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教学难点:
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欣赏水墨画。
揭题。
提示题目中的“墨”字书写要点:
上黑下土是个墨,
上下重心要对齐。
黑字四点匀铺开,
土字扁平横稍长。
二、梳理字词,检测预习
1. 检测词语读音(二类字带拼音):
水墨画 染绿 碎了 水葫芦 小蘑菇
浪花 斗笠 你拨我溅 清清爽爽
教师提醒“水葫芦、小蘑菇”都是植物,都读轻声。
(出示水葫芦、小蘑菇图片)
去掉拼音再读。
提示一类字“碎”字书写要点,演示学生书写视频。
轻拿轻放易破碎
右边卒字要写好
一点一横最上面
中间两人齐守候
底下十字莫上头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哪幅画给你印象最深?
2.指答。
预设:《溪边》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溪边的垂柳爱打扮,爱照镜子,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真好玩。
出示三首诗题目:你能在溪边、江上、林中三个标题后面加上一个动词,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吗?
溪边钓鱼
江上 ?
林中 ?
指答,预设: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四、学习《溪边》,习得学法
1.默读第一首诗,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为什么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预设:我看到了把溪水当镜子的垂柳,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的山溪,还有立在钓竿上的红蜻蜓。小孩儿在溪边钓鱼,钓到以后,鱼儿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小孩儿快乐地笑。
我一边读,一边理解诗句,一边想象,就看到这样的画面了。
师小结: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是读懂诗歌的第一个小妙招。
2.读了这首诗,有没有你不懂的地方?
生:老师,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诗里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呢
师:要读懂这个句子,我们可以用第二个小妙招:联系上下文。请你再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暂停)现在明白为什么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吗
生:我明白了,第一行诗把“溪水”比作“镜子”,说明这里的水是很平静的。第二行诗点明是“山溪”像绿玉带,说明小溪两边都是山啊,树啊青翠欲滴的。山溪平静,水平如镜,人影倒映在绿绿的水面上,于是“給溪水染绿了”。
师:是呀,一个“染”字,把溪水写活了,特别神奇!就这样,记住第二个小妙招: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难懂的句子就不再难了。
3.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鱼儿蹦跳可以理解,笑声怎么能蹦跳呢?
师渲染情境:大家回想刚才的画面,小朋友在溪边静静钓鱼,热切期盼鱼儿上钩。同学们,回想我们钓鱼的经历,当辛辛苦苦耐心钓上来的鱼儿在草地上活蹦乱跳,你会有什么反应?
生:我会兴奋地跳起来。
生:我会开心地大笑。
师:这不就是“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吗?可见,结合生活实际,也能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这是第三个小妙招哦。
4.用上刚学的三个小妙招,配乐读诗,读出新的意味。
5.挖空背诵:
垂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钓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运用妙招,自学诗歌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江上》和《林中》,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想一想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用哪些小妙招弄懂?
2.学生汇报《江上》:
生(1):结合插图,我边读边想象画面,看到了三个小朋友在江中戏水,你把水泼给我,我把水泼给你,大家嘻嘻哈哈,调皮的儿童们,划动着双臂,一下子钻进水中,一下子又浮出水面。
师:结合插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这是第四个小妙招。
生(2):我刚开始不知道什么是“水葫芦”,也不懂“两对排牙”指的是什么。查了资料之后知道“水葫芦”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双引号,说明并不是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在水中游戏嬉戏将头露在水面的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
师:查找资料,也能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这是第五个小妙招。
现在请同学们对着镜子,开怀大笑,看到镜子里的“两排银牙”了吗?明白诗中“两排银牙”的意思了吗?联系生活,能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
《江上》是一幅动态图,请男生和女生合作来呈现这幅动感的水墨画。
男: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女: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男: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女: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师:读得真好,似乎笑哈哈的声音还在回荡!
过渡:离开江上,让我们走入林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4.学生汇报《林中》:
生(1):读了《林中》,我看到这样的画面:刚刚下过雨,松树就像洗过澡,小蘑菇从地里钻出来,像山花一样开放。儿童们欢乐的声音响林中,都把挂在松树上的雨珠给抖落了,那一个一个带着斗笠来山中摘菜的蘑菇的儿童,不正像那一颗颗蘑菇吗?
