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金与南宋的对峙
1.(2021·河北宽城·七年级期末)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下列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是
A.辽
B.金
C.西夏
D.元
2.(2021·河北任丘·七年级期末)12世纪初,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称为
A.辽 B.西夏 C.元 D.金
3.(2021·河北唐县·七年级期末)小聪在浏览某学习网站,她在“辽、宋、西夏、金”的专题版块下发现了一个关于政权并立的时空错误,下列哪项是她的发现( )
A.北宋、西夏、辽 B.北宋、西夏、金 C.南宋、西夏、辽 D.金、西夏、南宋
4.(2021·河北涿鹿·七年级期末)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诉衷情》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反映了他的满腔悲愤。其中词中的“胡”指的是
A.匈奴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5.(2021·河北·平山县外国语中学七年级期末)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很多的少数民族都建立过自己的政权,以下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藏族——吐蕃女真——金 B.契丹——辽党项——金
C.女真——吐蕃党项——西夏 D.契丹——金女真——辽
6.(2021·河北武安·七年级期末)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你认为丘处机所说的“国耻”是指( )
A.1125 年金灭辽 B.1127 年金灭北宋
C.1227 年蒙古灭西夏 D.1234 年蒙古灭金
7.(2021·河北曲阳·七年级期末)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文天祥 B.岳飞
C.寇准 D.秦桧
8.(2021·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房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
A.党项族 B.女真族 C.匈奴族 D.契丹族
9.(2021·河北围场·七年级期末)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
A.匈奴贵族 B.女真贵族 C.契丹贵族 D.党项贵族
10.(2021·河北宽城·七年级期末)岳飞赢得后人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B.率领岳家军打败辽兵
C.扭转了宋金对峙的局面 D.坚持抗金,精忠报国
11.(2021·河北任丘·七年级期末)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他是
A.秦桧 B.岳飞 C.文天祥 D.陆秀夫
12.(2021·河北丰宁·七年级期末)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开封灌汤包,西湖醋鱼与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安史之乱 B.澶渊之盟 C.淝水之战 D.靖康之变
13.(2021·河北宽城·七年级期末)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岳飞抗金
D.郑和下西洋
14.(2021·河北青龙·七年级期末)下图中的书迹《还我河山》出自南宋一位杰出的抗金英雄,他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15.(2021·河北定州·七年级期末)图中文字为“还我河山”,图中历史人物为
A.李世民 B.岳飞 C.文天祥 D.郑和
16.(2021·河北滦南·七年级期末)“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首词的作者曾在郾城大败金军,他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文天祥 D.苏东坡
17.(2021·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以临安为都城,偏安江南一隅。“临安”就是今天的
A.江苏南京 B.河南开封 C.河北雄安 D.浙江杭州
18.(2021·河北大名·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雅克萨之战
19.(2021·河北临西·七年级期末)岳飞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这一“事迹”应是
A.平定安史之乱 B.设置交通驿站 C.抗击金兵南侵 D.抵挡清军入关
20.(2021·河北青县·七年级期末)“气吞山河,驾风北指,壮哉;精忠报国,壮志未酬,命矣”这幅对联赞颂的是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
21.(2021·河北迁安·七年级期末)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A.宋金和议
B.辽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22.(2021·河北景县·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下图军事行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标志着金灭辽和北宋
C.反映了南宋和金对峙 D.从此南宋偏安江南地区
23.(2021·河北·曲周县依庄中学七年级期末)比较公元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公元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推广了占城稻的种植
C.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D.减轻了中原人民负担
24.(2021·河北曲阳·七年级期末)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且更迭频繁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B符合题意。辽是契丹族建立的,A不符合题意。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C不符合题意。元是蒙古族建立的,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2世纪初,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排除;B项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排除;C项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排除。故选D。
3.C
【详解】
1115年,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南宋与金形成对峙局面,因此辽在北宋末期已经灭亡,不可能与南宋并立,C项符合题意;ABD项符合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关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一生都非常关心民族的安危和国家的存亡,作《诉衷情》这首词时,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而当时对南宋构成威胁的只有女真族所建立的金政权,最后形成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B项正确;匈奴没有和南宋对峙,排除A项;契丹建立的是辽,排除C项;党项建立的是西夏,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七世纪前期吐蕃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吴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故选项A连线正确,符合题意;而选项BCD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6.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史称“靖康之耻”,丘处机所说的“国耻”是指金灭北宋,B项符合题意;ACD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
7.B
【分析】
