;
(4)电子的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出的,故错误;
(5)元电荷的本质是指最小的电荷量,并不是指质子或电子,故错误;
(6)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故正确。
20.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金属箔片闭合
【详解】
用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导体A,发生静电感应现象,小球C将把导体远端的负电荷吸引到近端,故可以观察到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用手摸B,则大地与导体相连,在C和A的作用下大地的自由电子流向B,中和了B导体的正电,故可以观察到B上金属箔片闭合。
21.(1)正电;(2);(3)减小
【详解】
(1)两球相互排斥,可知两球带同种电荷,则C球带正电;
(2)根据库仑定律可知,AC之间的库仑力为
(3)若一个不带电的相同金属小球D与C球接触后再移开,则C球带电量将减小,则调节A、C两球间距离仍为,则A、C两球间库仑力将减小。
22.9.58×107C/g
【详解】
==9.58×107C/g
23.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1.5×10﹣3C,﹣0.25×10﹣3C,﹣0.25×10﹣3C
【详解】
当小球C和A接触后,A、C球带电为:Q1=1.5×10﹣3 C,
再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此时C、B带电为:Q2=﹣0.25×10﹣3C,
所以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1.5×10﹣3C,﹣0.25×10﹣3C,﹣0.25×10﹣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