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河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河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9 06:5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1元朝的统治
一、选择题
1.(2021·河北桥西·七年级期末)行省制度的实施,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省规模和政区划分。这表述的是行省制度实施的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2.(2021·河北唐县·七年级期末)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攻占临安,灭亡南宋 ③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④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21·河北武安·七年级期末)“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材料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制中丞相的设置 B.秦朝郡县制的设置
C.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由来
4.(2021·河北·曲周县依庄中学七年级期末)下表中元朝与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确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5.(2021·河北栾城·七年级期末)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厂卫制
6.(2021·河北临西·七年级期末)下侧这本研究专著中,应重点阐释的是
A.唐朝的民族关系 B.五代十国的更迭
C.两宋时期的经济 D.元朝的行政区划
7.(2021·河北定州·七年级期末)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世袭制
8.(2021·河北卢龙·七年级期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自己的游记中这样描写当时的中国皇宫:“大殿和房间都装饰着雕刻着镀金的龙……”材料中的“中国皇宫”是指
A.唐朝的长安城
B.北宋的东京
C.元朝的大都
D.明朝的北京
9.(2021·河北迁安·七年级期末)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省 B.琉球府 C.夷洲县 D.澎湖巡检司
10.(2021·河北围场·七年级期末)有人说,新成立的北京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另一个腹地。在元朝,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被称为“腹里”,当时被称为“腹里”的是( )
A.山东 山西 河北 B.山东 山西 河南
C.山东 山西 陕西 D.山东 山西 北京
11.(2021·河北·平山县外国语中学七年级期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宣政院 B.市舶司 C.澎湖巡检司 D.西域都护府
12.(2021·河北辛集·七年级期末)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疆域十分辽阔,统治者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
A.西藏行省 B.西域都护 C.驻藏大臣 D.宣政院
13.(2021·河北任丘·七年级期末)《元史》中记载,“至元初,立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而领之以国师。”总制院的职责是“掌浮图事之教,兼治吐蕃之事。”材料中“总制院”管辖的区域大致位于下图( )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21·河北怀安·七年级期末)台湾古称夷洲、琉球等。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最早可追索到三国时期,而我国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正式管辖则始于元朝。元朝设置管辖台湾的专门机构是
A.瓦舍 B.宣政院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15.(2021·河北迁安·七年级期末)《元史地理志》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D.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
16.(2021·河北青县·七年级期末)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
A.西汉设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
C.元朝时设宣政院 D.清朝设驻藏大臣
17.(2021·河北武安·七年级期末)我国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辖。为安定边疆,下列官职或机构不属于清朝设置的是( )
A.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B.台湾府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18.(2021·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在搜寻历史文物论证时,以下哪个文物最能证明这一史实
A. B.
C. D.
19.(2021·河北临漳·七年级期末)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置了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20.(2021·河北青龙·七年级期末)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设置( )
A.宣政院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元帅府 D.枢密院
21.(2021·河北景县·七年级期末)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部分。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是
A.宣政院 B.枢密院 C.澎湖巡检司 D.北庭都元帅府
22.(2021·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 ”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应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3.(2021·河北卢龙·七年级期末)影视作品的内容背景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在一部以元朝为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可以出现的场景是( )
A.西域都护管理新疆 B.元昊称大夏皇帝
C.耶律阿保机建立辽 D.宣政院管理西藏
24.(2021·河北大名·七年级期末)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25.(2021·河北丰宁·七年级期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元朝时候,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材料反映了回族的形成是( )
A.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果 B.民族融合的结果
C.蒙古政权建立的结果 D.民族分化的结果
26.(2021·河北武安·七年级期末)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由此可见元朝时期
A.出现了民族交融现象 B.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C.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采取民族歧视政策
27.(2021·河北雄县·七年级期末)“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你知道其中回族是在下列哪个朝代形成的(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8.(2021·河北·平山县外国语中学七年级期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相通婚,逐渐交融,到元朝时候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它是
A.回族 B.壮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二、综合题
29.(2021·河北雄县·七年级期末)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他们对历史、政治的一些感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诗]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中的“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从材料一看,这条河发挥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2)《神家诗》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田舍郎(农夫)命运的改变与什么制度有关?到武则天时期这种制度有何发展?
[宋词]
材料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3)“靖康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想一想,历代百姓为什么如此地尊崇岳飞?
