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河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河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9 06: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选择题
1.(2021·河北海港·七年级期末)如图不能反映的主题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中外政权的纷争
C.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D.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
2.(2021·河北·平山县外国语中学七年级期末)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双方在边界开设贸易场所——“榷场”,官府和商人在此用各种商品进行交换,互通有无。这说明
A.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辽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D.南方安定的社会为发展提供条件
3.(2021·河北武安·七年级期末)宋仁宗去世的消息传到辽国,辽道宗曾握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这则事例可用于解释( )
A.宋朝统治者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B.宋辽之间的敌对关系
C.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 D.澶渊之盟的消极影响
4.(2021·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下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
甲: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乙:客观上说一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问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5.(2021·河北桥西·七年级期末)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宋辽之间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 B.宋金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6.(2021·河北任丘·七年级期末)下列力劝宋真宗亲征的宰相是( )
A.文天祥 B.房玄龄 C.姚崇 D.寇准
7.(2021·河北曲阳·七年级期末)文物是历史的载体。观察如图两件文物“契丹货币”、“西夏货币”,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契丹人最早使用圆形方孔货币 B.契丹与西夏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C.契丹和西夏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D.契丹与西夏都直接受北宋管辖
8.(2021·河北正定·七年级期末)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牛羊遍地,头发花白的人都没见过战争”。这表明( )
A.澶渊之盟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 B.宋辽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C.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D.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9.(2021·河北滦南·七年级期末)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A. B.
C. D.
10.(2021·河北丰宁·七年级期末)“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材料表明澶渊之盟
A.宋朝财产损失重大 B.辽朝获得巨大利益
C.具有一定的积极性 D.延续双方和平局面
11.(2021·河北涿鹿·七年级期末)下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D.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12.(2021·河北临漳·七年级期末)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
A.维持了宋辽间的长久和平 B.实现宋辽双方的完全平等
C.直接导致南方经济的繁荣 D.使北宋军事力量完全瓦解
13.(2021·河北大名·七年级期末)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A.耶律阿保机 B.成吉思汗 C.元昊 D.耶律德光
14.(2021·河北宣化·七年级期末)“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年)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岁币)。材料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 )
A.宋夏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金和议 D.陈桥兵变
15.(2021·河北景县·七年级期末)下列有关北宋和辽、西夏关系的总结不正确的是
①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 ②北宋给辽、西夏岁币
③辽、西夏向北宋称臣 ④北宋和辽、西夏在边界地区进行贸易
A.① B.② C.③ D.④
16.(2021·河北青县·七年级期末)历史上“澶渊之盟”的和议双方是
A.辽与宋 B.宋与西夏 C.宋与金 D.辽与西夏
17.(2021·河北献县·七年级期末)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8.(2021·河北路北·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南宋 B.金 C.西夏 D.蒙古
19.(2021·河北临西·七年级期末)下图中的文物可以共同佐证党项族
西夏货币和符牌
A.冶铁业发达 B.文字已创建 C.国力在增强 D.经济很繁荣
二、综合题
20.(2021·河北武安·七年级期末)材料: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中的“二敌”分别是指什么政权?请结合材料指出这两个政权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题干“澶渊之盟、宋夏和议、榷场”,结合所学知识,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宋夏议和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从而得出以上反映的主题是民族政权的并立、民族的交流与交融、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但是不能体现出中外政权的纷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A
【详解】
根据材料“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官府和商人在此用各种商品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可知,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经济往来频繁,A符合题意;宋辽双方当初没有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辽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提高,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南方安定的社会为发展提供条件,D排除。故选择A。
3.C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可知,当时北宋和辽和睦相处,这是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尤其宋仁宗在位时期,辽宋之间保持长期和平局面。故选C,排除D;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宋辽之间的和平关系,B错误。
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军,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选项B符合题意;宋夏议和内容为: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排除A;宋金议和的内容是: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排除C;辽金议和与宋无关,而且辽被金所灭,排除D。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宋夏议和、宋辽议和、宋金议和的内容,不要混淆相似知识点。
5.A
【详解】
根据材料“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可知,宋辽议和之后,宋辽之间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宋金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排除BCD项。故选A项。
6.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辽军攻宋,逼近澶州,东京危急,力劝宋真宗亲征的宰相是寇准,1004年,北宋和辽在澶渊激战,北宋战胜,1005年宋辽双方签订“澶渊之盟”。故选项D符合题意;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名臣,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房玄龄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姚崇是唐朝名相,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7.C
【详解】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都是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圆形方孔铜钱铸造的,这说明契丹和西夏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故C符合题意;最早使用圆形方孔货币是汉族的战国时期,排除A;材料不是说明契丹与西夏的民族政权性质,排除B;契丹与西夏和北宋属于对峙的政权,并不是受北宋管辖,排除D。故选C。
8.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头发花白的人都没见过战争”说明当时宋辽之间已经长时间没有爆发战争,C项正确;牛羊遍地是宋辽之间和平局面带来的影响之一,并不能说明澶渊之盟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排除A项;宋辽之间不是南北对峙的局面,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在南,而辽在东北方,西夏在西北方,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大体方位。
10.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澶渊之盟……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材料表明澶渊之盟具有一定的积极性。选项C符合题意;宋朝财产损失重大,题干内容没有体现,A排除;辽朝获得巨大利益,与题干内容“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史实不符,B排除;延续双方和平局面,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C。
11.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都采用了中原外圆内方的货币样式,由此可知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故选D;契丹和西夏没有在统一区域建立政权,而且它们是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排除AB;契丹和西夏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而非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排除C。
12.A
【详解】
根据材料“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故选项A符合题意;北宋每年向辽交岁贡,因此,宋辽双方不平等,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南方经济的繁荣是原因是多方面的,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使北宋军事力量完全瓦解”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3.A
【详解】
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落、建立辽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故A正确。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排除B;元昊是党项族首领,他建立西夏,排除C;耶律德光是辽朝第二代皇帝,排除D。故选A。
14.B
【详解】
根据题干“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每岁(年)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岁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澶渊之盟。1005年,北宋与辽议和,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为“澶渊之盟”,B项正确;宋夏和议的内容中,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与题干“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不符,排除A项;宋金和议的内容中,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与题干“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不符,排除C项;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和辽签订了澶渊之盟,辽没有向北宋称臣,③总结不正确,C符合题意;北宋时期,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①总结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北宋时期,北宋与辽、西夏在长时间的战争后,签订停战协议,北宋给辽和西夏岁币,②总结正确,B不符合题意;北宋时期,北宋与辽和西夏经过长时间的战争之后,签订了停战和约,允许在边界地区进行贸易,④总结正确,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因此,“澶渊之盟”的和议双方是辽与宋,故选A项,排除BCD项。
17.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宋、西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C项正确;辽、宋、西夏、金是并立的政权,不是地方军阀,排除A项;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没有实现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038年,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西夏,后来与北宋签订合约,西夏向北宋进贡岁币,双方保持了和平的关系,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B
【分析】
【详解】
由图片可以看出,这是西夏货币和符牌,上面都铸有文字,结合题干可知,这是党西夏文字,证明当时党项族已创建了文字,故选B项;材料没有提及货币和符牌的材质,不能证明党项族的冶铁业发达,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西夏国力和经济发展的内容,故排除C项和D项。
20.辽和西夏。仿效中原王朝。
【详解】
根据材料“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材料中的“二敌”分别是指契丹人建立的辽和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根据“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得出,两个政权的政治制度相同的特点是仿效中原王朝。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