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8 16:4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
语文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按要求填空。(20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4)涉江采芙蓉, 。
(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
(6) ,丘峦崩摧。(《 》)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劝学》)
(8) ,美人之贻。(《 》)
(9) ,悠悠我心。(《短歌行》)
(10)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11)《师说》中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的险要地势的词句是: , , 。
(13)《赤壁赋》中从侧面表现箫声凄切、委婉的句子是: , 。
2. 按要求完成题目。(10分)
(1)你乘游轮“夜游浦江”时想用诗句描述所见美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下列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B.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C. 河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好观众。
(3)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每一选项前后相同的是( )(2分)
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4)请根据下面语段的内容与逻辑关系选出对横线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 )。(3分)
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表达贫瘠愈发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赞美”只会“YYDs(永远的神)”、“绝绝子”;张口就是“get”“low”“打call”,却想不出对应的中文是什么。内容愈发丰富,意义却愈发匮乏,_________。以点赞排序的评论区机制,配以快速刷新的信息流,决定了要想让自己观点脱颖而出,就必须短、平、快。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____。再加上短视频传播的风靡,图像信息的言简意赅加速侵蚀文字的表达作用,_________。远看网络世界丰富多彩,近观评论区却千条一面。有观点认为,“语言的饥荒会恶化思想的贫困”。
①为了让观点尽快刷出存在感,逻辑性也渐渐让位于情绪性
②如此机制下,长文走向没落,片段化表达成为主流
③语气词、简写乃至表情包成为表达的常态
④造成表达的高度模式化
⑤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今天的互联网传播规律直接相关
A.⑤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⑤ C.②④①③⑤ D.⑤①③④②
二、阅读下文,完成3-7题。(18分)
弹幕来了,金圣叹何在?
胡一峰
①弹幕,是近几年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的观影方式。2014年,《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 《绣春刀》等试水“弹幕”观影,引起广泛关注。金圣叹,是几百年前一介书生,压根儿不知电影为何物,遑论“弹幕”。“风马牛不相及”,能扯到一块吗?能!我不是讲穿越故事,而是想从文艺评论角度谈谈二者的联系。
②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一般认为“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③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④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但历史总是呈螺旋式上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文艺的互动性,使文艺作品在线观看和即时评论成为可能。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映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⑤新事物总是让人欢喜让人愁,因为它的出现打乱了现有的秩序,难免给人造成心理不适。面对新事物,人们也总是会习惯性地和旧事物做比较,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孰优孰劣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很多所谓“优”不过是“看顺了眼”,或说成自然了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捕捉新事物预示的变革方向。在我看来,“弹幕”确实创造了一种令人兴奋的条件,使传统的“评点体”文艺评论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满血”复活。或许,当下我们对眼前飞来飞去的“评论”还不太习惯甚至有点头晕目眩,但请不要急于闭上双眼,因为那会让你错过美丽的风景。
⑥既然问题不在文艺欣赏的习惯,那么问题在哪里呢?这就要说到金圣叹了。面对“弹幕”的袭来,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寻找或培养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批评家。“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事实上,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织成的网络文艺世界中,已经活跃着不少网络文艺评论家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他们目光锐利、思路敏捷,对艺术有着良好的感知力和鉴赏力,使用的语言短小精悍、活泼清新,适合互联网传播特性。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⑦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刻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就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选自2015年3月9日《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3.第①段中的“风马牛不相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下列对“评点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是综合、直观和凝练,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是其代表作品。
B.“评点体”有时通过分析作者、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评点体”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简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而幽默。
D.“评点体”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是对原著的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
