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方法。
探究理解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
二、设计思路
初读课文时,教师提示学生阅读时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小组长提出请其他小组协助解决。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让学生自己研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结合课文探究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具体分析他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进而从他的具体言行中去认识他的灵魂的伟大和崇高。此过程重在让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在探究“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自救”这个问题上,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力求让读书的过程真正地成为“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通过校园网上的“视频点播”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
2、让学生到图书室或上网搜集有关雨果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激趣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请把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本文作者雨果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大家。
[ 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这篇小说的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自读
请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画出你的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
②标出你认为用得特别恰当的词语,并体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③记下你的疑难问题;
④写出你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印象。
[ 让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遇到生字词查工具书以及边读书边思考并将读书感受及时记下来的好习惯]
交流
小组交流
请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收获呈现出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分享,并将困惑提出来,小组同学协商解决。小组交流时,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当中,了解情况并参与交流。
2.全班交流
①刚才小组讨论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在讨论时已经解决了,但认为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请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来探究。
[在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②请学生结合课文谈谈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印象。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谈,避免对人物的“架空分析”,引导学生从哈尔威船长具体的言行中,去认识他灵魂的伟大。]
(四)研读
刚才,大家谈了对哈尔威船长的印象,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这位英雄的形象的?[语言描写]
除了精彩的语言描写外,你认为本文的哪个场面最感人?
[分析船长随船沉没,人们透过阴惨惨薄雾凝视的场面。教师指导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真切悲壮、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
(五)继续探究
若时间允许,让学生以“哈尔威船长不自救”为论题,进行辩论。
(六)教师小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