[元曲]
材料四:元曲四大家中的马致远在《[中吕]粉蝶儿》中讴歌忽必烈:“善教他,归厚德,太平时龙虎风云会。圣明皇帝,大元洪福与天齐。”
(4)这是马致远赞美元世祖忽必烈的诗句,请举一例说明忽必烈在改革政治制度方面的“圣明”措施。
30.(2021·河北献县·七年级期末)2020年,我们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争的基本胜利,得益于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些制度也经历了不断创新和改革的过程。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这个制度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2)根据材料二说说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个官职的目的。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朝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推行什么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写出元朝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机构一例。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行省制度的实施,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省规模和政区划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制度的影响,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
2.B
【详解】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北京),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为统治辽阔的疆域,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并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如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②③④正确;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发生在元朝之前,①排除。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3.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但是“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是中央宰相府派出的管理地方的机构,实权掌握在中央手中,这反映了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选项C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中丞相的设置”“秦朝郡县制的设置”均不符合题意,选项AB排除;秦朝已经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选项D排除。
4.C
【详解】
通过对比表格中宋朝“路(府)州县制”与元朝“省路府州县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地方行政管理体系中多了“省”一级,这说明了元朝创新了地方行政制度,实行行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地方制度,通过分封诸侯国来拱卫周王室,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地方行政制度,郡下设县,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隋朝时期开创的中央官制,不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C;郡县制是秦朝创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故排除A;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故排除B;厂卫制度是明朝创立的特务监察制度,故排除D。
6.D
【详解】
根据专著信息“行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元朝的行政区划。元朝建立后,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管理,创立了“行省制度”,D正确;唐朝的民族关系、五代十国的更迭、两宋时期的经济与“行省制度”无关,排除ABC。故选D。
7.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疆域辽阔,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实行行省制,在全国建立了10个行省,C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排除B项;夏朝实行世袭制,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在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称担任了元朝官员,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他的作品《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中国元朝大都的见闻,所以答案选在C。
9.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10.A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行政区划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地区,称作“腹里”,包括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辖。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其中,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这是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故C符合题意;宣政院管理西藏,宋代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汉代西域都护府管理今新疆地区,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D
【分析】
【详解】
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管理,元政府设立管理机构,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有效管理,元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故选D;元代没有设立西藏行省,排除A;西域都护是在汉代设立的,排除B;驻藏大臣是在清代设立的,排除C。
13.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元朝统治中国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西藏位于②的位置,故B符合题意;①属于新疆,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设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台汗国。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设立行省,后并入伊利汗国。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成为元朝的辖地。故A不符合题意;③属于东北地区,与西藏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④位于台湾地区,而非西藏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故D符合题意;瓦舍是宋代的娱乐场所,故A不合题意;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 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故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5.B
【详解】
材料信息“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大意是说元朝疆域辽阔,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一些地区,也征发赋役,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体现了元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故B项正确。民族分化政策、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两项排除。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说法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的民族政策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分化政策,故D项错误。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6.C
【分析】
【详解】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设置宣政院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时,政府设立的管理西藏的行政机构,可知A符合题意;清朝设置台湾府管理台湾,B排除;清朝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C排除;清朝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D排除。故选择A。
18.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代,设立宣政院辖地管理西藏,这是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政管辖的开始,故A符合题意;司南能指示方向,故B不符合题意;C体现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故不符合题意;D体现了唐代手工业技术的高超,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19.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B符合题意。西域都护设立于西汉,管辖今新疆地区,故A不符合题意。驻藏大臣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故C不符合题意。伊犁将军
是清朝乾隆时期设立,加强了清政府对新疆的管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把握“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朝中期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布朱丹,唐蕃“合同为一家”。2.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3.清朝时期册封达赖和班禅,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由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清政府设置住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加强管理西藏。
20.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对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进行管理,因此A正确;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设立的机构,北庭都元帅府管辖新疆,枢密院是管辖全国军事机构,BCD排除。故选A。
2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C正确;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的是西藏地区,排除A;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排除B;元朝为管理今新疆地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排除D。故选C。
22.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故选B;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23.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得,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故选D项;依据题干中信息“元朝”“可知,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设置的,故排除A项;元昊称大夏皇帝,是在北宋时期,故排除B项;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是在10世纪初,故排除C项。故选D。
2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各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C项符合题意,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25.B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回族是由于唐朝以来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进而形成新民族--回族,这表明回族的形成是由于民族之间的进一步融合,B符合题意;封建专制统治、蒙古政权建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C排除;民族分化会导致民族分裂,不能形成新民族,D排除;故本题选B。
26.A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疆域辽阔,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与融合,出现了民族交融现象。选项A符合题意;减轻人民负担,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B排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采取民族歧视政策,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D排除。故选A。
27.D
【详解】
元朝时期,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故D项正确;隋朝、唐朝和宋朝时期回族没有形成,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28.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以来,不少波斯、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元朝建立后,国家的统一为中外交流和各民族的联系、交往提供条件。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逐渐融合;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融合,形成回族,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9.(1)隋炀帝。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沟通南北交通)。
(2)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
(3)金灭北宋。(靖康之变、靖康之耻);岳飞是抗金英雄(或者遏制了金的掠夺战争),维护了南方相对和平,保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4)行省制度。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大致意思:人人都说修造汴河导致隋朝灭亡,可是至今南北通行还要依赖此河。如果没有打造龙舟纵情享乐之事,炀帝赫赫功绩几乎可比治水的大禹。由此可知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结合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寂经济实力,从605年开凿了大运河;
第二小问:由上一问可知“这条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结合课本所学,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沟通南北交通。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意思是:早上你还是一个乡村野夫,(因为读书,因为机缘),到晚上就能进入朝廷入将拜相,吃皇粮了。结合课本所学,隋文帝即位后,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诗歌激励人们要奋发图强,经过自身的努力通过科举制,可以改变命运,进入仕途;
第二小问:据所学,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3)第一小问: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北宋和辽的统治都很腐败,人民不断起义。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因为1127年是靖康二年,所以这个事件被称为靖康之变、靖康之耻;
第二小问: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打击了金军,遏制了金的掠夺战争,维护了南方相对和平,保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故被被百姓所尊崇。
(4)依据题干“忽必烈在改革政治制度方面的措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改制行政制度,设立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0.(1)三省六部制;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2)分知州的权力;转运使。
(3)疆域辽阔;行省制度;西藏设宣政院,台湾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隋朝隋文帝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唐太宗时进一步 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其中刑部负责案件的侦办和审理,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2)根据材料二可知,宋太祖设置通判的目的是分知州的权力,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 元朝疆域的特点是 疆域辽;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 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
答案第1页,共2页