5.能够根据本文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
A.“弹幕”的最大弊端是影响了观赏者进行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B.随着“弹幕”的深刻发展,艺术品本身的经典水平将直接得到提升。
C.“弹幕”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够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D.“弹幕”是一种技术,具有自我提纯功能,能使弹幕的内容优胜劣汰。
6.第⑥段中,作者将互联网时代的文艺评论家看作“金圣叹”,其理由是否充分?请具体评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按照“传统‘评点体’特点——现今‘弹幕’特点——未来‘弹幕’发展”的顺序展开阐述,请分析这样安排的原因。(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诗歌,完成8-10题(14分)
摸鱼儿 宋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②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她写《长门赋》,以悟主上。②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自杀。
节妇吟 唐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力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8.这两首诗歌的体裁分别是 、 。(2分)
9. 前一首诗歌写道“闲愁最苦”,那么作者写出了哪些“闲愁”呢?请结合整篇诗歌加以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两首诗歌乍看都在写男女之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别加以赏析。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说理由。(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一),完成11-16题。(22分)
①(袁)绍遂领冀州牧,承制以韩馥为奋威将军,而无所将御。引沮授为别驾。魏郡审配、钜鹿田丰,并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绍乃以丰为别驾,配为治中,甚见器任。左将军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据沛以背曹操。操惧,乃自将征备。田丰说绍曰:“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几动,斯其时也。”绍辞以子疾,未得行。丰举杖击地曰:“嗟乎,事去矣!夫遭难遇之几,而以婴儿病失其会,惜哉!”绍闻而怒之,从此遂疏焉。
②曹操畏绍过河,乃急击备,遂破之。备奔绍,绍于是进军攻许。田丰以既失前几,不宜便行,谏绍曰:“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非复空虚。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今不如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强谏忤绍,绍以为沮众,遂械系之。
③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及军还,或谓田丰曰:“君必见重。”丰曰:“公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许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若军出有利,当蒙全耳,今既败矣,吾不望生。”绍还,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
(选自《后汉书·袁绍传》)
1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兵以几动( ) (2)不亮吾忠( )
1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变化无方( )
A.方向 B.方法 C.策略 D.常规
(2)宽雅有局度( )
A.才能 B.气度 C.规格 D.限度
1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丰强谏忤绍,绍以为沮众,遂械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
15.有人认为袁绍战败在于不听田丰的谏言,所以田丰战后一定会被重用,但是田丰却认为袁绍战胜,自己可以保命,如果战败,自己必定被害。请梳理田丰这样分析的逻辑。(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选文看,袁绍与田丰关系不断恶化,从“甚见器任”,到“疏焉”,再到“系之”,最后“杀之”,请从中分析袁绍败于曹操的根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二),完成17-20题。(16分)
东林书院记 (明)王守仁
①东林书院者,宋龟山杨先生①讲学之所也。龟山没,其地化为僧区,而其学亦遂沦入于佛老训诂词章者且四百年。成化间,今少司徒泉斋邵先生②始以举子复聚徒讲诵于其间。先生既仕而址复荒,属于邑之华氏。华氏,先生之门人也,以先生之故,仍让其地为书院,以昭先生之迹,而复龟山之旧。先生既已纪其废兴,则以记属之某。
②呜呼!物之废兴,亦决有成数矣,而亦存乎其人。夫龟山没,使有若先生者相继讲明其间,龟山之学,邑之人将必有传,(1) ________!求当时从龟山游不无人矣,使有如华氏者相继修葺之,纵其学未即明,其间必有因迹以求道者,(2)________!又使其时有司有若高君者,以风励士习为己任,书院将无因而圮,(3)________!是三者,皆宜书之以训后。
③若夫龟山之学,得之程氏,以上接孔孟,下启罗、李、晦庵②,其统绪相承,断无可疑。而世犹议其晚流于佛,此其趋向,毫厘之不容于无辨,先生必尝讲之精矣。先生乐易谦虚,德器溶然,不见其喜怒。人之悦而从之,若百川之趋海。论者以为有龟山之风,非有得于其学,宜弗能之。□□世之宗先生者,或以其文轮之工,或以其学术之邃,或以其政事之良。先生之心,其殆未以是足也。从先生游者,其以予言而深求先生之心,以先生之心而上求龟山之学,庶乎书院之复,不为虚矣!
(有删节)
【注】①龟山杨先生: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人称龟山先生。北宋哲学家、文学家。他学于程颢、程颐,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理学南传做出了重要贡献。②程朱理学:由北宋程颢与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至罗从彦,三传至李侗,到南宋时期朱熹成为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号晦庵。③邵先生:邵宝(1460—1527),明代学者。字国宝,号泉斋,又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少司徒:官名。
17.可填入第③段方框的一项是( )。(2分)
A.然而 B.然则 C.虽然 D.虽则
18.本文第②段所说的“是三者”,与下面三句话所指的内容相关,请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将序号填入文中画线处。(6分)
①则亦何至沦没于四百年之久
②又何至化为浮屠之居而荡为草莽之野
③岂遂沦入于老佛词章而莫之知
(1)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
19.本文反复提及“龟山之旧”、“龟山之学”、“龟山之风”,请联系全文,分析这三个短语的内在关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第③段说“先生之心,其殆未以是足也”,请指出这句话中“是”的具体所指,并分析作者反复提及“先生之心”的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略2 A. D.A. A.