生(2):诗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我刚开始想:这两个“斗笠”意思一样吗?我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明白了,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戴着斗笠的“儿童”。树林里的小蘑菇像斗笠,而小朋友戴着斗笠去林中采蘑菇,他们自己也像一个个小蘑菇,真有趣。
师:请按下暂停键,自己读一读《林中》,品一品其中的趣味。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理解课题:为什么说童年是水墨画?
预设:童年就像水墨画一样自由、写意,灵动、富于变化,诗人把童年比作水墨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童年生活的生机盎然、充满欢乐。
2.(PPT播放配乐)童年是连绵不断的水墨画,是无忧无虑的乐园。这三首诗如水墨画一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生活剪影,体现了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看,儿童脸上灿烂的笑脸;听,那一声声雀跃的呼唤,那一阵阵愉悦的呐喊。我们就是这些幸福的儿童!
3.诗人除了写了课文这三首诗外,还写了另外三首童年小诗。请欣赏:
读了这三首诗,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出示小妙招)你可以借助今天学的几个小妙招去理解难懂的句子,读懂这三首小诗。
4.作业设计:课后可以仿照课文写一首小诗,描绘童年有趣的画面,体现儿童的欢乐。(共23张PPT)
18.童年的水墨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上黑下土是个墨,
上下重心要对齐。
黑字四点匀铺开,
土字扁平横稍长。
我会写
01
水墨画 染绿 碎了 水葫芦 小蘑菇
水葫芦
小蘑菇
shuǐ m huà rǎn lǜ suì le shuǐ hú lu xiǎo m gu
làng huā doǔ lì nǐ b w jiàn qīng qīng shuǎng shuǎng
浪 花 斗笠 你拨我溅 清 清 爽 爽
梳理字词,检测预习
左窄右要宽,
卒字要写好,
一点一横长,
中间两人守,
捺要变成点,
十人莫冲关。
我会写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02
默读课文,说说哪幅画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溪边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江上
林中
溪边( )
江上( )
林中( )
钓鱼
戏水
采蘑菇
你能在溪边、江上、林中三个标题后面加上一个动词,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吗?
学习《溪边》,习得学法
03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溪边
读懂诗歌小妙招:
1.边读边想象画面
一个“染”字,把溪水写活了,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
为什么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呢
读懂诗歌小妙招:
2.联系上下文
读了这首诗,有没有你不懂的地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溪边
读懂诗歌小妙招:
3.结合生活实际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溪边
读懂诗歌小妙招:
1.边读边想象画面
2.联系上下文
3.结合生活实际
垂柳 ,
山溪 。
人影 ,
钓竿 。
忽然 ,
草地 。
溪边
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给溪水染绿了,
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运用妙招,自学诗歌
04
自学要求:
(1)读一读《江上》和《林中》,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想一想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用哪些小妙招弄懂?
读懂诗歌小妙招:
1.边读边想象画面
2.联系上下文
3.结合生活实际
读懂诗歌小妙招:
1.边读边想象画面
2.联系上下文
3.结合生活实际
4.结合插图
5.查找资料
(1)读一读《江上》和《林中》,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江上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林中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05
1.学了这三首诗,你明白课题的意思了吗?为什么说童年是水墨画?
溪上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童年的水墨画
壹
玖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马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慢慢翻动,
嘴角旁牵动着一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拓展阅读
花前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
一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
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
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
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
树下
黄桷树撑开一柄翠绿的伞,
一群白鸽在浓荫中飞翔。
阳光从叶缝间悄悄地看,
千百只眼睛织成一张光的网。
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
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
1.运用今天学的小妙招,读懂《街头》《花前》《树下》三首小诗。
2.想想:童年的水墨画应该还有谁?在哪里?干什么?又会怎样的乐趣?
仿照课文写一首小诗,描绘童年有趣的画面,体现儿童的欢乐。
课后作业
读懂诗歌小妙招:
1.边读边想象画面
2.联系上下文
3.结合生活实际
4.结合插图
5.查找资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