【详解】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被奸臣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后人以“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对岳飞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故选B。
8.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所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指女真族,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9.B
【详解】
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匈奴是指女真贵族,故选B。
10.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岳飞坚持抗金,精忠报国符合南宋人民渴望生活安定、发展经济的要求,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是正义的战争。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1.B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南宋建立后,金军经常南下骚扰,南宋著名将领岳飞组建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受到世人的尊崇和怀念,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南宋权臣,排除;CD项是南宋坚持抗元斗争的大臣,排除。故选B。
12.D
【详解】
开封的小笼包传到杭州,源自北宋灭亡。康王赵构迁都杭州,这次事件被称之为靖康之变,D符合题意;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排除A;澶渊之盟是北宋时期,排除B;淝水之战是前秦时期,排除C;故选D。
13.C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给出的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和郑和下西洋都属于中外交往,而岳飞抗金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纷争与融合事例,故选C。
1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大举南下,岳飞等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领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自己的统治,变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A符合题意;郑成功是明清之际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是明朝时期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击元军的英雄,故本题选A。
15.B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 “还我河山” 出自岳飞庙内岳飞草书“还我河山”巨匾,南宋时期,岳飞在抗金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人称岳家军,在郾城大战中获得大胜,迫使金军后撤,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故B项符合题意;A项唐朝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与题意不符;C项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最终被杀害,与题意不符;D项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与题意不符。故选B
16.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词出自岳飞创作的《满江红》,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曾取得郾城大捷,大败金军,A正确;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B排除;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大臣,C排除;苏东坡是北宋豪放派词人,D排除。故选A。
17.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南宋定都临安,即今天的浙江杭州,D正确;江苏南京曾是东晋南朝的都城,A排除;河南开封曾是北宋的都城,B排除;河北雄安为现今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C排除。故选D。
18.B
【详解】
据材料“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知,这是岳飞在抗金中取得的胜利,而且其军队纪律严明,B正确;A是汉朝时期抗击匈奴,A错误;B是南宋时期文天祥抗击元(蒙古政权),C错误;D是清朝康熙帝反击沙俄侵略者的战斗,D排除。
1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后来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故岳飞的事迹应该是“抗击金军南侵”,C正确;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排除A;设置交通驿站不是岳飞的事迹,排除B;清军入关是在1644年,排除D。故选C。
20.B
【详解】
根据“气吞山河,驾风北指,壮哉;精忠报国,壮志未酬,命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联赞颂的是岳飞。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大将兀术的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B符合题意;ACD项与对联内容无关,排除。故选择B。
21.A
【详解】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大散关”至淮水分界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金和议:宋金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中间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以北归金,以南归宋。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2.C
【详解】
由图中的“郾城”等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之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所以C项符合题意;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郾城之战时辽与北宋已经被灭,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郾城之战不能体现南宋偏安江南地区,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23.C
【详解】
1005年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1141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所以,宋辽的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都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C项正确;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与澶渊之盟无关,排除A项;推广了占城稻的种植与澶渊之盟不符,排除B项;澶渊之盟的签订加重了中原人民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
24.D
【详解】
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表格中同时存在或先后存在多个民族政权,并且它们之间存在和战,这说明各民族政权并立并且更迭频繁,故选D;各民族政权中还存在和平状态,并不全是处于战争状态,排除A;北宋政权的存在时间超过一百年,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辽与南宋不是同时并存的政权,排除C。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