二、阅读下文,完成3-7题。(18分)
3. 几百年前的金圣叹与现今的观影方式“弹幕”毫不相干(或毫无关联)。
4.B(主辅不分。原文是“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不是“通过分析作者、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5. D(A项,错在以偏概全。原文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艺术欣赏的完整性。B项,强加因果。原文“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不一定的确能行,也不能直接提升。C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是偷换对象,不是“作品”,而是“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
6.答案示例:理由充分。(1)二者都借助相关的载体,网络文艺批评家借助的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金圣叹借助的是纸质文本。二者都目光锐利、思路敏捷,感知力和鉴赏力强,点评的语言短小精悍、活泼清新。(3)二者都对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影响。
7.答案示例:我认为这样安排有以下原因:文章探讨的是“弹幕”这一具有“评点体”文艺评论性质的问题,而“评点体”源于古代。既然“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自然有其即时性、互动性、繁杂性等特点,与传统意义上的“评点体”不同。“弹幕”现状喜忧参半,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方能积淀为经典,呼应“弹幕来了,金圣叹何在?”的感慨。从“评点体”发展的事理顺序、文章题目看,以时间为轴的纵向分析论述最为合理,且容易被读者接受。
三、阅读诗歌,完成8-10题(14分)
8.词/古体诗
9. ①惜春、留春、怨春之愁。“惜春长怕花开早”“落红无数”,抒发了词人对春光的无限珍惜之情;“春且住” 词人深情地请求春停住归去的脚步,表现对春的留恋之情。“怨春不语”,埋怨春不答话,悄然而去,突出表现词人无法留住春天的怅惘之情;“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词人以蜘蛛吐丝结网来表达挽留残春的心情,委婉地抒发了词人惜春和伤春的情怀,写得曲折哀婉;②政治失意之愁。“准拟佳期又误”,“蛾眉遭妒”“ 脉脉此情谁诉”, 作者用陈皇后失宠的典故,写自己遭受权贵奸小的妒忌、陷害、排挤而忠心不被体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③忧国不能参政之愁。选取危栏、斜阳、烟柳等意象,描绘出暮色苍茫,残阳落山图,喻指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蕴涵着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断肠”表达词人长期被闲置、无法施展抱负,壮志难酬、北伐无望的痛苦之情。(能指出两点以上“闲愁”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酌情给分。)
10.这两首诗歌都运用了比喻手法。(1分)辛词用男女之情来隐喻现实斗争。以“蛾眉见妒”来比况自己受到小人的排挤、陷害;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受不到重用、报国无门,空感人生虚掷的现实处境,以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结局,表达他对那些窃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者,却满眼鄙视,认为他们终将失去一切,甚而留下千古骂名,巧妙地给那些小人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2分)全词笔致婉曲,寄托遥深,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回味无穷。(1分)
张诗作者自比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将李师道比作一位多情男子,归还“双明珠”拒绝对方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 拉拢、收买的决心。(1分)这是一篇表明作者政治立场的宣言,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1分)
更喜欢辛词。这首词表现手法多样。除了比兴手法之外,还有拟人、用典、借景抒情等,表达的情感也更丰富、复杂。(1分)
更喜欢张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比喻极其贴切形象,以礼法入手,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义,情真意切,句句在理,既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又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1分)(这一题自圆其说则可)
四、文言文阅读(一),完成11-16题。(22分)
11.(2分)(1)时机 (2)相信(“明白”“理解”也可得分)
12.(2分)(1)D(2)B
13.(5分)田丰违背袁绍的心意,竭力向他进谏,但是袁绍认为他使得军心沮丧,于是就用刑具将他囚禁起来。(“强”“忤”“沮”“械”“系”译错各扣1分)
14.(3分)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
评分说明: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分;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2分,扣到0分为止。
15.(5分)袁绍表面上对人宽容,内心里对人猜忌(1分);袁绍不相信田丰对他的忠诚(1分);如果战胜了,袁绍得意,会释放田丰,表现自己的宽容(1分),如果战败了,袁绍猜忌怨恨之心发作,更觉无颜面对田丰,就会杀害田丰。(1分)
评分说明:共4点,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16.(5分)袁绍一开始器重田丰,是为了表现自己对于谋士的看重,展现自己的气量胸襟(1分),内心并不真正重视田丰的才华和意见,也并不相信田丰的忠诚(1分),袁绍在该对曹操用兵时贻误了战机,在该与曹操相持时又鲁莽地发动战争以致大败,期间都不听田丰的明智意见(1分),可见,袁绍失败的根源既在于其不善把握时机,误判形势(1分),也在于他不善用人,内心猜忌,刚愎自用。(1分)
评分说明:共5点,每点1分,意对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二),完成17-20题。(16分)
17.A
18.(1)③;(2)①;(3)②。
19.答题示例:龟山之旧指的是杨时曾经讲学的东林书院遗址,“龟山之学”指的是杨时的思想和学问,“龟山之风”指的是杨时的精神风范,恢复“龟山之旧”,有助于传承“龟山之学”,掌握了“龟山之学”,则渐渐受到熏染,而具备“龟山之风”。
评分说明:概括3个词语含义1分,分析关联2点2分,每点1分。
20.答题示例:“文轮之工”,“学术之邃”,“政事之良”(1分)用意:强调仅仅推崇邵先生的文章学术政绩并不算懂得先生之心,邵先生的良苦用心在于继承并传扬以杨时为代表的宋儒思想,先生弟子修复东林书院的作为正体现了先生之用心。
评分说明:阐释“是”含义1分,分析用意3点2分,每点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